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论文{原创}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609505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论文{原创}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论文{原创}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论文{原创}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论文{原创}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论文{原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论文{原创}(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结课论文系别:艺术设计班级:室内 0905学号:03 姓名:杜庆玲指导教师:秦迪长春建筑学院 2011 年 6 月 12 日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论文长春公共建筑调研院校:长春建筑学院 班级:艺术设计室内 0905学号:03 姓名:杜庆玲指导教师:秦迪内容摘要:进行一次调研总结,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受到的启示、一些个人想法及个人对相关知识的总结。引言:此次调研针对长春市的公共建筑展开,并用公共建筑原理知识加以分析。对其造型、设备、色彩等方面的优缺点进行阐述,我的调研对象为综合建筑,主要是长春伪满皇宫,其次对博展建筑长春自然博物馆和金融建筑长春光大银行做简单介绍。首先我们先简单了

2、解一下公共建筑设计,请允许我在这里发表个人见解。公共建筑设计其本身具有艺术的含义,是建造房屋与设计的科学与艺术,即通过建筑的群体组合、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内外空间、结构、装饰、色彩、造型、设备等多方面的处理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与技术。同时,建筑的艺术形象具有特殊的反映社会生活精神面貌和经济基础的功能。公共建筑设计反映时代精神(社会性、艺术性) , 反映地域性的风土人文(全球化中的地域文化概念) , 反映社会现象(大众参与设计,增加对建筑环境或者公共空间的认同感) 。 公共建筑设计是把想象的状态转变为现实状态的重合过程,涉及到技术经济、美观等多方面综合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不同的历

3、史时期和不同的建筑观念中,地位和所占比例是不同的。 我们所说的为广义的公共建筑设计,其本质是无所不包的环境,大到区域和城市规划,小到室内和家具设计,贯穿宏观和微观世界。广义公共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今天我们将简单了解和介绍的是城市规划中的部分公共建筑。我们很难去了解建筑师建造这些建筑时的真正想法,也不易用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知识完全去解读其建筑全方位的释义和所涵盖的一切建筑知识。只是简单的进行一下调研总结。1.长春伪满皇宫中国三大皇宫遗址之一,伪满皇宫博物馆伪皇宫:它位于长春市东北角的光复路上,建于 1932年,是伪满洲国傀儡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宫殿。就建筑风格而言,伪满皇宫正好代表

4、着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代君主垂死挣扎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的血腥与残酷。由一组中国古典式、欧式、日本式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组合而成。伪满皇宫的主体建筑是一组黄色琉璃瓦覆顶的二层小楼,这三座小楼风格独特,是中西式相结合的格局,同时注意了构图中的主要与从属、对比与协调等方面的关系。这样的建筑只是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特征,是历史的鉴证。从颜色上你就能够感受到其所处的背景,其大小建筑数十座,包括宫殿、花园、跑马场、建国神庙、禁卫军驻地等,占地 46公顷,应用了建筑艺术形式的多样统一的原则。其部分建筑运用了渐变的韵律,就是运用相似的每层檐部与墙身的重复与变化而形成的渐变韵律,使人感觉即和谐统一又富于变化。了解

5、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是从博物馆开始的。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博物馆不单纯是一个市民文化补习的地方,更重要的,它应该成为市民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享受一下难得的静谧、幽雅气氛,其外观建筑风格及内部设施尤为重要。2.博展建筑长春东北师大自然博物馆展览性建筑因其使用性质和空间的性格特征,构成了它自身的特殊性。如空间组成中的陈设厅,是最主要的使用空间,除去要求有足够的展览陈设和人流活动空间之外,还要求有合适的采光方式。这就比较自然的产生了不同的展览建筑的艺术风格特征。长春自然博物馆,外观顶部弧线别具一格,建筑外观色调给人以静谧、幽雅的

6、气氛,展示空间采用框架钢格网结构,形成骨架与围护,外部玻璃笼罩,显示出其建筑的独特之处。站在自然博物馆的前面,右手边的建筑有若干根立柱支撑,体现出对比与协调的关系,建筑的独特韵律之美。左右建筑风格迥异,形成鲜明的对比,巧妙的视觉冲击。3. 金融建筑长春光大银行2001年 5月正式投入使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光大银行的东立面,我认为东立面最为精美,也是这个建筑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该立面采用了希腊古典复兴形式。构图严谨,是新古典主义的作品。墙面装饰线条简洁、硬朗,配铸铁花饰大门、窗和图案细致的饰板、阳台铸铁栏杆浮雕华饰,整个立面显得庄重而典雅。连结两大体块的两个交通核心筒做为立面的主要变化因素,正面

7、以实为主。形成整个立面的大关系左右看两实夹一虚,上下看虚实相间。侧面完全由玻璃加金属格栅构成,在透视角度上形成鲜明的虚实对比,且整个造型坚实挺拔,新颖现代。这一鲜明简洁的建筑形象,现代材料配以高科技的室外照明设计,整个大厦耸立在城市中宛如一座“北方冰雕” ,日间玲珑剔透、清澈优雅,夜间如一盏明灯在城市中闪烁引起人们无限遐想。长春不同时期的公共建筑的特点,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不同,建筑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建筑技术发展的历史沿革,我斗胆在这里进行了一下不是很全面的总结。1、古希腊、古埃及。 建筑材料 力学性质 建筑外观(条形) 2、古罗马推力屋盖(单拱、十字拱、球拱) ,水平力的平

8、衡问题 内部空间 浴场万神庙很厚的墙和拱技术、历史沿革 3、哥特建筑理性和浪漫的交织、无情的技术与奔放的热情的融合 4、近代建筑 19世纪中叶以后,靠直观感觉(以经验和直观为决断基础)的经验主义时代结束了,代之而起的是科学性(数学、力学以及材料科学)的技术时代。结构形式是三铰桁架。 5、自从 19世纪工业革命以后,现代建筑的发展变化,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技术革命:第一次是材料技术和结构技术的革命。工业革命、钢、玻璃、混凝土建筑物在跨度和高度上和空间组织的灵活性上得到了解放。 第二次是设备技术的革命。电梯、自动扶梯、人工照明、空调等,使得建筑空间和使用功能的构成模式发生变化。设备造价超过总造价的 3

9、0%。第三次是信息技术的革命。计算机技术、节能技术,楼宇自动化。体现了智能化和生态化的发展方向。 6、三次技术革命的后果 三次技术革命彻底改变了,建筑造型的形象了和人们的建筑观,第一次,改变了建筑造型;第二次:建筑不再受交通、朝向、采光、通风等影响,可以采用人工处理得来。第三次:改变的是建筑的管理中枢等,还在演变过程。 总之,技术手段的变革,会超越风格流派等文化因素,对建筑造型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使得建筑创作观念和设计方法随之发生变化。 7、现代主义建筑艺术的两个基础现代艺术和机器美学受到挑战,体现在下面的两个方面: (1)寻找传统技艺的再现和体现。 (2)以更高的工艺水平来设计和“制造”建筑,

10、尤其以精致的节点和精细的加工来体现高超的技艺,体现在 Hitech建筑中。 8、未来的趋势现代建筑材料的继续使用,但材料性能、加工工艺、构造方法、施工技术会发展。以上为我的调研内容,不是从专业的角度,只是一个初学者对眼前建筑的感观描述。本学期学习的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本书是结合目前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而编写的,本书从方案设计的角度对建筑空间与形式问题、设计原理与方法步骤进行较为系统而全面的归纳和综述,使初学者更易于掌握建筑设计的一般知识。此外,为了使我们能更多地了解目前的建筑设计的特点,书中选取了大量当代建筑作品作为实例分析,同时,也对当代具有代表性的设计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值得我们深入的学

11、习和研究。培养专业的眼光,真正领悟专业知识。针对以上综合建筑的调研和分析,模拟建筑师的角度。不是指出不足,只是发表一下个人的意见,我认为建筑师主要和真正的职责,是把各种不同因素都表现出来,并且协调各种专业,共同建成现代化的建筑。为了能够进行这种高度创造性的活动,同时又能在各种专业人员的不同要求之间进行必要的调节,建筑师不必对一切细节都具有专业知识,但他对建筑工业的的每一部门都应该具有清晰的一般概念,这正如同一个优秀的交响乐队指挥一样,他必须懂得每一乐器的可能性和局限性。我们经常讲的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因材制宜”方能找到较为理想的空间组合方法,只有这样才可以从总体关系中解决采光、通风、朝向、交通等方面的功能问题的独特的艺术造型效果,并做到布局紧凑和节约用地,使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我们的建筑师应该以最优的设计服务于社会大众为目标,并不拘泥于形式上的结果,未来发展趋势,公共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最终目的,将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参考文献: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天津大学 张文忠 主编图片来源: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