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6秋三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学案:第3单元《测量》精品教学案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3611915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6秋三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学案:第3单元《测量》精品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2016秋三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学案:第3单元《测量》精品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2016秋三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学案:第3单元《测量》精品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版】2016秋三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学案:第3单元《测量》精品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版】2016秋三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学案:第3单元《测量》精品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6秋三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学案:第3单元《测量》精品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16秋三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学案:第3单元《测量》精品教学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了解了一些测量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是学生以后学习测量长度、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学生的已有经验比较丰富,这就为分米和千米以及吨的认识奠定了基础。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掌握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能进行简单的估测和测量活动,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这些都为进一步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学生已有的经验是比较丰富的了。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 ,建立 1 毫米、1 分米和1 千米的长度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

2、建立 1 吨的质量概念。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会恰当地选择单位。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实践能力。5.通过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养成认真观察,仔细测量的好习惯。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两大特点:一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是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与厘米,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并且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可以说,学生已有的经验是比较丰富的了。

3、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注意灵活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组织学生测量硬币、教材的厚度,测量课桌的长、宽;利用多媒体显示公路路标,距离是 1 千米的两地, 质量是 1 吨的物体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 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2.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是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让学生感受 1 毫米、1 分米和 1 千米的长度,1 吨的质量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对于具体形象的事物认识清、感受深,而“测量” 这部

4、分内容的实践性又比较强, 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尽量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凭借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对 1 毫米、1 分米、1 千米和 1 吨进行充分的感知,形成正确的表象。3.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估测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也是用“测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体现。所以教师要注意结合这部分内容,培养学生自觉地对常用物体进行估测的意识。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组织学生先估测、后测量验证的方法,使之逐步养成估测的习惯, 达到提高学生估测能力的目的。1毫米的认识. 1 课时2分米的认识. 1 课时3千米的认识. 1 课时4米与千米的单位换算. 1 课时5吨的认识. 1 课时

5、6长度、质量计量单位综合练习. 1 课时毫米的认识。(教材第 21、第 22 页)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 1 毫米的长度概念。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在操作与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4.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难点:体验 1 毫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表象。硬币一枚(1 分、2 分或 5 分的),磁卡一张(电话卡、商店积分卡或储蓄卡),学生尺, 曲别针,铅笔盒,数学书,铅笔或签字笔等。1.复习旧知。(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

6、位 ?(米、厘米)(2)请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曲别针、铅笔的长度。(3)集体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2.导入新课。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知识,估计一下我们的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厘米。提出问题:“究竟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厘米呢? 谁估计的结果更接近准确数据呢?”请同学们分成小组对数学书的长、宽和厚进行实际测量。1.认识毫米。(1)分组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和厚。(2)组织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数学书长:不到 21 厘米,差 2 个小格。宽:不到 15 厘米,差 2 个小格。厚:不到 1 厘米,只有 6 个小格。提出问题: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

7、长度又不足整厘米,怎么办呢?引出毫米: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 可以用毫米作单位。位于厘米间的 1 个小格的长度,就是 1 毫米。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2.学习 1 厘米=10 毫米。请同学们拿出尺子,从尺子上选定 1 厘米的长度,数数在 1 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10个)每个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长度相等)从观察和数格中得出,把 1 厘米平均分成 10 份,每份就是 1 个小格,长度是 1 毫米。1 厘米=10 毫米。教师板书:1 厘米=10 毫米3.深刻感悟 1 毫米的长度,形成直观印象。(1)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宽或厚约是 1 毫米。( 硬币、磁卡、钥匙

8、等)(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用毫米作单位计量的。( 电脑演示: 自动铅笔、签字笔标志 0.5mm、0.7mm 等;天气预报,今日降雨量达到了多少毫米)(3)说一说,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各是多少厘米 ,多少毫米。(4)猜一猜,学生尺的厚度是几毫米。然后同桌合作验证猜的结果对不对。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各自的收获。【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既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A 类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1)橡皮长 4( )。(2)教室长 10()。(3)玻璃厚 5( )。 (4)铁皮厚 2()。(考查知识点:对毫米的认识;能力要求

9、:能熟练应用长度单位)B 类怎样能较准确地知道多少张纸的厚度是半毫米?(考查知识点:对毫米的认识;能力要求:能运用毫米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实际问题)课堂作业新设计A 类(1)厘米 (2)米(3) 毫米(4)毫米B 类先测量出多少张纸的厚度是 1 毫米,然后除以 2,就能较准确地知道多少张纸的厚度是半毫米。教材习题教材第 22 页“做一做”1. 28422.略毫米的认识尺子上每 1 厘米长度都有 10 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都是 1 毫米。1 厘米=10 毫米1.选择大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学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这节课中,教师准备了帮助

10、学生建立 1 毫米的长度观念的物品, 给学生留下了清晰、深刻的印象。同时把测量的物品都换成实物,为准确的估计提供条件, 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了数学就在身边,只要认真、细心地观察就会发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2.重视估测,在测量过程中, 使学生理解了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通过让学生做估测练习,培养了学生自觉地对常用物体进行估测的意识, 提高了学生的估测能力。这些活动加深了学生对测量及其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让学生自由测量,自主学习,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来&源:分米的认识。(教材第 2325 页)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

11、确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 1 分米的长度概念。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3.在操作和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4.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提高学生估测的能力。重点:体验 1 分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难点:能够根据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例 2 情景图(课件),照片,尺子等。1.导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你们还记得它叫什么吗?到现在为止, 我们共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2.请同学们用语言表述或用手比画出 1 米、1 厘米和 1 毫米的长度。3.量出下面物体的长度,并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表示出来

12、。1.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1)估算课桌的长和宽。(2)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课桌的长和宽。(3)汇报测量方法: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测量的。出示例 2 情景图,教师拿一把米尺,指出 10 厘米的长度。请学生在尺子上找出 10 厘米的长度, 用手比画一下,感受 10 厘米有多长。师:10 厘米是 1 分米。板书:1 分米=10 厘米(4)类似课桌的长和宽这样的长度,一般选用分米作单位。2.了解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1)观察学生尺,你们能不能从中发现分米与我们以前所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板书: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厘米(2)练习:2 米=()分

13、米30 厘米=()分米1 米-2 分米=( )分米 14 厘米+26 厘米=()分米3.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师:我们来测一测硬币的宽度和书桌的高度吧!(课件出示:教材第 23 页例 3)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小题。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单位换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4.建立 1 分米的长度概念。(1)闭上眼睛想一想,1 分米有多长。(2)用手比画一下,1 分米的长度。(3)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 1 分米?(4)估测一下黑板的长度约是多少分米。指名学生到前面测量,看谁估测的最接近准确长度。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各自的收获。【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既能巩固本节

14、课所学的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在一块长 2 分米的塑料板上,沿长标刻出长度为 1 毫米的线段, 可以标出多少段?(考查知识点:对分米的认识;能力要求:能熟练应用分米的相关知识)课堂作业新设计1 分米=100 毫米,2 分米=200 毫米,所以可以标出 200 段。教材习题教材第 23 页“做一做”70506教材第 24 页“练习五”1. 第一个是正方形。测量略2. 略3. 分米毫米厘米4. 91200 605. 略6. 略7 . 毫米 分米 18. 308 千米能到达。千米的认识及换算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测量较远路程时, 通常用千米作单位。1 千米( 公里)=1000 米

15、新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大约相隔 1 千米, 加深了学生对 1 千米长度概念的理解。2.对于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估计学生能说出来,就直接让学生说一说。然后通过讨论、汇报, 使学生了解到:测量路程,除了用尺子测量,还可以步测、看车上的里程表,等等。3.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吨的认识。(教材第 3133 页)1.认识质量单位吨,通过积极的探索活动建立吨的概念。2.理解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知道 1 吨=1000 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比较、猜测推算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4.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建立吨的概念。难点:认识和明确“吨”的实际意义。课件。n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