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语文中段试卷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611925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语文中段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上语文中段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上语文中段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上语文中段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上语文中段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语文中段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语文中段试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1-2012 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第一部分 基础整合(24 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怒吼(hu) 渺小(mio) 潸然泪下(shn) 沮丧(j)B. 参差(ch) 袅袅(nio) 俶尔远逝(ch) 擎天(qng)C. 剥削(xu) 玲珑(lng) 扑朔迷离(sh) 颠簸(b)D. 晶莹(yng) 谛听(d) 瞬息万变(shn) 安谧(m)2. 下列词语中不含错别字的一项是( ) (3 分)A、烷洗 斑澜 参差 甜静 B、摧残 摇曳 逶迤 眩目C、泛骨 颠簸 涟倚 矜持 D、肆谑 喧嚣 络印 鉴于3.下列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2、) (3 分)A、柳宗元,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与同是唐代的韩愈并称“韩柳” ,世称“柳河东” “柳柳州” 。B、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词人,是我国豪放派的代表人物。C、 巴东三峡作者刘大杰,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D、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后人尊他为“诗仙” 。4. 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以其境过清(以为) B、空明(清澈透明)C、倚而室之(屋子) D、不以游堕事(堕落)5. 请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 (3 分)A、通过阅读这本书,使我增长了不少新的知识。B、有没有坚强的意志,是事业成功的关键。C、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

3、在逐步提高。D、既然天气很冷,你也要多穿点衣服。6.填空(任选 4 题作答) 。 (4 分)_,秋天漠漠向昏黑。_,门前流水尚能西。_,青山郭外斜。潭西南而望,_,明灭可见。_,生长明妃尚有村。巴东三峡巫峡长,_。27. 语文综合性学习。 (5 分)(1)请你给下面的消息拟一个标题。 (2 分)新华社北京 10 月 12 日电 北京时间 10 月 12 日 9 时许,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第二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也是第一次将我国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我拟写的标题:_(2)许多有创意的广告巧妙利用汉字的特点,让人过目不忘,起到了超

4、乎寻常的宣传效果。 有一则宣传“臭豆腐”的广告是:臭名远扬,香飘千里。 请解释“臭名远扬”中“臭”字的含义。 (1 分)_ 。请谈谈这则广告妙在哪里?(2 分)_ 。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一)文言文阅读(13 分)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8.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 分)解( )遂( )寝( )藻荇( )9.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

5、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10. 翻译下列句子(4 分)(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1.“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3 分)3。12. 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_ 的心境。 (2 分)(二)现代文阅读(23 分)(一)阅读周庄水韵 (节选) ,完成 13-17 题。 (12 分)我曾经三次到周庄,每一次都乘船游镇,然而每一次留下的印象都不一样。第一次到周庄,正是仲春,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到

6、周庄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摊摊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令人目眩。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细细谛听,水声 , ,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这样的声音,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13.在文段的空缺处填上相关语句。 (2 分)1

7、4.作者第二次游周庄,先从 觉描写周庄的雪景,后从 觉描写周庄的水声。 (2 分)15.第句中“抚摸”这个词用得十分形象,请说说它的好处。 (3 分)。 16.第句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出了周庄水声的什么特点?(3 分)。17.最后一句中“这样的声音”指的是 (2分)(二)阅读蚂蚁唱歌,完成 18-23 题。11 分)4依成人的经验,蚂蚁唱歌是骗人的鬼话。换句话说,就算是蚂蚁能唱歌,谁又能听得见呢?可我证明起码有一个人能听见蚂蚁唱歌,而且常常听得如醉如痴。这个人是谁呢?是我老家邻居的女儿小毛豆。毛豆这个名字是我给她起的,她姓黄,合起来就是黄毛豆。她爸老大不乐意,说,亏你还写文章有文化,就

8、给我女儿起名叫毛豆?还嫌不土呀,干脆叫地瓜得了。毛豆只有四岁,调皮得像个野孩子,并且身上永远脏污不堪。在街坊邻居之间,大家都不太喜欢她,不喜欢的原因之一,就是她爱撒谎,连她母亲也这么认为。大家喜欢把毛豆和我女儿作对比,我女儿永远文静、听话,每天早晨她早早起床自觉地背英语单词,然后吃饭上学。出门给她两元零花钱,到晚上她不知怎么用就又还给我。黄昏降临的时候,她会自动打开乐谱架夹上乐谱,练上一小时的小提琴。我有时候也觉得她生活太单调沉闷了,就带她上公园,希望她放开手脚像毛豆那样疯野一下,可她只是斯斯文文地站着,不肯坐在泥巴地上。几天前我们回家又看到毛豆,吃饭的时候我也给毛豆盛了一碗饭,毛豆妈看见了,

9、喝斥道:“到一边吃去。”她跟毛豆说话从来都用这种口气。毛豆觉得母亲在外人面前不给她面子,嘟着嘴一脸不悦。我捧着饭碗慢慢凑近她,她见了我立马笑了起来,吃了一大口饭。我也模仿她吃了一大口,她忽然神秘地冲我说:“昨晚,我下了一个,一个天蓝色的蛋。”我故意一惊,说:“哎,蛋在哪儿?”她把我带到她家鸡窝边,一指,说:“在这儿。”我想怪不得大家都说她爱撒谎了,她哪儿是在撒谎呢,她是把孩子的幻想、梦境与现实完全搅和在一块儿了,用作家的观点就是魔幻现实主义。我追问:“蛋呢?”她想了一下说:“让蚂蚁搬走了。”我忙说:“我昨晚也下了一个蛋,是红的。”她一怔,她没想到一个大人会用这种口气和她说话;怔过之后她大笑起来

10、,一直笑出了鼻涕。她说你的蛋有多大?我说有红灯笼那么大。她激动万分地跑去报告说,陶书天爸爸也下了一个蛋,比我的蛋还大。她为找到一个同行而心满意足,可是却没人附和她,她稍稍显得有点失望,不过总算找到了一个知音,一下午她就缠着我。我午睡醒来,在厨房后面找到了她,我问她在干什么?她说我在听蚂蚁唱歌。土墙上果然有一窝蚂蚁,我侧耳静听了一会儿,说:“我也听见蚂蚁唱歌了,唱得可好听了,你看那个蚂蚁王,它像猪哼,那个小细腰蚂蚁,声音又尖又脆。还有那个来回跑的蚂蚁,嘎声嘎气的”她不住地点头,“呃,呃,我天天都要来听,天气好时它们才肯唱。”她仰起小脸冲我说着,开心地笑了起来。我羡慕毛豆的快乐与幸福,这份快乐我女

11、儿不会拥有,她长大了多半会成为一个白领吧,机械、冷漠,这与不完整的童年肯定有关。毛豆长大了会干什么呢?干什么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她拥有一个浪漫主义的童年,一个会下天5蓝色蛋、能听见蚂蚁唱歌的童年该有多么快乐。18作者主要讲述关于毛豆的两件事,第一件是毛豆告诉我她下来一个天蓝的蛋,第二件是_ 。 (2 分)19根据文意理解:毛豆是一个爱撒谎的孩子吗?为什么?(3 分)_ 20.为什么毛豆会把我当成“同行” 、 “知音”?(3 分) _21毛豆“快乐” “幸福”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3 分)_第三部分 写作实践(40 分)22. 爱是七彩阳光,七彩合在一起便是自然白,她朴素真挚。沐浴其中,我们可

12、曾阅读过这一缕爱的阳光呢?是春日艳阳的温馨,还是夏日骄阳的热烈?是秋日夕阳的深沉,还是冬日暖阳的温存?请以“那份爱”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不限(除诗歌外)。(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3)要有真情实感,语言通畅。(4)不少于 500 字。第四部分 附加题(10 分)一、课外文言文阅读。(6 分)杨修解字人饷 曹操一杯酪 ,曹操啖少许,命人取笔,于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咸莫之解。次至 杨修,举杯便啖,众讶之。修曰:“公教各人啖一口也,复何疑?”众恍然大悟。【注释】饷:用食物赠送。 酪:乳制品。 次至:以次轮到。23.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 分) 饷( )啖(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 分)众咸莫之解。_25.杨修是怎么解答这个谜语的?(2 分)6_二、诗歌赏析(4 分)阅读范仲淹渔家傲完成下列各题。塞 下 秋 来 风 景 异 , 衡 阳 雁 去 无 留 意 。 四 面 边 声 连 角 起 , 千 嶂 里 , 长 烟 落 日 孤 城 闭 。 浊 酒 一 杯 家 万 里 , 燕 然 未 勒 归 无 计 。 羌 管 悠 悠 霜 满 地 , 人 不 寐 , 将 军 白 发 征 夫 泪 。26 本文作者 ,字 , 宋政治家、文学家,“渔家傲”是 。(2 分)27对 这 首 词 的 赏 析 不 正 确 的 是 ( ) ( 2 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