文档详情

天体演化笔记7

mg****85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0KB
约4页
文档ID:33638710
天体演化笔记7_第1页
1/4

1星系星系是一些更大的天体,是可见宇宙结构的基本单位银河系 河外星系一、银河系1、银河系总体结构:银盘、核球、银晕①银盘银道面:银盘的中心平面叫作银道面,直径约 8 万光年,中间厚﹐外边薄,形状有点像体育运动用的铁饼 中间部分的厚度大约 6500 光年太阳附近银盘厚度约 3300 光年旋臂:处于银盘内,主要是由 4 条巨大的旋臂环绕组成(英仙臂﹑猎户臂﹑人马臂、天鹅臂) ,这些旋臂由中心延展至银盘边缘,是气体、尘埃和年轻的恒星、蓝色恒星集中的地方是新恒星诞生的摇篮,太阳位于猎户座臂上,距离银心约为半径的三分之二,约 28,000 光年②核球星系的中心凸出部分,是一个很亮的椭球状,长轴约为 1.3 万¡ª1.6 万光年,厚约 1.3 万光年,大约聚集 1000 万颗恒星银心(银核):核球的中心, 位于夏季星座人马座附近,所以夏天比冬天的银河更璀璨而美丽这里结构极其复杂很多证据表明,在中心区域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黑洞,星系核的活动十分剧烈,发出强的射电﹑红外和 X 射线辐射③银晕直径约 10 万光年,这里恒星的密度很低,分布着一些球状星团银冕:有人认为,在银晕外面还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呈球状的射电辐射区,称为银冕。

银冕至少延伸到距银心一百千秒差距或三十二万光年远处2、银河系的恒星围绕银心转动(自转)射电天文已成为研究银河系自转的主要手段3、银河系的组成:恒星 星云(Nebula) 暗物质⑴恒星:有一﹑二千亿颗恒星﹐其相当大一部分是成群成团分布的⑵星云(Nebula) :除恒星外﹐还存在大量弥漫物质﹐即气体或尘埃组成的云雾状天体它们体积庞大,但十分稀薄,有的地方几乎是真空可分为:行星状星云和超新星遗迹:主要成分为恒星爆发抛出的气体弥漫星云(星际云):形状不规则的气体和尘埃云按发光性质,可分为:亮星云(发射星云,反射星云) 、暗星云⑶暗物质:除了可以看得见的部分,我们相信银河系有不少天体是不发光的,统称为暗物质,虽然它们 不能被测到,但引力却暴露了它们的存在2二、河外星系 1、星系的分类(哈勃分类)椭圆星系、旋涡星系、不规则星系 2、星系活动⑴星系核的强烈活动活动星系约占 2%是强射电源,很多还发射很强的红外、紫外和 X 射线辐射⑵星系碰撞星系发生碰撞的机会十分大 ,一般星系团内,星系的平均距离是它们大小的 20 - 40倍(相对于恒星距离和大小的比例 是数千万),因此在一百亿年间,每个星系都可能有机会与其他的星系碰撞。

但它们之间的恒星发生碰撞的机会差不多等于零变星、双星、聚星、星团一、变星 光度会出现变化的恒星分三类:1、食变星:是由几何原因引起观测亮度变化的,而它实际的亮度并没有变化2、脉动变星:是由恒星自身物理原因造成观测亮度的变化,如果恒星本身在不断膨胀收缩,随着恒星体积的脉动式变化,光度亦出现相应的变化造父变星 :它们的光度变化很有规律,从最亮到最弱再到最亮,有确定的周期,光变周期由数日至数月不等3、爆发变星: 有一些恒星的亮度会在在较短时间内突然增量的变星,毫无先兆下变得光芒万丈⑴新星:突然发亮,其光度在很短时间内迅速增加几百至几十万倍⑵超新星:比新星光变更为剧烈的爆发变星,亮度在几天内可以增加几千万倍到几亿倍,二、双星两颗恒星在相互的引力下互相绕着对方运行①目视双星:通过天文望远镜可以观测到的双星②分光双星:有些双星十分遥远,又或者太紧靠在一起,需要利用光谱分析发现的双星 ③食双星:若双星系统轨道侧面朝向我们,其中一颗星会在另一颗星前经过,产生周期性的光度变化,称为食双星食双星可看成目视双星的一种④密近双星:这种双星系统,子星间的距离十分接近,强大的引力不但把恒星拉扯至变形,更造成子星间出现物质交换,把两星连接起来。

⑤天体测量双星:凭藉恒星在 天空的移动情况得知伴星的存在由于双星会绕着共同质心运行,所以假若某星有隐形伴侣,它便会以波浪形而非一般的直线运行天狼星的伴星就是用这个方法发现的3三、聚星、星团三颗恒星组成的系统称为三合星,更多恒星组成的系统称为多重星或聚星,十颗以上称为星团中子星与黑洞四、星云(Nebula)在浩瀚的宇宙中,大部分地方的粒子密度约为每立方厘米有一颗原子,但宇宙中一些角落, 粒子密度却达 1000 原子/立方厘米,这些地区称为星云 第二部分 宇宙为何如此?第三部分 宇宙正往何处去?恒星光谱及其分类1、恒星光谱:恒星发出的光经过色散系统(如光栅)分解后形成色带是按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些顺序排列的单色光光谱分析作用:(1)确定天体的化学组成;几乎所有的恒星的表层大气中都具有大致相同的化学成份,最多的是氢和氦,这两种元素占了总量的 95%以上恒星上还有钾、钠、钙、镁、铁、氧化钛等元素和一些化合物 (2)确定恒星的温度;(3)确定恒星的压力;(4)测定恒星的磁场;(5)确定天体的视向速度和自转等等2、恒星的温度与颜色恒星的颜色是表面温度的表现温度越高的物体,热辐射则集中在越短波长的电磁波上。

例如,烧红了的铁,再烧下去则越来越变橙黄、白亮的颜色按照维恩定律,黄白色的是五、六千度左右,越红的温度越低,越蓝白的温度越高下面是几颗常见的星星的颜色蓝白色:天狼星、织女、牛郎、北落师门、天津四、参宿七、轩辕十四等黄白色:五车二、南河三、太阳红色:大角星、参宿四、心宿二3、光谱分类哈佛分类法:依温度从高到低分为 7 个大类,分别称为 O 、B 、A 、F 、G 、K 、M 型把每个光谱型细分为 10 个子型 O!Be A Fine Girl, Kiss Me ”4亮度分类依据:谱线越宽,大气压力越大,恒星光度越小按谱线宽度将每一个谱型分为 7 个子型,依次是:Ⅰ-超巨星,Ⅱ-亮巨星, Ⅲ-巨星 ,Ⅳ-亚巨星,Ⅴ-主序星和矮星, Ⅵ-亚矮星, Ⅶ-白矮星光谱分类:哈佛分类+亮度分类如:太阳的光谱型是“G2V ”:G2 表示黄色的温度约为 5800K,V 表示是主序星或矮星我们则可马上想到太阳应是一颗黄色的、温度和压力都适中的主序星4、赫罗图 (H-Rdiagram )恒星表面温度与光度的关系图主星序(main sequence):温度高,发光度亦大;温度低则发光度小 巨星和超巨星序:温度虽低,却因形体特大而发光度亦强。

白矮星序列:温度高而发光度小一、星云 nebula恒星的母体, 所有的恒星都是从气体云、尘埃云等星云物质演变而来二、原恒星 protostar原恒星的形成 :星云的密度超过一定的限度,就要在引力作用下收缩,体积变小,逐渐聚集成团收缩过程中,小云团中心温度升高,旋转加快,密度越来越大,演变成中心有核,周围由盘状物质包围的形状原恒星阶段,质量不断增加,半径不断减少星体的能量主要来自星际云引力塌缩时所释放的引力能,靠收缩增加温度三、主序星1、流产的恒星“棕矮星”如果一颗原恒星的质量小,只是比行星大少许,核心的温度永远达不到点燃核聚变的温度,能量来自引力收缩由于表面温度不高,近乎红色,并会发出不可见的红外线辐射,成为一颗昏暗而难以被发现的棕矮星,是恒星与行星间过渡型的星体2、主序阶段的恒星如果原恒星质量足够大,会不断收缩变热,直至核心部分足够热和高压,令氢原子核克服质子间的电排斥力,产生核聚变,成为一颗真正的恒星恒星所产生的光和热,会推开四周的气体和尘埃。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