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信科大计算机网络实验三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626620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信科大计算机网络实验三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信科大计算机网络实验三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信科大计算机网络实验三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北信科大计算机网络实验三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北信科大计算机网络实验三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信科大计算机网络实验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信科大计算机网络实验三(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 验 报 告课程名称 计算机网络实验 实验仪器 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 实验名称 实验三 传输控制协议 TCP 系 别 计算机学院 专 业 _ 网络工程 班级/学号 _ 0903/2009011422 学生姓名 _ _ 张 昭_ _ 实验日期 2011.11.25 成 绩 指导教师 _ _ 高卓 _ _ 实验三 传输控制协议 TCP【实验目的】1. 掌握 TCP协议的报文格式2. 掌握 TCP连接的建立和释放过程3. 掌握 TCP数据传输中编号与确认的过程4. 掌握 TCP协议校验和的计算方法5. 理解 TCP重传机制【实验学时】建议 4学时【实验环境配置】该实验采用网络结构一(我作为主机 B

2、参与本次实验)【实验原理】一. TCP报文格式 16位 源 端 口 号 16位 目 的 端 口 号32位 序 号32位 确 认 序 号 16位 窗 口 大 小4位 首部 长 度 保 留 ( 6位 ) ACKPSHRTSYNFIURG16位 检 查 和 16位 紧 急 指 针选 项数 据1 1617 32二. TCP连接的建立TCP是面向连接的协议。在面向连接的环境中,开始传输数据之前,在两个终端之间必须先建立一个连接。对于一个要建立的连接,通信双方必须用彼此的初始化序列号 seq和来自对方成功传输确认的应答号 ack(指明希望收到的下一个八位组的编号)来同步,习惯上将同步信号写为 SYN,应答

3、信号写为 ACK。整个同步的过程称为三次握手,下图说明了这个过程:三. TCP连接的释放对于一个已经建立的连接,TCP 使用四次握手来结束通话(使用一个带有 FIN附加标记的报文段) 。TCP关闭连接的步骤如下图所示:四. TCP重传机制TCP每发送一个报文段,就对这个报文段设置一次计时器。只要计时器设置的重传时间到期,但还没有收到确认,就要重传这一报文段。【实验步骤】按照拓扑结构图连接网络,使用拓扑验证检查连接的正确性。练习一:察看 TCP连接的建立和释放1. 主机 B、C、D 启动协议分析器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 TCP协议) 。2. 主机 A启动仿真编辑器,进入 TCP连接视图

4、。在“服务器信息/IP 地址”中填入主机 C的 IP地址;使用“端口扫描”获取主机 C的 TCP端口列表,在“服务器信息/端口”中填入主机 C的一个 TCP端口(大于 1024);点击“连接”按钮进行连接。3. 察看主机 B、C、D 捕获的数据,填写下表。字段名称 报文 1 报文 2 报文 3 Sequence Number 62821161 865028233 62821162Acknowledgement Number 0 62821162 865028234ACK .0. .1. .1.SYN .1. .1. .0.TCP连接建立时,前两个报文的首部都有一个“maximum segmen

5、t size”字段,它的值是多少?作用是什么?结合 IEEE802.3协议规定的以太网最大帧长度分析此数据是怎样得出的。答:值的范围为 536字节(默认值)1460 字节,mss 是双方连接阶段确定的,作用是定义了能够被终端所接受的 TCP报文段的最大数据单元。IEEE802.3 规定了以太网帧有效载荷的最大长度为 1500字节,所以根据 mss的定义,减去 IP数据报的头部 20字节(无选项)和 TCP头部 20字节(无选项)后得到的 1460字节为 mss最大值,默认值为 536字节。4. 主机 A断开与主机 C的 TCP连接。5. 察看主机 B、C、D 捕获的数据,填写下表。字段名称 报

6、文 4 报文 5 报文 6 报文 7Sequence Number 62821162 865028234 865028234 62821163Acknowledgement Number 865028234 62821163 62821163 865028235ACK 1 1 1 1SYN 0 0 0 0结合步骤 3、5 所填的表,理解 TCP的三次握手建立连接和四次握手的释放连接过程,理解序号、确认号等字段在 TCP可靠连接中所起的作用。答:确保传输的可靠性。【思考问题】1. 试用具体例子说明为什么传输连接建立时要使用三次握手。如不这样做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答:TCP 协议俗传输控制协议。T

7、CP 协议是面向连接协议。为发送数据他在两个 TCP之间建立虚拟连接。TCP 在传输层使用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机制。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它的连接是通过三次握手进行初始化的。三次握手的目的是同步连接双方的序列号和确认号并交换 TCP窗口大小等信息。如果不采用 TCP三次握手,就可能会出现传输冲突或者死锁现象。这样不但发送数据不能达到安全状态,接收方也可能不知道发送方正在进行发送。当信道被干扰时,很可能产生帧的差错,使得报文不能够到达目的端口或者说到达目的端口不为正确的报文。2. 使用 TCP对实时话音数据的传输有什么问题?使用 UDP在传送数据文件时会有什么问题?答:TCP 协议是面向

8、连接协议。为发送数据他在两个 TCP之间建立虚拟连接。TCP 在传输层使用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机制。如果在使用 TCP协议传输实时话音数据时数据被破坏或者传输中遇到问题,就会引发 TCP的流控或差控机制,这样就导致重传,保证了报文的安全和完整性。UDP 称为无连接不可靠传输层传输协议,没有像 TCP协议那样的具有安全性很高的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机制。如果在传输数据时,出现差错或者报文收到损坏,UDP 无法判断并且进行重发,这样就不能保证报文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接收方可能接收到的就是不完整和不正确的报文,这样使得数据产生了极大地破坏。简单来说,TCP 协议比 UDP协议安全的多,更为可靠。3. TCP

9、在进行流量控制时是以分组的丢失作为产生拥塞的标志。有没有不是因拥塞而引起的分组丢失的情况?如有,请举出三种情况。答:当 Ip数据报在传输过程中需要分片,但其中的一个数据报未能及时到达终点,而终点组装 IP数据报已超时,因而只能丢失该数据报;IP 数据报已经到达终点,但终点的缓存没有足够的空间存放此数据报;数据报在转发过程中经过一个局域网的网桥,但网桥在转发该数据报的帧没有足够的差错空间而只好丢弃。【实验总结】在本次实验中,通过实验现象和实验过程充分的了解了 UDP和 TCP协议的差异和优缺点。UDP 协议称为无连接不可靠传输层传输协议,没有安全的保障性,没有像 TCP协议那样的具有安全性很高的

10、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机制。无法判断并且进行重发,这样就不能保证报文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而 TCP协议则不同,TCP 协议是面向连接协议。为发送数据他在两个 TCP之间建立虚拟连接。TCP 在传输层使用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机制。如果在发送数据的同时出现差错或者干扰,就会引发 TCP的流控或差控机制,这样就导致重传,保证了报文的安全和完整性。TCP 协议头部采用序号和确认号的两个字段,当 TCP接收来进程的一些数据字节时,将它们存储在发送缓冲区中并给它们编号。这样就能看到字节序号是用于流量和差错控制。TCP 的三次握手机制,保证了发送发和接收方的确认。双方的确认有利用发送报文的安全性。这样就不会产生拥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