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材料分析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3621839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材料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材料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材料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材料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材料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材料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材料分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材料分析材料分析题1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历史上的哲学家、思想家有着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材料孟轲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摘自孟子?尽心下)荀况认为:“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摘自荀子?王制)材料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则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舍英雄几无历史”。(摘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第十六册)胡适说:英雄人物“他吐一口痰在地上,也许可以毁灭一村一族,他起个念头,也许可以引起几十年的血战。他也许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摘自胡适论学近著,第一集)材料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造的

2、,而是决定于某种“世界精神”,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摘自黑格尔历史哲学、精神现象学)请回答:(1)材料的合理思想和局限性。(2)分别指出材料和材料的不同思想倾向和共同本质。(3)简述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答案要点:(1)材料具有重民、贵民的合理思想,包含有重视、肯定人民群众作用的思想倾向。其局限性是这些思想以维护和改善剥削阶级的统治、维护其长治久安为目的,是站在君主和剥削阶级的立场上的;第 2 页它是就“君”、“民”关系讲人民群众的作用,十分狭隘,没有形成完整

3、的思想;而且还表现出害怕人民群众的心理状态。(2)材料是主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典型观点。材料是客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典型观点。两者的共同本质是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3)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占人口大多数的人们。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因此可以说,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性力量。我们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2关于我们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问题,哲学史上不同的哲学家们有着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材料有不少的哲学家是用观念去验证某种观念的真理性。例如斯宾诺莎

4、就认为,认识真理要以真观念为依据。材料经验主义者完全相信自己的感觉,认为凡符合人的感觉的认识就是真理,与感觉相背离的认识则不是真理。材料俄国哲学家波格丹诺夫则说真理是“社会的全人类的经验形式”。请回答:(1)材料、中的观点在真理标准问题上的主要倾向是什么?(2)材料的观点与材料和材料的观点有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答案要点:(1)材料、的观点在真理标准问题上都属于主观真理论,都是在主观范围内寻找真理的标准。(2)材料和材料、中的观点相比,强调了“社会的全人类的经验形式”,但实质上仍是主观真理论,认为多数人的感觉、经验第 3 页、思想是真理,仍是把真理停留在主观世界的范围之内,无法确定它是否符合客观实

5、际。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一种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实际上,大多数人所承认的思想也不一定就是真理,有时候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以下是有关唯心主义思想的哲学材料。材料陆九渊:“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摘自陆九渊集)王守仁:“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摘自传习录)材料朱熹认为,“理在气先”。“宇宙间一理而已,天得知而为天,地得知而为地。”“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秉此理,然后有性;必秉此气,然后有形。”“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使有此天地,

6、若无此理使亦无天地。”(摘自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材料列宁:“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特征、方面、部分片面地、夸大地发展(膨胀、扩大)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神话了的绝对。”(摘自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请回答:(1)简析材料的观点并说明其唯心主义的形式。(2)简析材料的观点并说明其唯心主义的形式。(3)谈谈你对于材料的理解。答案要点:(1)陆九渊、王守仁认为只有“心”才是最真实的,而物质世界都是虚幻的,主张“心”即主观精神是宇宙或物质世界的本原,物质世界派生于精神。这种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2)朱熹认为在具体事物(“气”)存在以前,就先有“理”(一种脱离人和具体事物的抽象精神)存在了。“

7、理在气先”,就是指第 4 页客观精神“理”决定事物的存在,“理”是万事万物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3)列宁深刻地指出了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认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把其中的某一个环节或方面加以夸大或绝对化,使精神成为主宰物质的东西,就会导致唯心主义。夸大了感性认识(如感觉)往往会导致主观唯心主义;夸大了理性认识(如概念)往往会导致客观唯心主义。4运用有关哲学原理,分析下列材料。材料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的一些唯物主义者,受当时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或物体的某些特征。伽桑狄说:“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爱尔维修说:“物质并不是一件东西,自

8、然界中只有一些我们称之为形体的个体,物质这个名词只能了解为那些为一切形体所固有的特性的集合。”他认为,广延性、密度、不可入性等是一切形体所具有的特性。(摘自十八世纪法国哲学)材料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否定了原子是物质的始原、原子不可分、元素不可变等传统思想。一些自然科学家由于不懂得辩证法,认为“原子非物质化了,物质消失了”。马赫主义者抓住这一点以论证唯心主义,宣称“物质消失了”,就是“物质本身不存在了”,只存在感性知觉,物质是“荒谬的虚构”和“假设”。(摘自列宁选集,第二卷)材料列宁指出:“物质已在消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迄今我们认识物质所达到的那个界限正在消失,我

9、们的知识正在深化;那些以前以为是绝对的、不变的、原本的物质特性(不可入性、惯性、质量等等)正在消失,现在它们显现第 5 页出是相对的,仅为物质的某些状态所特有的。因为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它是客观实在,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摘自列宁选集,第二卷)请回答:(1)材料所表明的哲学观点及其局限性。(2)材料中所体现的自然科学发现同哲学的关系。(3)结合材料中列宁所阐述的思想,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学说之间的关系。答案要点:(1)材料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或物体的某些特性,是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它把具体的物质结构和具体的物质形态误认为物质一般,把原子的个性看成是物质的共性,没有把

10、握住物质的惟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经受不住唯心主义的攻击。(2)材料表明,自然科学家不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以致于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淖而迷失方向。唯心主义则往往利用某些新的科学发现来论证其哲学观点的正确性,借而攻击唯物主义思想。(3)材料中,列宁明确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批判了唯心主义哲学的错误并反击了它们对于唯物主义哲学的进攻,阐明了哲学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学说之间的辩证关系。哲学的物质范畴指一切物质结构和具体形态的共性即客观实在性,是共性,具有绝对性。自然科学揭示的物质结构是个性,具有相对性,它随着自然科学

11、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篇二:材料分析。第 6 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六、材料分析题(一)1、从古到今的哲学家们都承认人们所感知的世界存在着千姿百态,复杂多样的事物和现象,并力求探索世界万物共同的本质、本原,作出了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材料1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这是因为万物都是以湿的东西为养料,热本身是从湿里产生、靠湿气维持,物的种子都有潮湿的本性,而水则是潮湿本性的。材料2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万物的本原是一。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

12、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材料3近代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认为,物质世界是一个大机器,是各种机械的集合,一个活生生的人也不过是一架完全按力学规律运动的机器而已,心脏不过是发条,神经不过是游丝,关节不过是些齿轮,甚至连欲望、愤怒、爱情、恐惧等情感活动,也是纯粹机械原因引起的。材料419世纪德国人杜林认为,“包罗万象的存在是唯一的”即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存在。材料5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请回答:(1)材料1、材料2的不同哲学倾向和共同特点。(2)材料3、材料5的共同哲学倾向和不同点。(3)材

13、料4、材料5的不同哲学倾向。(4)材料5同材料1、材料3共同点与不同点。、答案要点:(1)材料1的观点是唯物主义观点,材料2的观点是唯心主义观点。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直观性、猜测性,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第 7 页(2)材料3、材料5的共同哲学倾向是唯物主义,不同点是:前者是形而上学的,后者是辩证法的。(3)材料4的观点是模棱两可的,掩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这一问题上的对立,材料5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4)材料1、3、5都是唯物主义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2、分析下列有关材料:材料1、陆九渊:“四方上下曰宇,往来古今曰宙。宇宙便吾心

14、,吾心即宇宙”(陆九渊集)王守仁:“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传习录)材料2、朱熹认为:“理在气先”。宇宙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是也。”“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朱子语类)材料3、列宁:“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特征、方面、部分片面地、夸大地发展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神话的绝对”。请回答:(1)简析材料1的观点,并说明其唯心主义的形式(2)简析材料2的观点,并说明其唯心主义的形式(3)谈谈对材料3的理解答案要点:(1)主观唯心主义(2)客观

15、唯心主义(3)揭示了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3、下有三个哲学寓言的材料:材料1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水中,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引自吕氏春第 8 页秋察今材料2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水。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有千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引自吕氏春秋察今材料3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湖,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

16、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引自准南子人间训请回答:(1)材料1刻舟求剑和材料2楚人过河两则哲学寓言的含义是什么?其教训是什么?(2)材料3塞翁失马的哲学寓言的含义是什么?合理之处和不可取之处是什么?(3)上述三则哲学寓言对人们的思想方法有何启示?答案要点:(1)两则寓言说明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人们的思想、观念不随之而变化,不是被讥笑为固执迂腐(刻舟求剑),或就会在行动遭受挫折和失败(楚人过河)。这两则寓言给人的启迪和教训是人们的思想观念不能僵化停滞,必须顺应客观世界不断变化而不断变化。(2)寒翁失马这一哲学寓言揭示好事和坏事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好事和坏事既相区别又相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好事可以变为坏事,坏事可以变为好事。这一寓言的合理之外在于警示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