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犯与未遂犯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623248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能犯与未遂犯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不能犯与未遂犯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不能犯与未遂犯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不能犯与未遂犯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不能犯与未遂犯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能犯与未遂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能犯与未遂犯(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不能犯与未遂犯1绪论在我国,不能犯是被划分到未遂犯之中,与能犯未遂相对应的概念,这与德国的刑法理论是一致的,不能犯也可能成立犯罪而受到刑罚处罚。而同为大陆法系国家的日本,关于不能犯的规定却是不同的,日本把不能犯与未遂犯作为对应的概念,是指不成立犯罪因而不可罚的行为。关于不能犯的争论自不能犯理论产生以来从未停息过,且愈演愈烈。在我国目前的刑法立法中,并没有对不能犯做出任何规定,这导致了司法实践应对此方面问题时产生了较多的混乱,因此我国刑法应严格地对待不能犯问题,从刑法客观主义角度出发,用立法的方式确定不能犯的可罚或者不可罚的依据,从而更有效地落实罪刑法定原则,更好地实行保障人权的基本要求。目

2、前,立法理论界关于不能犯的争论主要存在“抽象危险说” , “具体危险说” ,“主观说” , “客观说”等学说,无论是何种学说,其争议的问题最主要的是不能犯是否具有可罚性。这就需要我们在研究不能犯的问题时立足于客观未遂论的基础之上,从对法益的客观危险性出发,把结果无价值论与行为无价值论结合起来,坚持主观客观主义相统一原则,贯彻好刑法的谦抑性原则。不能犯的概念是各国的刑法界都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说法,不能犯也存在着与之相类似的边缘概念,比如“迷信犯” “幻觉犯” “事实欠缺” “事实认识错误” ,在研究不能犯的问题时,我们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其他国家成文或是不成文的相关规定,从中找出适合我们

3、自己国家的不能犯理论。不能犯的可罚性问题是不能犯理论的重中之重,在对比各国的不能犯理论中找到不能犯的处罚依据,这其中,不可不提到的问题就是不能犯的定性问题,即不能犯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形态,是未遂犯中的一种?还是与未遂犯相对的一种概念?还是二者的综合体?这是其中涉及的核心问题。与此同时,也要对不能犯着手的认定,不能犯相关概念的区别以及不能犯中危险性的判断给予足够的重视。一、不能犯的概念法律概念对于法学研究相当于罗盘对于帆船。 “概念即处理法律争议所必要的及不可或缺的工具。没有严格限定专门的概念,我们便不能理性地和清晰地思考法律问题。缺乏概念,实际上无法将我们的法律的思考转化为文字,更没有办法以

4、一种可知晓方式把这些思考表达于外。若是我们试图完全否定概念,那么整个法律大厦就将化为灰烬。 ” 正因如此,准确找到不能犯的定义,对不能犯问题的研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浅析不能犯与未遂犯2(一)不能犯概念的几种观点因社会意识形态和立法背景的差异,各国关于不能犯的概念存在较大的不同。在日本, “不能犯”一词是由法语直译而成的,日本学者将其翻译为“不能犯罪” ,在日本刑法中,不能犯是与未遂犯相对应的概念,日本刑法界的通说认为,不能犯并不成立犯罪,不具有可罚性。 “不能犯即行为人以基于犯罪的目的而实施了行为,但该行为在它实质上是根本不可能引起发生的行为。不能犯因为完全没有实现构成要件的可能,所以没有

5、构成要件符合性,不构成犯罪。 ” 在德国,关于不能犯问题的研究是开始最早的,不能犯理论即起源于费尔巴哈对克莱因肖罗德(Klein Schmdischen)草案的批判 ,首次对不能犯所作的概括性描述正是 1808 年费尔巴哈起草的刑法草案 60 条。目前德国刑法中的不能犯概念是包含在未遂犯之中的,它的准确释义为“不能未遂犯” ,具有可罚性, “主观说”是德国刑法界关于不能犯的通说。德国现行刑法典第 23 条第 3 款规定:“行为人出于重大的无知,对其行为因犯罪对象或者手段的性质根本不可能发生既遂之结果产生错误认识时,法院可免除其刑罚,或减轻其刑罚。 ” 相对而言,在英美法系国家,美国将不能犯区分

6、为法律不能与事实不能,且认为事实不讷讷个不可进行免罪辩护,而法律不能可以进行免罪辩护。在英国,虽然理论上对不能犯加以研究,但制定法并没有明确地规定不能犯的概念,只是在犯罪未遂中规定了不能犯的情形。我国在立法上也没有加以规定,在理论上关于不能犯的研究也比较丰富,产生了不同的观点,目前在我国刑法理论界通说一向认为不能犯属于犯罪形态里未遂犯的一种,具有可罚性,这就导致扩大了未遂犯的处罚范围,极有可能侵犯人权,且贯彻不好刑法的谦抑性原则。鉴于我国对不能犯的研究范围与称谓各不相同,我国理论界目前也众说纷纭,现总结我国不能犯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1.“不能犯未遂,是指因犯罪人对有关犯罪事实的认识错误而使犯罪

7、行为不可能既遂的情况。 ” “这种类型可进一步区分为工具不能犯与对象不能犯。 ” 马克昌教授基于此种说法,又把不能犯细分为工具不能犯,对象不能犯与方法不能犯三种。同时,马克昌教授在他的著述犯罪通论中关于不能犯的界定是不能犯是指某种行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到达既遂的情况。2.“不能犯是指犯罪人行为了自以为欲要实施的行为,而不足以是其他犯罪的构成要件,故而没有具有可罚性情况。 ”3.应区分不能犯未遂和不能犯这俩个概念。不能犯指的是没有危险性,因而不可罚的情况。而不能犯未遂指的是行为人由于手段错误或对象错误导致犯罪人实施的犯罪行为根本不可能产生预想的后果,但是它实实在在的具有危险性的情况。4.不能犯

8、是“行为人主观上具备犯罪故意,其客观行为没有侵害法益的任何危险的行为。 ”以上观点各有其优缺点,大多受主观学说的影响,对不能犯的问题处理过于绝浅析不能犯与未遂犯3对化,本文笔者应站在客观未遂论的立场,将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相结合起来,定义何为不能犯,找到不能犯的定向,而后从法益是否受到侵害角度判断不能犯是否具有可罚性,故笔者将不能犯理解为:不能犯是指行为人在主观上存在犯罪故意,且在客观上实施了一定的危害行为,但由于行为人主观的认识错误导致行为根本不可能产生犯罪结果的情况。(二)不能犯与相关概念的界定1.不能犯与未遂犯未遂犯是指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但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得逞的行为

9、,是相对于犯罪既遂的一种概念。此处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不以犯罪分子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一切原因,既包括外界的客观原因,也包括犯罪分子本人的原因。在我国,关于不能犯的理论趋向于德国的学说,把不能犯划分为既遂犯的一种,它是指行为人在错误情况下实施了不可能完成的行为。2.不能犯与迷信犯“迷信犯指的是犯罪人由于偏激的无知、愚昧而选择没有任何根据的行为,在任何情况下都根本不可能发生实际危害的方法来意图实现其犯罪意思的状态。 ” 例如,念咒语或者扎小人来杀人,为了杀人而让人食用剪碎的头发等等。迷信犯不具有可罚性,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关于迷信犯的主观意图的定性却存在争议。有些学者认为迷信犯的行为人在主观上并不

10、存在犯罪故意它只是行为人故意意图的流露,而并非刑法意义上的犯罪故意。但单纯地研究刑法上的犯罪故意,我们可以看出,从行为人的角度出发,行为人的内心状态是相信其实施的行为会引起内心所希望的危害后果的发生,并积极追求着这种结果的发生。从我国刑法的规定来看,行为人的这种犯罪的故意状态符合刑法中关于犯罪构成要件中犯罪故意的规定。然而有些学者认为行为人具有犯罪故意,而因为行为人相信其行为会造成危害结果并且仍然积极地追求这种结果的发生。但不得不说,迷信犯因为欠缺社会显著性而不是刑法上有意义的行为,行为人的行为在科学上不可能造成任何的后果,同样通过研究刑法上犯罪故意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迷信犯中的“故

11、意”是日常生活中的故意,并非刑法意义上的犯罪故意。综合这俩种争议观点,我们可以看出,是否具有犯罪故意是未知的,但我们更采用第一种观点,因刑法的任务“是用刑法同一切犯罪行为的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可以看出,刑法所保护的都是有实际意义的法益,迷信犯并不具有刑法意义上的“法益性” 。其实无所谓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犯罪故意,我们都可以说迷信犯具有不可罚性。迷信犯的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不符合犯罪构成的客观方面要

12、件,迷信犯行为人所实施的这种行为并不会对他人产生任何危险,即没有对法浅析不能犯与未遂犯4益产生危险的可能性,故迷信犯不应受到处罚。不能犯与迷信犯二者间存在着极大腐乳不同。其一,不能犯是行为人在错误情况下实施了不可能完成的行为,而迷信犯却不存在错误与否的问题,它所采取的手段即是愚昧的;其二,不能犯是否受到处罚要通过其对法益是否造成了危险角度去判定,若存在危险,则应受到惩罚,反之,则不应受到处罚。而迷信犯是不可能实现犯罪目的的,它本身并不具有危险性,而迷信犯也不构成犯罪。3.不能犯与幻觉犯幻觉犯是指行为人对法律规定产生误解,把本身并不违法的行为误认为违法,是一种“假想犯罪” ,是法律认识错误的一种

13、。幻觉犯的本质在于其本身实施的行为在法律上并没有规定为犯罪,是行为人因对法律规定产生误解,误认为自己实施的行为是犯罪行为。幻觉犯的处罚原则是比较清楚的,即不认为是犯罪行为。因这种行为根本就不会对法益产生危险,对社会产生危害,是一种合法的行为,这与不能犯具有根本性的区别。4.不能犯与事实欠缺“事实欠缺理论起源于德国,是指构成要件要素中,除因果关系以外的附随要素并不存在,而行为人却误认为存在而实施行为的情况。 ” 事实的欠缺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犯罪主体的事实的欠缺,指的是不具有特殊身份的人错误的认为自己具有特殊身份,从而实施以特殊身份为为构成要件的犯罪。最典型的就是非国家工作人员误以为自己是国

14、家工作人员而受贿的情况。在我国,这样的概念是不存在的,是不构成犯罪的,因这种情况不符合我国犯罪的主体构成要件。第二,犯罪客体的事实的欠缺,这种情况指的是行为当时并不存在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犯罪客体,但行为人误以为存在而实施犯罪。在我国刑法理论中,此概念与不能犯中的对象不能犯概念相一致。例如,误将尸体当活人而进行射击的场合。第三,犯罪手段的事实的欠缺,是指行为缺少犯罪所要求的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手段。这个概念与手段不能犯的定义相类似。第四,行为状况的事实的欠缺,指的是具体犯罪的犯罪构成要件要求具备特定的行为状况,在行为当时并不具备这样的状况而行为人误以为具备而实施行为。西方学者一直把事实欠缺与不能

15、犯联系在一起探讨,而我国刑法界并没有涉及到这一理论。这是有道理的,西方学者研讨的事实的欠缺已转化为我国刑法具体问题之中,并不需要引入我国刑法理论界。二、国外刑法中关于不能犯的论争关于不能犯的理论,国外各国立法有不同规定,其理论研究也有不同的深度,有些国家以刑法制定的形式加以规定,而有些国家的刑法典并未明文规定。(一)英美法系国家的立法规定及理论研究就英美法系国家而言,最具代表性的国家是英国和美国。在英国,关于不能犯浅析不能犯与未遂犯5的理论分类并未在制定法中体现出来,从英国普通法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能犯在英国并不具有可罚性,但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以成为一般的概括性的抗辩理由,这样的结论来源

16、于英国 1981 年 8 月 27 日实施的1981 年刑事未遂法,它指出:“即使事实上犯罪是不可能的,一个人也可以被认定本条规定的犯罪未遂。”相对于英国而言,美国把不能犯区分为法律不能和事实不能,而前一可以展开无罪辩护,后者则不可以。“法律不能,如,想要贿赂陪审员,然而受贿的那个人并不是陪审员,这样在法律上是不能构成贿赂陪审员未遂的。原因在于贿赂行为虽已经完成,然而受贿人并不是陪审员。但是若是,想要贿赂陪审员,但赠与时尚未到达陪审员之手时案件已经被揭发了,这便就是贿赂的未遂。事实不能,例如,想要盗窃,行为人把手伸进了行为人以为有可能有重要物品的衣袋,但那却是空袋,便是构成了盗窃未遂的。” 区别于美国刑法规定,美国理论界对于不能犯的观点,与英国较类似,倾向于“主观说”,此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美国刑法中存在着一个特殊的定义,即“固有不能”,这个词我们可以理解为在我国刑法理论界中所提出的迷信犯,它是指“行为人出于极端迷信,愚昧无知而采用没有任何客观依据、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产生实际危害的手段、方法来企图实现其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