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杆菌生理生化实验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628204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乳杆菌生理生化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乳杆菌生理生化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乳杆菌生理生化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乳杆菌生理生化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乳杆菌生理生化实验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乳杆菌生理生化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乳杆菌生理生化实验(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形态学鉴定 .1唯一碳源利用(编码特征 1-19).1过氧化氢酶试验(编码特征 20).1氧化酶试验(编码特征 21).2石蕊牛乳试验(编码特征 22-27) .20.1美兰牛乳试验(编码特征 2829) .2耐酸碱试验(编码特征 30-35) .2生长温度范围试验(编码特征 36-41) .2耐盐性测定(编码特征 42-47) .2硝酸盐还原反应(编码特征 48).2七叶苷水解(编码特征 49).3联苯胺反应试验(编码特征 50).3柠檬酸盐利用试验(编码特征 51).3葡聚糖产生试验(编码特征 52).3吲哚产生试验(编码特征 53).3硫化氢产生(编码特征 54).3明胶液化试验(编码特

2、征 55).3V_P 反应 (编码特征 56).3甲基红(编码特征 57).3苯丙氨酸脱氨酶测定(编码特征 58).4纤维素分解试验(编码特征 59).4脲酶测定(编码特征 60) .4精氨酸产氨试验(编码特征 61).4精氨酸水解试验(编码特征 62).4丙二酸利用试验(编码特征 63).4药敏试验(编码特征 6572) .4全部接种菌株均为MRS液体培养基中培养24h的菌株。形态学鉴定将分离纯化的菌种分别涂到MRS固体培养基, 30培养24h,观察菌落特征,取典型菌落涂片,并进行革兰氏染色,芽孢染色,鞭毛染色,油镜下观察菌体形态,拍照。唯一碳源利用(编码特征 1-19)试验中以甘露醇、D-

3、海藻糖、D山梨醇、木糖、蔗糖、麦芽糖、乳糖,葡萄糖、葡萄糖酸钠、棉籽糖、纤维二糖、D阿拉伯糖、D核糖、鼠李糖、淀粉、甘油,肌醇、马尿酸钠等18种含碳化合物作为唯一碳源,根据要求不同在PY基础培养液中浓度分别为1和05。结果用BTB-MR指示剂检测(凌代文,东秀珠,1999)。葡萄糖发酵同时检测产酸产气的情况(MJ佩尔扎,RD里德,ECS詹,1984)。过氧化氢酶试验(编码特征 20)将供试菌株接种于MRS培养液中,37培养18h,用接种环挑取一环涂于干净的载玻片上,放置约20min后,在其上加一滴3的H202,若有气泡产生则为阳性反应,无气泡为阴性反应(凌代文,东秀珠,1999)。氧化酶试验(

4、编码特征 21)用l四甲基对苯二胺盐酸浸湿新华滤纸,置于培养皿中,然后用灭菌竹签挑取供试菌在滤纸上划线,10s内若划线部分变为紫色者为阳性反应,不变色者为阴性(东秀珠,蔡妙英,2001)。石蕊牛乳试验(编码特征 22-27)将25的石蕊水溶液与脱脂乳按4:100(vv)的比例混合,使牛乳呈丁香花紫色;分装试管,110C灭菌20min。接种供试菌,37(2培养,持续观察14d,记录结果(东秀珠,蔡妙英,2001;赵斌,何绍江,2002)细菌对牛奶的作用有以下几种情况:(1)产酸一细菌发酵乳糖产酸,使石蕊变红。(2)产碱细菌分解酪蛋白产生碱性物质,使石蕊变蓝。(3)胨化细菌产生蛋白酶,使酪蛋白分解

5、,故牛奶交得比较澄清。(4)酸凝固细菌发酵乳糖产酸,使石蕊变红,酸度很高时,可使牛奶凝固。(5)凝乳酶凝固有些细菌能产生凝乳酶,使牛奶中的酪蛋白凝固,此时石蕊常呈蓝色或不变色。(6)还原细菌生长旺盛,使培养基氧化还原电位降低,因而石蕊还原褪色。0.1美兰牛乳试验(编码特征 2829)将脱脂乳分装试管,110灭菌20min。接种供试菌,37培养3天后加入l滴O1的美蓝溶液,蓝色褪去者为美蓝还原阳性,蓝色不褪去者为阴性(张丽萍,艾玉琴,杨焕民,1995;沈萍,范秀容,1999)。耐酸碱试验(编码特征 30-35)本试验测定了供试菌株对酸碱的耐受性。先将MRS液体培养基灭菌后用无菌HCI和NaOH将

6、培养基的pH调至pH30、pH 40,pH 45、pH80、pH 92、pH 96,以pH64的液体做阳性对照。接种、培养、观察和记录结果,与阳性对照同样浑浊的记为阳性,否则为阴性(凌代文,东秀珠,1999)。同时生长温度范围试验(编码特征 36-41)选择10、15、18、45、50、60C(30min)等6种不同温度范围的反应,MRS液体培养基培养,结果用接种菌株于37C培养为阳性对照,每隔2 h测定其吸光值(OD600)。(凌代文,东秀珠,1999)。耐盐性测定(编码特征 42-47)在3%、4%、65%、8%、12%、15%等6种不同NaCI浓度范围的反应在MRS液体培养基培养,结果以

7、不含NaCI的MRs液体培养基作对照(凌代文,东秀珠,1999)。硝酸盐还原反应(编码特征 48)将硝酸盐还原液体培养基分装试管,8mL管,37C培养48h,另保留一支不接种硝酸盐培养基作为对照检查方法如下:在比色皿中,加入一滴菌液,再加Griess试剂A、B液各一滴,如出现橙色或红色为硝酸盐还原阳性;如无橙色或红色出现,则再加一滴二苯胺试剂进一步检查,若呈现蓝色反应,则为阴性结果,不呈现蓝色,则为阳性结果(赵斌,何绍江,2002)。七叶苷水解(编码特征 49)在PY基础培养基中加入七叶苷,其浓度为59L,分装灭菌,培养2d后取少许培养液于比色皿中,同时以未接种的七叶苷培养液为对照,分别滴加柠檬酸铁试剂,如为黑色,则为阳性反应,不显色,为阴性(凌代文,东秀珠,1999)。联苯胺反应试验(编码特征 50)将供试菌株接种于含联苯胺指示剂的半固体琼脂中,37培养,观察菌株还原联苯胺情况(李季伦等,1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