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家港离岸堤丁坝组合工程对岸滩地貌的影响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609465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茅家港离岸堤丁坝组合工程对岸滩地貌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茅家港离岸堤丁坝组合工程对岸滩地貌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茅家港离岸堤丁坝组合工程对岸滩地貌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茅家港离岸堤丁坝组合工程对岸滩地貌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茅家港离岸堤丁坝组合工程对岸滩地貌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茅家港离岸堤丁坝组合工程对岸滩地貌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茅家港离岸堤丁坝组合工程对岸滩地貌的影响(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茅家港离岸堤丁坝组合工程对岸滩地貌的影响王轲道 1,王金华 2(1. 临沂师范学院,化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山东临沂,276005; 2. 临沂师范学院,图书馆,山东临沂,276005;)摘要:运用一手资料研究了离岸堤丁坝组合工程对附近岸滩的影响,研究发现工程区内堤内滩面由原来的冲刷变为淤积,形成了与原始滩面倾斜方向相反的新滩面。滩面淤积达到动态平衡之后,滩面泥沙在波浪作用下,以推移质形式运动,使离岸堤内的滩面泥沙重新调整,波影区的滩面继续淤高。形成靠近主海堤和离岸堤的滩面都淤积的新淤积形态,滩面因淤积而形成鞍形的地形。 关键词:离岸堤;岸滩;鞍形地形;茅家港;江苏省引言茅家港所在的江苏省吕四岸段

2、为侵蚀性细沙粉沙质海岸,在自然状况下,滩面的侵蚀严重。海岸防护工程建成后,滩面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该岸段有众多的海岸防护工程,其中茅家港离岸堤丁坝组合工程是其中的一例。在离岸堤内波能减弱,促使潮流从上游侧输入的泥沙沉积下来,离岸堤内的滩面不断淤积,离岸堤内的岸线逐渐形成沙嘴,岸滩地貌发生变化。茅家港离岸堤丁坝组合工程建成后,有效地保护海滩免遭海浪的侵蚀。离岸堤内的滩面环境发生了变化。到目前,国内外在离岸堤、丁坝等海岸工程对海岸地貌的影响研究,在沙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上研究的较多,缺乏在细沙粉砂质海岸上的研究。因此,研究离岸堤丁坝组合工程对细沙粉砂质岸滩面的影响,对海岸开发和海岸防护工程管理具有

3、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 茅家港岸段和离岸堤丁坝组合工程概况茅家港岸段海滩地貌总的特点是平坦而宽阔,潮间浅滩的平均宽度在 5km,岸滩坡度不到千分之一,沉积物主要为细沙粉沙,滩面上潮水沟纵横交错,而这些潮水沟愈向海愈大,最后汇入深泓。近百年来,由于长江入海泥沙北上数量的减少,岸滩在波浪的冲击下表现出强烈的侵蚀过程。现为加糙混凝土护坡形式的海堤,能抵禁较大风浪的袭击。但海堤前缘海滩的进一步刷深却是无法制止的。茅家港离岸堤丁坝组合促淤工程是在原有两条丁坝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工程于 1984 年10 月份开始施工,1985 年初完工,离岸堤和丁坝长度为 200m,离岸堤距岸 200m,离岸堤和丁

4、坝的高度为高潮大浪能越过。工程的布置如图 4-1 所示。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09EM008)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建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0912) ;临沂师范学院博士启动基金(BS07009) 。作者简介:王轲道(1968) ,男,山东临沂人,博士,临沂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海岸工程地貌与海岸环境演变。E-mail:20m主N主AB580m20C主20m图 1 吕四海滩离岸堤丁坝组合工程示意图(刘家驹,1997)2 离岸堤内的地形变化丁丁主024m3.0.2.93.0.12.73.32.63.02.81.92.5.43.20.92.76.5丁丁丁主198

5、4.06丁丁丁.827丁4N图 2 茅家港离岸堤工程前后滩面地形比较图主3.02982.13.209.87.65主.1.765.4主3323.6210.9主主.4235413.4图 3 2003 年 12 月离岸堤地形图3.43.6.87主.2198.67.894.2主主3.5423.109.87625.图 4 2004 年 7 月茅家港滩面地形图离岸堤丁坝组合工程建成后,离岸堤丁坝组合工程区内的滩面淤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且越靠近离岸堤,滩面淤积厚度越大,滩面越高,且形成了向陆倾斜的新滩面。高潜堤内的滩面淤积也较大,并且也形成了向陆倾斜的新滩面。低潜堤内的滩面虽有所淤积,但淤积量小,滩面高程较

6、低,形成的新滩面也有向陆倾斜的趋势(如图 2 所示) 。2003 年 12 月实测的地形(图 3)与 1986 年 9 月的地形相比,靠近离岸堤的滩面高程无明显变化,只是近岸部分普遍淤高,并且西北低、东南高的格局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只是中部离岸堤内侧近岸略高于高于两侧,淤积沙嘴从靠近主海堤和离岸堤内侧的位置同时淤积,滩面地形有形成靠近主海堤和离岸堤的滩面都在淤高的马鞍形趋势。2004 年 7 月的地形(图 4)比 2003 年 12 月的地形又有所淤积。靠近离岸堤和主海堤的位置滩面淤积明显,滩面高程比 2003 年 12 月的明显增加,鞍形的淤积形态更加明显。取三条不同横断面分别在离岸堤、高潜堤

7、和低潜堤的中央位置,绘成的横剖面如图5、6、7 所示。从离岸堤的横断面的高程变化来看,建坝之前,滩面为比较平缓的向海倾斜的自然海滩,到 1986 年 9 月,形成了向陆倾斜的新滩面,滩面平均淤高 50cm,总体上越靠近离岸堤,滩面淤积厚度越大。2003 年 12 月测量的结果与 1986 年 9 月的地形对比来看,滩面的淤积变化的总量仍然不大,靠近主海堤的位置有滩面被淤高的趋势。2004 年 7 月的测量结果看,滩面又有一定的淤积,滩面落淤的分布是靠近主海堤落淤量大,同时靠近离岸堤落淤也较多,形成靠近主海堤和靠近离岸堤的滩面都较高的特点,滩面地形成鞍形的形态。从高潜堤的横断面,建坝之前,滩面为

8、比较平缓的向海倾斜的自然海滩,到 1986 年 9 月,即形成了向陆轻微倾斜的新滩面,且其高度淤高平均 30cm,此时滩面已基本达到平衡状态。2003 年 12 月测量的结果看,滩面的淤积变化不大,2004 年 7 月的测量结果看,滩面又有一定的淤积。两次新的测量结果还看出靠近高潜堤,滩面被侵蚀。 3.6.240.830主84.02主(m)2.40680463-1204-7120146094-6018主20(m)图 4-8 离岸堤内滩面横剖面变化2.683.24.6.04丁主(m)6801004-7-18694-1026丁820主(m)图 4-9 高潜堤内滩面横剖面变化2.830.0丁2.40

9、46108643.68(m) 04-786.-94-03-12 丁2140618020主(m)图 4-10 低潜堤内滩面横剖面变化离 岸 堤 离 岸 堤图 15 茅家港海岸离岸堤内的淤积形态从低潜堤的横断面,建坝之前,滩面为比较平缓的向海倾斜的自然海滩,到 1986 年 9 月滩面有所淤积,形成了仍向海倾斜的滩面,且其高度平均淤高近 15cm。2003 年 12 月测量的结果看,滩面的淤积变化仍然不大,2004 年 7 月的测量结果看,滩面又有一定的淤积。两次新的测量结果还看出靠近低潜堤,滩面被侵蚀,是由于波浪越过低潜堤后仍然很强,对滩面冲刷形成深槽。3 原因机制分析茅家港岸段为细沙粉沙质海岸

10、,泥沙落淤既有悬沙落淤,又有推移质落淤。工程建成后,离岸堤内的泥沙淤积是悬沙落淤,潮流携带的推移质泥沙由于受离岸堤和丁坝的阻挡而不能进入到工程区,而仅有悬移质泥沙才能随潮流进入工程区内,泥沙淤积在离岸堤的波影区内,泥沙落淤类似淤泥质海岸离岸堤内的泥沙落淤,泥沙紧靠离岸堤落淤形成淤积沙嘴,泥沙淤积形成的滩面与原始滩面倾向相反,即向陆倾斜。但淤积到一定程度后滩面淤积达到平衡状态,滩面的泥沙落淤仍然是悬移质落淤,紧靠离岸堤的位置滩面继续淤积,同时滩面泥沙在波浪的作用下重新被掀起并运动,滩面的泥沙重新调整。由于在离岸堤后靠近离岸堤和主海堤都为波影区,在波影区内落淤,形成了靠近主海堤和离岸堤都落淤的淤积

11、形式。因此泥沙重新调整的结果是岸边落淤多,同时有淤积沙嘴从岸向海伸展。形成总的淤积趋势是靠近海堤和离岸堤的滩面都淤高,逐渐形成鞍形滩面。4 结论茅家港岸段为细沙粉沙质海岸,丁坝离岸堤组合工程建成后,茅家港离岸堤内滩面淤积所形成淤积沙嘴:在建坝初期紧靠离岸堤背后,泥沙落淤形成的新滩面向陆倾斜;后来泥沙落淤到一定程度,滩面淤积达到平衡状态之后,滩面泥沙的淤积是在紧靠主海堤和离岸堤的位置都淤积,即淤积沙嘴由海向陆和由陆向海同时淤长,滩面形成鞍型的地形。茅家港丁坝离岸堤组合工程影响下的岸滩地貌演变规律,对细沙粉砂质海岸带的开发和海岸工程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参考文献:1 喻国华,陆培东. 江苏吕四

12、小庙洪淹没性潮汐汉道的稳定性J. 地理学报,1996(2):127-1342 徐敏. 侵蚀性细沙粉沙质海岸平衡剖面的塑造C, 第八届全国海岸工程学术会议3 王艳红,张忍顺等,淤泥质海岸的形成过程及其机制,海洋工程,2003.54 冯金良. 人类工程活动对秦皇岛海滩侵蚀及淤积的影响J. 海岸工程, 1997,(3):42-465 贺松林主编. 海岸工程与环境概论M. 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6 Stephenson, Wayne J. et al, Coastal geomorphology into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J. Journal of Coasta

13、l Research, Dec2003. 27(4): 607-6247 Neumeier, Urs; Ciavola, Paolo. Flow Resistance and Associated Sedimentary in a Spartina maritime Salt-MarshJ. Journal of Coastal Research, 2004, 20(2):435-4488 Nairn, Rob. et al. A Biological and Physical Monitoring Program to Evaluate Long-term Impacts from Sand

14、 Dredging Oper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Outer ShelfJ. Journal of Coastal Research, Winter2004, 20(1): 126-138.9 Finkl, Charles W. et al. Coupling Geological Concepts with Historical Data Sets in a MIS Framework to Prospect for Beach Compatible Sands on the Inner Continental Shelf: Experience on Ea

15、stern Texas Gulf CoastJ.Journal of Coastal Research, Spring 2004 , 20(2)10Finkl, Charles W, Leaky Valves in Littoral Sediment Budgets: Loss of Nearshore Sand to Deep Offshore Zone via Chutes in Barrier Reef Systems, Southeast Coast of Flnrida, USAJ. Spring2004, 20(2): 605-61211王轲道, 王 建. 海岸工程对细沙粉沙质侵蚀

16、性海岸的影响. 海岸工程. 2004,2:19-24Groin-offshore breakwaters engineering Impacts beach landform of MaoJiaGangWANG Ke-dao1, , WANGjin-hua2(1.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Resource Environment , Linyi Normal University, Linyi Shandong 276005,China.2.Library of Linyi Normal University, Linyi Normal University, Linyi Shandong 276005,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studied changes of beach landform impacted by Maojiagang Groin off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