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认知与学习知识点总结与试题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626616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37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生认知与学习知识点总结与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中小学生认知与学习知识点总结与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中小学生认知与学习知识点总结与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中小学生认知与学习知识点总结与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中小学生认知与学习知识点总结与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生认知与学习知识点总结与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生认知与学习知识点总结与试题(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认知与学习的关系知识点(一)认知的概念(二)认知的过程 感知觉一认知的内涵 记忆思维语言(三)人类认知中的信息加工特点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二.认知发展 (二) 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的社会文化理论(三)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理论(一)概念(二)类型 意识水平学习结果知识来源 理解程度知识内容(三)特点 间接性三 学习 目的性系统性被动性(四)理论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社会认知四 学习与认知关系 学习需要认知活动参与学习促进认知的发展 注意依据一、二、认知的发展1、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阶段 表现 特点感知运动阶段(0 2 岁)主要表现为简单的感觉机能和运动机能的发展,也通过他们的感

2、觉和运动能力来认识周围环境。获得了客体永久性。前运算阶段(2 7 岁)语言得到快速的发展,获得了用语词等符号来表征客体和事件的能力,思维仍受具体的直觉表象束缚,不能摆脱感知觉的主导。具有自我中心、单维思维、泛灵论、不可逆、转换推理等特点。具体运算阶段(7 11 岁)已经具有抽象的概念,能够对客观事物和经验进行逻辑推理。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具备了守恒概念,除此之外,还具有多维思维、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化等特点,仍不具备抽象逻辑推理能力。形式运算阶段(11 岁成年)不再局限于具体形象的事物,形成了解决各类问题的推理逻辑,能对抽象的性质进行系统地推理。具备了假设-演绎推理能力和系统-归纳推理能力。在皮亚杰

3、看来,每个儿童的认知发展都是以一种固定的、单向的顺序通过上述四个阶段。概念 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联系,并揭示事物对于人的意义和作用的心理活动过程 感知觉 :是人脑对当前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记忆:根据学生已积累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对这些新的信息进行解释和组织,形成大脑便于储存,提取和使用的信息。思维:在高级中枢神经系统进行进一步加工整理,形成容易理解的知识和经验。语言: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者通过文字手势构成的符号系统。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认知内涵人类认知中的信息加工特点1:信息加工的能力有限;2:加工的模糊性;3:加工的主动性;4:加工方式分为串行

4、加工和 并行加工;2、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的社会文化理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人类的认知在本质上具有社会文化的特征 认知发展源于历史文化的发展,受社会规律的制约学习能够促进儿童认知发展从较低层次向级较高层次发展。3、 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理论:个人的学习活动会促进认知水平的发展把人类认知活动与电脑的工作进行类比,强调信息的输入、编码、存储和提取的重要性。三、 学习(1 ) 概念:个体通过反复经验 后在自身行为或思维上发生的 相对持久的变化。(2 ) 类型内隐学习:学习者不需要付出努力,在不知不觉中获得 经验,但又不立即显示,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示出变化。意识水平外显学习:学习者要付出意志去努力,有目

5、的的学习。语音信息学习:学习者用语言所表达出来的知识。智慧技能学习:用概念和规则办理外界事物的能力。认知策略学习:学习者用以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 忆 ,思维等过程的内在组织技能。 学习结果 态度学习:学习者习得的对人,对事,对物,对己的反应倾向,它是一种内部状态。运动技能学习:学习者通过练习获得的,按一定规则协调依据 自身肌肉运动的能力。机械学习:学习者所获得的知识经验之间无实质性联系的学习。理解程度 意义学习;学习者把新学习的知识经验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起联系的学习。知识的学习: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学习:学习者通过学习或练习,建立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的学习。知识内容 社会规范的学习:

6、学习者把外在的行为要求转化为自 己内在的行为要求的学习。 (三)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除了与人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外,还有自己的特殊性。 (1)间接性:在学过程中,学生主要是从书本中接受他人的经验,而不是自己亲身去发现经验,因此,他们在学习中所获得的经验是一种间接经验。(2)目的性:无论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经验还是学生接受知识经验,双方都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学生学习的特点 (3)系统性:学生的学习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并达到社会的要求,因此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4)被动性: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学习是在已经制定好的目标计划下进行的,学习的内容是由相关的教育机构挑选

7、认定的,学习的过程是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完成的,即使是学习的结果也主要是受他人和社会测量和评价的。(四)学习理论学习理论主要回答学习的实质是什么,学习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怎样实现,学习又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等问题。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就是学习者在刺激与反应间建立联结。即“刺激反应”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组织和改组,是一种不能够直接观察到的内在过程的变化。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的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的互动的过程,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4.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来控制或改

8、变自己行为的心理结构的变化,这种内部的心理结构的变化有可能并不立即使行为发生变化。学习过程实际上是认知、行为和环境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学习者行为的影响过程。学习理论代表人物 学习的实质 学习的过程 影响因素行为主义桑代克、华生、斯金纳建立 SR 联结(刺激与反应)反复尝试的过程强化、环境等认知主义托尔曼、布鲁纳、奥苏伯尔心理结构的组织和改组学习内容与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联系和作用的过程学习目的性、意义性、内在动机等建构主义皮亚杰、维果斯基、斯滕伯格、卡茨以已有经验为基础,对学习内容进行理解和赋予意义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的互动过程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心理结构、信念等社会认知班杜拉、米勒、多拉德通过观

9、察榜样来控制或改变自己行为的心理结构的变化认知、行为和环境及其交互作用对学习者行为的影响替代强化、榜样等四、 学习与认知关系学习需要认知活动参与1. 感知觉对学习的影响2. 记忆对学习的影响:记忆可以分为瞬时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3. 思维对学习的影响: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过程对学习内容或信息进行加工4. 语言对学习的影响:语言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文字、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5. 注意对学习的影响: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6. 任职监控 对学习的影响:认知的内在监控能力也称认知策略学 习 需 要认 知 活 动参 与1.任 职 监控 对 学习

10、 的2.感 知 觉对 学 习的 影 响3思. 维 对学 习 的影 响4.记 忆 对学 习 的影 响5.语 言 对学 习 的影 响6.注 意 对学 习 的影 响学习促进认知的发展:一:学习促进认知发展阶段之间的顺利过渡;二:学习对认知水平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有重要影响。复习题单选题1.认知过程包含了感知、记忆、语言、注意和( B )A.情感 B.思维 C.兴趣 D.意志2.认知是感觉输入的变换、 ( B )解释、储存、恢复和使用等所有过程。A.增多 B.减少 C.不变 D.提取3.认知的信息加工特点包括有限性、模糊性、有不同的信息加工方式和( C )A.被动性 B.客观性 C.主动性 D.系统性

11、4.根据(D ) ,可将学习分为言语信息学习、智慧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态度学习和运动技能学习。A. 学习的意识水平不同B. 学习者所获得的知识来源不同C. 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不同D. 学习结果不同5.学生学习的特点不包括( D )A.间接性B.目的性C.系统性D.主动性填空题。1.认知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_特性_和_联系_,并揭露事物对于人的意义与作用的心理活动。2.同时对多个目标信息进行加工,这种信息加工方式被称为_ 并行加工_。3.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有_感知运动阶段_、_ 前运算阶段_ 、_ 具体运算阶段_、_形式运算阶段_。4.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通过平衡、_顺应

12、_、_同化_ 来进行的。5.顺应是儿童改变已有的_认知结构_来适应新获得的经验的过程。6.在维果茨基的理论中,_最近发展区_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7.根据学习的意识水平不同,可将学习分为_内隐学习 _、_外显学习_。8.根据学习者所获得知识的来源不同,将学习分为_发现学习 _、_ 接受学习_.9.根据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不同,可将学习分为_ 机械学习 _、_意义学习_。10._替代强化_是指学习者观察到施加在榜样身上的强化而自己也受到的强化。判断题。1.学习是个体通过反复经验后在自身行为或思维上发生的相对短暂的变化。 (X )2.学习的结果不

13、一定会带来变化。 (X )3.学生的学习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 )4.皮亚杰认为儿童在 27 岁进入前运算阶段。 ( )5.串行加工是指同时对多个目标信息进行加工。 ( X)简答题1.简述认知发展的社会文化理论。答:提出者:维果斯基 主要观点:人类的认知在本质上具有社会文化的特征 认知发展源于历史文化的发展,受社会规律的制约2.简述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理论。答:把人类认知活动与电脑的工作进行类比,强调信息的输入、编码、存储和提取的重要性。3.简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答:学习的实质就是学习者在刺激与反应间建立联结,即“刺激反应” 。学习的过程是反复练习和强化。4.简述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答:学习的实

14、质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组织和改组,是一种不能够直接观察到的内在过程的变化。学习过程是学习的内容结构与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过程。5.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答: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学习内容进行理解和赋予意义。学习的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的互动的过程,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6.简述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答: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来控制或改变自己行为的心理结构的变化,这种内部的心理结构的变化有可能并不立即使行为发生变化。学习过程实际上是认知、行为和环境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学习者行为的影响过程。论述题。1.论述认知与学习的关系。答:1.学习需要认知活动的参与:感知、记忆、思维、语言、注意、认知监控对学习的影响2.学习促进认知的发展a.学习促进认知发展阶段之间的顺利过渡b.学习对认知水平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有重要影响。答案:第 3-6 题除上述答题要点外,可结合表格的三个方面(实质、过程、影响因素)简答。学习理论代表人物 学习的实质 学习的过程 影响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