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采矿工程及我国煤炭事业的认识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625743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采矿工程及我国煤炭事业的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采矿工程及我国煤炭事业的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采矿工程及我国煤炭事业的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采矿工程及我国煤炭事业的认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采矿工程及我国煤炭事业的认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采矿工程及我国煤炭事业的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采矿工程及我国煤炭事业的认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对采矿工程及我国煤炭事业的认识【摘要】 煤炭是中国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能源安全的基石。中国煤炭资源丰富,品种齐全,分布广泛但不均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几代煤炭人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煤炭工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落后的手工开采方式,到建设机械化、现代化的煤炭,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正确认识采矿工程专业,好好学习采矿专业知识,认清我国煤炭工业的现状以及发展前景与方向,为采煤事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光和热,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争做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而努力奋斗,拼搏不已。【关键词】 采矿工程 认识 煤炭工业 现状与问题1

2、采矿概论与采矿工程的专业认识采矿专业培养具备固体(煤、金属及非金属)矿床开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采矿工程师的基本能力,能在采矿领域等方面从事矿区开发规划、矿山(露天、井下)设计、矿山安全技及 工程设计、监察、生产技术管理科学研究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煤矿、铁矿、金矿、石膏矿以及铁路等设计和改造管理,也可以到冶金、有色、化工、核工业、非金属和煤炭等六类矿业和水利、铁道、地下、工程和环保部门的生产开发、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采矿工程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采矿工程专门人才,毕业后分配到冶金、有色、化工、核工业、非金属和煤炭等六类矿业和 水利、铁道、地下、工程和环

3、保部门的生产开发、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而采矿工程的学生们主要时学习岩体工程力学、采矿及矿山安全及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受到采矿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矿区规划、矿山开采设计、岩层控制技术、矿山安全技术及工程设计方面的基本能力。毕业生获得掌握采矿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矿区开发、矿井开采、巷道开拓的设计方法,掌握矿山压力及岩体工程监测、矿井通风与空调、矿山安全以及矿井灾害预防等技术,具有先进的生产组织和技术管理基本能力以及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初步能力,熟悉国家有关采矿工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2 从事采矿专业

4、所需的技能2.1 掌握采矿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例如作为一名合格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进行采区地质和测量技术工作的基本能力; 进行采区巷道、交叉点和硐室设计,编制掘进作业规程和组织施工、巷道施工主要工种基本操作技能,掌握矿区开发、矿井开采、巷道开拓的设计方法;掌握矿山压力及岩体工程监测、矿井通风与空调、矿山安全以及矿井灾害预防以及采区常用机械设备、电气设备使用、管理、维护以及常见故障判断处理的基本能力。2.2 具有应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表的能力 作为采矿专业的技术人员,必须学会使用CAD 绘图的能力,懂得一门计算机高级语言,并且要具备先进的生产组织和技术管2理基本能力以及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和开

5、发的初步能力;确运用语言文字撰写报告、计划、总结和技术文件,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3 我国煤炭工业目前的发展现状3.1 煤炭供应保障能力大幅度提高 中国煤炭产量由 2005 年的 23.49 亿 t,增加到 2010 年的 32.4 亿 t,增加了 8.91亿 t,年均增长 1.78 亿 t。5 年累计煤炭产量 160.45 亿 t。中国煤炭年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 46.9,原煤年产量占世界煤炭总产量的 45,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12010年中国煤炭供需总体平衡,煤炭市场总体运行平稳,未出现大起大落现象。国际国内煤炭市场关联度增

6、强,国内煤炭月均价格与欧洲、南非、澳大利亚重点港口煤炭现货月平均价格呈现基本一致的波动态势,基本与国际接轨。市场 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增强,煤炭价格基本上反映了资源稀缺程度和供求关系。 2010 年中国重点产煤省区的内蒙古、山西、河南、陕西、贵州、山东、安徽、 河北、新疆、黑龙江等,年煤炭生产量接近和达到 1 亿 t 以上,合计产量 24.5 亿 t 占全国总产量的 75.6。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取得成就。 22010 年新开工建设大中型现代化矿井规模 2830 万 t年,15 个大型煤矿项目竣工投产,增加煤炭产能 5880 万 t/年,13 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达到 28 亿 t,最突出的是内蒙古

7、自治区鄂尔多斯市,2010 年煤炭 产量达到 4.33 亿 t,居全国首位。2011 年该市产煤将达到 5 亿 t。内蒙古自治区 鄂尔多斯市、陕西省榆林市和宁夏自治区宁东开发区组成的能源“金三角”地区 成为全国煤炭发展最快的地区。铁路煤炭运力大幅度提高,2010 年运送煤炭 20 亿 t,比 2005 年提高 87。 大秦铁路总长 1089km,2010 年煤炭运输量突破 4 亿 t,世界上首次实现了 2 万 t 重载组合列车运行。神黄铁路总长 815km,2010 年煤炭运输总量达到 1.6 亿 t。基本建立了以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大型现代化矿业为主 体,以中小骨干矿为补充的

8、生产格局,初步形成了以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上下 游产业融合的发展机制。累计关闭小煤矿 9234 处,淘汰落后产能近 5 亿他 t。 3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神 华集团、中煤能源、山西焦煤、山西同煤和陕西煤化 5 家亿吨级、十家 5000 万 吨级大型煤炭企业,原煤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 44。全国 3000 万吨及以上煤炭 企业集团计 20 家,原煤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近 50。3.2 煤炭工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步,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加3“十一五”期间,煤炭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产 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其中,2010 年煤炭产业集中度比上年度提高了三个百分 点。“十一五”

9、煤炭采选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12490 亿元人民币, “十五” 是 煤炭采选业投资总额的 5 倍多,是新中国成立 55 年煤炭投资综合的 2.8 倍。全 国有 16 个行业投资开办煤矿。十一五”期间,全国已取得采矿权的煤矿 14423 处,总产能超过 36 亿 t。 43.3 煤炭科技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目前我国的煤炭工业已初步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 企业为主体、 产学研相结合的煤炭科技创新机制, 一大批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攻关取得重大进展,行业科技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大型矿井建设钻井发、冻结法和注浆法凿井技术与配套装备取得突破;大型 矿井综合机械化、自动化采煤成套技术与装备的研制开发取

10、得新发展,年产 600 万 t 综采成套技术与设备取得成功, 年产 1000 万 t 工作面成套装备井下工业化实 验顺利; 煤矿瓦斯、 水灾、 冲击地压等重大灾害防治技术与装备研发取得新进展; 具有知识产权的重介、跳汰等选煤设备已基本满足年生产能力 400 万 t 大型选煤 厂的需要; 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炭直接液化和煤制烯烃技术取 得突破,煤矿矸石充填开采、井下地热和矿井水循环利用等矿区环境治理技术取 得进展。煤矿装备质量和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对煤炭工业的贡献率达到 39.9。 5目前,中国共建成 359 处安全高效煤矿,合计煤炭产量 10.17 亿 t,占全国总 产量的三

11、分之一以上,其中:井工矿平均生产规模 259.4 万 t,综合单产 14.8 万 t(个月) ,原煤功效 15.0t工。3.4 煤炭行业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工作实验突破煤炭行业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积极推进煤炭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大同塔山煤矿等 11 个矿区列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矿区循环经济典型模式,矿区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2010 年全国原煤入选率达到 50左右,比 2005 年提高 16 个百分点。全国煤矸石电厂装机容量增加2600 万千瓦,煤层气(瓦斯)抽采产业化发展,抽采量达到 88 亿 m3,利用矿井水 38亿 m3。 63.5 煤矿安

12、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十一五”期间,国家投入资金 150 亿元人民币,地方政府投资 41 亿元人民币,带动企业投入 535 亿元人民币,均用于煤矿安全改造。 7全国煤矿事故起数由 2005 年的 3306 起下降到 2010 年的 1403 起,下降了 57.6,死亡人数由 2005 年的 5938 人下降到 2010 年的 2433 人,下降了 59;煤炭百万吨死亡率由 2.881 下降到 0.749,下降 73。4 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与不足之处4.1 煤炭工业的发展方向发展安全高效煤矿 安全第一,生产第二。建设安全高效矿井是煤炭工业发展必由之4路。安全高效矿井是我国现

13、代化煤矿的代表,安全、生产和经济等各项指标为国内先进,有着典型和示范作用.有序开展煤制天然气、煤制液体燃料和煤基多联产研发示范 大力推进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稳步推进产业化发展.发展煤炭深加工产业,是延伸煤炭产业链、提高煤炭附加值、发展洁净煤技术和提供清洁能源的主要途径,也是优化产业结构和调整产品结构的主要方向。 “十一五”期间,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我国煤制油、煤制甲醇、煤制合成氨、煤制电石、煤炼焦产品均居世界第一位。 8近年来,随着煤化工行业的蓬勃发展和天然气消费量的大幅增长,我国煤制天然气行业取得长足发展,成为煤化工领域投资热点。“十二五”期间,煤化工行业将严格行业准入,

14、加快结构调整,严格限制煤炭调入区发展煤化工。2010 年 6 月 18 日,发改委下发关于规范煤制天然气产业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 。通知指出,在国家出台明确产业政策之前,煤制天然气及配套项目由国家发改委统一核准,地方政府不得擅自核准或备案煤制天然气项目。因此,传统煤化工产能严重过剩,今后新型煤化工尚处于示范建设阶段,煤化工关键技术和装备亟待国产化,产业面临极大的投资风险; 煤层气俗称煤矿瓦斯,是与煤共伴生的天然气资源,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煤矿瓦斯事故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威胁之一。我国国有煤矿高瓦斯和瓦斯突出矿井占总矿井数的46%,瓦斯事故频繁。采煤之前先采出煤层气,有利于从根本上防止煤矿瓦斯事故

15、,改善煤矿的安全生产条件。煤层气既是一种温室气体,又是一种优质、宝贵的清洁燃料和化工原料气态资源。开发利用煤层气在我国具有特殊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 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和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是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发展战略,是煤炭工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和任务,是提高产业集中度的必由之路,是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必须加大和快速发展。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形成 68个亿吨级和 8-10 个 5000 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现基本实现规划预期指标(除少 1 个亿吨级企业外); 煤炭资源整合是科学划分和高效利用资源的主要途径,是将资源

16、合理向优势企业集中,发挥更大的效益,资源又是建设大型企业的基本条件。企业兼并重组是我国“调结构、转方式”的发展战略,是煤炭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和重大任务。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已将兼并重组确定为重点任务,在“十一五”期间,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成就显着。我国累计关闭小煤矿 9234 处,淘汰落后产能近 5 亿吨。9据统计,截止到 2010 年,我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总数 8798 个(为独立法人) 。专家研究建议,五年后企业总数要减少一半。任务仍然艰巨而伟大。4.2 煤炭工业所面临的问题 发展方向即以确立,那么就应全力解决煤炭工业所面临的问题。目前,我国煤炭工业所面临的问题如下:结构性矛盾突出煤炭工业面临的问题 一是企业组织规模小而做,产业集中度过低,竞争力差经过近几年关闭整顿,中国小煤矿总数由近 8 万处减少到 2 万多处,但生产规模小、布点过于分散的问题仍相当突出,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的差距很大。大中型煤矿生产集中度过低,调控和影响市场的能力有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