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新闻评论语言解析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626687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焦点访谈》新闻评论语言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焦点访谈》新闻评论语言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焦点访谈》新闻评论语言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焦点访谈》新闻评论语言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焦点访谈》新闻评论语言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焦点访谈》新闻评论语言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焦点访谈新闻评论语言解析杨月蓉新闻界 20072焦点访谈的记者们用镜头真实、直接、深入、生动地反映现实生活, 记录了一个个真实的场面。除了用深入的采访、真实的画面表现内容, 焦点访谈的评论语言对深化主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焦点访谈的评论没有长篇大论, 在看似平常的三言两语中, 蕴含着主持人鲜明的倾向和态度, 并给观众以强烈的感染。一、语言冷静,是焦点访谈评论语言的一个主要特色。语言冷静,一方面是指主持人的语调平静、凝重, 节奏张驰有度, 清晰、自然、朴实。另一方面是指焦点的评论表意内敛、含蓄, 往往不是直接批评或赞扬,但却鲜明地表现出自己的态度。新闻评论可以帮助读者或听众拓宽视野, 加深对事

2、物的理性认识。其实电视新闻纪实性作品在选择题材、纪录事实时, 往往已经自然流露出自己的价值取向了, 评论性语言,则是使这种价值取向明确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只是这种评论, 既要表明新闻制作人的态度, 也不违背其职业要求。焦点访谈以敢于进行舆论监督而为人所称道, 其内容很多是揭露社会中的丑恶现象, 人们在观看时,也希望能听到主持人的批评和鞭挞。焦点访谈的评论并没有简单满足观众的这种心理需求。有所批评, 但尺度把握得很好, 在表述事实、给予评论时始终保持冷静的态度。二、新闻评论, 免不了要表达自己对事件的看法, 表明自己的态度。在正与恶, 善与丑的比较中有所偏向是自然的, 也是合理的, 但是必须站在公

3、正、客观的立场上。无论是新闻制片人还是新闻的受众, 都有自己看待事物的价值取向, 电视新闻面对的是广大受众, 他们不同的世界观和文化背景决定了他们对同一事件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在新闻制作者与受众的价值取向两者碰撞时, 可能会对某些事物产生共鸣, 但也可能会对某些事物的评判产生分歧, 甚至有截然相反的看法。新闻背后的真相不一定都能在短时间内完全清楚地揭示出来,新闻事件发展的最终结果也有可能和新闻制作者事先想法有出入。明确表明态度的新闻评论更具有较大的权威性, 起着导引舆论的作用, 如果评论与事实有出入, 就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焦点访谈的宗旨是让事实说话。把事件的过程、原因展现出来, 目的也就达到

4、了。所以焦点访谈的评论往往是点到为止, 留下让观众自己思索、评判的空间。在社会转型期的急剧变化中, 不可避免会产生种种不合理现象和一些社会问题, 引发了群众的不满。焦点访谈不是简单迎合受众的“解气”心理, 而是在揭露事实的基础上, 冷静分析、指出问题症结所在, 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既起到低层次的“解气”作用, 也起到高层次的“解惑”作用, 而后者更需要冷静的头脑, 冷静的语言。三、语言冷静, 并不意味着态度的冷漠。字面不直接批评, 没有明显褒贬的词语, 也不表明没有主观看法, 只是焦点访谈的主观看法是通过多种语言手段间接地表现出来的,表现出灵活运用语言的高超技巧。有时摆出争执双方观点, 不予

5、裁断, 但指出症结所在, 如聚焦医德医风问题节目中, 结尾处主持人评论说:“在这起事件中, 患者家属认为手术停止的原因是两千块钱给得不痛快,而医院则认为是患者家属对手术风险不理解。到底手术为什么停止, 我们现在还难以确定, 但是这起事件暴露出的外请专家不规范、不透明的问题应该引起关注。”病人已被推进手术室, 可是手术前在交钱问题上发生矛盾, 又被推了出来, 并长达两个多月不进行手术, 事实已很清楚, 观众对此自有自己的评断。而作为新闻报道者, 面对医患双方的各执一辞, 焦点访谈的评论语言显得非常客观。有时使用对比的手法, 让观众从对比中得出自己的结论。例如县政府欠条进当铺节目中, 结尾时主持人

6、说道: “农民能否摆脱生活困境和县领导能否坐上更高级的轿车, 先解决哪个问题? 也许并不那么难以选择, 但是在这里我们却看到了令人失望的答案。”云南红河民政局挪用830 万农村养老金建豪华办公室结尾是: “红河州民政局的院子里有这么一块牌子, 上面写着为国分忧, 为民解愁, 可是知道了养老保险金被挪用的人们看到这句话, 相信会有另一番感受。”这两个节目结尾处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 前者以农民生活困窘与县领导违规购买豪华小轿车对比, 后者则是用云南红河民政局领导言与行的对比, 所以虽然用的是“令人失望”“另一番感受”这样平淡的词语, 但人们却从这样冷静而平淡的话语中体会到主持人克制着的义愤。借他人

7、之口或引用文件或上级主管部门的结论作为评论依据也是焦点访谈评论的一个特点, 在宿州“眼球”事件调查中, 就是借用上级结论作为自己的评论: “经过安徽省卫生厅事故调查组认定, 此次医疗事故是宿州市立医院管理混乱, 与非医疗机构违法违规合作, 严重违反诊疗技术规范引起的一起后果严重、影响极坏的医源性感染事故, 目前已经取消了宿州市立医院二级甲等医院的称号。”四、不明确表示态度, 只是提出疑问, 引而不发, 启发听者深思, 这是焦点访谈语言冷静的另一个表现,例如多情广告无情刀结尾处: “西安华仁医院和陕西地矿医院也都承认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是目前还无法根治的疾病, 也知道他们开展的手术有关专

8、家还在用小白鼠做实验。但是另一方面, 他们却在广告中使用了数万例成功病例、一次手术、不再复发等等言辞。虚假广告一直在发布, 为什么没有人管理?被广告误导了的患者受到了伤害, 责任由谁来承担? 而医院采用新医疗技术治病的时候, 究竟应该由谁来把关呢? ”焦点访谈也很注意使用或然性的词语减轻批评的语气。在医院岂能骗医保中, 说到有医院虚开病人的医保费, 评论说: “医生是一个令人尊敬的职业, 作为一个医生在工作中应该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可是在连云港市矿山医院我们看到,这个目标实现起来相当困难: “如果没有最高度的传播技巧和富于智慧的建议, 在华盛顿没有哪个人、也没有哪个机构庞大到足以操控两千万学生

9、以及他们的四千万亲友。”施拉姆所提出的具体建议是将全国各个校园中的宣传网络连成一个整体, 以实现统一宣传, 他认为这无论对于战时还是战后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拉斯韦尔在战争期间同样服务于美国政府, 在1940- 1945 年担任美国国会图书馆战时传播研究部主任, 他提出的学校和家庭传递社会遗产功能很有可能就是受施拉姆的启发。而施拉姆对拉斯韦尔的观点同样心领神会,将环境监测作用比喻为“雷达功能”。这些蛛丝马迹无不传达着早期传播学研究服务于意识形态宣传的线索。所以我们认为, 拉斯韦尔的传播功能理论必须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去认识, 而不应视为纯粹客观的理论表述。战争中, 人们需要密切注视对方的行动,

10、同仇敌忾, 共赴时难, 同时还要营造一个坚定稳固的后方。在宣传上能做的事情不就是这些么? 这些事情也正是拉斯韦尔的三大功能所关注的。如果不这样理解, 我们怎么可能想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的情况下, 作为政治学家的拉斯韦尔还潜心于纯学术研究? ( 拉斯韦尔的文章虽然发表于1948 年, 但他关于三个功能的观点最早是在1939年9 月至1940 年6 月的洛克菲勒传播研讨班上)三大众传播功能具有时代性、动态性和多变性。拉斯韦尔在一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 集中于大众传播的意识形态维护功能, 并不值得奇怪。可能就是这层原因, 后来不断有学者试图补充、修正拉斯韦尔的功能理论。不过, 它们的影响都没有拉

11、斯韦尔的“三功能说”来得大。于是有的学者认为传播功能研究属于传播学早期发展阶段的重要成果之一, 后来虽然有所进展, 但并未取得重大突破, 而且目前已经逐渐式微。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式微论”的局限首先在于将传播功能研究看作社会学中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在传播学领域的反映和应用。由于20 世纪60 年代之后结构功能学派的地位为社会冲突理论超越和取代, 相应地, 传播功能研究也不如以前风光了。其实并不尽然。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对传播功能研究起过重要推动作用, 但传播功能研究本身并非完全取决于结构功能主义, 毋宁说是由传播学的应用性和实用性所决定的。传播学研究总是为了解决这样或那样的实际问题, 而

12、几乎所有问题都是围绕大众传播在现代社会中起什么作用而展开的。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来说, 传播功能研究隐然居于传播学研究的中心。其次, “式微论”也不了解传播功能研究与传播效果研究之间的关系。如果认识到传播功能研究实质上就是传播效果研究, 过不过时的担心就纯属多余了。当然, 我们也并不是主张在传播功能研究与传播效果研究之间划等号。与一般的传播效果研究相比, 功能研究更加宏观、更为抽象,它探讨的是大众传播活动对整个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这样的目标, 在传播学早期理论和方法还不完善的情况下, 困难可想而知, 但毕竟为后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反过来看, 传播效果研究在开始时注重微观的个人影响, 取得了一些

13、重大进展,但后来路子越走越窄, 几乎进入了死胡同, 以致传播学先驱贝雷尔森悲观地宣布“传播学领域正在走向衰亡”。直到20 世纪70 年代麦库姆斯和肖的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格伯纳等人的培养分析理论、诺依曼的沉默螺旋理论重新发现了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后, 传播学的局面才又柳暗花明、焕然一新。同时, 我们也应注意到, 在传播效果研究中, 不论哪种理论, 都包含一定的传播社会功能观、以及对大众传播社会作用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例如,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培养分析理论研究的焦点是大众传播的社会整合功能, 与此相反, 知识沟理论以及英国学者霍尔的编码和解码研究则强调大众传播的社会分化作用; 使用与满足理论和有

14、限效果理论对大众传播的功能给予了充分肯定, 沉默的螺旋理论和培养分析理论则对大众媒介的作用持批判态度。因此我们认为, 把传播功能研究和传播效果研究联系起来, 不仅可以为传播功能研究找到准确的学科定位, 也可以加深我们对传播效果理论的认识与理解。在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赖特等人那里, 传播功能理论代表了一种对传播效果的早期解释, 或者说是一种理论上的猜想和假说。当实证研究方法发展起来之后,功能分析似乎被冷落了, 但它所追求的目标仍然为效果研究所继承。微观效果研究专注大众传播的个人影响,宏观效果研究注重大众传媒的社会作用, 这与功能研究分别探讨个人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思路如出一辙。或许功能分析由于过分注重维护系统的稳定而存在严重缺陷, 或许这种理论和方法确实已经过时, 也或许由于结构功能主义的衰微很难有人鼓起勇气延续那种研究, 而在大众传播学领域, 情况却有些特别。虽然功能的概念几乎被淡忘了, 代之而起的是效果概念, 但何尝不是一只装着旧酒的新瓶呢?(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讲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