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增养殖实验指导)(定稿版)

上传人:n**** 文档编号:33605540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 页数:180 大小:42.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类增养殖实验指导)(定稿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0页
鱼类增养殖实验指导)(定稿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0页
鱼类增养殖实验指导)(定稿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0页
鱼类增养殖实验指导)(定稿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80页
鱼类增养殖实验指导)(定稿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鱼类增养殖实验指导)(定稿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类增养殖实验指导)(定稿版)(1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产养殖专业实验教材丛书之三水产养殖学专业专业课程实验指导周永灿 赖秋明 主编海洋出版社水产养殖学专业专业课程实验指导编 委 会主编 周永灿 赖秋明编委 (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陈雪芬 陈学光 蔡 岩 郭伟良 赖秋明 王爱民王红勇 王 珺 战 欣 周永灿 目 录鱼类增养殖学实验(陈学光、陈雪芬)实验一 常见增养殖鱼类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造的比较实验二 罗非鱼性别鉴定及卵巢(性腺?)发育的观察实验三 增养殖鱼类种鱼后备亲鱼的挑选和培育实验四 亲鱼的催产与繁殖实验五 增主要养殖鱼类的胚胎发育过程观察实验六 养殖鱼类仔幼鱼时期划分(点带石斑鱼仔稚鱼类早期各时期幼鱼的时期划分?)实验七 养殖鱼类幼鱼耗氧率

2、的测定实验八七 鱼苗鱼种的起捕暂养过筛分级及包装运输鱼苗鱼种的起捕、分筛及包装运输实验八九 养鱼网箱的装配及其安装设置实验九十 养殖机械设施的使用与维护养鱼机械设施备的使用与维护建议:由于受实验条件所限,实验三、八、九、十的内容不适宜放在课堂实验课,可考虑重新增加一些其他实验内容。如将实验一的实验内容拆分成几个实验,不同食性鱼牙齿的种类、形态及功能;不同食性鱼类消化器官解剖及比较(胃的大小、肠的长度等);肉食性鱼类和滤食性鱼类鳃形态构造的观察和比较;虾蟹养殖学实验(赖秋明)实验一、 虾类的外部形态实验二、 对虾类的内部构造实验三、 蟹类的外部形态实验四、 蟹类的内部构造实验五、 虾类的分类及主

3、要养殖虾类的鉴别实验六、 蟹类的分类及主要经济蟹类的鉴别实验七、 凡纳滨对虾各期幼体的主要形态特征实验八、 凡纳滨对虾的幼体培育(综合性实验)实验九、 锯缘青蟹的幼体培育及各期幼体的主要形态特征实验十 ?贝类增养殖学实验(王爱民、战欣)实验一、 贝类标本的采集、处理和鉴定实验二 贝类的外部形态观察瓣鳃纲实验三 贝壳的外部形态观察腹足纲实验四 贝类的内部构造瓣鳃纲实验五 贝类的内部构造头足纲实验六 贝类的分类实验七 贝类的人工受精实验八 方斑东风螺人工繁育及各期幼虫的主要特征实验九 马氏珠母贝人工繁育及各期幼虫的主要特征实验十 马氏珠母贝的插核施技术操作海藻栽培学实验(王红勇)实验一 藻类门的分

4、类实验二 念珠藻科和颤藻科主要经济藻类的分类实验三 铁钉菜属和马尾藻属主要经济藻类的分类实验四 紫菜属和海索面属主要经济藻类的分类实验五 石花菜属、海萝属、蜈蚣藻属和海膜属主要经济藻类的分类实验六 江蓠属、麒麟菜属、沙菜属和仙菜属主要经济藻类的分类实验七 礁膜属、石莼属和浒苔属主要经济藻类的分类实验八 褐藻常见种的观察实验九 紫菜的观察实验十 江蓠的常见种及其形态构造实验十一 麒麟菜的种类及其形态构造实验十二 绿藻门常见种及其形态构造实验十三 海藻孢子的采集实验十四 景观海藻的选择与配景实验十五 海藻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实验十六 营养盐对江蓠生长影响的实验实验十七 光照对麒麟菜生长影响的实验水产动

5、物病害防治实验(周永灿、郭伟良)实验一 水产疾病的常规检查与诊断方法实验二 细菌、真菌、藻类性鱼病的病变标本及病原体的观察实验三 原生动物性疾病及其病原体观察实验四 水产吸虫病及其病原体观察实验五 水产线虫、绦虫和棘头虫病及其病原体观察实验六 甲壳动物性疾病及其病原体观察实验七 鱼类细菌性病原的分离鉴定与药敏分析实验八 对虾疾病的检查(对虾病毒性疾病的快速检测)实验九 细菌性鱼病的药物筛选实验十 抗菌中草药的筛选实验十一 漂白粉有效含氯量的测定方法实验十二 鱼类细菌性疫苗的制备及其免疫效果分析饵料生物配培养实验(王珺)实验一 单细胞微藻密度的测定实验二 单细胞藻类培养的容器、用具及用水的消毒

6、实验三 单细胞藻类培养营养液-母液的配制实验四 单细胞藻类的一级培养(保种)实验五 盐度、pH对小球藻生长繁殖的影响实验六 微绿球藻培养液基配方的筛选 实验七 单细胞藻类的分离与纯化技术(一)- 平板分离法和稀释分离法实验八 单细胞藻类的分离与纯化技术(二)- 微细吸管分离法实验九 轮虫的分离、纯化与及培养实验十 卤虫卵的去壳处理及孵化培养实验十一 单细胞藻类生长速率的测定水产动物免疫学实验(蔡岩、郭伟良)实验一、罗非鱼血细胞分类与计数(蔡岩)实验二、海水鱼外周血白细胞分离(伟良)实验三、石斑鱼吞噬细胞的吞噬试验(伟良)试验四、对虾体液溶菌酶活性测定(伟良)实验五、血清补体活性测定(蔡岩)实验

7、六、水产动物血清抑菌活性和血清杀菌活性测定(蔡岩)实验七、水产动物多克隆抗体制备(罗非鱼抗无乳链球菌抗体制备)(蔡岩)实验八、免疫球蛋白的分离纯化(伟良)实验九、凝集反应(血型测定和水产动物凝集效价测定)(蔡岩)实验十、沉淀反应(蔡岩)实验十一、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水产动物药物残留(伟良)实验十二、酶标免疫分析(蔡岩)实验十三、免疫PCR(蔡岩)鱼类增养殖学实验实验一 常见增养殖鱼类形态和结构的比较常见增养殖鱼类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比较【实验目的】一、 认识常见的增养殖鱼类的外部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体形与生态习性的关系,食性与摄食消化系统的关系,栖息环境与呼吸系统的关系,视觉、

8、嗅觉与栖息环境的关系,为今后从事鱼类增养殖工作奠定基础。二、 比较不同栖息环境的鱼类,不同食性的鱼类,不同需氧量的鱼类的体形、口齿、咽齿、消化道的长短、膘的大小,体腔的大小的差异,认识常见养殖鱼类的共性和和特性,为今后从事增养殖不同鱼类打下基础。三、 通过解剖常见的增养殖鱼类,认识其外部形态、构造与功能与生态要求的统一性内部构造与生理功能和生态环境的统一性,同时认识不同食性的鱼类,不同栖息环境的鱼类,其构造也是差别极大的。【实验材料和用品】1、 实验材料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如“四大家鱼”写出具体的四种鱼类、胡子鲶、鲤鱼、鲫鱼、黄鳝、泥鳅、短盖巨脂鲤(淡水白鲳)、斑乌鳢、罗非鱼、鲶鱼、鲮鱼、鳗鱼

9、鲡、苏氏圆腹芒(淡水鲨鱼)、豆氏鲷(淡水石斑)等用中文学名表示;常见的海水养殖鱼类:如石斑鱼、牙鲆、大菱鲆、鲻鱼、梭鱼、军曹鱼、紫红笛鲷、白鲳卵圆鲳鯵、真鲷、尖吻鲈、花尾胡椒鲷等。2、 实验用品解剖盘、解剖刀、剪刀、镊子、直尺、解剖针、毛巾、天平是什么天平?药物天平或电子。【实验方法】一、辨识常见的增养殖鱼类1、常见的淡水增养殖鱼类(图1-1):青鱼、草鱼、鲢鱼、鳙鱼、胡子鲶、鲤鱼、鲫鱼、黄鳝、泥鳅、短盖巨脂鲤(淡水白鲳)用学名、斑乌鳢、罗非鱼、鲶鱼、鲮鱼、鳗鱼、豆氏鲷(淡水石斑用学名)等的形态特征。2、常见的海水增养殖鱼类(图1-2):石斑鱼、牙鲆、大菱鲆、鲻鱼、棱鱼梭鱼、军曹、紫红笛鲷、真

10、鲷、尖吻鲈、花尾胡椒鲷等的形态特征。ba dc fe gh ji k图 1-1 所有图请参照该格式修改(包括图片、图题和说明等)常见淡水增养殖鱼类请再增加一些常见种类,如青鱼、鳜、黄颡鱼等(引自广东省经济水生动物淡水养殖主要品种挂图(淡水养殖种类)a.鲢(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请补上所有种类的拉丁学名;b. 鳙(Aristichthys nobilis);c.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d.鲤(Cyprinus carpio).;e.鲫(Carassius auratus);f.短盖巨脂鲤(Colossorna brachpomum)

11、;g.斑鳢(Channa maculata);h.革胡子鲶(Clarias Lazera);i.泥鳅(Misturnus anguillicaudatus);j.黄鳝(Monop terus alba);k.奥尼罗非鱼(Hybrid tilapia)ba dc fe hg i 图 1-2 很多图的效果太差,如青石斑、紫红笛鲷等,请找些效果好的图更换 常见海水增养殖鱼类请补充一些常见海水养殖种类,如卵形鲳鲹等(引自南海主要经济鱼类挂图广东海南洋经济鱼类挂图)a.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chlorstigma);b. 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c青石斑鱼.(E

12、pinephelus awoara);d.鲻(Mugil cephalus).;e. 紫红笛鲷(Lutjanus argentima culatus(Fors kal));f. 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 );g.真鲷(Pagrus major);h.军曹(Rachycentron canadum);i.花尾胡椒鲷(Pleclor hynchus cinctus); 二、比较生活在水体不同栖息水层的鱼类的体型1、生活在水体不同水层鱼类鲢鱼、鳙鱼是生活在中上层的鱼类,体型为纺梭形,头大,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发达。2、生活在水体中下层的鱼类鲤鱼、鲫鱼、草鱼、罗非鱼、青鱼、短盖

13、巨脂鲤(淡水白鲳)等是生活在水体为中下层鱼类,体型侧偏或近圆筒形,头部比例不大。3、生活在水体底层或岸边的鱼类青鱼、胡子鲶、鲮鱼、鲶鱼、泥鳅、牙鲆、大菱鲆是生活在水体底层的鱼类,头部平偏或较小。草鱼、斑乌鳢、鲤鱼常在岸边生活,摄食水草、小杂鱼虾、昆虫,有机碎屑等食物,草鱼体型为椭圆形,斑鳢体型为圆筒形。4、生活在洞穴中或淤泥中的鱼类,鳗鱼、泥鳅、黄鳝是喜欢生活在洞穴中、,淤泥中的鱼类体型圆形细长、光滑、头尖、尾尖。三、比较不同食性的鱼类的吻部、口齿、咽齿鲤鱼、鲮鱼、鲫鱼、罗非鱼,是杂食物性鱼类,要经常摄食多种生物的,、非生物的和人工的饵料非生物的和人工配合饲料,吻部较发达。短盖巨脂鲤(淡水白鲳

14、学名)、斑鳢、石斑鱼、鳗鱼、尖吻鲈等是肉食性鱼类,摄食时常常撕咬食物,故口齿发达锋利。草鱼等摄食水草,需要磨碎草料再进肠道消化吸收,故咽齿发达。鳙鱼、鲢鱼主要滤食浮游生物,滤水量大,故口裂大,鳃部发达,鳃丝耙长而密。四、比较栖息在不同栖息水层鱼类的呼吸器官鳙鱼、鲢鱼、草鱼是中上层或中层鱼类,生活中需氧量较大,故头部大,用于呼吸的鳃也较发达,胡子鲶、生活在水体底层,经常缺氧,为解决底层缺氧,胡子鲶头部胪腔内有副呼吸器官,鳗鱼、生活中需氧量不太大,当缺氧时,可把头部露出水面,直接从空气中呼吸,头部小。斑鳢也有这些功能,黄鳝、泥鳅则可以用皮肤或肠道呼吸以补充鳃部吸收氧气的不足。五、比较栖息不同栖息水

15、层或不同生态环境的鱼类鳍的构造草鱼、鲢鱼、鳙鱼、青鱼、罗非鱼、石斑鱼、紫红笛鲷、尖吻鲈、鲤鱼,需要快速游泳摄取的鱼类,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都发达或比较发达,鳗鱼、黄鳝鱼用学名、泥鳅的运主要是靠身体呈“S”形推进,故鳍部不发达,牙鲆、大菱鲆运动是身体上下摆动推进,故鳍部也不太发达。六、比较不同食性鱼类肠道的长短鲢鱼、鳙鱼、草鱼、鲤鱼、罗非鱼、鲫鱼、鲮鱼、短盖巨脂鲤(淡水白鲳)学名等由于是滤食性、草食性,杂食性鱼类,在自然水体中能摄取到的食物,营养价值都不高,特别是蛋白质含量不高,但鱼体的生长发育需要大量营养,因此,需要摄食大量的食物,这些食物要通过肠道进行的消化吸收,把食物中的营养转化供

16、身体生长发育需要,故肠道较长,通常长度为身体的几倍以上,鳗鱼、黄鳝、斑鳢、石斑鱼、军曹鱼、尖吻鲈等肉食性鱼类,由于食物的营养物质较多,特别是蛋白质含量较高,不需要很多的食物或不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消化吸收就可获得足够的营养供给身体的生长发育需要,因此肠道较短。七、比较栖息不同栖息水层鱼类膘的大小膘是鱼类特殊的器官,主要功能是辅助鱼类在不同的水层保持身体平衡,能自如地游泳、摄食,因此在不同的水层的鱼类因与环境保持协调的需要,膘的大小也尽不相同。鳙鱼、鲢鱼在水体中上层生活,身体要在中上层保持平衡,体腔需要有较多的无害气体,因此体腔中的膘较大,形似圆锥状,草鱼在水体中层及岸边生活,膘较鳙鱼稍小,胡子鲶

17、、鳗鱼、鲮鱼在水体底层生活,身体极少浮出水面或在中上层摄食,故膘较小。【作业】1、绘出鳙鱼、草鱼、石斑鱼、鳗鱼学名、胡子鲶的外部形态图。2、绘出石斑鱼、短盖巨脂鲤(淡水白鲳)学名的口齿及草鱼的咽喉齿的结构图。3、绘出斑鳢和鲢鱼的肠道结构图。38实验二 罗非鱼性别鉴定和卵巢发育的观察请按规范格式统一修改一、目的罗非鱼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广的养鱼殖种类,是海南重要的养殖鱼类是华南重要的养殖鱼类。通过罗非鱼雌雄性别鉴别和卵巢发育的观察,学习掌握海水鱼类性别和卵巢分期的鉴别方法。二、原理罗非鱼的雌雄性别鉴别,在幼体时期外部形态特征不明显。全长达56厘米以上时,可以从体外的泌尿生殖孔的数量不同、体型、体色

18、及背、臀鳍的延伸长度来区别。卵巢发育分期可通过卵巢大小、颜色和卵母细胞发育变化加以鉴别。三、器材1、托盘 1个2、解剖器 具体列出 1套3、五倍放大镜 1只4、罗非鱼卵巢发育的组织切片 1套5、生物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 1台四、实验内容(一)雌雄性别鉴别罗非鱼的雌雄性鉴别,在幼鱼时期(全长45厘米以下)外表特征不明显,全长达56厘米以上的个体,可以从体外的泌尿生殖孔的数量加以区别。雌鱼腹部的臀鳍前方有3个孔,即肛门、生殖孔和泌尿孔,它们连成一体,统称为泌尿生殖孔。这三个孔中,生殖孔居中,很细小,平时肉眼不易分辩辨,开口于肛门与泌尿孔之间,细心观察才能识别,内与输卵管相通。雄鱼的泌尿生殖孔内只有两

19、个开孔,即肛门和泄殖孔。泄殖孔开口于小圆柱状的白色突起的顶端。在生殖期间季节,此圆柱奖突起略向下垂,挤压腹部即有精液溢出。罗非鱼雌雄性别泌尿生殖孔外形图(二)卵巢发育的观察莫桑比克罗非鱼从幼鱼孵出至性成熟产卵需要8085天,尼罗罗非鱼110130天(水温2535时),卵巢及卵巢内卵母细胞发育的过程可分为六个时期,各期的卵巢外观特征及卵巢内卵母细胞发育变化见下表:五、实验结果(一)描绘雌雄性罗非鱼泌尿生殖孔外形特征,并注明肛门、生殖孔和泌尿孔。(二)描绘罗非鱼卵巢发育图,注明发育分期及其依据。莫桑比克罗非鱼卵巢发育变化(水温2535)孵出后天数全长/体长(cm)体重(g)卵巢外观卵巢内卵母细胞变

20、化卵巢分期353.96/3.030.96透明,细线状或扁细线状,不易分别雌雄性卵巢内老一代卵母细胞卵径为79.11微米,核径为39.29微米。卵膜上疏排有2-4个长形核,卵核内有灯丝状染色体,核膜边缘分布有12-15个大小不同的核仁。III早期I期呢?请补充相关内容455.2/3.962.32扁平状,半透明,可清楚区别雌雄性,但肉眼分不出卵粒卵巢内老一代卵母细胞已开始形成一层滤胞的新卵母细胞,细胞的核为扁长形而且排列疏松,由于原生质增长引起卵母细胞增长,其中还有前期的卵母细胞II晚期557.12/5.527.1肉眼勉强可分出卵粒,卵巢为乳白色,略带浅黄,卵巢呈小囊状以刚开始小量沉积卵黄的卵母细

21、胞为主,滤胞层1-2层,滤胞细胞排列较紧密,呈低棱柱形上皮。在卵母细胞边缘有液胞,卵黄由核周开始沉积,卵黄粒细小III早期6510.8/6.1822.76卵巢呈黄色囊状,充满黄色中型卵母细胞,还有小量乳白色的小型卵母细胞卵黄沉积较多,除卵母细胞边缘一圈尚未沉积卵黄外,整个卵母细胞均充满较大的卵黄粒(平均卵径为1200-1400微米),卵巢内同时存在其它大生长期过渡型卵母细胞和少数刚开始沉积卵黄及卵径为370微米小生长期的卵母细胞III晚晚期7511.28/8.827.6卵巢呈黄色,囊内充有饱满卵黄的大卵母细胞卵径尚未达到最大,即未长足卵母细胞,卵黄粒仅是合并,尚未转入融合阶段,核位中央刚开始偏

22、移,核仁已移到核中央,核被卵黄挤压而变形,卵黄围绕核呈放射状排列IV早期8512.0/8.129.6卵径达到最大,卵粒易分离,成熟系数达到480%左右。卵巢胀大,表面分布有大型血管,有随时可胀裂的感觉卵径达到最大(2300-2400微米),为已长足的卵母细胞,卵黄已融合成椭圆形成多边形,核已移向动物极,核膜收缩并开始消失,核仁溶解,滤胞层增加到3-4层,滤胞细胞及核大而圆形,呈复层棱柱形上皮排列,整个卵巢内都是充满长足的同步性卵母细胞。除少量生长期卵母细胞外,其它无大生长期过渡型卵母细胞IV晚期V期卵巢及排出成熟卵结构该期具体情况如何?请补充相关内容9012.8/9.834.0整个卵巢松弛,表

23、面充血,呈浅红色,有少数小生长期卵母细胞及部分已溶解的VI期卵母细胞,亲鱼口中已含卵有很多排卵后的空卵泡和少数一层滤泡时相的卵母细胞,大部分为小生长期卵母细胞,还有部分溶解或已被吸收的VI期残卵产后卵巢吸收后即转入II期卵巢,并很快地向III期过渡VI晚期【作业】1、画出罗非鱼雌雄生殖器外部形态图六、参考文献参考文献请统一放在本门课程所有实验的最后,并按规范格式编排1、林浩然等译。鱼类生殖生理学,中山大学出版社(广州),1987。2、林浩然编著。 鱼类生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广州),1999。3、刘筠。中国养殖鱼类繁殖生理学,农业出版社(北京),1993。4、刘筠、刘国安、陈淑群、刘楚吾。

24、尼罗罗非鱼性腺发育的研究。水生生物学集刊,1983年第1期。2、 画出罗非鱼卵巢发育V期的外该期具体情况如何?请补充相关内容观图实验三 增养殖鱼类种鱼后备亲本的挑选和培育【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掌握常见增养殖鱼类种鱼挑选的全过程,为今后从事鱼类育种、种苗生产提供技术保障。2、通过实验,掌握种鱼挑选的方法及特别注意的技术环节,为今后从鱼类的保种育种奠定坚实基础。【实验材料与用品】1、实验材料:罗非鱼种鱼、短盖巨脂鲤(淡水白鲳)种鱼、“四大家鱼”种鱼、鲤鱼种鱼用学名、后备亲本。2、实验用具:放大镜、解剖镜、解剖盘、直尺、鱼筛、塑料鱼盘、塑料盆、塑料桶、钢管或木桩、鱼苗网箱(吊水网池)小棍子或小竹

25、子。【实验方法】种鱼拉网集中,进暂养网箱(吊水网池)过筛分级。1、起捕种鱼:清洁鱼苗网,用鱼苗网将种鱼拉网起捕,拉网3遍,并将种鱼集中于暂养网箱(吊水网池)。2、暂养(吊水):将暂养网池中的杂物、淤泥清除掉,固定好网池口边上的绳子,使网池自然张开、暂养8小时以上。3、过筛分级:清除掉鱼粪便、杂物、死鱼。用与种鱼规格相对应的竹鱼筛把不同规格的种苗过筛分级。4、留大去小:把约1520%的最小规格种苗除掉,把5%10%最大规格种苗通常用苗种表示按照该品种的体表体型特征严格挑选2遍以上,留下来的群体,作为种质保存作为后备亲本保存。5、分级取样:除去最小规格的,保存最大规格的,中间部分的再过筛分成2级,

26、在大的一级中随机取样,如群体较小则取样1520%,如群体较少取样如群体较大取样510%,比较该品种的形态特征,有98%以上个体符合该品种标准的,则保留该群体做为种鱼培育。6、严格挑选:严格挑选取样群体中符合种鱼标准的个体,把可留可不留的个体除去,使种鱼群体合格率99%以上,如种鱼数量不够,可在第二次分级较小的一级中再挑选出最好的个体可在第二次分级较大的一级中再挑选出最好的个体,并复选一次,保证其质量和种鱼数量。7、强化培育:把作为种鱼的群体放回种鱼池适当疏养,精心强化培育,早熟品种每月检查一次,中熟品种半年或一年检查一次,慢熟品种23年检查一次。【作业】【作业】1、简述种鱼过筛分级的操作过程。

27、2、简述种鱼的挑选过程及注意的技术环节。建议:这部分实验内容不适宜放在课内实验。实验四 亲鱼的催产与繁殖【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掌握常见增养殖鱼类亲鱼性腺成熟的检查方法,判断亲鱼卵子发育在哪个时期,是否可进行人工催产,为今后从事鱼类人工繁殖夯实基础。2、通过实验,掌握常用催产剂的配制方法,各品种亲鱼在催产过程中采用的催产剂及剂量,为今后从事亲鱼类催产积累实践经验。【实验材料与用品】1、实验材料鳙鱼、鲢鱼、鲤鱼、革胡子鲶。2、实验用品及设施:柔软毛巾,取卵器、烧杯、量筒、注射水、注射器、酒精、鱼类催产药物。产卵池、孵化池、孵化桶、集苗池。中文名:鳙鱼(大头)学 名:Aristichthys n

28、obilis中文名:鲢鱼学 名: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中文名:鲤鱼学 名:Common carpCyyprinus carpio中文名:革胡子鲶(埃及塘虱)学 名:Airbreathing catfishClarias lazera(以上图片来自广东省淡水养殖主要品种经济水生动物挂图(淡水养殖种类)产卵池孵化池孵化槽孵化桶(鱼排用)集苗池育苗措施图鱼类人工繁殖设施图【实验方法】(一)检查亲鱼性腺发育的成熟度1、把亲鱼腹部向上翻,用毛巾盖住亲鱼眼睛,先肉眼检查雌亲鱼的腹部膨胀情况,用手触摸亲鱼腹部两边是否松软,腹部有卵巢怀卵的轮廊,但不松软,则不取卵检查,如果腹部

29、两边松软且卵巢轮廊明显,再用取卵器从雌亲鱼的生殖孔插向腹部卵巢,转动取卵器,取出一些卵粒子,把酒精倒到烧杯中,再把取出的卵子在有酒精的烧杯中酒精中搅动,如果卵粒子很快从取卵器中掉出并且卵子呈圆形,用取卵器稍碰卵子,卵粒即散开,则卵子已进入IV期,可用作催产亲鱼,如果用取卵器搅动卵粒子,卵粒不散开或散开极少,说明卵子成熟度还不够,还不能催产。2、雄性亲鱼同样把腹部向上翻,用手指沿腹部两侧从胸部往肛门方向用力挤压,如果有白色精液流出且在水中能快速分散,则为成熟雄亲鱼,可用作催产亲鱼,如果用力挤压没有白色精液流出,说明雄亲鱼不成熟,如果有少量白色精液流出,但在水中不易扩散,则雄亲鱼成熟度不足,也不能

30、采用。(二)挑选成熟的亲鱼进行配对在亲鱼培育池中认真挑选成熟亲鱼,成熟度最好的先选用,通常按雌雄比1:1.52搭配,把亲鱼运至产卵池的网箱中备产,每次挑选亲鱼的数量要根据产卵池和孵化池的容量而定。(三)催产剂的配置取200300 ml注射水置于烧杯中,催产白鲢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雌鱼按每千克体重14001600IU,催产鳙鱼雌亲鱼使用的激素和剂量与白鲢的相同,但在注射第二针的时候每尾雌亲鱼加促其体素释放激素及类似物(LRHA2)24g。比较难产卵的鱼类如草鱼、青鱼、淡水白鲳等要使用脑垂体(PC),或地欧酮(DOM)+促黄体素释放激素及类似物(LRHA2)。PC或DOM按使用说明书的剂

31、量增加1020%,LRH-A2按使用说明书的剂量加3040%。把注射的药剂配置成每尾亲鱼每次24mL,雌亲鱼分二次注射,第一次注射总剂量3035%,第二次注射总剂量的6570%,两次注射的时间间隔78小时,雄亲鱼注射的剂量为雌亲鱼的一半,催产剂为现配现用。如雌亲鱼注射第一针时有剩余,可低温保存至第二次注射时用于注射雄亲鱼,避免浪费。配制时一般采用810 ml的注射器抽装药剂,装好药剂后上好针咀。(四)注射药剂把雌亲鱼的腹部向上翻起,用毛巾把亲鱼的眼睛蒙住,排出针筒中的空气,在亲鱼的胸鳍基部无鳞处进针,深度为23cm,进针的角度与亲鱼身体的夹角为45 左右,在同一次注射时,每尾亲鱼应在同一边注射

32、,避免混乱。在胸鳍基部进针后,在亲鱼身体不太摆动时,快速将该尾亲鱼3035%的催产药剂注射进亲鱼体内并迅速拨出针咀,把亲鱼放到产卵池中或亲鱼网箱中,再准备注射第二尾雌亲鱼,直至把雌亲鱼注射完。在第一次注射雌亲鱼后78小时,再对雌亲鱼进行第二次注射,第二次注射在雌亲鱼另一边的胸鳍进行,方法同第一针相同,第二针注射的剂量为该尾亲鱼总剂量的6570%,注射第二针后的雌亲鱼放进产卵池中,雌亲鱼注射完成后,接着注射雄亲鱼、雄亲鱼的注射剂量为雌亲鱼的一半,雄亲鱼注射完成后也放到产卵池中。(五)水流冲击雌亲鱼注射第一针后根据亲鱼成熟度和肥满度,可按产卵池0.5米/秒左右的流速注水,如亲鱼的成熟度好也可以不注

33、水,但在雌亲鱼完成第二针注射和雄亲鱼注射后一定要注水,使产卵池内的水流速达1米/秒以上。(六)发情产卵受精雌亲鱼在注射第二针后46小时开始发情,这时要注意观察,若发现雄鱼追逐雌鱼激烈,且身体浮出水面并紧贴在一起剧烈颤动,说明亲鱼已开始产卵排精,应开启集卵管的开关,让卵子随水流至集卵池或孵化池。1、自然受精雌亲鱼在催产剂和水流的共同作用下,卵子发育成熟排卵,并在雄亲鱼的追逐身体接触等条件刺激下产卵,在雌鱼产卵的同时,雄亲鱼排出精液,使卵子在产卵池水中受精,这种受精方法称为自然受精,也就是雌雄亲鱼注射催产剂完成后,只要水流冲击,不再使用人工辅助措施完成受精。自然受精要求雄亲鱼成熟度要好,数量足够多

34、,这种受精方法,节省工力和减轻工人也减轻亲鱼的伤害程度劳动强度,但受精率比人工授精要低些。2、人工授精在雌雄亲鱼开始追逐就准备好光滑的脸盆、大烧杯、毛巾、鱼夹、量筒,生理盐水、乳胶手套,注射器,在雌雄追逐剧烈但身体没有浮出水面紧贴在一起之前,下网捞起亲鱼,检查亲鱼是否排卵,具体操作是用毛巾包住雌亲鱼头部,把亲鱼腹部向上翻,用手指轻压雌亲鱼腹部,如有卵子流出,则把亲鱼放到鱼夹中抬到避阳光的平坦而近孵化池地方,在鱼夹中,调整鱼体,使肛门露出鱼夹外面,接着从亲鱼胸部用手指向肛门挤压腹部两侧,使卵子流进烧杯中,计量后倒到脸盆中,同时挤压雄鱼排出精液,用注射器(针筒)在生殖孔外抽取计量后均匀推射到脸盆中

35、,再取一定时的生理盐水放到脸盆,手穿乳胶手套,或薄膜手套在盆不停轻轻搅拌35分钟,加清水拌匀1分钟,移到孵化池孵化。人工授精可使卵子受精率提高15320%左右。(七)孵化管理受精卵进入孵化池后,要调节进入孵化池中水源的流速,使卵子翻滚而不沉在池底积压缺氧死亡。在受精卵孵化期间孵化池需要有责任心的人员日夜值班,注意水流变化,及时清除孵化池中的杂物、污物及敌害生物,在鱼花出膜时要经常清洗过滤网,保持水流畅通,避免卵膜阻塞网目造成池水上涨没过滤网顶端造成鱼花随水跑掉而损失,“四大家鱼”受精卵在水温2628时,破膜时间约在产卵后1620小时,2024小时破膜完成,破膜后50小时开始长出腰点,所有的仔鱼

36、(鱼花)都长出腰点后就可以出池出售或进鱼苗培育塘进行开花育苗。【作业】1、简述亲鱼挑选过程。2、简述亲鱼催产过程。实验五 增养殖鱼类胚胎发育过程观察【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鱼类受精卵发育成为仔鱼(鱼花)的全过程及各时期所需要的时间和环境条件,为今后从事鱼类孵化夯实积累必需的基础。2、通过实验、掌握胚胎发育不同时期的特点和环境要求,根据这些特点和要求,进行相应的生产设施的建设和生产管理。【实验材料与用品】1、实验材料罗非鱼胚胎发育各时期的标本、四大家鱼胚胎发育各时期的标本、海水养殖鱼类胚胎发育各时期的标本。2、实验用品:烧杯、吸管、培养皿、解剖镜、放大镜、凹形载玻片。【实验方法】用吸管吸取

37、胚胎发育各时期的本标置于培养皿中或凹形载玻片中,在解剖镜下或放大镜下仔细观察从受精卵到腰点出现平游各时期胚胎发育的形态特征。1、细胞分裂期:受精卵从1个细胞按2n进行分裂至64细胞期,细胞分裂后期有200多的分裂球(图19)。2、囊胚期:细胞分裂后期,细胞界限已不清楚,囊胚层隆起,且逐渐发育成表面光滑,向卵黄部分包围(图11)。3、原肠期:囊胚层包围 共1/2开始至3/4,细胞内卷成一环带形的胚环和一新月形的缺口叫背唇,内卷物质增多形成一个三角区,而发育胚盾,到原肠晚期,胚盾更加扩大,背唇的孤度亦增大(图13)。4、神经胚期:中央有一条向前伸展的背索,在胚胎的背方,有较为隆起的神经板,囊胚层包

38、围卵黄的4/5/(图16)。5、胚孔封闭期:在胚体背部可看到中轴器官基础,背面现可见一条伸长的脊索,腹面观可以胚孔封闭后的痕迹(图17)。6、体节出现期:侧面现,胚体头部朋显,在胚体背方中部有体节出现(图18)。7、眼基出现:在头端有略微突出的团块,即眼睛的早期,突出的团块继续发育成为眼囊(图19)。8、尾芽出现期:在胚体后端下方有略突出的尾芽部分出现,尾芽继续发育成为尾鳍(图22)。9、心脏出现期:胚体伸长,脑室扩大,心脏出现位于卵孵黄头端,耳囊前下方(图27)。10、孵化时期:鳃部开始发育,心脏呈长管状,胚体有多对体节出现,脑腔继续扩大,鼻和口板形成(图32)。11、眼球色素出现期:眼球腹

39、面脉络裂前方出现黑色素点(图33)。12、体色素出现期:在泄殖腔后,肌节下方有色素细胞出现,鳃裂形成,鳃弓上分出鳃丝,肝脏出现(图35)。13、膘形成期:仔鱼身体各部均出现色素,卵黄因被利用而体积渐小,一个小长夹状的鳔出现在胸鳍后方肠管上,肠管在体节与卵黄之间。泄殖腔已与外界相通(图36)。14、肠管建成期:膘增大如气球、背面有黑色素膜,外观似猪肾脏、称为“腰点”肠管前后通畅。卵黄体积更小,仔鱼各部分发育完成,胸鳍展向两侧,外鳃和鳃盖已发育完善并可呼吸自如,身体可水平游泳,能摄食外界的饵料,至此,鱼类胚胎发育完成(图37)。 白鲢胚胎发育过程图(一) 白鲢胚胎发育过程图(二) 白鲢胚胎发育过程

40、图(三)(以上图片来自家鱼人工生殖的研究科学出版社1962)点带石斑鱼仔鱼、稚鱼、幼鱼的发育图建议将该内容放到实验六1.初孵仔鱼;2.一天仔鱼;3.二天仔鱼;4.口窝出现;5.口部形成;6.卵黄囊消失;7.胸鳍原基和尾鳍弹性丝出现;8.背棘和腹棘根芽出现;9.鳃盖棘出现;10.背鳍长棘和腹鳍长棘出现;11.背鳍鳍棘出现和尾鳍形成;12.背鳍、臀鳍鳍条出现;13.各鳍形成;14.背棘和腹棘收缩;15.幼鱼。(以上图片来自石斑鱼的养殖技术海南出版社)【作业】1、绘出罗非鱼胚胎发育几个时期的图形。2、绘出鲢鱼、石斑鱼胚胎发育的各时期的图形。实验六 鱼类早鱼类早期生活史期各的时期的划分能否将该实验名称

41、修改为“点带石斑鱼仔稚幼鱼的时期划分”?主要利用陈院长的相关材料编写,另外,为了与实验五区分,本实验不写胚胎发育,只写仔鱼、稚鱼和幼鱼的相关内容一、实验目的鱼类早期生活史的时期划分,主要涉及鱼卵和仔鱼、稚鱼、幼鱼的发育。仔、稚鱼的最佳饲养条件、饵料密度、营养、生长、临界期、饥饿、捕食、环境耐力和毒性反应等诸因子,是鱼类增养殖和苗种培育的生物学基础。本实验旨在学习鱼类仔、稚鱼和幼鱼的时期划分方法,从外部形态分辨鱼类苗种所处的发育阶段,了解该阶段对生态环境条件的要求,以便在苗种培育生产中采取必要技术措施,提高苗种培育的成活率及质量。二、实验原理根据仔、稚鱼、幼鱼发育的外部形态特征(主要是卵黄囊、鳍

42、和鳞片出现是否)来划分仔鱼期(卵黄囊期仔鱼和晚期仔鱼)、稚鱼期、幼鱼期。三、器材实验材料及用品1、实验材料:罗非鱼早期各时期的标本,石班鱼早期各时期的标本。2、实验用品:放大镜、解剖镜、小镊子、直尺、小解剖盆、培养皿解剖镜小镊子直尺小解剖盆或培养皿四、操作步骤1、熟悉鱼类早期生活史的阶段划分标志。一般将鱼类早期生活史划分为卵(胚胎)期、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等四个基本发育期。各发育期的命名,分期界限和标志见附表和附图。2、对照附表所列的特征和图片,在解剖镜下仔细观察实验鱼的有关外部形态,确定其所处的发育时期和亚期。3、将所观察到的形态特征绘图。鱼类早期生活史发育分期基本发育期仔鱼稚鱼幼鱼过渡期

43、和亚期卵黄囊期晚期仔鱼前期稚鱼稚鱼幼鱼分期界限和标志有卵黄囊卵黄囊消失至各鳍基本形成鳞片出现全身被鳞外形似成鱼五、实验结果细致描绘所观察鱼的外形特征,注明其所处发育阶段和分期,并说明发育分期的主要依据。六、参考文献1.唐小曼等译。鱼类早期生活史。农业出版社(北京),1990。2.张亢西译。鱼类发育生态形态和生态生理学研究。科学出版社(北京),1985。3.郑澄伟。海产鱼类的鱼苗生物学特性与苗种生产实践。动物学杂志,1987,22(1):1417。4.殷名称。鱼类早期生活史研究与其进展。水产学报,1991,15(4):348358。5.陆忠康主编。简明中国水产养殖百科全书,第十三篇海水鱼养殖。中

44、国农业出版社(北京),2001。6.王令玲、仇潜如。尼罗罗非鱼胚胎及胚后发育的观察。动物学报,1981年第1卷第4期。尼罗罗非鱼早期生活发育图史13、神经胚期(背面观)14、胚孔封闭期(背面观)15、视泡形成期(侧面观)16、视泡形成期(背面观)17、听泡形成期(侧面观)18、心脏形成搏动期 (侧面观)19、血液循环(背面观)20、血液循环(侧面观)21、刚出膜仔鱼 (卵黄囊期仔鱼)22、出膜2天仔鱼23、出膜4天仔鱼24、出膜6天仔鱼 (仔鱼前期)25、出膜8天仔鱼 (仔鱼后期)26、出膜11天仔鱼 (仔鱼后期)27、出膜14天稚鱼 (稚鱼前期)(引自缪国荣等主编海洋经济动植物发生学图集点

45、带 石 班 鱼 早 期 发 育 图点带石斑鱼仔鱼、稚鱼、幼鱼的发育图建议将该内容放到实验六1.初孵仔鱼;2.一天仔鱼;3.二天仔鱼;4.口窝出现;5.口部形成;6.卵黄囊消失;7.胸鳍原基和尾鳍弹性丝出现;8.背棘和腹棘根芽出现;9.鳃盖棘出现;10.背鳍长棘和腹鳍长棘出现;11.背鳍鳍棘出现和尾鳍形成;12.背鳍、臀鳍鳍条出现;13.各鳍形成;14.背棘和腹棘收缩;15.幼鱼。(以上图片来自石斑鱼的养殖技术海南出版社)【作业】1、绘出罗非鱼早期发育图2、绘出点带石班鱼早期发育图)实验七 养殖鱼类幼鱼耗氧率的测定一、目的提高经济鱼类苗种培育和运输成活率,研究了解幼鱼耗氧率十分重要。本实验的目的

46、是让学生学习鱼类耗氧率测定的原理、实验设计、操作技术和计算方法。二、原理海水温度、盐度、酸碱度、流速、光照等环境条件对鱼类耗氧率影响较大,且与鱼的大小和所处的生理状态等关系也很密切。所以,应在稳定的环境条件和生理状态下,测定未被鱼呼吸用的水体与已被鱼呼吸用过的水体中的溶解氧的变化状况,来推算它们的耗氧率。三、器材1、水塔、供水水源2、定位桶及接水槽,维持水压力的稳定3、恒温水槽、控制海水温度的稳定4、呼吸瓶(遮光,若干,每一组学生一个)5、出水水样瓶(若干,每一组学生二个)6、废水收集桶(若干,每一组学生二个)7、虹吸管,直径34cm8、排水管9、螺旋玻璃管10、开关11、搅拌器12、温度调节

47、器13、温度计14、碘量法溶氧量测定仪器和试剂15、实验鱼测定耗氧率实验安装图A-水塔, B-定位桶, C-恒温槽, D-呼吸室, E-水样瓶, F-温度计, G-搅拌器, H-温度控制器, J-废水收集桶三、操作方法1、使恒温水槽内保持恒温,温差在0.5以内,与实验鱼最适生长温度一致,或者控制在实验所需要的温度范围内。2、水塔内放满水,且不断加水,保证有水供应,有平稳的水位,以保证出水流速的稳定。3、将水塔内水虹吸入定位桶中,保持一定液面高度,多余的水溢流入接水槽中排出。4、定位桶中水经过恒温水槽后,保持在实验所需的温度和流速。5、呼吸室由数个500ml广口瓶做成,广口瓶的橡皮塞上插有进水管

48、、出水管和温度计,进水管插至瓶底,出水管浅插至瓶口,并用纱娟围住出水管,以免实验鱼堵塞管口。广口瓶内养有实验鱼数尾(实验鱼进瓶前4小时停止喂食,进瓶后应选适应2小时,然后开始正式实验)。另有一个空的对照瓶。测定时可在呼吸室下垫以有色瓷砖,周围用黑布遮住,以免受瓶外操作人员的行为所惊动,以利实验鱼安静。进水管应有一个带开关的侧支,以备定期取进水水样,分析溶氧量(QE)。6、在与分析进水水样溶氧量的相对应时刻,取下出水水样瓶分析水样的溶氧量(QH),同时换上新的出水水样瓶。7、进水和出水水样的分析,每15分钟测定一次,连续测定6次,得出6次的平均值QE、QH。水样溶氧量的测定采用碘量法严格操作,切

49、忌取样和处理水样过程中有空气进入。8、出水管插底,经出水水样瓶溢出的废水全部收集在废水收集桶内,计量(出水水样瓶中用于分析溶氧量的水样量也应计算在内)。9、记录从第一次(t1)至最末次(tx)取样分析的时间及这段时间内废水收集桶内水体总量(L)。四、耗氧率计算式中:QE进水的溶氧量(mg/L)QH出水的溶氧量(mg/L)L流经呼吸瓶水体总量(L)W呼吸瓶内实验鱼总体重(g)tx结束实验的时间(小时)t1开始实验的时间(小时)实验八七 鱼苗鱼种的起捕暂养过分筛分级及包装运输【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掌握鱼苗鱼种起捕暂养的网具要求、下网技术、拉网要求、开下网技术、拉网要求、收网技术、鱼苗鱼种集中、

50、进上暂养池网箱操作技术。2、通过实验,掌握不同规格的鱼苗鱼种不同规格过筛分级和计量方法。3、通过实验,掌握鱼苗鱼种塑料薄袋漂膜(氧气袋)包装充氧、扎口、打包技术和运输过程的要求。通过本次实验所掌握的技术,为今后鱼苗鱼种流通运输积累经验。【实验材料和用品】1、实验材料:罗非鱼种苗,四大家鱼种苗,海水养殖鱼类种苗。2、实验用品:鱼苗拉网、暂养网箱、沉子、小钢管或小木桩、鱼筛、鱼盘、小碗、包装袋、橡皮圈、大口漏斗、氧气、泡沫鱼苗箱、大包装袋、饮料瓶袋、捆绳。网箱培育鱼苗鱼种示意图手捞网鱼盘鱼筛夏花朝苗氧气瓶充氧包装【实验方法】1、用鱼苗拉网把池塘中或水泥池中的鱼苗或鱼种拉网起捕,下网时,先把拉网拉开

51、成半圆形成从网的两头同时拉动鱼网,鱼网在池塘中缓慢移动,鱼网两头到达对岸边后,网两头边的下纲用脚踩往并慢慢向岸边移动,使下纲紧贴池底并向岸边紧收,直到网的上、下钢全部至岸边浅水区,拉起下纲,使鱼苗或鱼种集中网中,同时,用小钢管或木桩固定设置好暂养网箱池(吊水网箱池)再把网中的鱼苗或鱼种移置暂养网箱池中,拉网起捕鱼苗或鱼种要进行2-3遍,并及时清除暂养网箱池中的杂物及淤泥。鱼苗或鱼种起捕完,并将暂养网箱池中的污杂物清理干净后,把暂养网池的四角拉紧,中间的扎绳也扎紧使暂养网池自然张开,把沉子均匀放在网池底部,根据天气情况,在暂养网池缺氧时注水或开启增氧机。2、6-7小时后,开始过筛分级。先取出沉子

52、,把鱼苗或鱼种赶至暂养网箱池的一端,同时,清洗网箱池干净,再把鱼苗或鱼种赶至另一端,同时洗净网箱池,清除杂物及死鱼。在装鱼苗或鱼种的暂养池旁边约0.8-1米另安装一个暂养网箱池,并把暂养网箱池分成2-3段,用小棍子隔开或用小绳子绑开,为过筛分级做准备。分级开始,用与鱼苗或鱼种规格相对应的筛把较大的鱼苗或鱼种分多次从群体筛出,放在准备好的暂养网箱池的一段中。同规格的鱼苗放在同一段中,过筛分完较大的鱼苗或鱼种后,接用仅次于大鱼苗规格的鱼筛分级,方法同样,把第二大规格的鱼苗或鱼种筛出放准备好的暂养网箱池的另一段中,直至过筛分完,分完第二规格的鱼苗或鱼种后,接着用样方法分第三规格,第四规的鱼苗品种。3

53、、计量(点计数或过数)规格3cm以下的鱼苗或鱼种用小碗计量,先把鱼苗一部分密集于暂养网箱池一角落,把网箱池部分提高,使鱼苗销离水,搅匀抽样,取一小碗没水的鱼苗计量(点数)点数时一般每5尾一次,把一小碗点数完成后,累计一小碗的数量,然后用小碗量暂养网箱池已抽样的部分,方法同抽样一样,量完成后累计总数。规格在3cm以上至4cm,可用塑料鱼盘作为量具取样,方法同3cm以下的一样,即取一盘鱼苗点数,再量该规格鱼苗有多少盘,然后再累计总数。规格在5cm以上的鱼种可用过秤的方法计量,先取样2-4kg没水的鱼种点数,算出1公斤鱼苗鱼种有多少尾,然后把该规格的鱼种分多次与取样方法一样称重,算出总数。应该注意的

54、是,抽样只能代表该规格的样本数量,不能混淆计算,各种规格应分开抽样点数,分开计量。4、包装运输:在氧气包装袋中装相当于包装袋容量1/4-1/3的干净水,鱼苗规格大的可相对装多一些,然后把鱼苗装入包装袋中,装鱼苗的数量根据鱼苗的规格质量和运输时间以及气温、水温而定,以运输到达目的地安全为准点。装苗后,把包装袋中空气排完,开启氧气瓶,把纯氧气的充进袋中,使包装袋胀饱满,扭紧包装袋口,用橡皮筋扎紧扎牢袋口:把包装好鱼苗口袋放置于泡沫塑料箱中,袋口向上用封口胶把泡沫塑料的箱口封紧,特别是跨地区温差较大的长途运输更要把箱口封牢,也可把鱼苗装袋入饲料袋中,用绳子扎紧饲料袋口,然后把装鱼苗的泡沫箱或饲料袋搬

55、运上车,运至目的地,如果气温在33以上,运输时间又长,应在泡沫箱中或饲料袋中加冰块降温,以保证鱼苗安全。【作业】1、详述鱼苗鱼种起捕、暂养、过筛分级过程。2、详述鱼苗鱼种计量(过点数)的方法。 3、详述鱼苗鱼种充氧包装运输的过程。实验八九 养鱼网箱的装配及其安装设置【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掌握各类网箱的装配过程的工艺,为今后网箱养鱼制作网箱提供技术支持。2、通过实验,掌握在不同水域城中安装设置网箱技术,要求和实际操作,为今后开展网箱养鱼安装设置网箱积累经验。【实验材料与用品】1、实验材料:20目-30目的网布,2cm-3cm网目的网片,33、32网线、320网绳、330网绳、390网绳、网针

56、、网梭(网结)。2、实验用品:木桩、小钢管、剪刀、沉子、毛竹、米尺白色网布网片聚乙烯胶绳聚乙烯胶丝网结网针育苗网箱网箱网箱口浮子浮子沉子沉子圆形高密度聚乙烯(HDPE)双浮管升降式网箱方框型钢架浮式网箱浮式网箱图浮绳式网箱浮绳式网箱养殖侧面图蝶形升降式网箱布置图【实验方法】1、根据网布规格和鱼苗培育池的规格,先取3020网绳,用米尺量取网绳长度,网绳长度确定的公式为2l+2+0.3-0.4,如确定培育池的长度10米,则应取网绳为210+2+0.04=22.404米,网布装配的缩结系数为0.7,需用网布为2L+2+(2L+2)0.3+L+0.3L=210+2+(210+2)0.3+10+0.31

57、0=22+6.6+10+3=28.6+13=41.6米。先把22.04米的网绳头与尾联接用32的网线系在网针上,捆绑紧网绳头尾接头处,扎紧网线头,然后把量28.6米的网布剪断,头尾对接整齐用网针缝牢。把网布每20cm用网针结系至网绳14cm长度处,用同样方法直至把网布与网绳结系完毕。把20cm的网布均匀缩结置于网绳上,用网针细细缝牢,网箱底网可用缝刃机缝牢,也可用网针手工缝牢,在网箱上纲4角用网绳0.7-0.8米的网绳扎紧,箱长边上每一米系0.6米的网绳,便于网箱安装,网箱底4角用网布的下脚料卷成多层,缝成条状的布作成网布眼扣,便于安装。 2、按设计要求取2-3米高度的网片若干米,网片的网目大

58、小根据投放鱼苗的规格决定,以放养最小规格的鱼苗不逃苗为准。网片取出后,先检查网目是否破目或有大小不一的网目,如有发现要先修补好,然后把网片的宽边缝结,缝结边线作为网箱的角边。在网箱上口用320360的力士胶丝从上口边缘网目中穿过,不得有漏,按照0.68-0.7的缩结系数量取胶丝长度并扎结绳头牢固,网箱下口也以同样方法进行,上下网口装配完成后,接着装配底网,装配底网要把网片拉开,对齐下网口实际丈量底网需要量,再用力士胶丝装配,完成后,用网目比侧网(边网)网目大23倍的网片按底网的方法装配成盖网。用比网片装配的胶丝规格大23倍的胶丝作网纲,把侧网、底网、盖网、装配成封闭的六面体,装配时,每28cm

59、扎一个死结,网片的每条边上都要有网纲装配,每个角都要留有1-1.2米长的纲绳头。在盖网的一个边角处留有一个活口,以便投放鱼苗或捕捞成品鱼。3、根据网箱的规格大小,用钢管或木桩在水体中打桩,打桩规格要比网箱稍大2040cm,网箱四角的钢管或木桩在打桩时要向外倾斜,并打牢固,把网箱安装在桩上固定牢靠,使网箱自然张开。培育鱼苗的网箱底部四角也要固定在桩上,并用光滑的沉子把底网压沉。如果是养殖成鱼,底部四角可用较大的沉子联接在下纲四角的胶丝绳上。在海水网箱养鱼和水库,湖泊网箱养鱼生产时,通常建造鱼排,建造鱼排时,要安装的网箱的框口,每边要比网箱相应的边长2030cm,鱼排建造好后,把鱼排运到选定的位置

60、,调整好方向及鱼排之间或鱼排与岸边的距离,鱼排四角要抛描固定牢固,把网箱装配在鱼排的框口中央,上纲四角绑紧,每边再加固34条胶丝于鱼排走道边,使网箱自然张开成型形较好,便于鱼群生活和网箱的水体交换,也便于管理,网箱的底都四角可用石砖、红砖或砂袋作沉子绑在四角的胶绳上,在底网自然下沉在水中形成形状较好的六面体。【作业】1、详述网箱的装配过程并画出网箱图形。2、详述海水鱼排安装设置过程并画出图形。实验九十 养殖机械设施的使用与维护养鱼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操作,掌握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常用的机械设备的正确安装与使用,掌握各机械设备的性能、用途与使用过程的注意事项以及使用后的护养

61、和维修。2、通过实验操作,掌握水产养殖基地的用电量配置,电线、电缆的、常用机械设备及配套电器的挑选、测试、安装及维护(保护)。【实验材料与用品】1、实验材料:潜水泵、投饵机、增氧机、绞肉机、搅拌机、两用抽水机、小型增氧机、饲料粉碎机、发电机组,节能灯泡。2、实验用品:用电保护开关、闸刀开关、插头、插座、电用胶布、软胶管、塑料管、电工钳、试电笔、一字螺丝线笔、十字螺丝笔、电线、电缆。沉水泵潜水泵三相抽水泵单相潜水泵抽水泵水车式增氧机叶轮式增氧机投料机无锈钢投饵机投饵机内部结构万用表斗式搅拌机搅拌机外观粉碎机鼓风机发电机组大发电机组变电箱组高压开关【实验方法】(一)各种机械设备在鱼类养殖生产中的作

62、用和使用。1、抽水机组,三相潜水泵、单相小型抽水泵,单相抽水喷水两用增氧机。作用:抽取养殖用水和排出不需要的水。先从电源处用三相电缆连接上三相电源,并在电缆的另一端连接三相控制开关和单相控制开关,再将抽水机组或三相潜水泵的电源线连接在三相控制开关上,所有的电线电缆联接点或与机械的联接点都必须接紧,开启开关、观察抽水泵或潜水泵是否正常工作。把水抽出,如果水泵工作,但没有出水或出水量少,说明抽水机械旋转方向不对,应随意调换两条电源线的联接就可,如果使用的是单相的小水泵或抽水喷水两用增氧机,就用水泵或两用增氧机上的电源线连接在单相控制开关上,开启开关。2、增氧机:有三相叶轮式增氧机,单相叶轮式增氧机

63、,三相水车式增氧机,单相喷水式增氧机,三相喷水式增氧机,喷流式增氧机、充气机。作用:为养殖水体增加氧气使用时,先安装好三相控制开关和单相控制开关,然后将增氧机上的电源线连接在相应的控制开关上,开启开关,如果增氧机反转,则随意调换两相电源电线的联接即可。增氧机安装,应考虑全池塘都有增氧效果,通常安装在池塘中央。3、饲料投放机:有桶式投料机和台式投料机作用:把颗粒饲料投洒于池塘中。使用时,先把投料机安装于池塘边的支架上并固定好,然后安装好单相控制开关,用单相电线或电缆连接于控制开关与投料机的电源接头上,开启开关,如果设有时间控制开关则同时开启时间控制开关。4、绞肉机:作用是在鱼苗培育时,将动物性饲

64、料打碎成肉糜。使用时,连接于单相电源开关,开启开关后,不断将块状饲料均匀投放于机中绞碎,注意不要将石头、铁块放进绞肉机中,造机械损坏。5、搅拌机:主要用于各种饲料的混合和药饵的搅拌均匀。使用时,连接于单相电源开关,开启开关后,要根据装料斗的装载量:只能装载满载量的80%,搅拌5-10分钟后即可。6、饲料粉碎机:作用主要粉碎各种饲料原料使用时,连接三相电源开关,开启开关后,观察电动机是否按标示的方向旋转,如果反转,则随意调换两相电源电线连接即可,机械正常运行开始工作后,切忌石头、铁块进入粉碎机,否则,会损坏机器。7、充气机:有大型的罗茨鼓风机,小型的充气机作用:为工厂化养鱼增氧和鱼苗暂养或鱼苗培

65、育时增氧用。使作用时,大型罗茨鼓风机使用三相电源,电源连接、操作方法同上6,小型充气机使用单相电源,电源连接同上5。8、发电机组:通过使用柴油发电机组。根据生产用电量配置超出实际用量20%30%的机组。作用:在电网出现故障停时,发电供给生产使用,实为备用发电机组。使用时,先检查机油、水箱、柴油,断开双向开关的电网开关,启动发电机组后,慢慢加大油量,待到发电机有电输出并达到380伏后,合上发电机的电源输出开关,即可为鱼场供电。(二)各种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1、抽水机:潜水泵和小型水泵、吸泥(砂)泵等与池底接触的水泵,使用完后,应在清水中使用12分钟,清除泵中的水泥杂物,然后解开电源线收拾整齐,把

66、水泵放置于干燥、阴凉处。2、增氧机使用前和使用一段时间后要检查齿轮油是否足够,不足时应及时补充,同时检查马达的保护盖是否完好。3、饲料投放机使用一段时间后,应检查马达是否完好,是否有杂物阻碍,电路是否有破损,应保持机动部分清洁完好。4、绞肉机使用完后要用清水冲洗干净,用塑胶布袋盖住料口,保持内部清洁和马达干净。5、搅拌机使用完后,把料收集干净,盖上料斗盖,扫除干净,注意电线及马达干净。6、饲料粉碎机:使用后,清除粉碎机内部的存料,检查筛片是否完好,如有破损应及时更换,清洁地面及马达,用饲料袋套住进料口。7、充气机使用后,保持干燥干净,检查管道及软胶管、气汽石是否有破损,如果发现破损应及时修补或

67、更换。8、发电机使用后,断开双向开关的发电机电源、合上电网电源、在下次发电前,检查机油、水箱、柴油。每20天左右,启动一次发电机,使之保持正常状态,发电机组上的配电盘要保持清洁,特别要防止老鼠咬断电线电缆。【作业】1、详述潜水泵的安装使用及维护。2、详述增氧机的安装使用及维护。虾蟹养殖学实验实验一 虾类的外部形态【实验目的】1. 认识虾类头胸甲上刺、脊与沟的特征,了解各刺、脊与沟的位置及命名,为今后从事虾类的分类工作奠定基础。2. 通过实验,认识虾类身体分节的基本规律。3. 通过对虾类附肢的观察,认识附肢结构与其功能的一致性。4. 通过实验正确掌握虾类各种鳃的形态特征和着生的位置,为今后进行虾

68、类的分类打下基础。【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虾类隶属于甲壳动物的十足目。虾类的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对虾类的头胸部由头部六个体节和胸部八个体节愈合而成,外被一个大而完整的头胸甲,无分节痕迹。头胸甲前端中央突出,形成额角,额角上下缘常具锯齿。头胸甲表面大多具有锐利突起的刺,隆起的脊和凹陷的沟等结构,是虾类分类的重要分类特征。头胸甲通常以其内部脏器的位置被划分为额区、眼区、触角区、胃区、肝区、心区、颊区和鳃区,其上面的刺、脊和沟则依其所在的部位而命名。头胸部除第一节具一对大的具柄复眼外,每节具有一对附肢,并由所司功能各异而特化为触角、大颚、小颚、颚足,以及步足等。头胸部腹面前端有口,周围有大颚、小

69、颚及颚足形成的口器包围。虾类的腹部发达。较头胸部为长,由七节组成,各节甲壳相互分离而由薄层的关节膜相连,可以自由伸屈。腹部体节由前而后依次变小,最末一节为尖锐三角形,称为尾节。尾节腹面基部为肛门开口处。除尾节外每节具一对双肢型附肢,称为游泳足。第六对腹肢向后延伸,与尾节共同组成尾扇,司游泳及弹跳功能。虾类的附肢除头部最前端具一对复眼及末端尾节无附肢外,每节上有一对附肢,头部的五对附肢依次为第一触角一对,第二触角一对,大颚一对,小颚两对;胸部的八对附肢依次为颚足三对,步足五对,腹部附肢包括五对游泳足,一对尾肢。复眼及各节之附肢结构及功能详述如下:复眼:是高度特化的附肢,分为眼柄和眼球两部分,眼球

70、由许多单眼组成,半球形,司视觉功能。第一触角:由柄部及两条触角鞭组成。柄部三节,触角鞭位于柄部第三节末端,外侧者较长者称为外鞭,内侧较短者称为内鞭。触鞭被认为是嗅觉器官及触觉感受器官。第一触角基部丛毛中具平衡囊,可司身体平衡功能。第二触角:基肢两节,外肢宽叶片状为鳞片,以司身体游泳时升降之用;内肢柄3节,第二触角鞭很长,是检测振动的特化器官,司体前、背面及后侧方向的机械感觉。大颚:为虾类主要的咀嚼器官,由门齿、臼齿及触须组成。门齿突偏平,边缘具小齿,可切断食物;臼齿圆而厚,表面有突起,有磨碎食物的功能;触须位于齿突侧面,为两节宽大叶片状结构。第一小颚:由平面弯曲的薄片组成。内侧两片为原肢基板,

71、边缘具浓密刺状刚毛,外侧一片为内肢,由两到三节组成。第一小颚紧贴于大颚下方,为口器的组成部分,辅助咀 嚼、进食活动。第二小颚:二大片原肢节,各分为两小片。内肢细小,外肢发达呈叶片状,称为颚舟片。颚舟片位于鳃腔之中,其有节奏地鼓动,使水流在鳃腔中流过,以助呼吸。第二小颚亦是对虾口器的组成部分。第一颚足:基肢分两节,第一节基部外侧有一片状上肢,称为肢鳃;内肢细长分5节,外肢片状不分节。第二颚足:基肢分两节,内肢分5节,末两节向基部折回,外肢长大,多节,周缘密生刚毛,第二颚足可开启和关闭口窝以协助进食。第三颚足:形态与第二颚足相似,内肢5节,细长棒状,遍生密毛,末端两节有雌、雄差异。外肢发达,多节,

72、向头胸甲外侧伸出。第三颚足可协助抱持食物,以利进食。第一至五步足:为第四至八对胸肢。内肢5节,发达,外肢退化。对虾类和螯虾类第一至三对步足为螯状,真虾类仅第一、二对步足为螯状,龙虾类则五对皆为爪状。螯状步足背节、掌节表面有感觉毛及成排小突起和具齿内垫,具有摄取食物等功能。爪状步足主要为爬行器官,用于爬行和支持身体。第一至五腹肢:腹肢基肢多为一节,其上有分节或不分节的内肢和不分节的外肢。内、外肢周缘具浓密刚毛,第一、二腹肢通常为雌、雄异形,雌体第一腹肢内肢极小,雄体第一腹肢内肢特化形成雄性交接器,用于在交配时传递精荚。雄性第二腹肢内侧具有小型附属肢体,称为雄性附肢。对虾类的腹肢较发达,司游泳功能

73、,有很强的游泳能力。爬行种类的腹肢不发达,游泳能力弱。真虾类,腹肢上有刚毛用以在产卵后抱持卵子于腹部,孵育幼体。尾肢:基肢一节,短粗,内外肢扁而宽大,叶片状,与尾节合称尾扇,游泳时司升降,遇敌害时急速击水使身体向后弹跳。虾类身体修长,腹部发达。游泳虾类多左右侧扁,龙虾类体型扁平,螯虾类身体呈筒形。虾类躯体分为头胸部及腹部两部分,虾类的外部形态如图1-1所示。图1-1 对虾外部形态图(引自王克行等,1997)1.全长 2.体长 3.头胸部 4.腹部 5.尾节 6.第一触角 7.第二触角 8.第三颚足9.第三步足(螯状) 10.第五步足(爪状) 11.游泳足 12.尾肢【实验用品】1. 实验器材

74、小剪刀,小镊子,直尺,放大镜,解剖盘,解剖针,解剖镜,生物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2. 实验材料 凡纳滨对虾、墨吉对虾、日本对虾和罗氏沼虾对虾标本,体重15克左右,第二性征出现。【实验操作】对虾头胸甲形态特征的观察。观察对虾头胸甲的分区,对头胸甲上的刺、脊、沟进行命名和计数。虾类头胸甲表面,除少数种类外,大多具突出的刺、隆起的脊或凹下的沟,为了描述方便,人为地把头胸甲按下面内脏的相对位置划分成若干区,其上的刺、脊及沟则依其所在位置而命名。头胸甲的侧面观和背面观及形态特征如图1-2所示。头胸甲上的分区额区:位于头胸甲背面前端,额角基部的小区。眼区:额区两侧,眼眶附近的小区。触角区:眼区两侧,触

75、角基部的小区。肝区:颈沟之后、心区之前的头胸甲中央部份。胃区:额区及眼区之后方,颈沟前的小区。心区:肝区后方至头胸甲后缘前方之间的小区。颊区:触角区和肝区的下方,头胸甲两侧的前半部分。鳃区:心区两侧、颊区后方的小区。头胸甲上的刺额角:位于头胸甲前上方的剑状突起。额角的上、下缘具有锯齿状的额角刺,额角的上、下缘的齿数是对虾分类的重要特征。胃上刺:位于额角后方,胃区背面的中央线上。眼上刺:位于眼区前缘,眼柄基部的上方。眼后刺:位眼上刺的后方,接近头胸甲的前缘。触角刺:位于眼眶两侧,第一触角基部,头胸甲前缘处。鳃甲刺:位于触角刺与侧角之间。颊刺:位于头胸甲的侧角。肝刺:位于肝区、胃区及触角区之间,颈

76、沟的下端。头胸甲上的脊额角后脊:位于额角后方中线上的纵脊。额角侧脊:位于额角两侧的纵脊,有时向后延至头胸甲后缘附近。额胃脊:自眼上刺向后纵行至胃区前方,在额胃沟的外侧。眼胃脊:自眼眶向后下方斜伸至肝刺上前方,在眼眶触角沟的上方。触角脊:自触角刺向后下方斜伸至肝刺下前方,在眼眶触角沟下方。颈脊:自肝刺上方向上斜伸,在颈沟的后缘。肝脊:在肝刺下方,颊区之上,其前端直伸或向下斜伸,在肝沟下方。心鳃脊:在心区及鳃区之间,心鳃沟的外侧。头胸甲上的沟中央沟:位于额角后脊的中央。额角侧沟:位于额角侧脊的内侧。额胃沟:位于额角基部两侧,向后伸至胃区前方,在额胃脊的内侧。眼后沟:位于眼区后方,额角基部两侧(有此

77、沟则没额胃沟)。眼眶触角沟:自眼上刺与触角刺之间沿眼胃脊及触角脊至肝刺前方。颈沟:自肝刺向后上方斜伸,在颈脊的前方。肝沟:自肝刺的下方向前纵伸,在肝脊上方。心鳃沟:位于心区和鳃区之间,心鳃脊的上方。图1-2 虾类头胸甲的侧面观和背面观(仿刘瑞玉)A. 侧面观 1.额角侧脊;2.额角侧沟;3.额区;4.额胃沟;5.额胃刺;6.眼区;7.胃上刺;8.胃区;9.颈沟;10.额角后脊;11.肝区;12.心区;13.心鳃沟;14.心鳃脊;15.鳃区;16.眼上刺;17.眼后刺;18.额角脊;19.触角脊;20.触角区;21.鳃甲刺;22.颊刺;23.眼眶触角沟;24.颊区;25.肝刺;26.颈脊;27.

78、肝上刺;28.肝脊B. 背面观1.额角刺;2.眼上刺;3.颊刺;4.额胃沟;5.额胃脊;6.肝刺;7.胃上刺;8.颈脊;9.额角侧沟;10.额角侧脊;11.中央沟;12.额角后脊2. 对虾体节及附肢的观察头部附肢5对,胸部附肢8对,腹部附肢6对,一共19对(见图1-3)。为了方便观察,把每对(或一只附肢取下,排列在解剖盘内,首先取头胸部的附肢由后向前进行,即先取第五步足,然后第四步足、第三步足其次取腹部的附肢,最后取尾肢。各对附肢特征如下。头部附肢的解剖及形态特征的观察第一触角:柄部分三节,第一节最长,基部丛毛中有平衡囊;第三节末端具有两支触鞭直伸向前,司身体前方的触角;外鞭基部片状隆起部分为

79、化学感受器。 第二触角:基肢两节,外肢宽叶片状为鳞片,内肢柄3节,触鞭很长。大额:为咀嚼器官,分为三部分:门齿甚扁,边缘有两个小齿;臼齿部圆而厚,接触面有突起;触须由两节构成,呈宽叶片状。第一小颚:内侧两片为基肢,其内缘生有硬刺毛,称为颚基;外侧一片为内肢,由两节或三节组成。第二小颚:基肢两大片,又各分成两小片,内肢细小,外肢极发达,呈叶片状,称为颚舟片。胸部附肢的解剖及形态特征的观察对虾的胸部有8个体节,每一体节的腹面着生一对附肢。依次为:第一颚足:基肢分两节,第一节基部外侧有一片状上肢,称为肢鳃,内肢细长分5节,外肢片状不分节。第二颚足:基肢2节,内肢5节,末两节向基部折回,外肢长大,多节

80、,周缘密生刚毛。第三颚足:内肢细长呈棒状,由5节构成;外肢发达,分第二颚足相似。第一步足,呈钳状,掌节分为掌部和不动指,指节亦称为动指。第二步足,呈钳状。第三步足,对虾类呈钳状,真虾类呈爪状。第四步足,呈爪状。第五步足,呈爪状。图1-3 对虾附肢的形态特征(仿刘瑞玉)A.第一触角 B.第一触角示平衡囊开口 C.第二触角腹面: 1 触鞭 2 鳞片 D.大颚内面: 1 门齿 2 臼齿 E.大颚外面 F.第一小颚 G.第二小颚: 1 内肢 2 外肢(颚舟片) H.第一颚足: 1 内肢 2 外肢 J.第二颚足: 1 肢鳃 2 足鳃 3 关节鳃 K.第三颚足: 示各鳃的位置 L.步足: 1底节 2基节

81、3座节 4长节 5腕节 6掌节 7指节 8不动指 9可动指 10外肢 11基节刺 12 座节刺对虾的腹部有7个体节,腹部附肢6对,除尾节不具附肢外,其余体节均有1对双肢型附肢。依次为:第一腹肢:两性外肢均发达,雌性内肢极小,雄性内肢特化为交接器。第二腹肢:内外肢均发达,雄性内肢的内侧基部具一小形的雄性附肢。第三腹肢:内外肢皆发达。第四腹肢:与第三腹肢同形。第五腹肢:与第四腹肢同形。尾肢:为第六腹节的附肢,内外肢均扁平而宽大,与尾节共同构成尾扇。3. 雄虾精荚囊和雌虾纳精囊的位置及形状的观察。雄虾精荚囊位于第五步足基部,性成熟个体的精莢囊从外观上呈乳白色。雌虾的纳精囊位于第三步足基部之间。凡纳滨

82、对虾的纳精囊为开放式,呈凹窝状;日本对虾的纳精囊为封闭式,呈筒状;中国对虾、斑节对虾、墨吉对虾和长毛对虾的纳精囊呈盘状。4. 对虾体长和全长的测量全长:从额角前端至尾节末端的长度,长度单位为厘米(见图1-1)。体长:从眼柄基部至尾节末端的长度,长度单位为厘米(见图1-1)。【注意事项】1. 头胸甲区域的划分和刺、沟和脊的命名。2. 构成对虾口器的附肢的解剖及形态观察。【作业与思考】1. 根据实验的测量结果和观察结果,比较凡纳滨对虾和日本对虾的外部形态特征,列出其形态特征的异同点。2. 如何辨别对虾的性别?3. 绘凡纳滨对虾的大颚和第一触角的生物图。参考文献:1王克行主编.虾蟹类增养殖学. 中国

83、农业出版社. 1997, 6- 9. 2王克行主编.虾类健康养殖原理与技术.科学出版社.2008,3-9.实验二 对虾类的内部构造【实验目的】 1. 通过解剖对虾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和循环系统,了解对虾主要内部器官的形状、构造、位置和正常的颜色。2. 通过对虾内部构造的解剖,了解对虾内部构造的一般特征,为掌握对虾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生态习性打下基础。【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虾类的内部构造包括口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生殖系统。虾类的口器由头部的3对附肢和胸部的3对附肢构成,按顺序分别为大颚、第一小颚、第二小颚、第一颚足、第二颚足和第三颚足。虾类的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

84、构成。消化管:口食道胃(贲门胃、幽门胃)肠(中肠、后肠、直肠)肛门。消化腺:肝胰脏,位于中肠前端两侧。详见图2-1。 图2-1 对虾解剖侧面观-示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引自王克行,2008)1食道;2贲门胃;3幽门胃;4中肠前盲囊;5中肠;6中肠后盲囊;7后肠;8肛门;9肝胰脏;10肝孔;11心室;12围心腔;13中央动脉;14前侧动脉;15腹背动脉;16体节动脉;17胸动脉;18胸下动脉;19腹下动脉;20脑神经节;21围食道神经环;22食道下神经节;23腹神经链虾类的呼吸器官是鳃。对虾的鳃为枝状鳃,每个鳃有一个鳃轴和许多分枝的鳃丝,鳃轴内有入鳃血管和出鳃血管各一条。根据其着生位置不

85、同可分为侧鳃、关节鳃、足鳃。侧鳃着生于身体左右例胸壁上,关节鳃着生于胸壁与附肢之关节膜上,足鳃着生于附肢底节上。虾类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血窦、围心腔及血液组成。心脏位于头胸部近后端消化腺后上方,位于围心腔内,为方圆形囊状,黄白色,有3-4对心孔。动脉系属闭管型,静脉系属开管型。血液包括血浆及血细胞。血浆为血液的主要部分,含有血蓝蛋白,为含铜的呼吸色素,非氧合状态下为白色或无色,氧合状态下呈蓝色,通常聚集为较大的分子。对虾类为雌、雄异体,生殖器官的形态特征差异显著。对虾类的生殖系统分为雌性生殖系统和雄性生殖系统(见图2-2)。雌性生殖系统包括卵巢和交接器。卵巢:1对,位于围心窦下方,左右卵

86、巢,相并呈叶状,分别向后延伸,未成熟为白色,成熟为暗绿色或桔红色。雌虾的交接器又称为纳精囊,位于第四和第五步足基部之间的腹甲上,根据是否覆盖有甲壳、骨片可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类型。封闭式具一袋状或囊状的纳精囊,交配时精荚的豆状体即可贮于其中。开放式的纳精囊则无甲壳、骨片等形成的囊状结构,仅在第四、五对步足间腹甲上由甲壳皱褶、凸起及刚毛等形成一个凹陷用于接纳精荚,精荚依靠自身的粘着力粘附其上。雄性生殖系统的包括精巢、交接器、雄性附肢和精荚囊。精巢1对,位于消化腺的背方,围心窦的下方。精巢多分有精巢叶,左右精巢在第二叶基部愈合,各精巢叶有细管汇合于输精管基部,然后扩张形成粗大的输精管,输精管末端

87、有一扩大的精荚囊,雄性生殖孔开口于第五步足基部。图2-2 对虾的生殖系统(引自王克行等,1997) A.雄性生殖系统: 1.肝胰脏 2.精巢 3.心脏 4.输精管 5.精莢囊B.雌性生殖系统: 1.卵巢前叶 2.卵巢侧叶 3.输卵管 4.卵巢后叶【实验用品】1、实验器材 虹膜剪,虹膜镊,解剖针,解剖刀,解剖盘,放大镜,解剖镜,生物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2、实验材料 凡纳滨对虾和日本对虾活体,体重3540克,第二性征明显或已达到性成熟。【实验操作步骤】1. 用剪刀自头胸甲后部沿背中线把头胸甲剪开,轻轻剥去对虾的头胸甲,观察对虾肝胰脏的位置、形状和颜色。2. 在肝胰脏的后上方为对虾的心脏和围心腔

88、,用解剖针挑破围心腔,观察心脏的形状和位置,并取小量血液涂于载玻片上,在显微镜下观察血细胞的形状。3. 用虹膜剪剪取一小片对虾的鳃小片,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并轻轻压平,然后放在显微镜下用低倍镜和中倍镜观察鳃的结构及鳃丝的形状。4. 用虹膜剪剪开雄虾第五步足基部的甲壳,取出精荚囊,放在载玻片上,并用剪刀剪破精荚囊让其中的精子释出,涂布于载玻片上,在显微镜下,用中倍镜和高倍镜下观察精细胞的形状。5. 剥去对虾腹部的甲壳,然后用解剖刀沿对虾头胸部至腹部的背面轻轻切开,用虹膜镊将对虾的胃、肝胰脏、中肠、后肠挑出,观察对虾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形状。6.用解剖针或虹膜镊分别将组成口器的6对附肢分离并剪下,

89、按顺序排放在解剖盘上,观察并比较组成对虾口器的6对附肢的构造和形状。【注意事项】1. 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进行解剖,首先解剖、观察一些容易破损的器官组织,操作要认真细致。2.解剖口器时,首先用解剖针分辨出组成口器的6对附肢,然后用虹膜镊从外到内,将6对附肢依次剪出,依顺序整齐排列在解剖盘内进行观察,以防弄乱。【作业与思考】1. 根据实验解剖和观察的结果,描述对虾消化系统的组成结构、所处位置及形态特征。2. 用文字叙述对虾雌、雄生殖系统的组成部分及所处位置。参考文献:1王克行主编.虾蟹类增养殖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13-18.2王克行主编.虾类健康养殖原理与技术.科学出版社.20

90、08,19-51.实验三 蟹类的外部形态【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了解蟹类外部形态的共同特征。2. 了解蟹类头胸甲的分区情况和附肢的形态构造及功能。【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蟹类属于甲壳动物十足目。蟹类头胸甲的形态各异,有圆形、方形、近方形、梨形和梭形等。蟹体可分为头胸部、腹部及附肢等部分。蟹类的外部形态如图3-1所示。蟹类的头胸部发达,背面覆以整片的头胸甲,不同种类其头胸甲的形态差异很大。头胸甲通常按位于其下的内部器官的位置划分为若干个区,表面有各种刺、沟、缝及突起等结构,边缘多具齿,这些分区、表面结构及齿的数量通常是分类的重要依据:头胸甲在身体前部折向腹面与腹甲相接。腹甲分为七节,一

91、般第一至三节愈合,第四至七节分节明显。蟹类腹部扁平,退化,折叠于头胸部腹面,俗称“蟹脐”。雄性腹部一般呈三角形、钟形,雌性腹部宽大呈半圆形。蟹类额缘的两侧有具柄的复眼,平时倒卧于眼窝内,活动时则直立伸出。额缘的近中央处有第一触角,其基部有平衡囊存在。第二触角细小,位于两眼内侧,其基部有触角腺,为蟹类的排泄器官。口器由6对附肢构成,由内而外分别为大颚、第一小颚、二小颚,第一颚足、第二颚足和第三颚足。头胸部两侧生有成对的胸足,通常第一对胸足特别粗壮,螯状,其主要功能是取食、掘穴、防御与进攻。其余四对胸足为爪状,其上生有各种突起、刺、毛等结构。有些种类的第五胸足特化为桨片状的游泳足,用于游泳和掘沙。

92、蟹类的腹肢不发达,雄性腹肢退化,仅存第一、二对腹肢,形成交接器。雌性第二至第五对腹肢存在,具内、外肢,密生刚毛,用于附着并抱持卵子。【实验用品】1. 实验器材 解剖剪,虹膜镊,解剖针,解剖盘,直尺,放大镜,载玻片,盖玻片,解剖镜,生物显微镜。2. 实验材料 三疣梭子蟹或远海梭子蟹活体,体重100150克,雌雄比例为1:1。图3-1 蟹类的外部形态模式图(引自王克行等,1997)A.背面观:1.眼柄; 2.前胃区; 3.眼区; 4.额区; 5.侧胃区; 6.肝区; 7.中胃区; 8.心区; 9.肠区; 10.鳃区; 11.前侧缘; 12.后侧缘; 13.后缘; 14.腹节; 15.大螯; 16.

93、步足.B.腹面观:1.口前部; 2.第一触角; 3.第二触角; 4.下眼区; 5.第三颚足; 6.下肝区; 7.颊区; 8.胸部腹甲; 9.腹部(雄性).图3-2 蟹类的附肢a.第一触角 b.第二触角 c.大颚 d.第一小颚 e.第二小颚 f.第一颚足 g.第二颚足 h.第三颚足 i.螯足 j.第一步足 k.第二步足 l.第四步足 m.雌性第二腹肢 n.雄性第一腹肢 o.雄性第二腹肢 p.雄性腹部 q.雌性腹部【实验操作步骤】:1. 测量蟹体的甲长和甲宽。甲长:头胸甲前缘至后缘中线的长度。甲宽:头胸甲的最宽处的长度,最宽处如为齿时则自齿的基部量起。2观察蟹体头胸甲的外观形状及侧缘齿数量。梭子蟹

94、的头胸甲呈梭形,表面稍隆起,前端和两侧褶向腹面。头胸甲上的分区(见图3-1A 背面观) 额区:位于头胸甲最前部分,两眼之间,胃区之前。眼区:位于额区的外侧,肝区的内侧,胃区之前的眼窝附近。胃区:位于额区之后,心区之前,肝区和鳃区之间。肝区:位于眼区之后外侧,鳃区之前内侧。心区:位于头胸甲中部稍后方,胃区之后。肠区:位于心区正后方,鳃区之间。鳃区:位于肝区后方两侧。3解剖梭子蟹的附肢,并观察其位置和形态。(1)头部附肢的解剖与观察(5对)第一触角:横列于额的下方,原肢由三节组成,未端接内、外两鞭。第二触角:位于第一触角的外侧,原肢两节,外肢退化,内肢成细长的触鞭。大颚:基肢发达,由底节和基节组成

95、。底节细长伸入体内,有肌肉粘着,基节突出于口的前端,具齿状的咀嚼面,内肢3节为大颚触须。第一小颚:基肢薄片状,由底节及基节组成,内缘有硬刚毛。内肢两节,缺外肢。第二小颚:底节及基节皆薄片状,各分裂成两小片。内肢小,外肢大,叶片状,称颚舟片。(2)观察复眼的位置及形态(3)观察胸部附肢的数量及形状第一颚足:基肢薄片状,内肢三节,外肢细长,顶端斜生一细鞭,上肢长大,位于基肢的两侧。第二颚足:基肢分底、基两节,内肢四节,第一节较长,末三节较小,外肢顶端有一细鞭,上肢较第一颚足者小。第三颚足:复盖在口器的最外面,基肢2节,内肢5节,座节特长大。外肢长形,末端有一细鞭,上肢长扁形,边缘有毛。胸足:五对,

96、外肢退化。内肢由底节,基节,座节,长节,腕节,掌节和指节构成,第一胸足呈鳌状。见图3-3。 图33 蟹类的胸足 (引自冯兴钱,1996)A.步足 B.螯足 C.游泳足1.底节 2.基节 3.座节 4.长节 5.腕节 6.掌节 7.指节 8.不动指(4)观察并比较雌雄个体腹部外形及腹部附肢的差异雌蟹的腹部附肢:着生于第二至第五腹节上,双肢型,密生刚毛,用于附着并抱持卵子。雄蟹的腹部附肢:着生于第一、二腹节上,单肢型,针状,并特化为交接器,第二对细小。【注意事项】观察和解剖构成口器的六对附肢时,应由外至内进行,先取下口框最外面的第三颚足,然后依次取下第二颚足、第一颚足、第二小颚、第一小颚和大颚,并

97、按顺序排列在解剖盘内。【作业与思考】1. 绘制梭子蟹第一胸足、第二胸足和第五胸足的形态图。2. 绘制梭子蟹第一触角、大颚和三对颚足的形态图。参考文献:1王克行主编,虾蟹类增养殖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10. 2冯兴钱,方家仲. 青蟹养殖技术.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实验四 蟹类的内部构造【实验目的】 1. 了解蟹类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和循环系统的构造,加深学生对蟹类生物学的认识。2. 了解蟹类主要内部器官的形状、构造、位置和正常的颜色。【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蟹类的消化系统可分为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管:口食道胃中肠后肠肛门。消化腺是肝胰腺,也称中肠腺,体

98、积较大,呈黄色。口的外围是由六对附肢组成的口器,食道短小,胃宽大而呈近三角形,可分为贲门胃和幽门胃两部分,两者由“贲幽”瓣隔开。中肠较细,前后各有细长的盲管长出。后肠很短,位于腹部,其后接肛门。肝胰腺由许多盲状小管组成,分为两瓣,各呈三叶状,位于幽门胃和中肠的连接处,其导管开口在幽门胃和中肠的连接处。蟹类的呼吸系统是鳃。鳃位于头胸部两侧的鳃腔内。蟹类的鳃属于叶状鳃,鳃片由鳃轴和两侧的许多鳃叶构成,鳃轴中有入鳃血管和出鳃血管各一条。蟹类的鳃腔相对封闭,由入水孔和出水孔与外界相通,蟹类离水后可用颚足堵住出水孔,防止水分蒸发,使鳃腔内保持湿润,因此蟹类离水后仍可存活很久。蟹类的循环系统属开管式循环系

99、统,即血液在流动中经开放的血窦完成循环。蟹类的循环系统由心脏、动脉、血窦、血液等组成。心脏为囊状,位于后肠盲囊的上方,具有厚而半透明的肌肉壁,外有围心窦。血窦相当于蟹类的静脉系统,由组织中来的血液在身体各部的血窦汇合后输回心脏,参加再次循环。蟹类的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浆中含有血蓝蛋白,是含铜离子的呼吸色素,非氧合状态下为白色或无色,氧合状态下呈蓝色。雄蟹的生殖系统包括精巢、输精管和交接器。精巢1对,由若干精巢小叶构成,呈乳白色,位于胃的两侧、消化腺的后方,后端各与一条长而盘曲的输精管连接。性成熟个体的精巢和输精管呈乳白色。输精管开口于第五对步足基部的交接器,打开腹脐,可看到雄蟹具有腹肢两

100、对,已经特化为雄性交接器。第一对腹肢长而粗壮,末端尖,第二对腹肢细小。雌蟹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纳精囊和生殖孔。卵巢分为左右两叶,中央部分相连,呈“H”形,位于头胸部的肠道背侧。未成熟的卵巢近于白色,随着卵细胞的成熟和卵黄的积累,颜色逐渐变为橙黄色,直至鲜艳的橙红色;卵巢形状也由最初的细管状逐渐发育成一弯月形,越来越变得丰满而充满头胸甲内腔前沿两侧,并延伸到腹部前端和后肠的两侧。卵巢左右两叶各有一很短的输卵管,末梢各附一个纳精囊。纳精囊靠近输卵管的末端,乳白色。雌蟹的一对生殖孔位于第三步足基部相对应的胸板上。雌蟹具腹肢四对,带有许多柔软的细刚毛,用于粘附卵子。【实验用品】1、实验器材 解

101、剖剪,尖头镊子,解剖盘,解剖针,放大镜,生物显微镜,解剖盘,载玻片,盖玻片。2、实验材料 三疣梭子蟹或远海梭子蟹活体,体重100150克,性成熟,雌雄比例为1:1。学生2人一组,领取1只梭子蟹。【实验操作步骤】:1. 解剖梭子蟹的口器,观察组成口器的附肢数量和形状,了解口器的构造。2. 从头胸甲与腹部的连接处,轻轻打开蟹的头胸甲,观察鳃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剪取一小片鳃片,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然后用低倍镜观察其鳃片的形状和结构。3. 观察梭子蟹心脏的形状和位置。4. 解剖和观察梭子蟹口、胃、消化腺、中肠、后肠和肛门的位置、形状和颜色。5. 梭子蟹雌雄个体生殖腺和交接器的位置、形状和颜色。6

102、. 分别剪取卵巢组织和精巢组织各1小块,分别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做成压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生殖细胞的形状。【注意事项】1. 打开蟹的头胸甲时,要轻要慢,防止内脏随头胸甲带出,头胸甲不必完全剥离,打开翻转即可,否则会将食道拉断。2. 卵巢和肝胰腺的颜色相近,要细心观察加以区分。【作业与思考】1. 根据实验的步骤、方法及解剖、观察的结果,分别描述蟹类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和循环系统的构造和特点。2. 绘出雌蟹和雄蟹的性腺生物图。参考文献:1王克行主编. 虾蟹类增养殖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2冯兴钱,方家仲. 青蟹养殖技术.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实验五 虾类的分类

103、及主要养殖虾类的鉴别【实验目的】 1. 熟悉不同虾类的形态特征,掌握虾类分类的基本方法。2. 通过实验,初步掌握分类检索表的使用方法。【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亚目与部的检索表(从堵南山,1993)1 (6) 体多侧扁。大多有额剑。第一触角通常有柄刺;第二触角鳞片大。绝大多数种类腹肢发达,形成游泳足 游泳亚目2 (3) 第二腹节的侧甲盖在第一腹节的侧甲上。第一与第二对步足大多有钳,第三对简单无钳真虾部3 (2) 第二腹节的侧甲不盖在第一腹节的侧甲上。前三对步足常有钳。4 (5) 体左右侧扁。前三对步足大致同等大小。雄体第一对腹肢形成生殖肢对虾部5 (4) 体不左右侧扁。第三对步足或其中之一

104、长于前两对或前两对以及第三对步足的另一步足。雄体第一腹肢不形成生殖肢蝟虾部6 (1) 体多背腹扁平。额剑无或退化。第一触角无柄刺;第二触角鳞片大多退化或完全消失。绝大多数种类腹肢退化,常不用来游泳爬行亚目7 (8) 腹部发达,长而直,左右对称,具有尾扇长尾部8 (7) 腹部退化,短或长而不直,对称或不对称,大多数无尾扇。9 (10) 腹部长而不对称异尾部10 (9) 腹部短而扁,弯曲在头胸部之下,左右对称短尾部对虾部 体左右侧扁,腹部发达,第二腹节侧甲前部不覆盖第一腹节,第三颚足7节,前3对步足呈钳状,后两对步足为爪状。鳃为枝状鳃,雄性第一腹肢内肢特化为雄性交接器,尾节末端尖细。雌体不抱卵,卵

105、直接产于水中,初孵幼体为无节幼体。大部分海产经济虾类均属此部。分科检索表1(2)五对步足发育正常,前3对均呈钳状。鳃数较多对虾科Penaeidae2(1)第4-5对步足退化或全缺,第1-2对有时不呈钳状。鳃数较少樱虾科Sergesgidae对虾科Penaeidae 额角发达有锯齿,尾节末端尖锐,步足前3对钳状,后2对爪状。雌性第4、5步足间的腹甲上具交接器;雄性第一腹肢内肢变形,特化成为交接器。对虾科为热带、亚热带的种类,我国南方沿海的种类很多,是经济上十分重要的一科。对虾科的亚科检索表1(2)第一触角上鞭明显短于下鞭,且着生于触角柄第三节近基部处,最后胸肢具上肢须虾亚科Aristeinae2

106、(1)第一触角上、下鞭通常等长,着生于触角柄第三节的顶端,最后胸节无上肢。3(4)颈沟伸至背面或接近脊。具眼后刺。雄性附肢的末端有2个鳞片管鞭虾亚科Solenocerinae4(3)颈沟最多伸至背面中央至肝刺间的距离中部。无眼后刺。雄附肢的末端只有1个鳞片。5(6)第一触角柄内缘有片状附肢;胸肢自第一颚足以后具外肢,腹肢具内、外两肢。自第三胸节以后的胸节具侧鳃对虾亚科Penaeinae6(5)第一触角柄内缘无片状附肢,胸肢自第二颚足以后都不具外肢;腹肢不具内肢。自第三胸节以后无侧鳃单肢虾亚科 Sicyoniinae2、对虾亚科Penaeinae 头胸甲具肝刺、胃上刺,无眼后刺,颈沟较短。第一触

107、角具内侧附肢;大颚触须叶状,2节,前4或5对步足具外肢,腹肢内肢发达。对虾亚科的分属检索表1(2)雄性交接器不对称,第三颚足具一基节刺赤虾属Matapenaeopsis2(1)雄性交接器对称,第三颚足不具基节刺。3(8)头胸甲具有纵缝。4(5)第一步足不具座节刺,纵缝约伸至头胸甲的中部附近仿对虾属Parapenaeopsis5(4)第一步足具座节刺。6(7)纵缝仅伸至肝刺的上方,尾节无固定刺,第二步足具基节刺,第六胸节具1肢鳃,第七胸节不具侧鳃鹰爪虾属Trachypenaeus7(6)纵缝几伸至头胸甲的后缘,尾节具1对固定刺,第二步足无基节刺,第六胸节不具肢鳃,第七胸节具1侧鳃拟对虾属Para

108、penaeus8(3)头胸甲无纵缝。9(10)眼柄特长,角膜与之等宽长眼对虾属Miyadiella10(9)眼柄正常,角膜宽于眼柄。11(12)未胸节具1侧鳃,第三颚足具1肢鳃,头胸甲具眼胃脊,额角下缘具锯齿对虾属Penaeus12(11)未胸节无侧鳃,第三颚足无肢鳃,头胸甲无眼胃脊,额角下缘无锯齿。13(14)具鳃甲刺,第一小颚内肢不分节,雄性交接器具1对大的管状侧突似对虾属Penaeopsis14(13)无鳃甲刺,第一小颚内肢2节,雄性交接器具1对大的管状侧突。15(16)第七胸节具1侧鳃,第五步足不具外肢新对虾属Metapenaeus16(15)第七胸节无侧鳃,第五步足具外肢,尾节侧缘无

109、活动刺,第三步足无座节刺异对虾属Atypopenaeus对虾属Penaeus 额角上、下缘均具齿。头胸甲具眼胃脊、触角刺、肝刺和胃上刺,尾节背面具纵沟,大颚触须呈叶片状,2节组成。通常5对步足皆具外肢。雄性交接器对称,钟形。对虾属的常见种(中国养殖种) 检 索 表1(2)头胸甲有额胃脊,额角侧沟长,约伸至头胸甲后缘附近。额角后脊额角侧沟宽日本对虾P.japonicus2(1)头胸甲无额胃脊,额角侧沟短,向后不超过头胸甲的中部。3(4)头胸甲有肝脊,呈水平前伸。第5步足无外肢斑节对虾P.monodon4(3)头胸甲无肝脊。5(6)第三步足伸不到鳞片末端,第一触角鞭长,上鞭长于头胸甲中国对虾P.c

110、hinensis6(5)第三步足至少是指节超过鳞片,第一触角鞭短,上鞭等于或稍短于头胸甲的长度。7(8)雄性第三颚足指节短,约为掌节长度的1/2。额角侧脊不到胃上齿后,额角后脊锐,无小凹点墨吉对虾P.merguiensis8(7)雄性第三颚足指节长,约为掌节的1.5-2.5倍。额角侧脊向后刚超过胃上齿,额角后脊上有小凹点长毛对虾P.penicillatus 主要养殖虾类的分类特征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 额角上缘具7-9齿,下缘为3-5齿,额角侧沟浅,伸至头胸甲的中部,额角后脊亦伸至头胸甲的中部,头胸甲无肝脊和中央沟,额角长,末端较粗,基部隆起不明显。第一触角的外鞭较长,

111、约为头胸甲长的1.4倍,雄性第三颚足指节稍短于掌节。仅分布于中国沿海,属地方性特有种,是中国沿海的重要养殖品种。墨吉对虾(Penaeus meguiensis) 额角基部背脊很高,侧面观略呈三角形,上缘有8-9齿,下缘为4-5齿。额角侧沟浅,至胃上刺下方消失,无中央沟,无额胃脊和肝背,额角后脊伸至头胸甲后缘附近。第一触角上鞭短于头胸甲的长度。雄性第三颚足末节很短,约为末第2节长度的二分之一。分布于广东到东南亚一带的热带海区,是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各国沿海地区的重要养殖品种。长毛对虾(Penaeus penicillatus)额角较平直,末端尖细,上缘具7-8齿,下缘为4-6齿。额角侧沟浅,至胃上刺

112、下方消失,无中央沟,无肝脊和额胃脊,额角后脊伸至头胸甲后缘附近。额角基部背面较高,第一触角上鞭与头胸甲长度大致相等。雄性第三颚足末节的长度约为末第2节长度的1.5-2倍。分布于浙江以南沿海,是福建、粤东、粤西、广西和海南等地的重要养殖品种。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 额角上缘具8-10齿,下缘具1-2齿。头胸甲具中央沟,额角侧沟长,伸至头胸甲后缘附近,额角后脊的中央沟长于头胸甲长的1/2。尾节具3对活动刺。雌性交接器在顶端开口,其前端有一圆突;雄性交接器中叶突出,并向腹面弯折。体表具鲜明的横斑,为土黄色、橙色环带相间,尾肢具棕色横带,末端边缘呈蓝绿色。日本对虾在我国分布于江苏

113、南部以南各省沿海,以台湾海峡和北部湾的分布量较大,目前是我国沿海的重要养殖的对象。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额角上缘具7-8齿,下缘具2-3齿。具中央沟,有肝脊,肝脊平直。无额胃脊,额角侧沟深而短,延至胃上刺下方。第一触角鞭长于其柄,第五步足不具外肢,雌性交接器呈盘状。雄性交接器,侧叶较宽,顶端圆,明显的超出中叶之外。体由暗绿、深棕和浅黄横斑相间排列,背部有鲜艳的斑纹。斑节对虾属热带虾类,分布于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印度-西太平洋的热带和亚热带及暖流影响的海域,我国以台湾和海南沿海分布较多。是目前东亚和东南亚一带的重要养殖品种类。 凡纳滨对虾 (Litopenaeus vann

114、amei)俗称南美白对虾,其形态特征与中国对虾酷似。凡纳滨对虾的甲壳较薄,全身不具斑纹,额角稍向下弯,额角尖端的长度不超过第一触角柄的第二节。额角上缘具5-9齿,下缘具2-4齿,头胸甲短,与腹部长度之比约为1:3。额角侧沟短,止于胃上刺下方,头胸甲具肝刺和触角刺。第一触角具双鞭,内鞭较外鞭纤细,长度大致相等,约为第一触角柄长度的1/3。尾节具中央沟,但不具缘侧刺。雌虾具开放式的纳精囊。主要分布于南美洲西部太平洋沿岸的热带海域,以厄瓜多尔沿岸分布较多。1988年首次引进我国,目前已成为亚洲和南美洲各国养殖的主要品种。【实验用品】1. 实验器材 尖头镊子,解剖针,放大镜,直尺,解剖盘。2. 实验材

115、料 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墨吉对虾、斑节对虾、长毛对虾、凡纳滨对虾的浸泡固定标本或活体。【实验操作步骤】每位同学各取3尾不同种类的虾类标本,首先根据其形态特征,利用分类检索表鉴是各标本所属的亚目、部、科、属、种,然后参考各种虾的形态特征的描述,熟悉主要养殖虾类的主要特征。 【注意事项】1.熟悉虾类头胸甲的分区以及脊、沟和刺的命名。2.掌握分类检索表的使用方法。【作业与思考】每个同学完成3种虾形动物的分类,并分别描述这3种虾类的主要形态特征。参考文献:1王克行主编. 虾蟹类增养殖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2王克行主编.虾类健康养殖原理与技术.科学出版社.2008.3王吉桥主编.南美白对虾

116、生物学研究与养殖.海洋出版社.2003.实验六 蟹类的分类及主要经济蟹类的鉴别【实验目的】 1. 熟悉蟹类的分类方法,掌握分类检索表的使用方法。2. 通过实验掌握常见经济蟹类的主要形态特征。【实验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亚目与部的检索表(从堵南山,1993)1 (6) 体多侧扁。大多有额剑。第一触角通常有柄刺;第二触角鳞片大。绝大多数种类腹肢发达,形成游泳足 游泳亚目2 (3) 第二腹节的侧甲盖在第一腹节的侧甲上。第一与第二对步足大多有钳,第三对简单无钳真虾部3 (2) 第二腹节的侧甲不盖在第一腹节的侧甲上。前三对步足常有钳。4 (5) 体左右侧扁。前三对步足大致同等大小。雄体第一对腹肢形成生殖

117、肢对虾部5 (4) 体不左右侧扁。第三对步足或其中之一长于前两对或前两对以及第三对步足的另一步足。雄体第一腹肢不形成生殖肢蝟虾部6 (1) 体多背腹扁平。额剑无或退化。第一触角无柄刺;第二触角鳞片大多退化或完全消失。绝大多数种类腹肢退化,常不用来游泳爬行亚目7 (8) 腹部发达,长而直,左右对称,具有尾扇长尾部8 (7) 腹部退化,短或长而不直,对称或不对称,大多数无尾扇。9 (10) 腹部长而不对称异尾部10 (9) 腹部短而扁,弯曲在头胸部之下,左右对称短尾部短尾派(部)各亚派检索表1(4)口腔呈三角形,前端窄,雌性不具第一腹肢,鳃数较少。2(3)胸部末节之腹甲较窄,呈脊状,未对步足在身体

118、的背面,雌性生殖孔在步足的底节上蛙蟹亚派Gymnopleura3(2)胸部末节的腹甲较宽,末对步足位置正常,或末2对在身体的背面。雌性生殖孔在腹甲上尖口亚派Oxystomata4(1)口腔略呈方形。5(6)末对步足变形,在身体的北面,雌性生殖孔在足底节上,雌性具第1腹肢,鳃数较多绵蟹亚派Dromiacea6(5)末对步足正常,很少有退化者,也不在身体的背面。雌性生殖孔在腹甲上,雌性不具第1腹肢。鳃数较少。方口亚派Brachygnatha7(8)头胸甲略呈三角形,额区向前突出,形成额角,眼窝不完全尖额总科Oxyrhyncha8(7)头胸甲呈方形、圆形或卵圆形,宽大于长,额角退化或无,眼窝发达方额

119、总科Brachyrhyncha 方额总科Brachyrhyncha 头胸甲呈卵圆形、圆形或方形,宽大于长。额角退化或无,口前板发达,口腔方形。眼窝多完整。雄孔在腹甲或底节上。本总科包含一些重要的经济种类。常见科检索表1(10)第三颚足腕节接于长节的内末角,头胸甲圆形或横卵圆形,雄孔在底节上,右螯通常大于左螯。2(3)末对步足扁平,适于游泳,第一颚足内肢的内角有一小叶,第一触角斜折或横折梭子蟹科Portunidae3(2)末对步足不适于游泳,第1颚足内肢的内角不具内叶。4(7)鳃区不特别臃肿,海产种类。5(6)头胸甲横卵圆形,或前部加宽,雄孔很少开口于腹甲上扇蟹科Xanthidae6(5)头胸甲

120、方形或四边形,雄孔开于腹甲上的沟开于底节长脚蟹科Goneplacidae7(4)鳃区特别臃肿,淡水产,体呈方形,雄孔在底节上。8(9)头胸甲前侧缘具2-4齿,雄性腹部第5-6节具一束腰束腰蟹科Parathelphusidae9(8)头胸甲前侧缘无明显的齿,雄性腹部第5-6节无束腰,雄性第1腹肢末节短华溪蟹科Sinopotamidae。10(1)第三颚足的腕节与长节相接处不在长节的内末角,头胸甲一般呈方形或近方形,雄孔在腹甲上。11(12)小型共生蟹类,眼和眼窝很小,身体或多或少呈圆形或横卵圆形豆蟹科Pinnotheridae12(11)自由生活的蟹类,眼特别退化,头胸甲通常呈方形。13(16)

121、第三颚足几乎完全覆盖口腔,额中等宽或很窄。14(15)头胸甲方形或长方形,很少有近圆形的。口腔正常,眼窝长而斜,几乎占据了头胸甲的前缘沙蟹科Ocypodidae15(14)头胸甲略呈球形,口腔特别大,第三颚足很宽,外肢很细,完全隐藏,无眼窝和尚蟹科Mictyridae 16(13)第三颚足或多或少具空隙、额中等宽或很宽。头胸甲略呈方形,额很宽方蟹科Grapsidae梭子蟹科Portunidae 头胸甲扁平或稍隆起,宽大于长。额宽,不向下弯。未对步足桨状。至少末2节扁平,边缘具毛。梭子蟹科的包括的种类很多,许多种类是重要的经济种类。常 见 属 检 索 表1(2)头胸甲相对较窄。仅有1对步足与螯足

122、近等长,头胸甲前侧缘具5齿,末齿不特别大圆趾蟹属Oualipes2(1)头胸甲较宽。螯足长于所有步足。3(6)前侧缘的齿多于7个。4(5)头胸甲的表面光滑,分区模糊。螯足掌部肿胀,光滑,无锐的隆脊青蟹属Scylla5(4)头胸甲表面分区清楚。螯足掌部不十分膨胀,通常具颗粒或隆脊。头胸甲宽比长大得多,最后一齿明显大于其余各齿梭子蟹属Portunus6(3)前侧缘齿是7或少于7个。7(8)额眼窝甚小于头胸甲最大宽度,前侧缘6齿蟳属Charybdis8(7)额眼窝稍小于头胸甲最大宽度,前侧缘5齿,第4齿小或退化短桨蟹属Thalamita青蟹属Scylla 头胸甲表面光滑分区不清,前侧缘具9齿,大小相

123、等。螯足光滑,掌部肿胀。锯缘青蟹S.serrata头胸甲呈青绿色,额具4个三角形齿。螯足不对称,长节前缘3齿,后缘2齿,腕节内侧1齿,外侧2刺。杂食性,喜食贝类。喜欢生活地温暖低盐的浅海滩涂。目前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等省区的沿海地区已普遍开展养殖。梭子蟹属Portunus 头胸甲呈梭形,分区明显,表面具成群的颗粒,前侧缘具9齿,最后1齿特别长大。第二触角在眼窝内。螯足掌部具三棱形的脊。梭子蟹的种类很多,其中以三疣梭子蟹P.trituberculatus 的经济价值最高。头胸甲的表面具有较多的颗粒突起,中央具有3个疣状突起,1个在中胃区,2个在心区。额具2额齿,口上脊露出在额齿之

124、间。雌性呈深紫色,雄性呈蓝绿色。是中国重要的经济蟹类,在浙江、江苏、山东、辽宁等省的沿海地区已开展池塘人工养殖。此外在东南沿海还有远海梭子蟹P.pelagicus和红星梭子蟹P.sanguinolentus也具有较高的捕捞产量。蟳 属Charybdis 头胸甲的前侧缘具6个等大的齿,额缘亦具6齿。螯足短小,有隆起线及锐齿。第二触角位于眼窝外或眼窝缝中,基节前外侧具叶状突。喜欢生活于泥底的水藻间,种类多。以日本蟳C.japonica的经济价值为高。其螯足掌节具5刺,体呈深绿色,两指为深紫色,指尖呈黑色,头胸甲的前侧缘尖齿均呈深紫色。是我国沿海的重要经济蟹类。【实验用品】一、实验器材 解剖针,解剖

125、盘,镊子,剪刀,放大镜,直尺。三、实验材料 各种蟹类的浸泡固定标本或活体。【实验操作步骤】每位同学各取3只不同种类的蟹类标本或活体,首先根据其形态特征,利用分类检索表鉴是各标本所属的亚目、部(派)、总科、属,然后参考各种蟹的形态特征的描述,熟悉主要经济蟹类的主要特征。 【注意事项】1.熟悉蟹类头胸甲的分区及分类的主要形态特征。2.掌握分类检索表的使用方法。【作业与思考】每个同学完成3种蟹形动物的分类,并分别描述这3种蟹类的主要形态特征。实验七 凡纳滨对虾各期幼体的主要形态特征【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观察对虾幼体发育的重要阶段及其形态特征,加深感性认识,掌握对虾幼体培育生产中幼体分期的主

126、要特征及变态发育的基本规律。【实验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从无节幼体到糠虾幼体阶段是对虾形态变化发育阶段。幼体每蜕皮一次,不仅是个体的增长,而且在形态特征上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在进入仔虾阶段以后,其形态特征与成虾相近,仔虾每次蜕皮后,在个体上能得到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在形态上则没有明显的变化。对虾的幼体发育可划分无节幼体、溞状幼体、糠虾幼体和仔虾等阶段(见图7-1),各个发育阶段又划分为不同的期,每一期幼体都有其独特的形态特征。1. 无节幼体(Nauplius)无节幼体阶段的主要特征是身体不分节,仅具3对附肢,前端正中处有一单眼,尾部具有成对的尾棘,不摄食,靠3对附肢划动作间歇性运动。在水温2830情

127、况下,无节幼体约需48h,经6次蜕皮变态发育为溞状幼体。无节幼体可分为6期。 2. 溞状幼体(Zoea) 溞状幼体阶段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分节,具有头胸甲,出现完整的口器和消化器官,附肢7对,在水中作“蝶泳式”运动,水温2930时,溞状幼体需34天,经3次蜕皮变态发育为糠虾幼体。溞状幼体分为3期:即Z1期,头胸甲无额角,出现一对复眼雏形,无眼柄,包被于头胸甲之下;Z2期,头胸甲前端出现额角,具有一对带柄的复眼,可自由活动,尾肢芽突出现;Z3期,腹部分节明显,第6节明显加长,尾肢生出与尾节构成尾扇,这时体形开始向腹面弯曲呈弓形。3. 糠虾幼体(Mysis)糠虾幼体的头胸甲与腹部分界明显,各对附肢俱全

128、,身体前重后轻,呈弓形,糠虾幼体游泳时通常是头部向下呈倒立状,通过身体屈伸作弹跃运动,所以又称为倒吊期。在2830的水温中,需34天,经3次蜕皮变态发育为仔虾。糠虾幼体分为3期:即M1期,出现5对游泳足的芽突;M2期,5对游泳足呈短棒状,分为2节;M3期,5对游泳足分为3节,末端稍尖细,无棘刺。 4. 仔虾(Post larval)对虾类的仔虾已具有全部体节和附肢,第13步足呈钳状,可进行水平游动。仔虾的形态特征与成虾相似。图7-1 对虾不同发育阶段幼体的形态特征(仿王克行,1997)1-6.受精卵 N1-N6.无节幼体 Z1-Z3.溞状幼体 M1-M3.糠虾幼体 P.仔虾【实验用品】1. 实

129、验器材 解剖镜,生物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镊子,解剖针等。2. 实验材料 无节幼体、溞状幼体、糠虾幼体及仔虾的甲醛溶液固定标本或活体。【实验操作步骤】用吸管吸取2-3尾对虾幼体放置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幼体的形态特征,对照各期幼体的形态特征,确定幼体处于哪一个发育阶段。观察时,应按照对虾幼体发育的顺序进行观察,即首先观察无节幼体的形态特征,然后再观察Z1、Z2、Z3、M1.最后再观察仔虾。【注意事项】1.每次吸取幼体不宜过多,幼体过于密集,其观察效果反而不好。2.加盖盖玻片时,不要用力压片,以免造成幼体的形态发生较大的变形。3.要严格按照幼体发育阶段的顺序进行观察,

130、这样有助于比较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变化。【作业与思考】根据实验观察结果,列表分别描述凡纳滨对虾无节幼体、溞状幼体、糠虾幼体和仔虾的主要形态特征,并比较幼体形态特征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差异。实验八 凡纳滨对虾的幼体培育【实验目的】 1. 通过开展对虾幼体培育实验,熟悉对虾育苗的生产环节及生产设施。2. 学习对虾幼体培育的基本技术,掌握对虾育苗生产的操作技能。【实验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凡纳滨对虾的幼体培育包括无节幼体、溞状幼体、糠虾幼体和仔虾等5个阶段的培育,无节幼体阶段分为6期,溞状幼体阶段分为3期,糠虾幼体阶段分为3期,正常情况下,仔虾发育到12期,其体长达到0.8-1.0cm则可作为虾苗出售。在培

131、育水温30情况下,期无节幼体变态发育到期溞状幼体需要2d,期溞状幼体发育至期糠虾幼体需要3-4d,期糠虾幼体发育至仔虾期需3-4d。1幼体放养密度 凡纳滨对虾无节幼体的放养密度通常以1015万尾m3较为适宜。2无节幼体的培育 无节幼体为内源性营养阶段,不摄食,其变态发育依靠自身卵黄提供营养。所以,在无节幼体培育阶段不需要投饵,只需给无节幼体发育变态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水温保持在2930,pH8.08.3,盐度2835。无节幼体阶段,应给育苗水体调节微弱的充气量,有利于幼体在水中的悬浮和提供溶解氧。3. 溞状幼体的培育 溞状幼体为滤食性,以摄食单细胞藻类为主,也摄食颗粒较小的人工配合饵料。溞期幼

132、体开始摄食轮虫,溞期幼体随着个体的长大,游泳能力的增强,摄食量较大。单胞藻类是溞状幼体良好的开口饵料,常用的种类有硅藻门的牟氏角毛藻、绿藻门的扁藻和金藻门的叉鞭金藻等。用单细胞藻类是对虾溞状幼体较理想的活体饵料,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凡纳滨对虾的溞期幼体个体较小,用牟氏角毛藻投喂较为理想,当发现有个别的无节幼体变成溞I期幼体时,应立即投喂单胞藻,俗称“过料”。过料期间可持续到8h,这段时间只给溞状幼体投喂适量藻类,不投喂任何的人工配合饵料。溞状幼体开始每天投喂藻液三次,投喂量应根据幼体密度和幼体实际摄食情况而定,以尽量满足其需要但又不过量为宜,人工配合饵料每天喂6次,每4h投喂一次,每次投喂人工配

133、饵料的基数为0.81.0g/m3,即每立方水体每次投喂0.81.0克的人工配合饵料。以后根据溞状幼体拖粪情况和育苗池水色的浓淡灵活调节人工配合饵料的投喂量。常用的人工配合饵料有虾片、黑粒、BP粉及微颗粒饲料等四大类。溞状幼体阶段要求人工饵料的颗粒较小,应以200目的筛绢网袋进行搓洗过滤。溞期幼体已具有摄食轮虫的能力,若条件允许,投喂适量的轮虫可加强幼体的营养,促进其变态发育。在一般情况下,溞状幼体阶段刚开始投喂,水质较好,而且溞状幼体的游泳能力较弱,换水时容易将大量幼体吸附在网上,造成幼体的损伤或死亡,所以溞状幼体阶段不宜换水。溞状幼体阶段育苗水温应尽量维持在301,充气量比无节幼体阶段略大,

134、调至微沸状。溞状幼体具有很强的趋光性,游泳能力尚弱,而且育苗池的增气量较小,很容易出现幼体强烈趋光而聚集在培育池某一池角的现象,严重影响幼体的摄食,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幼体的缺氧而窒息死亡。因此,溞状幼体阶段应尽量避免直射光照射,培育池上方光照强度调控在500Lx以下。健康的幼体身体透明,趋光性强,游泳运动快而有力,胃肠充满食物,肠的收缩蠕动有力,身体后端拖着长而粗的粪便。体表洁净,附肢完整无畸形,肌肉饱满。正常情况下,溞状幼体历时34d经3次蜕皮后即进入糠虾幼体阶段。4. 糠虾幼体的培育 糠虾幼体的食性是滤食性和捕食性兼有,既可滤食水中的单细胞藻类,又可捕食水中的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与溞期幼体相

135、比,糠虾幼体单细胞藻类的摄食量已有所减少,单细胞藻类的投喂量可减少40%50%。与溞状幼体相比,糠虾幼体个体较大,活动能力较强,摄食量也有所增加,糠虾幼体阶段除继续投喂一定数量的单细胞藻类外,应适当增加蛋白质含量丰富的人工配合饵料。糠虾幼体阶段饵料颗粒的大小以120150目之间为宜,人工配合饵料要用120150目的筛绢网袋搓洗后投喂。轮虫是糠虾幼体的适口饵料生物,营养价值高,糠虾幼体对轮虫的捕捉能力强,食量大。如有条件,糠虾幼体阶段每天投喂适量的轮虫,既有利于幼体的快速生长,又可增强幼体活力。随着糠虾幼体个体的长大,育苗池每天加水10cm,增加有效水体空间。既可缓和幼体的生态压力,促进幼体的生

136、长发育,又可稳定水质,改善幼体的生活环境。在一般情况下,糠虾幼体阶段仍不需换水。糠虾幼体阶段育苗水温可维持在2830,充气量比溞状幼体阶段略为加大,调至微沸状。糠虾幼体身体弯曲,作弓弹运动。健康的幼体身体透明无白浊,趋光性强,弓弹运动有力,胃肠充满食物,肠的收缩蠕动节律快而有力,体表洁净,附肢完整无畸形,肌肉饱满。正常情况下,糠虾幼体历时34d经3次蜕皮后即进入仔虾阶段。 4. 仔虾的培育 当幼体发育进入仔虾期后,不但仔虾变为水平游动,游泳能力增强,而且长出呈螯状的步足,对动物性饵料有很强的主动捕食能力。仔虾阶段的摄食行为开始从滤食转变为捕食,对个体较小的单细胞藻类的摄食效果较差,此阶段应停止

137、投喂单细胞藻类,改投卤虫无节幼体为主,辅加投喂一些颗粒较大的微颗粒人工配合饵料。从满足虾苗快速生长的营养需要和增强虾苗体质的角度出发,在仔虾5期(P5)以前,卤虫无节幼体的投喂量以投喂后1.5h刚好吃完为宜。P5期后,仔虾的摄食能力和消化能力增强,可适当增加人工配合饵料的投喂量,逐渐减少卤虫无节幼体的投喂量。仔虾期虾苗摄食量大,生长快,虾苗的耗氧率和水中有机物的耗氧都明显增大,为保持水质的稳定和水中有充足的溶解氧,充气量应比糠虾幼体阶段稍大,调至沸腾状,有利于饵料颗粒在水中保持悬浮状态。换水是仔虾培育中一种经济、有效的水质调控措施,不但可改善水质、稳定育苗水环境,而且适量的换注新水可刺激仔虾的

138、蜕皮生长和增强仔虾的食欲。每日的通常换水量为10%-15%,可根据育苗水质的变化情况灵活增减,但建议每天的换水量不应超过30%,避免环境的剧变而引起虾苗的不适。仔虾对盐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很多育苗技术员在幼体发育进入仔虾后,结合日常换水时加入适量的洁净淡水,逐渐将育苗水体的盐度降至20-25,更有利于仔虾的蜕壳生长。【实验用品】1. 实验器材 60L的塑料桶,滤水袋、小型空气压缩机及充气装置,增温设施,药物天平,筛绢网袋,塑料盘溶氧测定仪,pH计,照度计,氨氮快速分析盒。2. 实验材料 凡纳滨对虾无节幼体,天然海水,单细胞藻液,对虾育苗专用人工配合饵料,含氯消毒剂。【实验操作步骤】1幼体培育

139、前的准备工作幼体培育所用的设施及器具,包括塑料桶、充气增氧设施及使用的工具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消毒水的有效氯浓度为5610-6,浸泡24h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天然海水经24h沉淀后,再经脱脂棉和活性碳双重过滤后备用。海水的处理效果直接影响幼体培育实验的成败,所以海水处理的每一步骤都必须严格按实验要求进行。2无节幼体的放养和放养密度由10位同学组成1个小组,每个小组在室内设置两个容积为60L塑料桶开展幼体培育试验。塑料桶注入洁净海水40L,室内日间光照强度调控在300500LX,海水盐度2835,水温2830,微弱充气增氧。加入适量的EDTA-2Na,适宜浓度为35g/m3。无

140、节幼体的放养密度100150尾/L水体。3投喂管理无节幼体不摄食,靠卵黄提供内源性营养物质;溞状幼体期开始投喂单细胞藻类和幼体培育专用的人工配合饵料;幼体发育进入糠虾幼体阶段后,除继续投喂藻类和人工饵料外,若有条件,加投适量的活体轮虫。幼体发育至仔虾阶段,加投适量的卤虫无节幼体。每天投喂4次,每6h投喂1次。4. 水质管理每天早上测定育苗水体的水温、DO、pH值及总氨氮,若DO低于4mg/L,pH值低于7.6,总氨氮高于0.4mg/L,应及时适量换水,并适当加大充气量,尽量使水温维持在2830的适宜范围内。5. 日常管理每次投喂前,用烧杯采样观察幼体的摄食情况、水中残饵剩余情况、幼体胃肠食物充

141、塞、幼体活力及健康状况、幼体的变态发育情况,做好观察结果的记录。并根据幼体的摄食情况、健康状况、水质状况,及时调整投喂量,同时满足幼体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和营养条件。【注意事项】1. 幼体培育过程应尽量让盐度和水温维持在适宜范围。2. 尽量避免过量投喂。3. 根据幼体发育的不同阶段选用不同规格的筛绢网袋搓洗人工饵料。【作业与思考】根据幼体培育的实验结果,每位同学写一份实验总结报告,实验总结报告的内容包括:材料与方法,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贝类增养殖学实验实验一 贝类标本采集、处理和鉴定【实验目的】认识浅海贝类;了解浅海贝类的生活环境特点;初步掌握制作浅海贝类标本的基本方法;掌握贝类的分类方法

142、。【实验原理和基础知识】贝类标本的获得可以通过亲自采集和去码头、市场、专门的贝壳商店和旅游景点购买,也可以通过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获得新的贝类标本,增加贝类品种。我国沿海多为半日潮;全日潮的海区主要有:北戴河、海南岛、西沙群岛、北海、围洲岛。【材料与用具】一、采集工具铁皮箱、各式标本瓶、手提采集桶、铁锹、铁凿、铁锤和铁钩、瓷盘、塑料小盆、塑料网筛、培养皿、量筒、吸管、镊子、剪刀、解剖刀、胶手套、标签、棉花、纱布、手电筒和手持放大镜等。二、实验药品薄荷脑、硫酸镁、酒精(乙醇)、福尔马林(甲醛)等。【方法与步骤】海产贝类的生活习性是多种多样的,除了部分游泳或者寄生生活的种类外,大部分都是属于底栖生

143、活的。它们分别生活在不同的深度和底质环境中,可以根据它们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方式进行采集。一、潮间带贝类的采集海滨潮间带是采集贝类的主要区域,包括沙、泥、岩石和珊瑚礁等不同的底质环境。1、岩石岸、珊瑚礁贝类的采集: 在岩石岸和珊瑚礁营固着或附着生活的贝类很多,有些贝类吸附在岩石的表面,容易发现和采集,使用刀、铲、镊子等即可采集到,如石鳖,鲍,笠贝等以其肥大的足部紧紧吸附在岩石上,采集时要乘其不备,突然取之,才能采集到完整的标本。有些贝类如牡蛎、海菊蛤、猿头蛤、蛇螺等固着在岩石上生活,可以使用铁锤、凿子等工具自其壳顶凿取下来。有些贝类如贻贝、钳蛤、蚶、珍珠贝等栖息在岩石缝隙或洞穴中或石块下,除了使用

144、刀、铲、凿等工具外,还要用铁钩辅助。部分在岩石、珊瑚礁或木船木材中凿穴栖息的种类,仅以一些小孔洞与外界相通,一般较难发现和采集,必须仔细观察。发现孔洞后,先用镊子试探,有水冒出者里面肯定有动物,然后分别用凿、斧、刀把岩礁或木材凿开。敲开有孔洞的岩礁可以采集到海笋和石蛏等;凿开有孔洞的木桩、木块可以找到船蛆。在岩石岸和珊瑚礁栖息的贝类绝大多数营自由生活。退潮后,除了少数暴露在外面,大多数都隐藏在石块下或岩石缝隙间,采集时必须翻动大小不一的石块寻找。这样,不仅可以采集到退潮后隐藏到里面的贝类,而且还能找到生活在石块下面的其他动物。不少营自由生活的贝类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如宝贝、芋螺等喜欢在黄昏后开始

145、活动,退潮如果是在夜间,就可以再低潮区采集到不少贝类标本。2、沙滩、泥沙滩和泥滩贝类的采集: 在沙、泥和泥沙底质海滩生活的贝类可以分为底内生活和底上生活两大类群。在底内生活的贝类,绝大多数是瓣鳃类动物,例如,竹蛏在较硬的沙滩上留下的洞穴近似8字形,沿海居民常把长约50cm的铁丝弯成U形,一端具小钩,插入竹蛏8字形的洞穴中,把它钩钓上来。或者受到盐度骤然升高的刺激即从穴内深处上升到洞口,这样,不仅省力,而且能获取比较完整的标本。在松软的沙滩上,竹蛏的洞口表面呈漏斗形,先用铁锹挖开表层泥沙,如果洞道呈椭圆形,便可判断为竹蛏,继而往下挖掘,动作要快,因为竹蛏向下退缩较快,而且栖息较深。不同的种类在泥

146、沙中栖息的深浅度不同,如江珧的贝壳前端插入泥沙中,以足丝与沙砾固定位置,只有后端小部分露出地面,我们可以用铁锹从旁边挖取之;而帘蛤、蚶类大多数潜居在数厘米深的泥沙内,贝壳边缘有时甚至露出地面,它容易采集,只要我们根据各种贝类不同的生活习性仔细寻找,就能获取大量的们在海滩上活动后往往留下各种形状的凹陷,常用铁耙刮取或用铁铲、镊子取之。对于樱蛤、紫云蛤等栖息较深的种类,其采集方法与竹蛏相仿。 匍匐在沙滩或泥沙滩上营底上生活的种类,绝大部分是腹足类,这些动物在海滩上爬行,身体完全暴露,如汇螺、蟹守螺、凤螺、织纹螺、海兔等,在退潮时垂手可以采集到。虽然也有些种类在爬行终止时潜入沙中,但是大多数较浅或仅

147、隐其身,而且常常留下爬行的足迹,如采集昌螺、玉螺、榧螺、壳蛞蝓等,可以根据它们爬行的沟痕去寻找。也有些种类如帆螺喜欢以腹足吸附在一些空螺壳内,猫爪牡蛎往往是若干个体一起固着在小石块或空贝壳上生活,黑口滨螺多栖息在红树的基部或枝杈上。可见,底上生活的种类要比底内生活的标本。 潮间带贝类的采集除了上述各种底质环境外,还可以到海滨高潮线附近拾取空贝壳,或用筛子筛选一些微型的贝壳,仔细寻找会收获不少。尤其是暴风雨过后,在潮下带栖息的种类往往被卷上海滩,越是平坦的海滩,冲上来的贝类越多,这样可以采集到不少在潮间带没有的种类。此外,到菜市场搜集所需要的标本,也能弥补在潮间带采集的不足,在那里,我们不仅可以

148、搜集到一些在潮间带泥沙中栖息较深而不易挖到的贝类,如竹蛏、紫云蛤等,而且还能补充一些潮下带的种类,如瓜螺、管角螺等。我们甚至可以到渔民居屋附近的垃圾堆寻找被取肉后丢弃的贝壳。二、潮下带贝类的采集潮下带的贝类栖水较深,浩瀚的海洋同样有沙、泥、沙砾和岩礁等不同的底质,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底质采用拖网或潜水的方法采集;也可以到渔市场和水产公司搜集。三、采集后标本处理的方法要想获取理想的贝类标本,不仅要采集完整的标本,而且要掌握好标本处理的方法,否则前功尽弃。一般说来有两个方法: 1、浸制标本,就是把采回来的标本用酒精或福尔马林溶液浸泡,这样标本才不会坏掉。通常采用的的是浓度70%的酒精或5-7%福尔马

149、林。凡是带贝壳的、尤其是贝壳很薄的标本,最好不要用福尔马林浸泡。因为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福尔马林对它的侵蚀性比较强,容易损伤标本。 大部分标本在浸制时收缩得很厉害,例如螺类和蛤类,它们的头部、足部都会完全缩在贝壳里面,并且把贝壳紧紧的关闭起来。要保存伸展时的样子,必须在浸制标本以前,先把采来的标本麻醉,然后再浸在酒精或福尔马林中,这样它就不会再收缩或者收缩的很少。麻醉标本的药品很多,通常我们用硫酸镁(泻盐)和薄荷脑。 比方说,我们采到了一个海产螺类,打算让它的头部、足部露在外面保存,可把它养在盛海水的容器里,然后徐徐加入泻盐和薄荷脑,使它麻醉。一段时间以后,动动它的触角,如果不收缩,就可以把

150、它浸制起来了。 2、干制标本,贝类的干制标本就是贝壳。很多搜集贝类标本的人都喜欢单单搜集贝壳。假使我们采到了活的贝类,不愿意制成浸制标本,而愿意制成干制标本,应该怎么办呢?有的种类可以很容易地把软体部去掉,有的种类软体部不容易去除干净,须让其自己慢慢腐烂。待软体部分完全腐烂以后,只要用水冲洗,就能得到干净的贝壳。有厣的贝壳,厣一定要跟贝壳一起保存。用一点棉花把厣粘好,再塞到壳口里面去,就不会遗失了。不论是浸制标本或干制标本,都应该标明标本的产地和采集的日期。填写其学名,地方名,色泽和采集数量,如果能对其生活环境等做记录,那就更好。这些文字材料对研究贝类是有用处的。【注意事项】1、采集地点的选择

151、:先看当地的海图,然后根据采集贝类的生活环境选择采集地点。2、仔细了解采集地点的情况:如生物分布量及潮水的涨落时间等,以保证采集工作能顺利进行。3、注意保护国家的动物资源和生态环境,采集标本应该重质不重量。初到海滨的人往往因为好奇心而忽略了对动物资源的保护,所以,采集时要注意观察周围的生态环境,做到适量采集。不仅要采集大型的贝类,而且要注意采集小型或有保护色的贝类,尽可能采集成体、幼体等不同生长阶段的标本,要求标本完整不风化,分类特征明显。如果采集到珍稀的标本,尽管不完整,也要保留作为该地区的自然依据,待日后采集到完整的标本时方可丢弃。采集时需要翻动大小石块寻找贝类,由于在石块下常生活着许多其

152、他的海洋动物,因此,应该把翻转的石块恢复原样,以保护其它生物的生存。4、采获的标本要分别装放。对于所采回的各种大小、软硬不同的贝类标本,必须分别装放在不同的瓶、管或采集桶内,不能混杂堆放,以免损伤标本。尤其是一些微型的贝类,更要注意装放好。需要进行麻醉处理的种类,应放在装有海水的瓶、管内,要经常更换新鲜海水,以免动物死亡。5、采集时要特别注意有毒动物。海洋动物中有些种类是有毒的,如棘皮动物中的刺冠海胆、腔肠动物的薮枝螅和一些水母、贝类中的芋螺等,在采集时不可避免会遇到,所以要用镊子或其它工具采集,直接放入采集桶或玻璃瓶内,对于一些不认识的动物,切勿用手触碰或捉拿,以免受伤害。6、标本必须保证一

153、定的数量,以便日后的研究、交换等。7、了解贝类的地方名及其用途:如牡蛎的地方名有海蛎子、蛎黄、蚝。询问某种贝类地方名时,最少询问2人以上,以一致为准。8、爱护采集工具。每次采集归来后,必须用淡水冲洗采集工具(尤其是金属用具),晾干,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作业与思考】 将采集到的贝类按照贝类学分类大纲和分类系统进行鉴定、分类,并写出标本的分类地位。实验二 贝类的外部形态瓣鳃纲【实验目的】1、了解瓣鳃纲的形态结构和重要特征 2、掌握瓣鳃纲贝类的定位方法3、了解瓣鳃纲体型与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的相互关系。【实验原理和基础知识】瓣鳃纲(Lamellibranchia ),属软体动物门,体具两片套膜及两片

154、贝壳也称作双壳纲(Bivalvia )或无头纲(Acephala )。瓣鳃纲动物全部生活在水中,大部分海产,少数生活在淡水中。约有2万种,分布很广。一般运动缓慢,有的潜居泥沙中,有的固着生活,也有的凿石或凿木而栖。该纲全部种类均可食用,多种可入药,部分种能产珍珠。【材料与用具】1、实验材料:贻贝扇贝或泥蚶2、实验用具:镊子、解剖盘、游标卡尺【方法与步骤】 一 、观察形态 1、 壳顶:贝壳背面特别突起的小区,是贝壳最初形成的部分,即胚壳,多数种类壳顶向前倾斜,也有一些种类壳顶位于中央。2、 小月面:位于壳顶前方的小凹陷,一般为椭圆形或心脏形。3、 楯面:位于壳顶后方,小月面相对的一个面。4、 壳

155、耳:壳顶前后方的耳状突起。壳耳按耳位置可分为前耳和后耳。前耳:壳顶前方的耳状突起。后耳:壳顶后方的耳状突起。5、生长线:贝壳表面以壳顶为中心的环形线。6、放射肋:以壳顶为起点,向腹缘伸出的放射状排列的条纹。7、铰合部:壳顶内下方,两壳相互衔接的部分。8、铰合齿:铰合部的齿状突起物。原始种类的铰合齿数目多,排列成行,形状相同,较演的种类铰合齿数目少而且异形,可分为主齿和侧齿。主齿:位于壳顶部内下方。侧齿:位于主齿的前后两侧,前侧者为前侧齿,后侧者为后侧齿。9、韧带:位于铰合部,黑色具弹性的几丁质物。韧带又分为外韧带和内韧带。外韧带:位于壳顶后面两壳的背缘。内韧带:位于壳顶下方,铰合部中央的韧带槽

156、中。10、外套痕:外套膜环走肌在贝壳内面的痕迹。11、外套窦:水管肌在贝壳内面的痕迹。12、闭壳肌痕:闭壳肌在贝壳内面的痕迹。13、足肌痕:伸、缩足肌在贝壳内面的痕迹。二、掌握方位1、前、后方位壳顶尖端所向的通常为前方。由壳顶至贝壳的两侧,距离短的一端通常为前端。有外韧带的一端为后端。有外套窦的一端为后端。具一个闭壳肌者,闭壳肌痕所在的一侧为后面。2、左、右、背、腹方位:手执贝壳,使壳顶向上,壳前端向前,壳后端向观察者。则:左边的贝壳称为左壳。右边的贝壳为右壳。壳顶所在的面为背方。壳顶所在的相对面为腹方。3、壳顶在贝类较尖的一端的贝壳方位。壳顶称为前端,壳顶相对的一端称为后端。靠近鳃的一方为腹

157、面,相对的一面为背面。4、砗磲的贝壳方位将壳顶朝下,铰合部与手持者相对,则:铰合部的末端为前端,相反的一方为后端。贝壳的游离端向上,为背部,壳顶和足丝孔朝下,为腹部。三、贝壳的测量标准1、壳顶至腹缘的距离为壳高,壳顶在前端者,背腹之间的最大距离为壳高。2、壳长:壳前端至后端的距离。3、壳宽:左右两壳之间的最大距离。图2-1 瓣鳃纲贝类模式1壳顶;2背缘;3出水管;4入水管;5鳞状片;6后斜肋;7格子状雕刻;8电光状雕刻;9足丝;10瓣状突起;11刺状突起;12鳞片状放射肋;13粒状放射肋;14放射肋;15刚毛;16足;17、18外韧带;19内韧带;20齿丘;21主齿;22前侧齿;23后侧齿;2

158、4韧带窝;25棒状突起;26内隆起;27心窝部;28前闭壳肌痕;29后闭壳肌痕;30外套痕;31外套窦;32嘴沟;33腹缘;34锯齿状;35关节突起;36细齿;37壳皮;38小月面;39楯面;40前耳;41后耳;42铰合齿;43内韧带;44内肋;45足丝孔;46足丝孔边缘栉齿(引自泷庸)【作业与思考】1、绘出贝类外部形态图2、记录贝壳的测量结果实验三 贝壳的外部形态观察腹足纲【实验目的】1、了解腹足纲的外部形态构造。2、了解腹足纲动物的扭转现象。3、了解腹足纲体型与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的相互关系。【实验原理和基础知识】腹足纲是软体动物门中最大的一个纲,有10万种以上。遍布于海洋、淡水及陆地,以海

159、生最多。本纲动物在幼虫期身体会发生扭转,而形成左右不对称。腹足类多营活动性生活,头部发达,具眼、触角。足发达,叶状,位腹侧,故称腹足类。足具足腺,为单细胞粘液腺。【材料与用具】1、实验材料:骨螺或田螺等2、实验用具:镊子、解剖盘、游标卡尺【方法与步骤】一、螺旋部在贝壳的上部,是动物内脏囊所在之处。1、壳顶:位于螺旋部的顶端,是动物最早的胚壳。2、螺层:贝壳每旋转一周为一个螺层。螺层表面常具生长线、突起、横助、纵助、棘和各种花纹。3、缝合线:各螺层之间的界线。二、体螺层:位于贝壳基部,是贝壳的最后一层,容纳动物的头部和足部。1、壳口:体螺层基部开口,壳口分为完全壳口和不完全壳口。完全壳口:壳口圆

160、滑,无缺刻和沟。不完全壳口:壳口的前端或后端具有缺刻或沟。沟分为前沟和后沟前沟:壳口前端的缺刻或沟后沟:壳口后端的缺刻或沟2、壳口具有外唇和内唇。内唇:壳口靠螺轴的一侧外唇:内唇相对的一侧3、螺轴:贝壳的旋转中轴,在贝壳的中心。4、脐:螺壳旋转在基部遗留的小窝。5、假脐:内唇内外卷转在基部形成的小凹陷。三、贝壳方位的确定贝壳前、后、左、右的方位是按动物行动时的姿态来决定的。1、壳顶端为后端,相反的一端为前端。2、有壳口的一面为腹面,相反面为背面。3、以背面向上,腹面向下,后端向观察者。则:在左侧者为左方在右侧者为右方四、贝壳的测量标准1、壳高:壳顶至基部的距离2、壳宽:体螺层左右两侧的最大距离

161、图3-1 腹足纲贝壳模式1胚壳;2螺纹;3螺肋;4纵类;5颗粒突起;6结节突起;7内唇;8纵胀脉;9褶襞;10脐;11绷带;12体螺层;13前沟;14外唇;15外唇齿;16壳口;17后沟;18角状突起;19缝合线;20状突起;21肋;22螺旋部;23主襞;24螺旋板;25闭瓣;26月状瓣;27下轴板;28下板;29上板;30柄部;31瓣部;32壳部;33上缘;34壳宽;35平行板;36缝合;37螺轴(引自张玺等,1961)【作业与思考】1、绘出贝类的外部形态图。2、记录贝类的测量结果。实验四 贝类的内部构造瓣鳃纲【实验目的】1、掌握瓣鳃纲动物具双壳,斧状足,无头及鳃结构复杂等与其生活方式相适应

162、的特征。2、学习解剖与观察贝类内部器官的技术。3、观察性腺的成熟情况。【实验原理和基础知识】瓣鳃纲(Lamellibranchia)体具两片套膜及两片贝壳,故称双壳类(Bivalvia);头部消失,称无头类(Acephala);足呈斧状,称斧足类(Pelecypoda);瓣状鳃,故称瓣鳃类。【材料与用具】1、实验材料:文蛤或华贵栉孔扇贝等2、实验用具:生物显微镜、放大镜、解剖刀、剪刀、尖头镊子、解剖盘【方法与步骤】解剖:用左手拿贝,使其腹缘面向操作者,用解剖刀从后端腹缘插入,将两壳略为撬开,用左拇指夹住撬开的缝,再用解剖刀将左侧外套膜的边缘与壳的连接处分开。将刀紧贴 壳内面向内伸入,沿附着处割

163、断后闭壳肌,同样割断前闭壳肌等肌肉后,左壳自然张开。左壳打开后,壳内面留有的肌肉附着痕迹,前端大的肌痕,前端大的肌痕称前闭壳肌痕,其内上方一块小的称前缩足肌痕,内下方的称伸足肌痕。后端大的肌痕称后闭壳肌痕,小的称后缩足肌痕。在壳内面腹缘附近有一条与壳缘平行的线痕,称外套肌痕,这是外套膜边缘肌肉部分附着于其上留下的痕迹。把左壳瓣去掉后,可见到蚌体被一片外套膜所覆盖,它与右侧的一片外套膜包围的腔称外套腔,外套膜在后端局部愈合而形成两个不完整的管状结构。上方的称出水管,下方的称入水管,剪去左侧的外套膜,可见前部有一显著的斧状足,是贝类的运动器官。1、呼吸系统:足的后缘两侧各有两鳃瓣,位于外侧的称外鳃

164、瓣,内侧的称内鳃瓣。每个鳃瓣又由外鳃小瓣和内鳃小瓣组成。取一片鳃切成薄片放在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可见鳃小瓣由许多鳃丝组成。在高倍镜下可以看到丝间联系,其间的小孔即为鳃小孔。鳃丝表面有许多纤毛,纤毛的摆动使外套腔中的水从鳃小孔进入鳃小管,再从鳃小管流入鳃上腔经出水管流出体外,由于鳃上密布微血管,水流经过鳃时即进行了气体交换。成熟的雌蚌中,外鳃瓣特别肥大,这是因为外鳃瓣也是受精作用和受精卵发育成幼体的场所。图4-1 瓣鳃纲各种鳃型的横断面图解A.原始型 B.C.D丝鳃型 E.真瓣鳃型 F.隔鳃型1.足 2.外套膜 3.鳃轴 4.外鳃 5.内鳃 6.外鳃瓣7.内鳃瓣 8.上行板 9.下行板 10

165、.板间联结 11.鳃隔膜 12鳃隔膜的穿孔(引自张玺等,1961)2、消化系统:瓣鳃类中没有明显的头部,身体前缘两侧前闭壳肌下方各有两片触唇,呈三角形,表面密布纤毛,依靠纤毛的摆动将食物颗粒驱入口中。在两侧触唇中间之横形裂缝即为口,口后接一短的食道,食道之后为一膨大的胃,胃四周有许多不规则的黄绿色腺体,为肝脏,胃后连接肠折行于内脏团内,用解剖剪将内脏团壁的肌肉去掉,即可见肠穿行于其间。其后为直肠,最后以肛门开口于出水管处。3、循环系统:位于身体背部,包括心室一个,心耳两个,位于围心腔内。心室长椭圆形,心耳薄膜状,呈三角形,位于心室下方。可见心室、心耳的节律跳动。从心室向前发出前大动脉,在直肠背

166、方前行。向后发出后大动脉沿直肠的腹方后行。4、排泄系统:用剪刀沿着鳃的背缘剪去外套膜及鳃,在围心腔的腹面可以看到一团呈黑褐色质棉状的腺体为肾脏,完全浸入水中可见其上有一薄膜状的膀胱。排泄孔开口于内鳃瓣前部的鳃上腔中,与生殖孔接近并位于其背方。5、神经系统:可见到的主要有三对神经节。脑侧神经节一对,位于前闭壳肌与伸足肌之间,将触唇去掉,然后用尖头镊子轻轻地掀开该处的表皮及少许肌肉即可看见,足神经节一对,埋于足的基部前1/3处,用解剖刀将足纵剖成相等的两半,在内脏团的边缘仔细寻找即可见到,脏神经节一对,在后闭壳肌下方,将后闭壳肌下方的一层组织膜揭去,即可见其呈蝴蝶形。6、生殖系统:在繁殖季节可以看

167、到牡蛎内脏囊的周围充满了乳白色的物质,这些丰满的乳白色的物质就是生殖腺。图4-2 密鳞牡蛎的内部构造(引自蔡如星,黄惟灏,1991)【作业与思考】1、简述软体动物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2、绘出牡蛎内部结构图。实验五 贝类的内部构造头足纲【实验目的】1、掌握头足类适应活泼运动生活方式而具有的特点。2、学习解剖于观察头足类内部器官的技术。【实验原理和基础知识】头足纲(Cephalopoda)是软体动物门的一个纲。化石种在一万种以上,现仅存786 种,主要是各类乌贼和章鱼。头足纲动物全部海生,肉食性,身体两侧对称,分头、足、躯干三部分。【材料与用具】1、实验材料:乌贼2、实验用具:解剖盘 解剖剪 镊子

168、 生物显微镜 载玻片 盖玻片【方法与步骤】取乌贼置解剖盘内,使其背面(颜色较深)向上,依次观察。乌贼身体自前至后分为头足部、颈部和躯干部。一、乌贼外形观察图5-1 头足纲的外部模式图1.触腕穗 2.触腕吸盘 3.腕吸盘 4.触腕 5.眼6.嗅觉陷 7.鳍 8.漏斗 9.胴部 10.头部 11.腕I、II、III、IV示第一至第四对腕(引自张玺、齐钟彦)1、头足部:头部呈扁球状,前方着生腕(即足),腕共10条。头部两侧有构造复杂的眼,头部前方中央有口,口周缘是口膜。腕由足特化而成,期中8条基部较粗,末端尖细,内侧扁平,上面着生吸盘;另有1对腕细长,称触腕,末端呈舌状,上面也着生吸盘(试比较触腕与

169、其他腕上吸盘的形态和着生部位有无区别)。触腕基部有一囊状凹陷,触腕不用时可缩入该囊内。雄性内侧第四腕特化成生殖腕,生殖时有输送精夹的作用,称茎化腕。图5-2 头足纲的茎化腕A.太平洋褶柔鱼 B.曼氏无针乌贼C.印太水孔蛸 D.船蛸 E.环蛸(引自董正之)图5-3 柔鱼和枪乌贼触腕穗大吸盘(上方者)和腕吸盘(下方者)角质环小齿A.太平洋褶柔鱼 B.柔鱼 C.中国枪乌贼(引自董正之)2、颈部:头足部后方的狭小部分为颈部,是头部与躯干部的连接部分。颈部腹面有肌肉质的漏斗。漏斗基部扩大,两侧各有一个软骨凹陷,与腹面外套膜边缘部内侧相应部分的软骨突起相合,形成闭锁器。漏斗部为游离的管,称水管,可见腔内有

170、一舌瓣。漏斗是乌贼特殊的运动器官。3、躯干部:颈部后方为躯干部,呈囊状,背腹略扁。躯干部外被富有肌肉的外套膜,袋状。腹面与内脏团游离,形成宽大的外套腔。外套膜边缘有狭长的肌肉质褶,称鳍。贝壳退化,埋藏在背面外套膜内,石灰质,质地疏松,称“海螵鞘”。二、乌贼的内部解剖用解剖剪将外套膜两侧剪开,去除腹面外套膜,露出内脏团。标本如为雌体,可见内脏团腹面中部隆起的一对卵形的缠卵腺及其前方2-3个矢状的副缠卵腺。先用镊子细心去除缠卵腺,依次观察下列结构。1、呼吸器官:为一对羽状鳃,位于内脏团两侧,基部有肌肉附在外套膜上。2、肌肉:自漏斗后端两侧,沿内脏团侧缘后行的两条肌束,称漏斗牵引肌,有牵引漏斗的作用

171、。在漏斗牵引肌背方内侧,为颈部牵引肌。3、排泄器官:用镊子轻轻除去内脏团腹面的结缔组织,仔细将墨囊分离,拉向前方,就能看到位于其下薄壁透明的一对肾囊及隐约可见的囊内的葡萄状排泄组织。肾脏的界限不清楚。直肠两侧有一对小乳头突起,即排泄孔,用注射器自排泄孔轻轻注入稍稀释的蓝黑水,肾囊轮廓立即显现。4、循环系统:在内脏团前部腹面正中线上有一纵行的薄壁大血管,即前大静脉。后行至肾前方分为两支,穿过肾囊,斜行至体侧通入鳃心。在内脏团的两侧有后大静脉,自后外侧前行,与前大静脉分支汇合,鳃心一对,位于鳃基部,色浅黄。其后方有圆形的鳃心附属腺。摘除肾囊,撕开围心腔,就露出心脏。心脏包括中央的心室和左右各一个薄

172、壁的心耳。心耳另端连接鳃心。由心室向前大动脉直达头部,向后发出后大动脉。5、软骨:集中位于头部中央及眼的基部。用剪刀和镊子剥出头部中央的表皮和肌肉,就有露出半透明的头软骨。6、神经系统:乌贼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节、足神经节和内脏神经节,三者为头软骨所围护。从腹面解剖时可先剪去漏斗,剖开头部腹面中央部皮肤肌肉,露出头软骨。仔细剪去头软骨腹面部分,可见柔软呈乳白色的神经节。中央隐约中可见一横缢,前部为足神经节,后部为脏神经节。摘除足、脏神经节,露出食道,食道背方为脑神经节,有较短的神经与足、脏神经节相连。视神经节在两眼的内侧,膨大成肾形。位于颈部牵引肌附近的外套膜内壁,有一对星芒状神经节,由它

173、发出巨神经纤维分布到外套膜,可引起快速收缩。7、消化系统:在解剖神经系统时,已看到部分的食道,沿食道向前,有一肌肉质球状物,即口球,剖开口球,其内有形似鹦鹉啄的鹦咀颚和一发达的齿舌,取出齿舌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数行锐齿。口球连接细长的食道,通道位于内脏团中部的胃,胃壁厚呈囊状。与胃连接一个壁较薄的盲囊,称胃盲囊。自胃与胃盲囊连接处向前出肠,肠的后端为直肠,末端以肛门开口位于外套腔。在肛门附近的直肠有一支管,末端膨大呈囊状,即黑囊,能分泌墨汁,从肛门排出。消化道周围还有消化腺:位于食道两侧,一对很发达呈浅黄色腺体,为唾液腺;在胃与胃盲囊间的葡萄状腺体,为胰腺。8、生殖系统:雌性生殖系统:雌性乌贼

174、具卵巢1个,位于内脏团后部中央,略呈心形,成熟卵巢内可见有浅黄色的球形卵粒。卵巢左侧向前通出输卵管,以雌性生殖孔开口直肠左侧的外套腔内。位于输卵管末端,一对椭圆形腺质的膨大部分为输卵管腺。雄性生殖系统:雄性乌贼具精巢1个,位于内脏团后部中央,乳白色呈心形。自精巢左侧通出迁出的小管为输精管,白色呈卷曲螺旋状。小心分离并去除储精囊外围的结缔组织,可见位于储精囊前面的前列腺。位于输精管、储精囊的左侧,有呈瓶状的精荚囊,试用镊子取出几个杆状的精夹,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三、头足纲的贝壳头足纲二鳃类的贝壳成为石灰质或角质的内壳,由闭锥、背楯和顶鞘3部分构成,但也有的种类内壳退化或完全消失。图5-4 头足纲

175、的贝壳A.太平洋褶柔鱼 B.中国枪乌贼 C.目乌贼 D.椭乌贼E.白斑乌贼F.针乌贼 G.神户乌贼 H.曼氏无针乌贼(引自董正之)【作业与思考】1、比较头足类与双壳类循环系统的差异,分析其原因。2、绘出乌贼的形态结构。3、试比较茎化腕与非茎化腕的区别。4、根据其结构理解它作为特殊运动器官的功能。实验六 贝类的分类【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贝类纲、目、科、属的重要特征、经济意义和鉴别方法。2、熟悉检索表的应用。【实验原理和基础知识】贝类,属于软体动物门,共分五大钢,即腹足纲、双壳纲、掘足纲、多板纲和头足纲。现存种类1.1万种左右,其中80%生活于海洋中。【材料与用具】1、材料:文蛤 牡蛎 章鱼

176、 泥蚶 田螺2、工具:解剖盘 镊子【方法与步骤】一、瓣鳃纲(Lamellibranchia)这纲贝类的鳃通常呈瓣状,故名“瓣鳃类”。身体左右侧扁,有左右两壳,又名“双壳类”。它们的头部退化,足部发达呈斧头状,故又称“无头类”或“斧足类”。 本纲分为5个亚纲。1.古裂齿亚纲(Palaeotaxodonta)两壳相等,铰合齿数多,分成前、后两列。闭壳肌2个,鳃呈羽状,为原鳃型。2.翼形亚纲(Pterimorphia)两壳相等或不等,铰合齿数多排成1列或退化。前闭壳肌较小或完全消失,鳃为丝鳃型。蚶目(Acroida):铰合齿数目多,排成1列,鳃呈丝状。如蚶贻贝目(Mytiloida):铰合齿退化,前

177、闭壳肌小或完全消化。如贻贝珍珠贝目(Pterioida):两壳不等,一般无铰合齿和前闭壳肌。如珠母贝牡蛎目(Ostreoida):左壳大于右壳,铰合齿和前闭壳肌退化。如牡蛎3.古异齿亚纲(Palaeoheterodonta)两壳一般相等,铰合齿分裂或分成位于壳顶的拟主齿和向后方引伸的长侧齿,或退化。闭壳肌2个,鳃为真瓣鳃型。蚌目(Unionoida):铰合部常具拟主齿或铰合齿退化。如无齿蚌4.异齿亚纲(Hetreodonta)壳形多种多样,铰合齿数少或无。帘蛤目(Veneroida):铰合部主齿一般强壮多变化,常有侧齿。如镜蛤海螂目(Myoida):铰合齿或有或无,韧带位于壳顶内方的匙状槽内。

178、如海螂5.异韧带亚纲(Anomalodes mata)两壳常不等,铰合齿缺或弱,韧带常在壳顶内方的匙状槽中。鳃为真瓣鳃型或隔鳃型。笋螂目(Pholadomyoida):铰合部退化或具匙状突出的韧带槽,外鳃瓣或多或少退化。如帮头蛤隔鳃目(Septibranchia):鳃变成一个肌肉横隔膜。如孔螂二、腹足纲(Gastropoda)足部发达,位于身体的腹面,故名“腹足类”。通常有一个螺旋形的贝壳,所以亦称“单壳类”或螺类。头部发达,有口、眼及1对或2对触角,本纲分3个亚纲。1.前鳃亚纲(Prosobranchia)或扭神经亚纲(Streptoneura):通常有外壳,发育期间发生扭转,使侧脏神经连索

179、左右交叉成“8”字形,故名“扭神经类”。下分3目:原始腹足目(Archaeogas tropoda):鳃呈插状,多数种类有2个心耳,神经系统集中不显著。如鲍中腹足目(Mesogastropoda):鳃呈栉状,有1个心耳,神经系统相当集中。如田螺新腹足目(Neogastropoda):神经系统非常集中,齿舌狭窄,齿式多为1.1.1或1.0.1。如骨螺2.后鳃亚纲(Opisthobranchia):除捻螺外,侧脏神经连索左右不交叉成“8”字形,下分8个目。头楯目(Cephalaspidea):有头盘,通常有外壳或内壳,外套腔向右方开口或退化。如枣螺无楯目(Anaspidea):无头盘,贝壳多退化,

180、为内壳或无壳。如海兔被壳异足目(Thecosomata):常有石灰质壳或软骨的厚皮,足扩张成鳍。如龟螺裸体翼足目(Gymnosomata=Pterota):在成体中无外套腔和贝壳,侧足在前部呈翼状。囊舌目(Sacoglossa):通常无外套腔和贝壳,齿舌排列成上升齿和下降齿,位于盲囊中,如海天牛无壳目(Acochlidiacea):贝壳退化,具骨针,背部无附属物。如无壳螺背插目(Notaspidea):贝壳或有或无,无侧足和外套腔,栉鳃大,位于右侧。裸鳃目(Nudibranchia):成体时无贝壳,嗅检器和鳃,但有的种类具二次性腮。如海牛2.肺螺亚纲(Pulmonata):无鳃,以肺呼吸,多栖

181、息于陆地和淡水中。下分2个目:基眼目(Basommatophora):头部有触角1对,眼无柄,在触角基部。如椎实螺柄眼目(Stylommatophora):头部有触角2对,眼在后触角顶端。如大蜗牛三、头足纲(Cephalopoda)头部和足部很发达,足环生于头部前方,故名“头足类”,下分2个亚纲。1.四鳃亚纲(Tetrabranchia):外壳,螺旋形,分室,触腕数多,无墨囊。如鹦鹉贝科的鹦鹉贝。2.二鳃亚纲(Dibranchia):贝壳为内壳或退化,触腕为4对或5对,一般有墨囊。下分2目:十腕目(Decapoda):具5对腕。如乌贼八腕目(Octopoda):具4对腕。如章鱼常见贝类的检索表

182、一、珍珠贝科 Pteriidae珍珠贝属(Pinctada)中的检索表1、铰合部无齿珠母贝 P.margaritifera Linnaeus 铰合部有齿22、壳重厚,成体壳高超过200mm大珠母贝 P.maxima Jameson 壳较小,成体壳高100mm左右33、壳形扁,后耳较长,肌痕细长解氏珠母贝 P.chemnitzi Philippi 壳形凸,后耳较短,肌痕较凸44、壳表多呈黑色或紫褐色,肌痕顶端较尖细黑珠母贝P.ningra Gloud 壳表不呈黑色,肌痕顶端不尖55、壳形正,较凸,棘于壳后端部排列成细密行马氏珠母贝P.fucata martensii 壳形歪或不规则、较扁平,棘于

183、壳后端部不成细密行状排列66、壳形斜,呈红褐色、壳质较薄,珍珠质光滑,肌痕上端部较短射肋珠P.radiata Leach 壳形不规则,多呈黑褐色或蓝紫色,珍珠质多不平,肌痕上端较长拟金蛤珠母贝 P.anomioides Reeve二、江珧科 Pinnidae江珧科的亚属及种的检索表1(8)壳表具1中央纵裂江珠亚属 Pinna2(7)壳不成等腰三角形,较大。3(4)壳形较细长,长度约为高度的3-4倍细长裂江珧 P.attennata Reeve4(3)壳形较粗短,长度小于高度的3-4倍。5(6)壳呈紫褐色,生长纹规则,棘多缺紫色裂江珧 P.atropurpurea Sowerby6(5)壳呈暗橘

184、色,生长纹不规则,棘较明显二色裂江珧 P.bicolor Gmelin7(2)壳呈等腰三角形,较小多棘裂江珧 P.muricata Linnaeus8(1)壳表无中央纵裂无裂江珧亚属 Atrina9(16)壳形直,不扭曲,两壳能自由开合,具棘。10(13)壳大较短粗,壳质较厚。11(12)壳呈黑褐色,壳顶尖细,弯,背缘与后缘约构成90的交角旗江珧 Pinna(Atrina)vexillum Born12(11)壳呈褐色,壳顶粗,直,背缘与后缘约构成90的交角栉江珧 P.(A)pectinata Linnaeus13(10)壳呈中等大小,壳质较薄。14(15)壳形较肥胖,肋及棘细密但不明显,长度

185、约为宽度的3倍胖江珧 P.(A).inflata Wood15(14)壳形细长,肋及棘极细密,明显,长度约为宽度的6倍羽江珧 P.(A).perna Reeve16(9)壳形扭曲,韧带硬化,两壳不能自由开合,无棘囊江珧 Pinna(Streptopinna)saccata Linnaeus三、牡蛎科 Ostreidae1(20)贝壳近似圆形,韧带槽较短。2(11)贝壳大型。3(6)壳面鳞片细密,呈舌突状。4(5)有微弱的放射肋密鳞牡蛎 O.(Ostrea)denselamellosa Lischke5(4)无放射肋黑缘牡蛎 O.(Crassostrea)nigromarginata Sower

186、by6(3)壳面鳞片粗大而稀,不呈舌凸状。7(10)铰合部两侧有小齿。8(9)贝壳隆起呈球状,有管状棘舌骨牡蛎 O.(Lopha)hyotis Linnaeus9(8)贝壳扁平,无管状棘中华牡蛎 O.(Lopha)sinensis Gmelin10(7)铰合部两侧无小齿近江牡蛎 O.(Crassostrea)rivularis Gould11(2)贝壳小型。12(15)贝壳具棘刺。13(14)棘刺巨大成圆管状,有放射肋覆瓦牡蛎O.(Lopha)imbricata Lamarck14(13)棘刺细长如针状,无放射肋棘刺牡蛎 O.(Lopha)echinata Quoy et Gaimard15(

187、12)壳面无棘刺。16(17)肌痕不呈羹匙形鹅掌牡蛎 O.(Crassostrea)paulucciae Crosse17(16)肌痕不呈羹匙形。18(19)放射肋巨大鸡冠牡蛎 O.(Lopha)cristagalli Linnaeus20(1)贝壳较长,韧带槽延长。21(26)贝壳大型。22(23)贝壳极长,背腹缘几乎平行长牡蛎 O.(Crassostrea)gigas Thunberg23(22)壳呈三角形,背腹缘成“八”字型。24(25)鳞片巨大,起伏成波浪状大连湾牡蛎 O.(Crassostrea)talienwhanensis Crosse24(25)鳞片细密,如舌突状多变牡蛎 O.

188、(Crassostrea)procellose Valenciennes26(21)贝壳小型。27(34)铰合部两侧有小齿。28(29)背缘竖起成“L”形咬齿牡蛎 O.(Lopha)mordax Gould29(28)背缘不竖起“L”形。30(31)前凹陷浅,锯齿在背、腹、后缘都有缘齿牡蛎 O.(Lopha)crenulifera Sowerby31(30)前凹陷浅,锯齿仅在后缘或没有。32(33)前凹陷向前突出成管状头巾牡蛎 O.(Prcmodonta)cucullina Deshayes33(32)前凹陷不向前突出呈管状团聚牡蛎 O.(Pycnodonta)glomerata Gould3

189、4(27)铰合部两侧无小齿。35(36)前凹陷深,左壳的放射肋不凸出壳缘僧帽牡蛎 O.(Lopha) cucullata Born36(35)前凹陷浅,左壳的放射肋凸出壳缘呈猫爪状猫爪牡蛎 O.(Crassostrea)pestigris Hanley四、蚌科 Unionidae蚌科习见种类的检索表1(6)贝壳的背缘铰合部无铰合齿,或仅有原始形态的侧齿痕迹。2(3)铰合部仅具侧齿的痕迹,贝壳窄长近似竹蛏形状橄榄蛏蚌 solenaia oieivora Heude3(2)铰合部无任何形状的铰合齿,贝壳外型为卵圆形或椭圆形。4(5)贝壳不太膨胀,呈角突卵圆形背角蛏蚌 Anodonta woodia

190、na Lea5(4)贝壳薄而膨胀,呈长卵圆形蚶形无齿蚌 Anodonta arcaeformis Heude6(1)贝壳的背缘铰合部有铰合齿。7(8)铰合齿不很发达,无拟主齿,贝壳的后背缘向外伸展成为大型的冠状褶纹冠蚌 Cristaria plicata Leach8(7)铰合齿发达,除具有侧齿之外,还有拟主齿,贝壳的后背缘向上伸展成为大型的帆,或不伸展成帆。9(10)贝壳的后背缘向上伸展成为大型的帆三角帆蚌 Hyriopisis cumingii Lea10(9)贝壳的后背缘不向上伸展成帆。11(12)贝壳表面具有以壳顶为中心的宽大的同心环脊射线裂脊蚌 Schistodesmus lampr

191、eyanus Bard et Adams12(11)贝壳表面不具有宽大的同心环脊。13(14)贝壳外形窄长,壳长为壳高的5倍,前端圆钝,后部细尖呈矛状短褶矛蚌 Lanceolaria grayana Lea14(13)贝壳外形为椭圆形或楔形,壳长不超过壳高的3倍。15(16)贝壳外形呈楔形,前部大,后端细尖阿氏楔蚌 Cumeopsis heudei Heude16(15) 贝壳外形不呈楔形。17(18)贝壳外形略呈椭圆形,壳面极粗糙,背部具瘤状结构,常与壳面的粗肋相接成为人字形背瘤丽蚌Lamprotula leai(Gray)18(17)贝壳外形呈长椭圆型形,表面无瘤状结构,不粗糙,仅在顶附近

192、有颗粒突起杜氏珠蚌Uuio douglasiae Griffith Pidgeon鸟蛤科 Cardiidae鸟蛤属(Cardium)种的检索表1(2)肋上有粒状突起,但无棘、刺或片突起中华鸟蛤C.sinense Sowerby2(1) 肋上无粒状突起,但无棘、刺或片突起。3(8)在成体的肋上有纵的或者横的片状突起,无强大的棘。4(5)石灰质的片状突起横排于肋上、个体大小不超过1cm片棘鸟蛤C.radula Thiele5(4)石灰质的片状突起纵排于肋上,个体大小不超过3cm美丽全缘侧鳃B. dulicata(Pease)3(2)外套前端有深凹,雌性孔在雄性孔的后方,有叶片保护凹缘侧鳃属Osca

193、nius4(5)外套背面有许多大型的瘤状突起,身体褐色,装饰有黑褐色网纹;鳃片24对瘤背凹缘侧鳃O.hilli Hedley5(4)外套背面有许多微小的乳头状突起;身体黄褐色,饰有紫色网纹;鳃叶26对西沙凹缘侧鳃O.sishaensis Lin et Tchang6(1)贝壳消失,外套前端和头幕相愈合,两侧及后缘游离;嗅角位于头幕基部和外前端的两侧之间,彼此距离较远无壳侧亚科Pleurobranchacinae7(12)外套两侧及后端的游离缘小,不掩盖足部。8(11)外套后端不形成水管状;头幕适当大;口球突出粗大;足狭长形无壳侧鳃属Pleurobranchaea9(10)身体的网纹精细,足的后

194、端钝圆,足的背面平滑,足底有足腺;头幕前缘的小突起单列;鳃叶30-40对;阴茎呈圆柱状蓝天壳侧鳃P.novaezealandiae Cheeseman10(9)身体的网纹粗壮,足前的后端延长形成长尾,足的背面有1个小棘突起,足底没有足腺;头幕的前缘的小突起双列;鳃叶22-30对;阴茎呈尖锥状尾棘无壳侧鳃P.brocki bergh11(8)外套后端卷转形成短水管状,口球突起细长,口幕非常大,足呈圆盘形月侧鳃属Euselenops明月侧鳃E.luniceps(cuvier)12(7)外套两侧及后端的游离缘极为宽大,两侧缘超出足缘约为足宽的1/2巨套侧鳃属Giagantonotum巨套侧鳃G.al

195、bumLin et Tchang乌贼科Sopidao乌贼属(Sepia)种的检索表1(10)触腕吸盘大小几乎一致。2(5)背部具斑纹。3(4)背部有目状花纹拟目乌贼S.subaculeata Sasaki4(3)背部有点状或者条纹状花纹金乌贼S.esculentaHoyle5(2)背部不具斑纹。6(9)触腕吸盘角质环具齿。7(8)内壳横纹面单波峰状罗氏乌贼S.robsoni Sasaki8(7)内壳横纹面双波峰状神户乌贼S.kobiensis Hoyle9(6)触腕吸盘角质环不具齿椭乌贼S.elliptica Hoyle10(1)触腕吸盘大小很不一致。11(14)背部具斑纹。12(13)背部有

196、点状花纹白斑乌贼S.hercule Pilobroy13(12)背部有波状花纹虎斑乌贼S.tigrisSasaki14(11)背部不具斑纹。15(16)触腕大吸盘角质环具齿针乌贼S.andreanaSteenstrup16(15)触腕大吸盘角质环不具齿珠乌贼S.torsaOrtmann耳乌贼科Sepiolidae耳乌贼科属的检索表1(4)腕吸盘2行。2(3)有发光器耳乌贼属Sepioia3(2)无发光器暗耳乌贼属Inioteuthis4(1)腕吸盘4行或者顶部4行。5(6)腕吸盘均为4行四盘耳乌贼属 Euprymna6(5)腕吸盘基部2行,顶部4行后耳乌贼属Sepiadarium 四盘耳乌贼属

197、(Euprymna)种的检索表1(2)雄性第二、第四对腕吸盘两边者大,雌性每吸盘数100个左右柏式四盘耳乌贼 E.berryi Sasaki2(1)雄性第二、三、四对腕吸盘腹侧者大,雌性每腕吸盘数50个左右毛氏四盘耳乌贼 E.morsei(Verrill)枪乌贼科 Loliginidae枪乌贼属(Loligo)种的检索表1(10)触腕大吸盘角质环具齿。2(5)触腕大吸盘角质环方形齿。3(4)触腕大吸盘角质环具齿很多宽的方形齿日本枪乌贼L.japonica Steenstrup4(3)触腕大吸盘角质环具齿很多长方形齿长枪乌贼L.bleekerikeferslein5(2)触腕大吸盘角质环具锥形齿

198、。6(9)触腕大吸盘角质环具大小不等的锥形齿。7(8)触腕大吸盘角质环大小锥形齿整齐相间中国枪乌贼L.chinensisGray8(7)触腕大吸盘角质环大小锥形齿混杂排列杜氏枪乌贼L.duvauceliidOrbigny9(6)触腕大吸盘角质环具大小一致的锥形齿火枪乌贼L.beka10(1)触腕大吸盘角质不具齿。11(14)触腕小吸盘角质环具锥形齿。12(13)腕吸盘角质环具10个以上宽方形齿神户枪乌贼L.kobiensisHoyle13(12)腕吸盘角质环具3-5个宽方形齿田乡枪乌贼L.taoiSasaki14(11)触腕小吸盘角质环具方形齿五岛枪乌贼L.gotoiSasaki章鱼科(蛸科)

199、Octopodidae章鱼属(蛸属Octopus)种的检索表1(11)腕长相近。2(12)眼前或体表具斑块。3(8)眼前具斑。4(7)眼前具环斑。3(6)背面两眼间具纺锤形或半月形斑块短蛸O.ocellatus Gray6(5)背面两眼间不具任何斑块卵蛸O.ovulum(Sasaki)7(4)眼前具点斑双斑蛸O.bimaculatus Verrill8(3)眼前不具斑。9(10)体表具点斑真蛸O.vulgarisLamarck10(9)体表具环斑环蛸O.faciatusHoyle11(1)腕长悬殊。12(2)眼前或体表均不具斑块。13(14)胴长相当胴宽的1倍长蛸O.variabillis(S

200、asaki)14(13)胴长相当胴宽的3倍纹锤蛸O.fusiformisBrock四、我国常见贝类(一)多板纲1.石鳖科琉球花棘石鳖Acanthopleura loochooana(Broderip&Sowerby,1829)身体呈长扁椭圆形,长40mm,宽25mm;壳板呈褐色,中部色淡或灰白色,表面有密集的小颗粒突起,但常被腐蚀或被其他物覆盖;环带肥厚,其上有石灰质的棘,并有黑白相间的斑纹。分布于台湾和海南岛沿海。较常见。见图6-1.图6-1 琉球花棘石鳖(二)腹足纲1.帽贝科星状帽贝Patella flexuosa(Quoy et Gaimarid,1834)壳长52mm;宽48mm;贝壳

201、低平 ,呈多角星形,自壳顶向四周射出多条放射肋,期中有8条较粗壮,放射肋凸出壳缘,呈爪状。壳面为黄褐色,杂有紫色斑。壳内呈白色,有光泽。分布于台湾、广东以南沿岸。见图6-2. 图6-2 星状帽贝2.鲍科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Reeve,1846)别名九孔鲍。贝壳呈长卵圆形,个体较皱纹盘鲍小,壳长90mm。表面有许多不规则的螺旋肋和细密的生长纹,贝壳呈绿褐色或暗红色,并有杂色斑;有6个开孔;壳口大,内银白色。为我国东南部沿海重要的经济贝类。分布于台湾和福建以南沿海。见图6-3.图6-3 杂色鲍3.马蹄螺科马蹄螺Trochus maculates(Linnaeus,17

202、58)贝壳呈圆锥形,壳长50mm;壳质坚厚。壳面灰白或暗绿色,具紫色斑纹或暗红色斑点。螺肋由念珠状颗粒组成。底面平,有小颗粒组成的同心螺肋和紫褐色波状花纹。脐孔漏斗状,浅。台湾和广东以南沿海常见。见图6-4.图6-4 马蹄螺 4.蝾螺科金口蝾螺Turbo chrysostomus(Linnaeus,1758)贝壳呈拳头形,壳质坚厚,壳长73mm;壳面环生密集而粗糙的螺肋,肋上和肋间有小鳞片;螺层的肩部有角状突起。壳色淡黄,有纵行黑紫褐色的斑块。壳口圆,内黄金色,厣橘黄色。台湾南部和海南诸岛常见。见图6-5.图6-5 金口蝾螺5.滨螺科小结节滨螺Nodilittorina exigua(Dunk

203、er,1860)贝壳小,呈卵形,壳长12mm;壳质厚,体螺层大,壳面具粗细相间的小颗粒状螺肋,贝壳为土黄色或青灰色,通常壳顶颜色加深,有的杂有青灰色或褐色斑纹。壳口卵圆形,内褐色。全国南北沿岸均有分布。见图6-6.图6-6 小结节滨螺6.锥螺科棒锥螺Turritella bacillum(Kiener,1845)贝壳呈尖锥形,壳长132mm;螺层约23层。壳面呈黄褐色或灰紫褐色,具有不太均匀的细螺肋,肋间有细螺纹,壳口近圆形,内唇稍扭曲。为我国浙江以南沿海常见种。见图6-7.图6-7 棒锥螺7.凤螺科水晶凤螺Strombus canarium(Linnaeus,1758)贝壳近三角卵圆形或菱形

204、,壳长约70mm;螺旋部呈低圆锥形,长出现数条纵肿肋,体螺层特膨大。壳面平滑,有光泽,呈黄褐色。壳口狭长,内瓷白色,外唇扩张,边缘加厚。分布于台湾和浙江温州以南沿海。见图6-8.图6-8水晶凤螺8.宝贝科虎斑宝贝Cypraea tigris(Linnaeus,1758)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贝壳呈卵圆形,壳长98mm;壳面极光滑,呈灰白色或淡褐色(壳色常随栖息环境而变化),布满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点,两侧和腹面为白色。壳口窄长,内白色,两唇缘具齿列;前沟凸出,后沟钝。分布于台湾、香港、海南和三沙。见图6-9.图6-9 虎斑宝贝9.琵琶螺科长琵琶螺Ficus graciles(Sowerby,1825)

205、贝壳长,为本科中个体较大者,壳长可达120mm以上。壳质较薄,体螺层大而长,具有低平的螺肋,纵肋较细弱,二者交织成小方格。壳面黄褐色,有略呈波纹状的纵走褐色花纹。前水管沟向前方延伸。台湾和福建以南沿海常见。见图6-10.图6-10 长琵琶螺10.轮螺科配景轮螺Architectonica perspective(Linnaeus,1758)贝壳低圆锥形,壳宽40mm;在每螺层的上下缘各有一条方格状螺肋,上缘螺肋的下面有一条紫色的螺带,下缘的螺肋上有红褐色斑点。在体螺层的基部有1条白色细肋和1条带褐色斑点的粗肋。基部平,脐孔大而深,边缘有缺刻。台湾和广东以南沿海常见。见图6-11.图6-11 配

206、景轮螺11.骨螺科骨螺Murex pectin(Lightfoot,1786)贝壳造型奇特,壳长110mm;壳面黄白色,具明显的螺肋,在各螺层上有3条纵肿肋,间隔为120,在纵肿肋上和前沟的两侧密生许多长短不等的棘刺,刺激排列较规则。分布于中国东南部海域。见图6-12.图6-12 骨螺12.织纹螺科纵肋织纹螺Nassarius variciferus(A.Adams,1851)贝壳呈长圆锥形,壳长26mm;缝合线呈沟状,壳面淡黄色,常有褐色螺带,有突出的粗纵肋和细螺纹,在每一螺层上常出12条白色纵肿肋。壳口卵圆形,外唇内缘有齿状肋;前沟短,缺刻状。属腐食性动物,常吃食其他动物的尸体。胃内积累毒

207、素。广泛分布于全国各沿海。见图6-13.图6-13 纵肋织纹螺13.芋螺科织锦芋螺Conus textile(Linnaeus,1758)贝壳近纺锤形,壳长90mm;螺旋部较高,肩部圆钝。壳面光滑,呈灰白色,具有褐色织锦状美丽斑纹,体螺层上有3条断续的橙褐色螺带,基部有细螺肋。壳口稍宽而长,前沟宽短。能分泌较强的毒素,如不慎被咬伤,重者可危及生命。分布于台湾和广东以南沿海。见图6-14.图6-14 织锦芋螺(三)掘足纲1.光角贝科象牙光角贝Laevidentalium eburneum(Linnaeus,1767)贝壳弯曲,形似象牙,壳长75mm;壳质薄,半透明,壳面白色或淡黄色,平滑有光泽,

208、无纵肋。壳口圆形。分布于东海和南海。见图6-15.图6-15 象牙光角贝(四)瓣鳃纲1.贻贝科紫贻贝 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Lamarck,1819)壳长可达90mm;贝壳呈楔形,壳质较薄,腹缘略直,背缘呈弧形;表面为黑褐或紫褐色,平滑无肋,生长纹明显;壳内面呈灰蓝色,闭壳肌痕及外套痕较明显;铰合部有25个粒状小齿;韧带细长,呈褐色;以足丝营附着生活,栖息于低潮带至浅海10m左右的岩石岸。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但以北方沿海较常见。见图6-16.图6-16紫贻贝2.江珧科二色裂江珧 Pinna bicolor(Gmelin,1791)壳长可达300mm以上;贝壳细长,

209、呈长三角或琵琶形,壳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厚;贝壳前端细长,后端斜圆形,贝表有细的放射肋约6条,有的不清楚;壳面平滑有光泽,多为土黄色或淡红褐色;内面浅红褐色,前半部珍珠层区明显;铰合部无齿;韧带沿整个背缘。栖息于低潮线至数十米水深的浅海,以壳顶插入泥沙中足丝附着在沙粒上生活。在我国分布于福建东山以南沿海。见图6-17.图6-17二色裂江珧3.珍珠贝科 (1)大珠母贝 Pinctada maxima (Jameson,1901)贝壳特大,壳长可达300mm,贝壳呈圆方形,壳质重厚;背缘较直,腹缘圆;前耳小,后耳不明显;壳面呈黄褐色或青褐色,具有覆瓦状排列的鳞片;壳内面珍珠层极厚,美丽而富有光泽;

210、闭壳肌痕宽大;铰合部无齿;韧带宽。暖水种,常栖息于海流通畅的潮下带5100m的砂或石砾质海底。我国分布于台湾和广东以南沿海。见图6-18.图6-18大珠母贝(2)马氏珠母贝 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 (Dunker,1872)贝壳近圆方形,两壳稍不等;背缘直,腹缘呈圆形;壳顶的前、后方有耳状突起;壳面呈黄褐色或青褐等,并有数条褐色的放射线,生长纹呈片状,易脱落;壳内面珍珠层厚,呈银白色,富有光泽;铰合部直,具小齿;闭壳肌痕大而明显;韧带细长。暖水种;栖息于低潮线至水深10m左右的浅海,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省以南沿海。本种是重要的经济贝类和人工育珠的较好种类。见图6-19

211、.图6-19马氏珠母贝4.丁蛎科黑丁蛎 Malleus malleus (Linnaeus,1758)壳高150mm;贝壳略呈弯丁字形,壳大而厚重;背缘直长,腹缘近圆形;贝壳后端弯曲,两边缘呈波浪状;壳顶前后方有耳状突起;壳面为灰褐或黑褐色,同心生长轮脉明显;壳内黑褐色,有光泽,周缘灰褐色;铰合部有一较大的三角形韧带槽。暖水少见种,以足丝固着在岩石间生活。在我国分布于台湾澎湖群岛、香港和北部湾。见图6-20.图6-20黑丁蛎5.扇贝科栉孔扇贝 Chlamys farreri (Jones & preston,1904)壳长85mm;贝壳呈扇形,壳质结实;右耳下方有足丝孔和610枚小栉齿;壳面具

212、明显的放射肋,肋上通常具棘刺;左右两壳放射肋数目不同,左壳有10条左右,两肋间还有数条细的间肋;右壳约20条,两肋间也有小肋;贝壳通常为红褐、紫褐、黄褐、杏红或灰白色等。壳内面白色或浅粉色;闭壳肌痕略明显;绞合线直;内韧带发达。我国北方较常见,向南至福建沿海。在山东半岛产量很高,已进行养殖。见图6-21.图6-21栉孔扇贝6.海菊蛤科多棘海菊蛤 Spondylus multimuricatus(Reeve,1856)壳长45mm;贝壳多呈卵圆或圆方形,左壳稍凸,壳表密布细的放射肋,肋上生有排列较规则的小棘;壳面多为白色,腹缘略带褐色,近壳顶部具紫褐色斑点或放射带;壳内面白色,肌痕明显,壳缘有细

213、缺刻;铰合部有2个明显的主齿。我国分布于福建以南沿海。见图6-22.图6-22多棘海菊蛤7.牡蛎科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Thunberg,1793)壳高67mm;贝壳背腹延长,右壳表面具有波状鳞片,紫色或淡紫色;左壳有数条较强的放射肋;壳内表面白色,但肌痕为紫色;韧带槽长,壳顶腔深。我国分布于长江口以北各省沿岸。见图6-23.图6-23 长牡蛎8.砗磲科大砗磲Tridacna gigas(Linnaeus,1758)壳长700mm;最大个体可达137cm,是双壳类中最大者;壳质厚重,壳顶位于近中央处;放射肋粗壮,有4条;足丝孔小。背部壳缘向上,两壳张开,外套膜外露,色彩鲜艳

214、。我国分布于西沙群岛等地。见图6-24图6-24 大砗磲9.竹蛏科大竹蛏Solen grandis(Dunker,1861)壳长120mm;壳长为壳高的45倍,贝壳前缘截形,后缘近圆形,背、腹缘直,互相平行;壳顶低,极不明显,位于前端;壳表面有明显的生长线,并有淡红色的色带,在后背区尤为明显;壳皮黄色,富有光泽;壳内白色,在后背区可看到壳表透过的红色色带;铰合齿短小,每壳一个。分布于全国沿海各海岸。是重要的经济种。见图6-25.图6-25 大竹蛏10.海螂科截形脉海螂Venatom truncate(Gould,1861)壳长25mm;两壳较侧扁,卵圆形;壳顶位于中央之前,前端圆,后端略呈截形

215、;壳顶尖,较低平;位于中央之前;壳表遍布细的放射刻纹;着带板存在于左壳,其前面有一小齿;外套窦有变化。我国主要分布于台湾和山东青岛胶州湾等有淡水注入的河口附近。见图6-26.图6-26 截形脉海螂(五)头足纲1.鹦鹉螺科鹦鹉螺Nautilus pompilius (Linnaeus,1758)贝壳大,长约180mm;贝壳左右对称,沿一个平面作背腹旋转,呈螺旋形。壳面光滑,生长纹明显,呈黄白色,从脐部向四周辐射出波纹状红褐色花纹,壳口后侧壳面呈黑褐色。鹦鹉螺具有数十条腕。壳口较大,内有珍珠光泽。脐部封闭。台湾东南、海南岛南部和西沙均有分布。见图6-27.图6-27 鹦鹉螺2.乌贼科金乌贼S.es

216、culenta 体宽短,多呈盾形。周鳍形。腕吸盘4行,雄性左侧 第4腕茎化,触腕穗吸盘420行。闭锁槽略呈耳形。内壳发达石灰质。近椭圆形。不具发光器。触腕穗吸盘大小相近。胴背具条斑。浅海性生活,肉食性,食性凶猛。中国北部近海广泛分布。见图6-28.图6-28 金乌贼3.章鱼科短蛸O.ocellatus体较小,各腕较短,长度略等。胴部卵圆形。外套腔口狭,体表一般不具水孔。腕吸盘2行或1行,腕间膜狭短,雄性右侧或左侧第三腕茎化,顶部特化为端器。闭锁器退化。齿舌为多尖型。内壳退化。第一对腕约为胴长的4倍,为中国北方的主要经济种,肉嫩味美。见图6-29.图6-29 短蛸【作业与思考】1、说出各主要科中

217、相近种类的主要特征和具体的区别办法。2、了解实验贝类的分类地位和经济价值。3、比较相近种或相似种之间的主要异同点。实验七 贝类的人工受精【实验目的】 掌握贝类人工受精的操作要领。【实验原理和基础知识】成熟精、卵的获取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温度刺激诱导亲贝排放精、卵,另一种为开贝抽取精、卵。相比之下,开贝抽取法较为普遍,具有简便、集中、便于有计划安排生产等优点。【材料与用具】1.材料:活的成熟牡蛎或其他双壳贝类2.用具:解剖刀、解剖盘、烧杯、吸管、载玻片、筛绢网、显微镜、塑料桶【方法与步骤】1.亲贝选择:牡蛎或其他双壳贝类1-2龄,体长5-6cm,体壮、贝壳无创伤,大小均匀无寄生虫和病害,性腺发育

218、良好。2.采卵:诱导排放:采用阴干、流水、升温等刺激法诱导亲贝排放精卵。a、阴干刺激:将亲贝放在阴凉处阴干半天以上再入正常海水中。b、流水刺激:成熟的个体,经流水刺激1-2小时。c、升温刺激:把亲贝移入比生活水温高3-5的环境中。解剖取卵:用解剖刀从韧带部挑起,割断闭肌,将性腺部分划破。用吸管吸取一滴滴于载有一滴水的载玻片上,如果性细胞立即散开则为卵,若不易散开而且呈烟雾状则为精子。然后分别用吸管把精子和卵子吸入盛有过滤海水的烧杯内。3.受精诱导排放受精:把亲贝移入成有新鲜过滤(或消毒)海水的池子或水桶内,排放达到所需数量精卵后将亲贝拿出。解剖取卵受精在含有卵子的池中或者容器中加入精液,轻微搅

219、拌均匀后即可。受精卵的检查但在含有原理的池子或容器中将如精液后,搅拌均匀即可受精。一般需要在显微镜下观察卵子受精的状态以判断受精是否成功。如果一个卵子周围有3-4个精子是比较合适的。只要能够看到卵子出现极体就表明卵受精了。通过视野法求出总卵数量和受精数求出受精卵数,这就是受精率。受精后处理卵加精液充气或搅拌混合受精后,静置30-40分钟,卵都已沉底便可将中上层海水轻轻放出或倾出,留下底部卵子再用较粗网目的筛绢使卵通过而去除粪便等杂质。然后加入过滤海水,卵经过沉淀后,再倒掉上层海水,这样清洗2-3次。除去海水中多余的精子,因精液太多了,会使受精卵发生畸形。洗好后加入过滤海水使其发育,并进行充气和

220、搅动。5.孵化受精卵经过一段时间发育可破卵膜浮起在水中转动,称之孵化。通过视野法求出孵化率。胚胎经过1-2天后便可发育到D型幼虫,用浮选法将D型幼虫移入育苗池培育,至此人工受精过程就完成,以后就是幼虫的培育了。【作业与思考】 详细记录贝类人工受精的过程,并统计受精率和孵化率。 实验八 马氏珠母贝人工繁育和幼虫发育【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马氏珠母贝的人工繁育方法,掌握幼虫发育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实验原理和基础知识】马氏珠母贝又称合浦珠母贝。重要的海水养殖贝类和生产珍珠的主要母贝。在我国,马氏珠母贝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海南和台湾海峡南部沿海一带;是海水珍珠生产的主要珍珠贝;闻名世界的南珠由马

221、氏珠母贝生产,我国是海水珍珠生产的大国。【材料与用具】 性成熟的活马氏珠母贝、显微镜、测氧仪、pH计、白瓷盘、解剖工具、培养罐、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等。【方法与步骤】1 取贝,阴干;2. 检测性腺,分辨雌雄亲贝,黄色的为雌性生殖腺,乳白色的为雄性生殖腺;3. 用1200ml烧杯盛过滤海水100ml,将每个亲贝的性腺用吸管浇海水冲洗,将性细胞冲入烧杯中,制备性细胞稀释溶液;4. 准备5L烧杯若干,配制0.06氨海水(4L海水中加入240ul氨水);5. 向卵子细胞稀释溶液中,加入0.06氨海水至体积达到1000-1100ml,搅拌,处理卵子10分钟;6. 在精子细胞稀释溶液中加入100l的氨水,

222、刺激精子的氨海水浓度是1;7. 用一次性吸管吸取精子加入到经过刺激的卵子中;8. 在精卵混合10分钟后,倒掉上层的溶液,受精卵此时大部分沉在烧杯底部;9. 最后,把烧杯中的沉性受精卵倒进塑料桶中,半小时后倒掉水桶中上层的海水,并更换新鲜的过滤海水,一个半小时后再倒一次上清,换上新鲜海水;10. 在温度为25-27条件下,受精后一般5.5h-6h就可以观察到担轮幼虫了;15h左右开始进入D型幼虫期。图10-1 马氏珠母贝胚胎发育示意图1. 未成熟卵;2. 已成熟卵;3.受精卵;4. 极叶伸出;5. 2细胞期;6. 4细胞期;7. 16细胞期;8. 桑椹期;9. 囊胚期;10. 担轮幼虫期;11.

223、 D型幼虫期;12. D型幼虫期;13. 壳顶前期;14. 壳顶后期;15. 变态幼虫期。【作业与思考】将实验的全过程简单的复述。将各个阶段的幼体详细绘图。实验九 方斑东风螺人工繁育和幼虫发育【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方斑东风螺的人工繁育方法,掌握幼虫发育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实验原理和基础知识】方斑东风螺B abylonia areolata(Lamarck),俗称花螺,属腹足纲,新腹足目,蛾螺科,体型为长卵圆形,螺旋部呈圆锥状,体螺层膨大,壳厚而坚实,壳面光滑,白色的壳面具黄褐色的方形斑块,生活在水深7至30米的泥沙质海底,我国东南沿海均有分布。该螺为肉食性,生长速度快,对环境适应力强,味

224、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由于滥捕,近年来天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商品螺价格不断上涨,致使我国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正在兴起方斑东风螺的养殖热潮。【材料与用具】 性成熟的活方斑东风螺、显微镜、测氧仪、pH计、白瓷盘、解剖工具、培养罐、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等。【方法与步骤】亲螺的选择与培育人工繁育的亲螺来源主要是自然海区捕捞性腺成熟的亲螺,一般选择5.5cm以上,40g以上,活力好,色泽好,无外伤的个体。方斑东风螺的繁殖要求有1:1的雌雄配比,因此需要从体外对它们进行雌雄鉴别。鉴别方法是,在同一海区采捞到的成螺中,个体较大、壳色浅蓝、交接器短、腹足部在距离头部1/3处的中间有明显生殖孔者为雌性;个体

225、较小、壳色黄桔、交接器长、腹部没有生殖孔者为雄性。亲螺清洗干净后,移到培育池强化培养,培育池水深60至80cm ,连续冲气,静水培养1d后,排干池水,清除死螺,加注新鲜砂滤海水,投喂去鱼肠、鱼头的新鲜海鱼或冰冻海鱼,打碎去外壳的蟹类,去外壳的虾类。投饵量为螺体重的3 %至5 % ,具体投饵量要根据亲螺的生理状态和环境条件而定;如果亲螺不摄食,就不要投料,投料后2h将残饵捞掉。流水培育,日换水量100%。产卵与孵化管理 亲螺培育一段时间后即可进行交配并产卵,产卵时间视亲螺入池时性腺发育情况而定。成熟度好的,下池后2至4天即能产卵,差的10至15天才能产卵。产卵时亲螺把卵子排至前腹足部特有的结构腹

226、足口里,然后由腹足口分泌卵囊把卵子包住,并成簇地粘贴在池底或沙粒上。一只雌性亲螺每次可产卵囊20至50个不等,其产卵量与个体大小有关。卵囊呈高脚杯状,卵囊高度(不含柄)2.01cm,宽度0.85cm;卵囊柄长1.2cm。产卵后的第二天,应及时排干池水,收集卵囊,清洗干净后,放在孔目大小为0.3至0.5cm的塑料筐中,悬浮在水面上孵化,卵囊要全部浸在水中,孵化时要连续微充气,并适量换水,水温在26至30。盐度在30时,经过100至110个小时的孵化,即可孵出幼体,正常的孵化率在85至90%之间,孵化后要计算幼体的数量,幼体培育密度为0.1-0.2个/ml为宜,密度达到后要及时把卵囊移到其他幼体培

227、育池孵化。幼体培育刚孵出的幼体,有有用能力,趋光性强,此期间消耗氧量不大,充气量不宜太强,水深保持在80-90cm。幼体孵出后要及时投喂生物饵料,主要是单胞藻,金藻、角毛藻、扁藻、小球藻、微绿球藻均可,以金藻、角毛藻效果较好,小球藻、微绿球藻效果相对差一些。日投喂量为3-5万cell/ml,即肉眼看到有淡的藻色即可。如果藻色很快变清,要及时补充饵料。没有单胞藻时,可用海洋酵母、螺旋藻粉、BP等干料代替,但效果较差。在幼体培育期间要适量换水,促进幼体生长,一般经过12至15天的培育,幼体开始出现水管、眼点等特征,幼体开始附着,变态为稚贝。图9-1 方斑东风螺胚胎发育和幼虫发育形态观察(引自黄瑞等

228、)1. 方斑东风螺卵囊;2. 刚产出的受精卵(120);3. 放出第一极体(300);4. 放出第二极体(300);5. 第一极叶出现(300);6. 第一次分裂纵向沟出现(300);7. 2个细胞(300);8. 4个细胞(100);9. 8个细胞(300);10. 16个细胞(300);13. 囊胚期(300);14. 原肠期(100);图9-2 方斑东风螺幼虫发育形态观察(引自黄瑞等)15. 膜内早期面盘幼虫(100);16. 膜内早期面盘幼虫(侧面,100);17-18. 早期面盘幼虫(背面,100);19-21. 早期面盘幼虫(100);22-23. 即将孵出的中期面盘幼虫(100)

229、;24. 孵出第1天的中期面盘幼虫(100);25. 孵出第4天的后期面盘幼虫(100);26. 孵出第11-12天的后期面盘幼虫(100);27. 变态沉底的后期面盘幼虫(100);28. 面盘萎缩的后期面盘幼虫(100);29. 稚螺(100);【作业与思考】将实验的全过程简单的复述。将各个阶段的幼体详细绘图。实验十 马氏珠母贝的插核施术【实验目的】1.了解马氏珠母贝的形态解剖。2.掌握马氏珠母贝的插核方法。【实验原理和基础知识】插核施术,实际上就是对珍珠贝的外科手术。为了要把细胞小片和珠核移至寄主贝(即施术贝)体内培养,就必须在珍珠贝体上进行这个手术。【材料与用具】镊子、解剖刀、剪刀、手

230、术台、开口器、木楔、切片刀、平板针、通导针、钩针、送片针、珠核、送核器、纱布、棉球、玻璃板3%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2-3%红汞水【方法与步骤】1.马氏珠母贝的选择一般2-3龄,个体健壮完整,无病害,壳高6厘米以上,壳宽2.5厘米以上。2.外套小片制备:切去外套小片位置;外套缘膜部(以色线为中线)。小片的大小形状:为正方形,直径为1/3-1/2.5珠核。外套膜小片的切取:首先用解剖刀扦入已栓口的小片贝壳内,将其闭壳肌割断,令其开壳,然后以平板针拨开两边鳃瓣,用刀切下白唇瓣下方到鳃末端的外套膜。图8-1 细胞小片的制备小片的药物处理:取片:切下的外套膜置于玻璃板上。抹片:用湿纱布吸附小片外侧

231、面的粘液,再用湿棉球轻轻滚抹一下就可以。切成长条形:抹片后将外套边缘切除,沿色线外4、线内6的比例切成宽2-4毫米的长条形。PVP的染液浸泡:把PVP倒入盛有冷却的煮沸过滤海水的器皿中,再加入2-3%红汞水,混匀,把小片放进浸泡3-5分钟。切成正方形小片:在玻璃板上切成正方形,然后滴加PVP养片,备用。插核部位:左袋:位于腹脊近末端处。右袋:在马氏珠母贝右边的消化盲囊与缩足肌之间的体表下。插核数量:特大核一般只能插一个,大、中核可植2个,左右袋各一个。插核方法:插核顺序:检查手术贝固定开切口通道插核(或后插)送小片(或先送)开切口:在手术贝足基部黑白交处切一弧形的刀口,刀口应稍小于核为宜,其深

232、度为切开表皮为准。通道:用通道针扦入刀口处,沿着“右袋”部位通道,完毕后将通道针退回原切口处,然后再沿“左袋”方向通道。先放插核:用送片针刺住细胞小片外侧面(即贴壳一面)前端的1/3处送入左袋的深处,务必一次送准。用送核器将大核送入“左袋”的切口处,最后应以小号送核器将珠核沿通道送入核位底部,使之紧贴于小片的外侧面,不得有空隙或折角现象,更不许用小片的内侧与珠核相贴。“右袋”核位重复这样的操作,但只能扦入中核或者小核。后放插核:先放核后放小片,顺序颠倒一下。图8-2 开切口图8-3 插核【注意事项】珠核事先要消毒,各种工具要保持清洁。检查手术贝是否适于插核。扦核过程不要损伤内脏主要器官及缩足肌

233、。各管道基部应彼此分开,不要连在一起。为防止脱核,刀口不能过大,刀口大小与大小相同或稍微小一点。珠核要紧贴着外套膜小片外侧面。插核工作力求快而稳。【作业与思考】 马氏珠母贝的插核施术容易出现哪些题?如何解决?主要参考文献蔡如星,黄惟灏. 1991. 浙江动物志. 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陈品健. 2001. 动物生物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董正之. 中国动物志软体动物门. 1988. 北京:科学出版社.黄瑞,黄标武,汤文杰,等. 方斑东风螺早期发育阶段形态的观察. 台湾海峡. 2010年03期.梁飞龙,毛勇,余祥勇,等.方斑东风螺人工育苗试验. 海洋湖沼通报. 2005年01期.梁象秋. 1

234、996. 水生生物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刘志刚,彭景书,等. 2011. 东风螺健康养殖与质量安全管理.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王爱民,石耀华,等. 2010. 马氏珠母贝生物学与养殖新技术.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于瑞海,王照萍,等. 2009. 贝类增养殖学实验与实习技术.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张素萍. 2008. 中国海洋贝类图鉴. 北京:海洋出版社.海藻栽培学实验该课程的部分实验项目过于简单,请要么补充内容,要么将相关的实验合并实验一 藻类门的分类【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和掌握主要经济藻类门的重要特征,熟悉检索表的应用。【实验原理和基础知识】在进行本实验之前首先

235、必须熟悉海藻的分类学基础知识。这不是“实验原理和基础知识的内容”【实验用品】一、实验器材 解剖盘、镊子、尺。二、实验材料各种海藻标本。【实验操作步骤】根据特征,对照检索表,进行门的检索。藻 类 分 门 检 索 表1a细胞具色素体;贮藏物质为淀粉或脂肪21b细胞无色素体,色素分散在原生质中;贮藏物质以蓝藻淀粉为主蓝藻门Cyanophyta2a细胞壁由上下两个硅质瓣壳套合成;壳面具辐射对称或左右对称的花纹硅藻门Bacillariophyta2b细胞壁不由上下两个硅质瓣壳组成33a营养细胞或动孢子具横沟或仅具纵沟43b营养细胞或动孢子不横沟和纵沟54a无细胞壁或细胞壁由一定数目的板片组成甲藻门Pyr

236、rophyta4b无细胞壁或细胞壁不具板片隐藻门Cryptophyta5色素体为缘色,罕见灰色或无色;贮藏物质为红藻淀粉、白糖素、脂肪或甘露醇86a植物体大型、分枝、规则地分化成节和节间轮藻门Charophyta6b植物体为单细胞,少数为群体;运动细胞的丝状体,无节和节间的分化77a植物体为单细胞,少数为群体;运动细胞顶端具1、2或3条鞭毛;有时无色;贮藏物质为裸藻淀粉裸藻门Euglenophyta7b植物体为单细胞的、群体的、丝状的或薄壁组织状的;运动的营养细胞或动孢子具2(少数属具4、8)条等长的鞭毛;罕见无色的;贮藏物质为淀粉绿藻门Chlorophyta8色素体不为红色;运动细胞或生殖细

237、胞具2(罕见3)条不等长的鞭毛;贮藏物质为白糖素,油或甘露醇99a色素体褐色;植物体常为犬型的、丝状、壳状、叶状、有的具假根、假茎、假叶的分化;运孢子肾形,具2条侧生的鞭毛;贮藏物质为褐藻淀粉和甘露醇褐藻门Phaeophyta9b色素体黄缘色,金褐色或淡黄色;植物体常为小型的,单细胞、群体或丝状;运动细胞具1、2或3条等长或不等长的鞭毛;贮藏物质为白糖素或油1010a色素体金褐色或淡黄色;植物体通常为小型的、单细胞或群体;运动细胞具1条鞭毛或2条等长或不等长的鞭毛,罕见具3条鞭毛的;有些种类为变形虫状的金藻门Chrysophyta10b色素体黄绿色;植物体或丝状;运动细胞具2条不等长的鞭毛;单

238、细胞或群体种类细胞壁常由两瓣套合组成,丝状种类由两个“I”字形节片合成黄藻门Xanthophyta【作业与思考】过于简单,一般要35个题藻类门的主要特征。实验二 念珠藻科和颤藻科主要经济藻类的分类【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和掌握念珠藻科和颤藻科主要经济藻类种的重要特征,熟悉检索表的应用。【实验原理和基础知识】在进行本实验之前首先必须熟悉海藻的分类学基础知识。【实验用品】一、实验器材 解剖盘、镊子、尺。二、实验材料各种海藻标本。【实验操作步骤】根据特征,对照检索表,进行科、属和种的检索。念 珠 藻 科 分 属 检 索 表1异形胞顶生22a异形胞间生32b孢子紧靠异形胞柱孢藻属Cylindros

239、permum2c孢子远离异形胞顶圈藻属Anabaenopsis3a藻丝的末端细胞延长成无色细胞束丝藻属Aphanijomenon3b藻丝所有细胞形状相同44a植物体为定形群体念珠藻属Nostoc4b植物体为单生或不定形群体55a细胞短,盘状节球藻属NoduIaria5b细胞不为盘状鱼腥藻属Anabaena念 珠 藻 属 分 种 检 索 表1a群体胶被柔软而不定形21b群体胶被具一定形态32a丝体排列紧密 1点形念球藻Nostoc punctiforme2b丝体排列疏松2沼泽念珠藻Nostoc paludosum3a植物体丝状3发状念珠藻Nostoc flagelliforme3b植物体不为丝状

240、44a植物体为膜状4灰念珠藻Nostoc muscorum4b植物体为球状或其他形状55a水生5球形念珠藻Nostoc sphatricum5b亚气生66、丝体强烈弯曲6普通念珠藻Nostoc commune6、丝体略弯曲7林氏念珠藻Nostoc linckin颤 藻 科 分 属 检 索 表1无鞘22a具鞘32b丝体有规则地螺旋形弯曲螺旋藻属Spirulina2c丝体直或作不规则地弯曲颤藻属Oscillatoria3a每个鞘内仅具1条藻丝43b每个鞘内具几条藻丝74a丝体单条,不分枝54c丝体具单条假分枝束藻属Symploca5a丝体鞘呈紫色或肉色;末端细胞外壁不增厚紫管藻属Porphyros

241、iphon5b丝体鞘无色、黄色、褐色或红色,外壁有时增厚66a丝体鞘坚固,厚而分层6b丝体鞘薄,粘质,有时仅具群体胶被胶鞘藻属Phormiclium7a丝体鞘不分枝87b丝体鞘分枝;藻丝在鞘内,密集裂须藻属Schiothrix8a鞘粘质、不分层;每一鞘内具多数藻丝微鞘藻属Microcoleus8b鞘粘质、分层;每一鞘内具少数藻丝水鞘藻属Hydrocoleus颤 藻 属 分 种 检 索 表1a丝体顶端细胞尖细21b丝体顶端细胞不尖细52a横壁收缢42b横壁不收缢43a末端弯曲呈镰刀状或螺旋状1灿烂颤藻Oscillatoria splendida3b末端略弯曲但不呈螺旋状2阿氏颤藻Oscillat

242、oria asardhihi4a丝体横壁明显收缢,长小于宽3清净颤藻Oscillatoria sanota4b丝体横壁略收缢,细胞长大于宽4悦目颤藻Oscillatoria amoena5a丝体横壁收缢5美丽颤藻Oscillatoria foimosa5b丝体横壁不收缢66a横壁处具颗粒76b横壁处不具一颗粒6巨颤藻Oscillatoria amphilia7a横壁两侧各具一颗粒7两栖颤藻Oscillatoria tenuis7b横壁两侧各具多数颗粒8小颤藻Oscillatoria tenuis鱼 腥 藻 属 分 种 检 索 表1a丝体不弯曲1固氮鱼腥藻Anabaena azotica1b丝体

243、弯曲22a孢子球形或近球形 32、孢子圆柱形43a孢子远离异形胞2多变鱼腥藻Anabaena vanabilis3b孢子紧连异形胞3螺旋鱼腥藻Anabaena spiroides4a藻丝不螺旋弯曲4类颤藻鱼腥藻Anabaena osicellariordes4b藻丝螺旋弯曲55a细胞椭圆形,孢子位于异形胞两端5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5b细胞桶形,孢子不位于异形胞两端5卷曲鱼腥藻Anabaena circinalis螺 旋 藻 属 分 种 检 索 表1a植物体单细胞,无横壁21b植物体为多细胞的丝体,具横壁32a细胞1.22微米1大螺旋藻Spirulina maior2b

244、细胞4.55微米2为首螺旋藻Spirulina princeps3a细胞横壁外具有颗粒43b细胞横壁无颗粒3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battnsis4a细胞螺旋宽915微米,旋间距离2131微米4方胞螺旋藻Spirulina jenneri4b细胞螺旋宽4060微米,旋间距离930微米5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作业与思考】1、螺旋藻有何用途?实验三 铁钉菜属和马尾藻属主要经济藻类的分类【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和掌握铁钉菜属和马尾藻属主要经济藻类种的重要特征,熟悉检索表的应用。【实验原理和基础知识】在进行本实验之前首先必须熟悉海藻的分类学基础知识。【实验用品】一、

245、实验器材 解剖盘、镊子、尺。二、实验材料各种海藻标本。【实验操作步骤】根据特征,对照检索表,进行属和种的检索。铁钉菜属经济种类的检索表1藻体为线状铁钉菜Ishige okaeurae2藻体为叶状叶状铁钉菜Ishige foliacea马尾藻属经济种类的检索表1a固着器假根状21b围着器非假根状32a藻体肥厚多汁,藻叶早落性,存在时多为长棒状,肉质羊栖菜Sargassum fusifrme2b藻体非肥厚多汁,藻叶较薄而宽,两边不对称半叶马尾藻Sargassum hemiphyllum3a叶缘(至少是体上部的叶)羽状分裂,有时深裂至中肋43b叶缘全缘或有锯齿,但无羽分裂54a气囊长椭圆形至圆柱状铜

246、藻Sargassum horneri4b气囊近圆球形裂叶马尾藻Sargassum siliquastrum5a主枝自主干的顶端假丛生65b非上述的假丛生76a叶短小,密集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6b叶长,有间距海黍子Sargassum kjellmanianum7a枝或至少在幼枝上有疏密程度不同的刺状突起87b无论老枝或幼枝上均无刺状突起98a刺状突起只在幼枝上明显,主干顶端,无匍匐枝海蒿子Sargassum pallidum8b老枝及幼枝上均密被刺状突起,主干顶端有匍匐枝匐枝马尾藻Sargassum polycystum9a枝扁压或扁平,至少在主枝下部最明显瓦氏马尾藻S

247、argassum vachellianum9b枝上下均为圆柱形亨氏马尾藻Sargassum henslowianum【作业与思考】1、我国常见的马尾藻种类有哪些?2、马尾藻分类的主要特征依据有哪些?实验四 紫菜属和海索面属主要经济藻类的分类【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和掌握紫菜属和海索面属主要经济藻类种的重要特征,熟悉检索表的应用。【实验原理和基础知识】在进行本实验之前首先必须熟悉海藻的分类学基础知识。【实验用品】一、实验器材 解剖盘、镊子、尺。二、实验材料各种海藻标本。【实验操作步骤】根据特征,对照检索表,进行属和种的检索。紫菜属经济种类的检索表1a藻体边缘细胞呈锯齿状刺缘紫菜组21b藻体边

248、缘细胞为全缘全缘紫菜组51c藻体边缘由数排退化细胞所组成边缘紫菜组边紫菜Porphyra marginata2a藻体多呈圆形,较小,一般高度在10厘米以下,为雌雄同珠32b藻体多呈披针形,一般高度在10厘米以上,主要为雌雄异株43a藻体一般不成裂片或簇状,果孢子囊表面观为8个圆紫菜Porphyra suborbiculata3b藻体多呈裂片或簇状,果孢子囊表面观为4或5个绉紫菜Porphyra crispata4a藻体为雌雄异株,厚不及60微米长紫菜Porphyra dentata4b藻体主要为雌雄异株,少数为雌雄同株,厚在60微米以上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5a切面观精

249、子囊为4层,果孢子囊为2层甘紫菜Porphyra tenera5b切面观精子囊为8层,果孢子囊为4层,精子囊睾落呈长条或片块状,与果孢子囊混杂而生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202表1 紫菜属的经济种类比较特性种名外 形颜 色边缘细胞体厚度(微米)细胞层数色素体雌雄同株或异株果孢子数与分裂式精子数与分裂式圆紫菜P.suborbiculata高23厘米,可达6厘米,宽38厘米,可达10厘米,体圆形或肾脏形,少数漏斗形,一般不呈裂片。紫红或红色明显的锯齿状40左右单层1个同株32个,表面观8个4层,A2B4C464个,表面观16个,4层,A4B4C4绉紫菜P.crispata高24

250、厘米,可达5厘米,宽25厘米,可达7厘米,体圆形或肾脏形,较小,一般花簇状,呈显著裂片。淡紫或暗缘紫色同 上5260同上同 上同上16个或更多,表面观4个或5个,4层或更多,一般为A2B2C4123个,表面观16个,3层,A4B4C8长紫菜P.dentata高1525厘米,可达45厘米以上,宽24厘米,可达7厘米,最大的长910厘米,宽15厘米,披针形或竹叶形。紫色或紫红色锯齿状4555同上同上异株16个,表面观4个,4层,A2B2C4同上坛紫菜P.haitanensis高1213厘米,可达28厘米以上,宽35厘米,可达8厘米以上,披针形,亚卵形或卵形。暗缘紫带褐色具有稀疏的锯齿6511单层、

251、局部双层1个,少数细胞具双色素多数异株少数同株多数16个,少数32个,表面观或3个,4层,A2B2C4或A2B4C4123个或256个,表面观16个,8或16层,A4B4C或A4B4C16甘紫菜P.tenera高2030厘米,可达60厘米以上,宽1016厘米,可达30厘米以上,卵形、竹叶形、不规则的圆形。紫红、紫或紫蓝平滑无锯齿2033单层1个同株或异株8个,表面观4个,2层,A2B2C264个,表面观16个,4层,A4B4C4条斑紫菜P.yezoensis高1230厘米,可达30厘米以上,宽26厘米,可达12厘米,卵形、长卵形或呈裂片。鲜紫红色或略带紫色同上3545同上同上同株16个,表面观

252、4个,4层,A2B2C4多数128个,少数64个,表面观16或3个,3层,A4B4C3或A2B4C3边紫菜P.marginata高1224厘米,可达40厘米,宽2030厘米,可达40厘米以上,圆形叶片从基部到叶缘作深度的各种波状或反复来回的皱褶。淡褐色或黄褐紫色为510排退化细胞组成3340同上同上同上16个,表面观4个,4层,A2B4C364个,表面观8个,8层,A2B4C3海索面属经济种类的检索表1藻体在5厘米以上,单条或极少分枝海索面Nemalion heleminthodes2藻体在5厘米以上,叉状分枝甚密叉枝海索面海索面 Nemalion halminthoides【作业与思考】1、

253、紫菜分类的主要特征依据有哪些?实验五 石花菜属、海萝属、蜈蚣藻属和海膜属主要经济藻类的分类【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和掌握石花菜属、海萝属、蜈蚣藻属和海膜属主要经济藻类种的重要特征,熟悉检索表的应用。【实验原理和基础知识】在进行本实验之前首先必须熟悉海藻的分类学基础知识。【实验用品】一、实验器材 解剖盘、镊子、尺。二、实验材料各种海藻标本。【实验操作步骤】根据特征,对照检索表,进行属和种的检索。石花菜属经济种类的检索表1a体矮小,一般不超过5厘米21b体高大,在5厘米以上32a体高一般不超过2厘米,小枝密接小石花菜Gelidium divaricatum2b体高一般在25厘米间,小枝稀疏细毛

254、石花菜Gelidium crinale3a主枝的中央有中肋状的加厚部分中肋石花菜Gelidium joponicum3b主枝的中央无中肋状的加厚部分44a主枝或分枝上密生着许多12次的复羽状短枝大石花菜Gelidium pacificum4b主枝或分枝上缺乏上述的复羽状短枝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表2石花菜属经济种类的形态特征比较特征种名藻体习性大小分枝式小枝主枝中肋状加厚石花菜G.amansii直立一般高1020厘米,可达30厘米羽状分枝互生或对生主枝及分枝上长有羽状小枝,长短枝交错无小石花菜G.divaricatum密集错综匍匐矮小,高度一般不超过2厘米不规则的羽状分枝或分枝

255、分枝上有较密的羽状小枝无中肋石花菜G.joponicum直立一般高612厘米不规则的羽状分枝或分裂小枝不密接有大石花菜G.pacificum直立一般1020厘米高,可达30厘米以上羽状分互生或对生主枝及分枝上生密结的复羽状小枝无细毛石花菜G.crinale有卧生部与直立部体细小,一般24厘米不规则羽状分枝,互生或对生,有时同一节具有24分枝小枝较稀疏无海 萝 属 经 济 种 类 的 检 索 表1a藻体中空,成长后中轴不易见到海萝Gloeopeltis furcata1b藻体近中实,成长后中轴仍可看到,内部充满有疏密不等的细丝鹿角海萝Gloeopeltis peltis蜈 蚣 藻 属 经 济 种

256、 类 的 检 索 表1a藻体线形或略扁压蜈蚣藻Gratelonpia filicina1b藻体叶片状舌状蜈蚣藻Gratelonpia livida表3两种蜈蚣藻属海藻的特征比较特征种名体形分枝情况体质蜈蚣藻Gratelonpia filicina线形或略扁压具有一及顶而明显的主干规或不规则的羽状分枝粘滑舌状蜈蚣藻Gratelonpia.livida叶片状一般为单条或叉分或不分枝软或稍硬海 膜 属 经 济 种 类 的 检 索 表1a藻体边缘常有锯齿状突起锡兰海膜1b藻体边缘无锯齿状突起海膜Halymenia sinensis表4两种海膜属海藻特征的比较特征种名分枝式藻体边缘体表面有无条纹颜色海膜

257、H.sinensis单条或不规则分枝无锯齿状突起,全缘或呈波状。有时具有连绵的弧形,有时破碎,出现不规则锯齿具有隐约不易觉察的细条纹紫红色锡兰海膜羽状分枝常有锯齿状突起,尖细如锥无上述的条纹红色或略含绿色【作业与思考】1、石花菜的经济价值。实验六 江蓠属、麒麟菜属、沙菜属和仙菜属主要经济藻类的分类【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和掌握江蓠属、麒麟菜属、沙菜属和仙菜属主要经济藻类种的重要特征,熟悉检索表的应用。【实验原理和基础知识】在进行本实验之前首先必须熟悉海藻的分类学基础知识。【实验用品】一、实验器材 解剖盘、镊子、尺。二、实验材料各种海藻标本。【实验操作步骤】根据特征,对照检索表,进行属和种的

258、检索。江 蓠 属 经 济 种 类 的 检 索 表1藻体圆柱状或多少有些扁压 21藻体明显地扁平叶状 24 2.分枝基部缢缩 3 2.分枝基部不缢缩 153枝或部分分枝基部轻度缢缩 43枝基部极度缢缩,常形成一个极细小的柄 8 4.精子囊在体表层形成连续的囊群,简称“C”型 5 4.精子囊在体皮层细胞中形成深浅不等的生殖窠状,浅的称“T”型,单腔深的称“V”型, 多腔深的称“P”型 65髓部细胞径多在500(190420)m以下,成熟囊果具明显的喙,基部略缩,囊径常大枝径,使枝呈“之”字形回曲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5髓部细胞径多在500(600700)m以上,成熟

259、囊果略具喙,基部不缩绳江蓠Gracilaria chorda 6.藻体纤细,膜质,腊叶标本易于附着于纸上 7 6.藻体线性圆柱状,软骨质,腊叶标本不完全附着于纸上,囊果半圆形,基部不缩,精子囊窠“V”型真江蓠Gracilaria asiatica7.果孢子囊大,一般长4350(53)m 巨孢江蓠Gracilaria megaspora7.果孢子囊小,一般长2636m 樊氏江蓠Gracilaria fanii 8.分枝或部分分枝基部极度缢缩,但藻体不形成节和节间 9 8.藻体全部或部分缢缩,形成明显的节和节间 239.个体较小,一般510cm高,分枝繁多,枝短 109.个体较大,一般1545cm

260、高,分枝简单,枝长 12 10.体硬,髓部与皮层间无明显界限,产孢丝与囊果被间无吸收丝,精子囊窠属“V”型硬江蓠Gracilaria firma 10.体软骨质,产孢丝与囊果被间有吸收丝,精子囊窠非“V”型 1111.精子囊窠属“T”型 芋根江蓠Gracilaria blodgettii11.精子囊窠属“P”型 张氏江蓠Gracilaria changii 12.分枝基部极度缢缩,常形成一个极细小的柄 13 12.仅部分分枝基部极度缢缩 1413.精子囊窠属“V”型海南江蓠Gracilaria hainanenisis 13.精子囊窠属“P”型 混合江蓠Gracilaria mixta 14.

261、整个藻体非常纤细,径0.51mm;分枝基部特别是小枝基部极度缢缩,常形成一个极细小的尖点 红江蓠Gracilaria rubra 14.藻体非常粗大,径可达5mm;肥厚多汁,一般仅体下部分枝基部缢缩粗江蓠Gracilaria gigas15.分枝圆柱形 16 15.分枝扁压到扁平,外观很像琼枝藻属的琼枝 凤尾菜Gracilaria eucheumoides 16.多二叉式分枝,常集中在体上部 17 16.不规则羽状分枝或互生或偏生分枝 1917.精子囊窠属“V”型 繖房江蓠Gracilaria coronopifolia17.精子囊窠属“P”型 18 18.藻体上部的分枝稀疏,外形似帚状,枝距

262、较长帚状江蓠Gracilaria edulis 18.藻体上部的分枝频繁,外形非帚状,枝距甚短繁枝江蓠Gracilaria bangmeiana19.体肥厚多肉,不规则羽状分枝,径34mm,上部常弯曲成弓状弓江蓠Gracilaria arcuata19.藻体互生或偏生分枝 20 20.囊果特化,具有很长的分枝或不分枝或呈花瓶状的喙长喙江蓠Gracilaria longirostris 20.囊果圆锥形,半球形或桃形 2121.囊果桃形,具有明显的喙状突起,基部明显的收缩,分枝基部不宽,藻体基部常逐渐变细 细基江蓠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21. 囊果圆锥或半球形形,无喙

263、或略有喙,分枝基部较宽,分枝基部不宽,藻体基部不变细 22 22.藻体浅红色,枝径23mm,精子囊窠呈“T”型 脆江蓠Gracilaria chouae 22.藻体深紫色或微带绿色,枝径12mm,精子囊窠属“C”型异枝江蓠Gracilaria bailinae23.节间棍棒状,上部膨大,基部变细,顶端截形,截面中央有一下陷的小窝 缢江蓠Gracilaria salicornia23. 节间圆柱形,常呈弧状弯曲,顶端钝圆,并不膨大;枝本身常1次或多次缢缩形成2到 数个连接的节间 节江蓠Gracilaria articulata 24.藻体边缘具有刺状突起 刺边江蓠Gracilaria spinu

264、losa 24.藻体边缘全缘 2525.规则地二叉式分歧,小枝不密集成头状 2625.枝上部密集成头状 团集江蓠Gracilaria glomerata 26.藻体薄,膜质,腊叶标本易于附着于纸上楔叶江蓠Gracilaria cuneifolia 26.藻体硬,革质,腊叶标本不易附着于纸上 2727.产孢丝与囊果被间无吸收丝,产孢丝细胞极小山本江蓠Gracilaria.yamamotoi27.产孢丝与囊果被间有明显的吸收丝,产孢丝细胞较大28 28.体表面具有大小不等的椭圆形的斑点 斑江蓠Gracilaria punctata 28.体表面不具斑点 扁江蓠Gracilaria textorii

265、表5 几种江蓠属种类特征比较特征种名体 形体质颜色(新鲜)分枝式分枝基部缢缩情况切面观囊果形状江蓠G.verrucosa线形,圆柱状软骨质紫褐色,有时略带绿或黄色互生或偏生分枝基部略缢缩细胞自皮层向内逐渐增大球形或半球形缢江蓠G.salicornia线形,圆柱状软骨质到膜质褐红色或暗绿色互生或偏生,有时具不规则分枝分枝基部骤然缢缩常形成一个极小的点状细胞自皮层向内增大圆锥形脆江蓠G.chouae线形,圆柱状软骨质到膜质紫红色互生有时赤具有偏生和叉分现象分枝基部不缢缩同上圆锥形扁江蓠G.textorii扁平,叶片状革质紫红到暗紫红色一般为数回二叉式分枝同上同上球形或半球形凤尾菜G.eucheum

266、oides扁平肥厚多肉体表面蓝紫色或紫红色腹面较深二叉式分枝但偶有三叉,四叉或不规则分枝现象同上同上球形红 翎 菜 科 分 属 检 索 表1.藻体扁平叶状 21.藻体圆柱形或扁压 32.藻体具有明显的背腹面 腹根藻属 Tenaciphyllum2.藻体没有背腹面 鸡冠菜属 Meristotheca3.藻体具有或多或少的疣状突起 53.藻体无疣状突起 44.藻体分枝基部处明显缢缩 红翎菜属 Solieria4.藻体分枝基部不缢缩厚线藻属 Sarconema 5.囊果切面中央为一大的融合胞 65.囊果切面中央为许多不育小细胞 拟鸡冠菜属 Meristiella6.囊果位于疣状突起 76.囊果位于主

267、轴,产生-胶型 卡帕藻属 Kappaphycus7.产生-胶型 麒麟菜属 Eucheuma7.产生-胶型 琼枝藻属 Betaphycus麒 麟 菜 属 分 种 检 索 表1.藻体圆柱状 21.藻体扁压或扁平 32.分枝多基出,上下等径 西沙麒麟菜Eucheuma xishaensis2.小枝轮生 43.藻体仅基部圆柱状,分枝由下至上很快扁压,具一壳状固着器错综麒麟菜Eucheuma perplexum3.成熟藻体匍匐生长,分枝极严格对生,箭状突出多羽状边生,多数变为囊果 齿状麒麟菜Eucheuma serra4.小枝多,密集轮生,分枝自上而下渐粗,呈圆锥形珊瑚状麒麟菜Eucheuma arno

268、ldii4.小枝少,仅在每“节”上简单轮生,枝端尖细 麒麟菜Eucheuma denticulatum卡 帕 藻 属 分 种 检 索 表1.藻体背腹明显,分枝扁圆至扁压 耳突卡帕藻Kappaphycus cottonii1.藻体无背腹面,分枝圆柱形 22.体枝径较一致 长心卡帕藻Kappaphycus alvarezii2.老枝与幼枝枝径明显不同 异枝卡帕藻Kappaphycus stratum琼枝藻属的主要特征藻体扁压到扁平,有不对称的背腹面,平展的或直立的藻体以短圆柱形直立茎节自壳状基部产生,对生分枝,不形成轮回;内部构造:外皮层多为丝状体,内皮层为假薄壁细胞;髓部有一扁平的中轴及旋转的假

269、根。囊果亚顶生或侧生在短腹面的圆柱形到扁压的小枝上;四分孢子囊生于腹面,包于外层中,排成列。大部分营养细胞璧含有-及-胶型。常见种:琼枝Betaphycus gelainae表6 几种麒麟菜主要种类特征比较特征种名枝形颜色分枝式突起的形状和位置髓部麒麟菜E.denticulatum圆柱形紫红色互生、对生、偏生或为叉状分枝,分枝腋角广开枝的四周具有疣状突起在髓部中央具有纵走的丝琼枝B.gelainae扁平体表面多为紫红或黄绿等色腹面则为红色不规则的叉状分枝有时在藻体表面常有圆锥形突起在髓部中央有密集的丝珍珠麒麟菜E.okamurai圆柱形或稍扁压黄绿至紫红色腹面暗红色二叉式或偶有三叉或四叉式分枝

270、藻体表面具有密生的乳头状或圆锥状突起腹面突起较少在髓部散布着数量较多的小细胞沙 菜 属 经 济 种 类 检 索 表1.藻体直立,丛生,有及顶主轴,密被刺状小枝,不错综缠结 21.藻体错综缠结,或基部缠结,无极顶主轴,或不太明显 3 2.藻体主轴的中下部常裸露,分枝及小枝集中上部裸干沙菜 Hypnea chordacea 2.整体密被刺状小枝 密毛沙菜Hypnea boergesenii3.枝端常弯曲成膨大的钩状 冻沙菜Hypnea japonica3.枝端伸直,不弯曲 4 4.藻体具星状小枝 星刺沙菜Hypnea cornuta 4.藻体被有刺状小枝 55.藻体细而小 小沙菜Hypnea sp

271、inella5.藻体较粗大 6 6.不规则叉状分枝,腋角广开,密被刺状小枝,枝端鹿角状鹿角沙菜Hypnea cervicornis 6.互生分枝或不规则叉分 77.末枝细而长 长枝沙菜Hypnea charoides7.末枝短而粗巢沙菜Hypnea.pannosa表7 沙菜属种类的特征比较特征种名藻体分枝主干枝端刺状小枝体质颜色沙菜错综缠结分枝较多,多为二叉式分枝有时不规则互生分枝,分枝角度大无及顶的主干尖细藻体密被刺状小枝,枝较短,单条或叉分膜质或亚软骨质紫红色密毛沙菜H.boergesenii直立分枝简单,不规则互生有及顶的主干尖细藻体自上而下密被刺状,小枝枝短,单条或叉分膜质浅紫红色冻沙

272、菜H.japonica错综缠结分枝较多,互生叉状同上膨大成弯曲的钩状藻体被有疏密不等的刺状小枝,枝稍长多单条软骨质鲜红色或暗紫红色长枝沙菜H.charoides直立,但在基部稍有缠结分枝较多,互生同上尖细藻体被有疏密不等的刺状小枝,小枝细而长或短锐膜质紫红色仙 菜 属 经 济 种 类 检 索 表1a藻体下部杂乱错综、较细软,较老的部分轮生短枝波登仙菜Ceramium boydenii1b藻体直立,不杂乱错综,粗状,无轮生短枝三叉仙菜Ceramium kondoi表8 仙菜属种类特征比较特征种名体形分枝式轮生短枝波登仙菜C.boydenii藻体下部乱错综,软纤弱幼期多为二叉式分枝,以后则不规则分

273、枝较老部分的藻体具有很多轮生小枝三叉仙菜C.kondoi藻体直立,不杂乱错综,体粗壮多为二叉式,但常杂有三叉或四叉式分枝无轮生小枝【作业与思考】1、江蓠和麒麟菜的用途及经济价值。实验七 礁膜属、石莼属和浒苔属主要经济藻类的分类【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和掌握礁膜属、石莼属和浒苔属主要经济藻类种的重要特征,熟悉检索表的应用。【实验原理和基础知识】在进行本实验之前首先必须熟悉海藻的分类学基础知识。【实验用品】一、实验器材 解剖盘、镊子、尺。二、实验材料各种海藻标本。【实验操作步骤】根据特征,对照检索表,进行门属和种的检索。礁 膜 属 经 济 种 类 的 检 索 表1a囊状期较短,幼体即破裂,叶缘

274、有壁褶礁膜Monostroma nitidum1b囊状期较长,成长后始破裂一部或全部,叶缘无壁褶囊礁膜Monostroma angicava表9 两种礁膜属海藻的比较特 征种 名外形颜色体高(cm)切面观习细胞形状膜厚(m)礁膜M.nitidum幼期囊状,但破裂甚早黄绿或淡黄色,有光泽26,最高可达15略为圆形2430囊礁膜M.angicava幼期囊状,破裂甚晚黄绿色至绿色,无光泽1522,最高可达26纵长方形2535石 莼 属 经 济 种 类 的 检 索 表1a藻体有显明的不规则二叉式分枝裂片石莼Ulva fasciata1b藻体不分枝或在老期有纵裂而成的裂片22a藻体重迭成花状蛎菜Ulva

275、 conglobata2b藻体不重迭成花状33a藻体一般为长带状,边缘部分中空长石莼Ulva linza3b藻体一般长宽约略相等,边缘部分中实44a色碧绿,有孔,细胞切面观长方形孔石莼Ulva pertusa4b色浅绿,无孔,细胞切面观亚方形石莼Ulva lactuca表10 石莼属的种类比较特征种名外形颜色体高(cm)边缘部分空或实切面观细胞形状体厚(m)孔石莼U.pertusa卵形、椭圆形、披针形、圆形碧绿1040边缘中实纵长方形角圆70左右以上石莼U.lactuca近似卵形、或为宽广的叶片状黄绿1030同上亚方形45左右蛎菜U.conglobata重迭成花状鲜绿24同上长方形角圆上部30

276、50下部100125裂片石莼U.fasciata显明不规则的二叉式分枝草绿1560同上长方形7080长石莼U.linza线形、披针形、倒卵形鲜绿1030边缘中空纵长方形2570浒 苔 属 经 济 种 类 检 索 表1a细胞排列不成纵列,淀粉核1个21b细胞排列成纵列,淀粉核2个32a单条或基部略有分枝,切面观细胞偏于单层藻体的外侧肠浒苔Enteromorpha intestinalis2b具明显的分枝,分枝的主枝形状相似,切面观细胞在单层藻体的中央偏浒苔Enteromorpha compressa3a藻体的细胞只含淀粉核1个43b藻体的细胞中含淀粉核的数目不等,25个条浒苔Enteromorp

277、ha clathrata4a单条或基部有少数分枝,细胞整齐纵列54b藻体多分枝,体下部或至少在分枝的基部细胞排列成纵列,上部纵列不明显浒苔Enteromorpha prulifera5a藻体管状,上下直径相似管浒苔Enteromorpha tubulosa5b藻体上部膨大成肠形曲浒苔Enteromorpha flexuosa表11 浒苔属经济种类比较特征种类外 形细胞形状及排列切面观细胞在单层藻体内的位置表面观细胞大小(微米)体厚(微米)色素体造粉核数目浒 苔E. prulifera分枝较多,主干的直径较分枝粗大圆形至多角形基体部或至少在分枝基部的细胞排成纵列中央直径约161518(可达26)

278、不充满1个条浒苔E.clathrata分枝甚多方形或长方形角圆,细胞排成纵列中央长约20宽33502670充满或不充满25个肠浒苔E.intestinalis单条,基部偶有少许分枝,膨胀成肠形细胞圆形至多角形,不纵列靠外侧宽10232040不充满1个扁浒苔E.compressa分枝,枝基部收缩,分枝与主枝的直径相似,上部扁压同上中央宽1027820同上同上管浒苔E.tubulosa单条,体基部偶有少许分枝,管状,狭长形方形、长方形,细胞排成纵列同上宽11151524同上同上曲浒苔E.flexuosa单条,上部膨胀成肠形多角形、角圆,少数长方形,细胞排成纵列中央或靠外侧长1317宽1013202

279、4充满同上【作业与思考】1、礁膜、石莼和浒苔的用途。实验八 褐藻常见种的观察【实验目的】1、了解褐藻的常见种类。2、了解海带孢子体的外形,辨认带片、柄和固着器三部分,注意他们的形状及其主要功用。3观察带片的内部结构和孢子囊结构。4观察海带的雌、雄配子体。通过实验,了解褐藻类植物的特征,掌握代表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史。本门藻类几乎全为海产,多数藻体为大型,一般为褐色。海带的孢子体为三部分,固着器、柄、带片、孢子成熟后。在带片的两面产生孢子囊,孢子囊中间夹有长形细胞,叫隔丝,隔丝的顶部有很厚的胶质冠。海产、可食用。 首先用肉眼观察孢子体外形,区分带片、柄、围着器,随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切个区分海带的孢

280、子囊群、孢子囊、隔丝、胶质冠(即粘液帽)。【实验原理和基础知识】在进行本实验之前首先要了解褐藻类海藻的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方面的理论基础知识。【实验用品】一、实验器材 解剖盘、解剖针、镊子、刀片、剪刀、体视显微镜、生物显微镜、放大镜、载玻片、盖玻片。二、实验材料网地藻、团扇藻、水云、铁钉藻、海带、裙带菜、鹅肠藻。【实验操作步骤】1、常见种的辨认(1)海带 海带孢子体,一般长24米,最长可达56米,宽2030厘米,最宽可达50厘米。褐色。假根分枝,牢宏大地固着于基层上,假根向导上,伸出一条粗短圆柱形或扁圆形的柄部。柄上部为宽大的长带状的叶片,小海带期,叶片出现凹凸现象,大海带期叶面则平直宽厚。(2

281、)裙带菜 外形很象把破芭蕉叶扇子,高12米,宽50100厘米,明显地分化为固着器、柄及叶片之部分。固着器为叉状分枝的假根组成,假根的端略粗大,以固着在岩礁上,柄稍长、扁平、中间略隆起。(3)网地藻 藻体竭色,扁平叶状,直立丛生,为双叉形重复分枝,无中肋,出分枝假枝或盘状固着器附着于基层,为顶端生长,在分枝的顶端各有一个透镜形大的分生细胞。(4)铁钉藻 藻体呈褐色,干炽时呈黑色,高415厘米左右,基部有一小盘状固着器,固着器上生有一短柄,藻体为圆柱状。上端复叉状分枝,分枝圆柱莆捎带棱角,有的略扁圆。(5)团扇藻 藻体扁平扇状,无中肋,单条或为扇状裂片,下部有短柄及固着器。(6)水云 藻体分上下两

282、部分,下部匍匐部,细胞单列,不规则的假根状附生在其他物体上。直立部丝体,具有繁茂的分枝,分枝一般对生、互生、偏生或不规则,枝末端尖细,常延坤成无色毛。直立分枝体除顶端细胞外,大部分为圆柱形。(7)鹅肠菜 藻体暗褐色,幼时颜色较淡,丛生扁平叶片状,一般体高1030厘米,可达50厘米,宽24厘米,叶体中,上部略宽大,顶端圆钝,基部呈楔形,柄部短小,下与一小盘状固着器。2、形态的观察(1)褐藻的形态:异丝体,由匍匐部和直立部组成。假膜体:藻丝胶粘在一起。单轴假膜体:由一中轴分枝的藻丝组成。多轴假膜体:由多轴分枝组成。膜状体:已有类似根、茎、叶或气囊等部分的分化。(2)海带的外部形态:藻体明显分为固着

283、器、柄部和叶片,在叶片中央有两条平行纵走的浅沟,孢子体幼龄期叶面平滑,小海带期叶片出现凹凸现象,大海带期叶面则平直宽厚。(3)海带的内部构造:先用刀片切2 cm0.5 cm的带片,观察;然后在这带片上徒手切片,切得薄一些,观察,辨认:表皮、皮层、髓部。同样取一小块孢子体进行纵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表皮层由12层排列紧密的小细胞组成,外皮层细胞间分布12层粘液腔,其腔内有分泌细胞,髓丝细胞一端膨大为喇叭花,分生细胞位于叶片与柄之间。(4)孢子囊区域:有深褐色的斑块就是具有孢子囊的区域。图? 藻类形态A.异丝体:水云;B.单轴假膜体:刺酸菜;B1酸藻藻体纵切切面的一部分;C.Chordaria.a

284、nderssoni.Kuck.的顶端纵切面为多轴假膜体;D.膜状体:黑顶藻属; D1.藻体模切面:a中轴细胞;b.藻体基部;c直立枝;m同化丝(A仿Taylor;BB1仿Reinke;C仿Kuckuck;D、D1仿Sauvageall)图? 海带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外部形态的变化(仿曾呈奎等)A.幼龄期;B.凹凸期;C.脆嫩期;D.厚成期;E.成熟期;F.衰老期图? 海带构造A.海带孢子体横切面;B.髓部;C.示喇叭丝;皮层部分横切面,示粘液腔道形成的时期;D.成体横切面,示粘液腔道;co皮层;e分泌细胞;hg藻丝;me髓部;m表面分生细胞;s分泌腔;v.b.f结合的喇叭丝。(A仿曾呈奎等;B仿C

285、rtuber;C、D仿Guignard)【作业与思考】1、描述褐藻的主要特征。2、绘海带带片的横切、带片结构和孢子囊,并引线注明各部分名称。3图解并分析海带的生活史。实验九 紫菜的观察【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和掌握紫菜的重要特征、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殖方式及与人类的关系;掌握紫菜的生活史,进而了解藻类的进化地位与世代交替的含义;了解和识别紫菜的常见种类,学习观察和鉴定紫菜的基本方法;同时熟悉检索表的应用。【实验原理和基础知识】在进行本实验之前首先要了解紫菜的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方面的理论基础知识。【实验用品】一、实验器材 解剖盘、解剖针、镊子、刀片、剪刀、烧杯、体视显微镜、生物显微镜、放大

286、镜、载玻片、盖玻片二、实验材料条班紫菜、坛紫菜、甘紫菜、圆紫菜、长紫菜【实验操作步骤】1、常见养殖种的鉴别(1)条班紫菜:藻体鲜紫红色或略带蓝绿色,卵形或长卵形。基部圆形成心脏形,边缘有皱褶,细胞排列整齐,平滑无锯齿,雌雄同析活性种 于北京沿岸常见种。(2)坛紫菜:藻体暗紫绿略带褐色,披针形,亚卵形或长卵形,基部心脏形,圆形或楔形,边缘稍有皱褶或无,具有稀疏的锯齿,藻体单层,局部两层。雌雄异株,少数为同株。属于暖温带性种类。2、紫菜的形态与构造及颜色取浸制的紫菜观察,紫菜多为紫红色,藻体为很薄的叶状体,多为一层细胞厚。基部有1个小圆盘形的固着器。干紫菜先用水浸泡散开,再进行观察。固着器:由根丝

287、集合而成。叶状体:由一层或两层细胞构成。柄:叶状体基部与固着器之间的部分。 图? 紫菜外形与基部模式图 图?紫菜各种根丝图1. 楔形;2.圆形;3.心脏形; 1.由根丝直接向下伸出;2. 由根丝细胞外侧伸出;4.脐形;5. 漏斗形 3. 由两层细胞各向内侧下方伸出(仿浅海完全养殖1973) (1、2仿黑木1961;3仿福原,1968)3.观察精子囊和果孢子。【作业与思考】1、按紫菜属藻体外形而言,可将其分为哪几种类型?2、详述紫菜的生活史。3、紫菜除食用外,还有何用途?4南北方养殖的紫菜主要品种是什么?5绘制紫菜精子囊和果孢子的表面观图。实验十 江蓠的常见种及其形态构造【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

288、了解和掌握江蓠的重要特征、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殖方式及与人类的关系;掌握江蓠的生活史,进而了解藻类的进化地位与世代交替的含义;了解和识别江蓠的常见种类,学习观察和鉴定江蓠的基本方法;同时熟悉检索表的应用。【实验原理和基础知识】在进行本实验之前首先要了解江蓠的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方面的理论基础知识。【实验用品】一、实验器材 解剖盘、解剖针、镊子、剪刀、解剖刀、体视显微镜、生物显微镜、放大镜、载玻片、盖玻片二、实验材料细基江蓠、绳江蓠、节江蓠、江蓠、脆江蓠、粗江蓠【实验操作步骤】1、常见种的认识:表12 江蓠属种类特征比较名称体色形状分枝江蓠多呈紫褐色,有的略带绿色或黄色圆柱状,丛生或单生互生或偏

289、生,分枝基部缢缩,枝端尖细,没有分叉脆江蓠透明的紫红色直立丛生,圆柱状或柱形互生,偏生或二叉式分枝,分枝基部不缢缩粗江蓠花褐色,棕色,有的呈紫红色圆柱状,单生或丛生互生或偏生,上部分枝有分叉,分枝基部不缢缩或略缢缩,枝端变细细基江蓠黄褐色或肉红色线形,圆柱状单生或丛生互生,偏生及二叉式分枝基部不缩,或渐变细绳江蓠紫红色线形,多丝生枝多互生或偏生,有叉状分枝,枝端变细,枝顶端有时簇生几个细小分枝节江蓠棕褐色或带微红色圆柱状,丛生或单生互生,偏生或不规则,二叉式分枝,分枝基部渐细,常一次或分次缢缩,节间常形成孤弯曲,顶端纯圆2、江蓠的内部构造:(1)江蓠的纵切面。(2)江蓠的横切面。(3)江蓠囊果

290、横切面。图? 江蓠藻体的内部构造A.藻体横切面观;B.藻体纵切面观:1表皮;2皮层细胞;3髓部细胞(引自海藻栽培学1985)图? 縊江蓠的精子囊巣A.藻体横切面观;B.藻体纵切面观:1表皮;2皮层细胞;3髓部细胞;4精子囊(引自海藻栽培学1985)图? 江蓠的囊果横切面观与囊果外观A.囊果外观;B.囊果横切面观;1.囊果孔;2.囊果被;3.果孢子;4.滋养丝;5.产孢丝(引自海藻栽培学1985)【作业与思考】1、常见江蓠的特征。2、绘紫菜的内部结构图,并引线注明各部分名称。实验十一 麒麟菜的种类及其形态构造【实验目的】1、了解麒麟菜的栽培品种。2、了解各栽培种的形态构造。【实验原理和基础知识】

291、在进行本实验之前首先要了解麒麟菜的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方面的理论基础知识。【实验用品】一、实验器材 解剖盘、解剖针、镊子、剪刀、解剖刀、体视显微镜、生物显微镜、放大镜、载玻片、盖玻片二、实验材料细基江蓠、绳江蓠、节江蓠、江蓠、脆江蓠、粗江蓠【实验操作步骤】1、养殖品种:(1)琼枝:藻体表面黄绿色或紫红色,腹面红色,枝扁压平卧重叠或上部斜立,不规则羽状或叉状分枝。(2)珍珠麒麟菜:藻体背面黄紫绿色,腹面暗红色,匍匐平卧,主枝圆柱或扁形。叉状分枝,分枝较粗短,互相重叠或愈接成团块状。(3)麒麟菜:藻体圆柱形,紫红色,对生、偏生、互生或叉状分枝。2、麒麟菜的形态构造:藻体直立,圆柱状或扁压,不规则互生

292、、对生或叉状。藻体两侧或周围有刺状。疣状或圆锥形的突起。中央髓部内比较小的细胞组成,皮层细胞为圆形或多角形。表层细胞小,含色素体,四分孢子囊带形成,果孢枝出3细胞组成。【作业与思考】1、海南省人工栽培的麒麟菜种类及俗名。2、描述麒麟菜的主要特征。3、绘麒麟菜的内部结构图,并引线注明各部分名称。图? 麒麟菜属A、B、C.分别表示什么?需在图名后说明(引自海藻学概论1982)实验十二 绿藻门常见种及其形态构造【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几种常见的绿藻,了解它们的细胞构造,生殖和生态特征。初步掌握绿藻门植物出简单到复杂,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的进化规律。【实验原理和基础知识】在进行本实验之前首先要了解绿藻类的外部

293、形态与内部结构方面的理论基础知识。【实验用品】一、实验器材 显微镜、解剖器械、尺子、培养箱二、实验材料衣藻、水绵等【实验操作步骤】1.衣藻的采集:衣藻分布很广,绝大部分在淡水中。一般生活在有机质丰富的较不流动的水沟、水池或临时水洼中,在流动性的或清洁的水池里较少。南方农民用的粪池或粪缸中(一般在粪不多而上层有较多水的缸),经常有纯粹的衣藻群,致使水呈绿色(有时还有眼虫)。一般衣藻最多的时期是在春末、秋初,气温在1020,一年四季几乎都可采到。形成胶鞘体的常在渐趋干竭的水池岸边。如欲得到较多且纯粹的材料,可用大的广口瓶盛入2/3有衣藻的池水带回。瓶的一面用黑纸遮起,另一面承光,放在窗台上。这样,

294、由于衣藻具有趋光性,大量聚集于光亮面,然后用吸管吸取备用。要得到结合生殖时期的衣藻,当气候骤然变化时就可能采到。2.水绵的采集:在池塘中,缓慢流动的河水中,有时在岸滩边,可发现水绵,特别是春、秋两季更多。生长初期它们是亮绿色,在衰亡和生殖时发黄。水绵用手触之有滑润的感觉(其他有些丝状藻也会有滑润感)。采集标本时,应该在一个水域中选择若干不同地点,对不同颜色的都要采集,且不可看材料已变黄绿不洁,成一种破棉絮状漂浮物时就弃之不采,因为这样就常把生殖状态标本遗漏。采集少量标本时,可用小玻璃管(指管)装回;如需要材料较多,则可用广口瓶装回,但放入材料不宜过多,最多占容器的1/3,水也不宜过满,以求空气

295、充足。材料如当场不固定则需敞口带回。在采集时,如要知道材料是否已经是接合时期,除了观察颜色是一种鉴别方法外,也可把盛有材料的容器正向着太阳光,用放大镜在管外看一下。如果丝状体上有褐色斑点则是形成了接合孢子,这样的材料一定要带回。要得到接合时期的水绵,应在一个固定地点作定期的经常采集观察。水绵的接合有明显的周期性,且每种的接合生殖时期不同,大多在春季接合,但在夏、秋季,甚至在冬季也可找到。3.观察藻体的丝状体和细胞结构等。【作业与思考】1绘制衣藻的细胞结构。示细胞壁、细胞质、叶绿体、蛋白核、眼点、鞭毛。2绘制水绵的梯形结合各期。产生突起;形成接合管和配子;配子接合;合于形成。3.说明什么是单细胞

296、,群体、多细胞体?什么是同配、异配、卵式生殖?什么是同宗结合和异宗结合?什么是游动担子和似亲孢子? 4.试述绿藻门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绿藻在形态、结构。生殖和生活史等方面的多样性。实验十三 海藻孢子的采集【实验目的】海藻的生殖方式是有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海藻长到一定的时期,便进入了生殖期,产生孢子有其自然的规律。通过本实验,学习和掌握海藻孢子的采集方法与采集步骤,便于了解海藻的生产现状。【实验原理和基础知识】在进行本实验之前首先要了解海藻的生殖方式方面的理论基础知识。【实验用品】一、实验器材 显微镜、解剖器械、尺子、培养箱、水槽二、实验材料海带 江蓠 紫菜【实验操作步骤】1浸孢子水法:采用阴干

297、刺激或降低水温办法在水池中采得孢子后,将藻体捞出,投入附着器,经24小时后,孢子附着牢固,达到采孢子目的(具游动孢子的海带)。2撒孢子水法:用阴干刺激法采得一定浓度孢子水后,撒到放置生长基质水池中,使孢子下沉、附着、萌发,达到采孢子目的(具不动孢子的江蓠)。3采壳孢子法:将人工生长基质放入盛有成熟丝状体的水池中,用人工或机械力量击水,使紫菜壳孢子放散、附着、萌发,达到采孢子目的(如紫菜)。【作业与思考】1.分析各种孢子采集方法的异同点。实验十四 景观海藻的选择与配景【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各种海藻的形态特征和配景的一般原则,了解与掌握水簇箱中的景观海藻的配置。【实验原理和基础知识】海藻的外

298、观颜色多种多样,许多海藻的颜色会给人以愉悦、爽心的感觉。同时,海藻是自养生物,对水质要求不高,在掌握一定的美学的基础上,开展景观海藻的选择与配景。在进行本实验之前首先要了解各种海藻的形态特征及美学方面的理论基础知识。【实验用品】一、实验器材 显微镜、解剖器械、尺子、水族箱、水槽二、实验材料海草、绿藻、红藻、褐藻、山石、卵粒、观赏鱼【实验操作步骤】 除了细砂、山石和清水,水族箱构景,还少不了栽种各种水草。绿色的水草在水中荡漾,凭添些许生气。时尚的水族箱都会有灯光设计,在柔和的光照下,绿草、青山、游鱼会为观赏者营造出神话般的意境。 首先箱底要有些底质。可以铺 34 厘米细的、很干净的半细砂粒,砂粒

299、可以吸收一部分鱼饵和鱼粪,还能栽种些水草。 其次要让水族箱好看,必须要摆放一些山石、卵粒,造成立体景观。比如箱底的砂层上前后左右摆放些吸水石、鹅卵石,看起来就会有层次起伏。再在水族箱适当地方立一些青黑色的斧劈石、乳白色的水晶石或细长直立的石笋石,犹如水底崇山峻岭。鱼儿穿梭其间,构成一幅立体画卷。【作业与思考】1.水簇箱中的景观海藻的配置的原则,人们的审美观念。实验十五 海藻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实验目的】掌握大型海藻标本采集和制作的基本技能。【实验原理和基础知识】进行海藻分类区系及多样性研究,必须要有足够的海藻标本及资料,因此,第一步就是进行现场调查及标本采集,通过调查获得各种海藻的生态、生殖、数

300、量、分布等资料;采集一定数量的标本才能准确鉴定种类和开展系统的分类区系及多样性研究。调查采集的地区和时间必须提前规划,使获得的资料及标本具有足够的代表性。标本采回来后,立即编号、登记,进行标本制作。制作好的标本分类存放,妥善保存,以便有关科研人员进行研究。【实验用品】一、实验器材采集工具:采集桶、采集瓶、采集刀、镊子、铁锤、采集耙、捞网、放大镜、温度计二、试剂 福尔马林、酒精三、实验材料制作用品:标本盘、吸水纸、纱布、标本纸、台纸、标本夹、报纸【实验操作步骤】标本采集之前,首先要对采集地的自然环境和潮汐情况进行了解,确定采集时间和地点,并准备必要的采集工具,采集工具应力求轻便、适用。海藻标本的

301、采集,一般都在潮间带进行。标本的时间一般选在大潮时最低潮时前1.5小时左右为宜,沿潮上带高潮带中潮带低潮带进行采集,之后逆向采至潮上带。采集时注意观察海藻的自然生态,对各种海藻的生长基质、潮位、周围环境、海水温度以及海藻的数量等都要进行祥细记录。采集时,要选择藻体完整和具有生殖器官的标本,特别少见和个体较小的标本用塑料封口袋单独存放,对一些有腐蚀性的种类,如酸藻,也要单独隔开,以免损坏其他标本。1、标本的采选:(1)注意标本完整。(2)繁殖季节标本采集为好。(3)藻体要干净,没有附着生物。(4)藻体色泽好。2、标本处理:(1)个体大,不易腐烂的藻体,直接放入采集桶内。(2)容易腐烂的海藻,应分

302、别现场装入瓶、管中即行固定。 (3)避免阳光照晒。3、采集记录:产地、水温、气温、种名、俗名、体质、颜色、习性。4、蜡叶标本的制作:将采集来的标本用海水洗净,按种类分别放在盛有海水的瓷盘中。用铅笔在标本纸写上采集号,放入盛有一半海水一半淡水的瓷盘内托板上,将藻体放在标本纸上,用镊子将分枝舒展,使其呈自然状态,如分枝太密,可适当整枝,但固着器等一定要保持完整。之后慢慢将托板移离水面,将标本纸自托板上取下,滤掉滴水,放到吸水纸上,盖上一层纱布,再放上一层吸水纸即可。当标本放到一定厚度时,用标本夹夹住,并施以适当的压力,以加快水份的吸收。每天换吸水纸一到二次。一般情况下,一周左右标本就可以完全干燥。

303、选取一张完整、美观的作为正号,粘贴于台纸上,其余作为副号,用旧报纸夹起来存放于通风干燥处保存。5、液浸标本的固定:液浸标本主要供解剖研究用,其编号与腊叶标本一致。将标本放入合适的标本瓶中,用5%的福尔马林固定液浸泡,标本一般不超过固定液的2/3。瓶内放入标签(采集号、日期、地点、采集者等信息),按号顺序排放,放入标本柜内保存。6、标本保存:(1)蜡叶标本入柜后,应把柜门关好,以防潮气侵入,并放少量樟脑丸以防霉蛀。(2)液浸标本在入柜前,可换一次保存液,标本瓶、管应用石蜡封口,广口瓶则在瓶口上涂上凡士林,以防止溶液的蒸发。【作业与思考】1、每人提交一份蜡叶标本。实验十六 营养盐对江蓠生长影响的实

304、验【实验目的】1、通过试验了解营养盐对江蓠生长的影响,掌握江蓠生长的最佳营养盐种类及江蓠生长的最佳氮源浓度。2、通过实验掌握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从开题报告、文献资料的查阅、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数据的整理以及论文的撰写整个过程。【实验原理和基础知识】在进行本实验之前首先要了解江蓠生物学和生态学方面的理论基础知识。【实验内容】1、不同营养盐对江蓠的影响。2、不同营养盐对江蓠生长速率的影响。3、不同氮源浓度对江蓠栽培产量的影响。【实验用品】一、实验器材 水族箱(规格:1006060)、解剖盘、解剖针、镊子、剪刀、解剖刀、体视显微镜、生物显微镜、放大镜、载玻片、盖玻片、水族箱、药品(硝酸钠、硝酸

305、钾、碳酸氢铵、硫酸铵、尿素)、温度计、盐度计、照度计、酸度计、溶解氧测定仪、卷尺、中药秤(量程500克、最小刻度为1.0克)、透明盘等。二、实验材料菊花江蓠或细基江蓠繁枝变种;【实验操作步骤】营养盐试验设计:不同营养盐试验以硝酸钠、硝酸钾、碳酸氢铵、硫酸铵、尿素5种作为氮源,仅设置1个梯度,氮的质量浓度为20g/m-3;氮(N)的单因子试验以NaNO3、(NH4)2SO4和(NH2)2CO3作为氮源,设置6个梯度,氮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10、20、40、60、80g/m-3的正交实验,以上试验各梯度均设2个平行组。每天测定海水温度、海水盐度、海水透明度、光照度、DO、pH值;每隔7天测定一次藻

306、体的重量,并详细做好观测记录。【作业与思考】1、每人撰写一篇实验报告。实验十七 光照对麒麟菜生长影响的实验【实验目的】1、通过试验了解光照对异枝麒麟菜生长的影响,掌握异枝麒麟菜在各水层的生长情况及主要影响因子,从而获知异枝麒麟菜生长的最佳水层。2、通过实验掌握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从开题报告、文献资料的查阅、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数据的整理以及论文的撰写整个过程。【实验原理和基础知识】在进行本实验之前首先要了解麒麟菜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方面的理论基础知识。【实验内容】1、不同光照对麒麟菜的影响。2、不同光照对麒麟菜生长速率的影响。3、不同光照对麒麟菜栽培产量的影响。【实验用品】一、实验器材 解剖

307、盘、解剖针、镊子、剪刀、解剖刀、体视显微镜、生物显微镜、放大镜、载玻片、盖玻片、水族箱、药品、温度计、盐度计、水下照度计、酸度计、溶解氧测定仪、卷尺、中药秤(量程500克、最小刻度为1.0克)、透明盘等。二、实验材料异枝麒麟菜、苗绳、浮子、浮绠、吊绳等【实验操作步骤】选择潮流畅通的沿岸海区作为试验场地。设置异枝麒麟菜的栽培水层分别为:10cm、30cm、50cm、70cm、100cm、150cm、200cm。试验所用的菜种,每一水层的质量量均为500克/棵,每一水层的栽培面积为10,苗(棵)的间距为40cm。以上试验各梯度均设2个平行组。每天测定海水温度、海水盐度、海水透明度、海水流速、DO、

308、pH值、亚硝酸盐、氨氮。每隔7天测定一次藻体的重量,并详细做好观测记录。【作业与思考】1、每人撰写一篇实验报告。参考文献1.曾呈奎.2005,中国海藻志第二卷红藻门第二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曾呈奎,陆保仁.2000,中国海藻志第三卷褐藻门第二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 3.夏邦美,张峻甫.1999,中国海藻志第二卷红藻门第五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4.郑宝福.2009,中国海藻志第二卷红藻门第一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5.李伟新,朱促嘉,刘凤贤.1982,海藻学概论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6.曾呈奎.1985,海藻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7.钱树本,刘东艳,孙军.2005,海藻学

309、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饵料生物培养实验原计划有个“单细胞藻类生造速率的测量”,是否需要再补该实验?或者将该实验的内容纳入本课程的其他实验项目中?另外,该课程实验的图片稍微偏少了些,若有可能的话建议补充一些实验一 单细胞藻类浓度的测定【实验目的】掌握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单细胞藻类的方法。 掌握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单细胞藻类计数的原理、方法。【实验原理】 1. 制作工作曲线。取一定量的单胞藻液,稀释成5个梯度,分别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O.D.),并用血球计数板测定相应藻液的藻细胞个体浓度,由于藻细胞浓度与吸光值的大小成正比关系,根据各组数据绘出吸光度-藻细胞浓度的相关曲线,即工作曲线。1.

310、1 血球计数板计数的原理 血球计数板是一块比普通载玻片厚的载玻片特制而成的,板的中部有一“H”形的凹沟,在凹沟包围的上、下两块地方比凹沟外的两条高起的边低0.1mm,在此部的中央划线为一具有准确面积的大小方格,在其中分为九个方格,每一大方格的面积是1mm2,在四角的大格又分为16个中格,在中央的大格分为25个中格,每一中格分为16个小格,共400个小格;另外一种计数板的中央大格分为16个中格,每一中格分为25个小格,总数400个小格,加盖玻片后,每一大格即形成一个体积为0.1mm3的空间。2测定被测藻液的吸光度。3根据工作曲线查出藻液相应吸光度的藻细胞浓度。【实验用品】 一、实验器材 分光光度

311、计、显微镜、电子天平、干燥箱、血球计数板、计数器。 二、试剂 鲁哥氏液。三、实验材料 25或50ml比色管(每组6支)、吸管、擦镜纸、单胞藻液500ml、待测藻液500ml、10ml移液管(每组6支)、50ml试剂瓶、消毒海水500ml、蒸馏水。【实验步骤】一、分光光度计计数法 1. 制作工作曲线 取单胞藻液20ml置于比色管中,并稀释成5个浓度梯度(建议第一浓度是第二浓度的2倍,依次类推),以培养液作为参比,用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其吸光度(O.D.),并用血球计数板测定相应藻液的藻细胞个体浓度,由于藻细胞浓度与吸光值的大小成正比关系,根据5组数据绘出吸光度-藻细胞浓度的相关曲线,即工作曲线。1

312、.1 用培养液作为参比,分别测定相应的5个浓度梯度藻液的吸光度(绿色的藻类一般选择的波长为720-750nm;金藻门藻类、硅藻门藻类一般选择的波长为420nm)。1.2 用血球计数板分别计数工作曲线用的藻细胞浓度。 1.2.1 把血球计数板及盖玻片擦洗清洁、平放在桌上、并盖好盖玻片。1.2.2摇匀工作曲线用的藻液,用一支干净的平口微吸管吸取藻液,迅速把吸管放在计数板旁的盖玻片边缘处,轻压橡皮头,使藻液流入计数板内(如果样品是有运动能力的种类,则应加入碘液杀死,才能取样计数)。1.2.3 稍停一分钟后,在低倍镜下(细胞太小需用4010倍)计数中央大格(400个小格)和东北、西北、西南、东南等4个

313、大格(16个中格),每个样品重复计数两次,然后取其平均值。得:1ml水体的藻类细胞数目=计数平均值稀释倍数10000个(简记:万个/ml)2测定被测藻液的吸光度。3根据工作曲线求出藻液相应吸光度的藻细胞浓度(或由公式:被测藻液的藻细胞浓度=工作曲线中总的藻细胞浓度/工作曲线中总的吸光度被测藻液的藻细胞吸光度)。【注意事项】1.血球计数板计数时,藻液不能溢出盖玻片上方,若有溢出,需冲洗干净,重新取样,注意控制藻液流入量,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应充满计数板的部分,不能有气泡。2.应注意摇匀后,再取样进行测定或计数。3.如果藻细胞浓度太大,应稀释后才计数,计数结果应乘以稀释倍数。4.运动的藻类,应杀

314、死后才能计数。(建议:稀释液中含有固定液)【作业与思考】1.绘制工作曲线。2.计算出你测定的单细胞藻的细胞密度。3.你是如何减少计数所造成的误差?实验二 单细胞藻培养的容器、工具与用水的消毒【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培养单细胞藻的容器工具及用水的消毒方法,为今后成功培养单细胞藻打基础。【实验原理和基础知识】单细胞藻培养用的工具、容器及水都必须经过严格消毒,尽可能杀死一切生物,以免污染影响藻类生长和繁殖。【实验用品】一、实验器材 仪器设备:恒温干燥箱、电炉、电子天平、充气泵。工具容器: 250ml三角烧瓶(每人2只) 400ml烧杯30只3000ml三角烧瓶10只 (6人/组) 搅拌棒 20根移液

315、管(5或10ml) 30支 塑料桶 4个移液管(1ml) 30支 乳胶管 若干容量瓶(100ml) 30只 量筒100ml 30只二、药品 浓硫酸、重铬酸钾、漂白水或次氯酸钠溶液、硫代硫酸钠。洗液的配制方法:称15g重铬酸钾至干燥的烧杯中,然后加入200ml粗硫酸,搅拌并加热至重铬酸钾溶解,即得洗液,冷却后将上清液倒入试剂瓶中备用。三、实验材料 海水200L、淀粉碘化钾试纸2包、充气管、充气石10粒。【实验操作步骤】一、工具、容器消毒方法 1洗液消毒法 所有待用三角瓶、烧杯、容量瓶等玻璃器皿均先用自来水(加去污粉)冲刷干净,然后倒入少许洗液,沿着内壁慢慢转动器皿,使其全部浸泡,放置10min后

316、,将底部洗液回收(以备后用),然后用自来水冲净瓶子,把瓶口朝下晾干。移液管应用洗耳球吸取洗液,使其浸泡内壁,10min后,用自来水冲净内、外壁。2烘箱干热消毒法 将洗净、凉干的玻璃器皿(移液管、金属工具等应用报纸或牛皮纸包扎好),扎瓶口用的纸,棉塞均放入烘箱。打开通气孔,接通电源,加热,待温度上升至120时关闭通气孔(在升温过程中,如果绿灯熄灭,红灯亮,表示箱内停止加热),恒温2h后,断电停止加热,然后待温度自然冷却至60以下,才能打开烘箱门取出容器、工具(实验室保种通常并用洗液消毒法和加热消毒法)。3煮沸消毒 小型的容器、工具可放入锅中,加水煮沸消毒15-30min,可杀死细菌的营养体,如果

317、在水中加入2%Na2CO3可促使芽孢死亡。较大的三角烧瓶,可在瓶内加少量淡水,套上纸或放一只普通的玻璃漏斗,煮沸消毒15-30min,可使整个瓶壁消毒。然后倒出淡水,盖上消毒的牛皮纸。二、培养用水的消毒方法 1.脱脂棉过滤法 取一桶海水置于高处,接好过滤装置、然后控制夹子,慢慢滴水过滤2L。2加热煮沸消毒法 将经脱脂棉过滤的海水,放至电炉烧开,冷却至室温(实验室保种通常并用脱脂棉过滤和加热煮沸法)。3漂白水消毒法 每人取2L过滤海水加入漂白水(含有效氯10)0.5ml,搅拌均匀后盖上以防氯气逸出。静止放置16-24 h时消毒后再加入等量硫代硫酸钠中和,充气2 h,然后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测试是否有

318、余氯(单胞藻二级培养、三级培养常用)。试纸无变蓝表明无余氯存在,即可使用。【注意事项】1.用加热法消毒培养用水时,三角瓶内的水量不能超过瓶子的2/3,瓶外面不能有水珠,瓶口用纸盖住,不要绑紧。2.洗液在瓶子内转动时,注意瓶口不能对着自己,也不能对着他人。3.干热灭菌过程中,实验者不能离开,严防恒温调节的自动控制失灵而造成安全事故。4.烘箱内的温度需冷却至60以下,才能打开烘箱门取出工具、容器。【作业与思考】1. 培养单细胞藻的工具、容器的消毒有哪几种方法?2. 单细胞藻培养用水的消毒有哪几种方法?3. 单细胞藻藻种应如何保藏?实验三 单细胞藻培养液-母液的配制【实验目的】 掌握培养液配制的原理

319、、一般方法和步骤,为今后成功培养单细胞藻打基础。【实验原理和基础知识】 单细胞藻大量生长繁殖,必须从环境中吸收各种营养元素,包括氮、磷、铁和微量元素等单细胞藻在不同配方的培养液中生长效果不同,因此要根据各种单细胞藻的生理需求选择合适的培养液。把营养元素根据培养液配方进行高浓度配合(而且稀释液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一般浓缩1000倍,配成母液。目的是培养方便,母液不能直接用于培养单细胞藻类,必须稀释后才用。一般每升消毒海水或淡水中加入1ml母液,即为培养液。【实验用品】一、实验器材 电子天平、电炉、容量瓶、烧杯、搅拌棒、试剂瓶、100ml量筒、吸管、10ml移液管、耳球、微量注射器。 二、药品

320、NaNO3、(NH2)2CO、KH2PO4、FeSO4.7H2O、MnSO4、EDTA-Na2、VB1、VB12、Na2SiO3 。三、实验材料 蒸馏水【实验操作步骤】1“宁波大学3号”培养液配方(母液)NaNO3 100g FeSO4.7H2O 2.5g KH2PO4 10g MnSO4 0.25g EDTA-Na2 20g VB1 60mgVB12 50g 蒸馏水 1000ml培养海水绿藻类、金藻类、硅藻类等使用。在培养硅藻时在此基础上加入0.02g/L Na2SiO3,培养螺旋藻时应加2g/L的NaHCO3 。2.配制步骤: (1)称量和溶解配制母液100ml。按配方先称取NaNO3放入

321、干净的烧杯中,加入约60ml蒸馏水,搅拌使NaNO3 完全溶化。然后再依次称取其他各成分,逐一溶解,最后一起倒入100ml容量瓶,再用蒸馏水冲洗烧杯2-3次,并转移到容量瓶中,最后用蒸馏水加至刻度。(在本配方中FeSO4、MnSO4应与EDTA-Na2一起加热溶解)(2)压紧容量瓶盖,将容量瓶上下颠倒n次,使其混合均匀,倒进经消毒的试剂瓶内,并贴上标签(母液名称、配制人、日期)。(3)配制0.5% Na2SiO3 称0.5g Na2SiO3 置于干净的烧杯中,加入约60ml蒸馏水,搅拌溶解,倒进100ml容量瓶,用蒸馏水冲洗烧杯2-3次并转移至容量瓶中,定容100ml。上下颠倒容量瓶n次,使其

322、混合均匀,倒进经消毒的试剂瓶内,并贴上标签(贮液名称、浓度、配制人、日期)。【配制母液应注意事项】 1.各种营养盐应逐一称量、逐一溶解,倒进容量瓶定容,然后再倒入试剂瓶保存。2.稀释液必须加蒸馏水或去离子水。3.难溶解的物质必须与EDTA-Na2 一起络合加热溶解。4.待温度冷却至低于60时,才能加入维生素,以免失效。5.注意加入烧杯中溶化营养盐的水量应少于所需要定容的水量。【作业与思考】1单细胞藻类培养液配制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2单细胞藻类的全培养液配方应包含哪些成分?3试述该配方中的N、P比是多少?实验四 单细胞藻一级培养【实验目的】掌握单细胞藻一级培养的基本操作与管理,从而有可能

323、做到有计划地培养足够数量的符合质量的单细胞藻。【实验原理和基础知识】单细胞藻在适宜的生态条件下可以生长繁殖,在不同配方的培养液中生长效果不同,因此要根据各种单细胞藻的生理需求选择合适的生态环境和营养盐进行培养。【实验用品】一、实验器材 恒温干燥箱、250ml三角烧瓶、电炉、温度计、盐度计、3000m烧瓶、10m移液管、100ml量筒、扎瓶口的牛皮纸、橡皮圈、长镊子、剪刀、标签纸、(配制培养液用:电子天平、电炉、烧杯、搅拌棒、容量瓶、试剂瓶)。二、试剂 固定液、宁波大学3号母液、洗液。三、实验材料 小球藻2000ml、扁藻2000ml、等边金藻2000ml、消毒海水。【实验操作步骤】1.培养容器

324、、工具的消毒。 各种玻璃器皿先用去污粉刷洗干净,再用洗液消毒、冲洗干净后,晾干,放入烘箱120消毒2h,待温度低于60后才能打开烘箱门取出器皿(提前消毒)。2.煮沸消毒海水。 用脱脂棉过滤海水2000ml于三角烧瓶中,放至电炉烧开,自然冷却到室温(提前准备)。3.用漂白水消毒海水。 取海水2000ml于三角瓶中,加入漂白水0.5ml(含有效氯10%),混均,盖上盖子,避免氯气逸出,消毒时间一般为下午5点至次日上午7点,请勿在上午配制和消毒,因光照会使氯气分解,影响消毒效果。培养液的还原一般采用消毒液量的10%(如含有效氯10%的1L漂白水,可加入100g克硫代硫酸钠还原),将称量好的硫代硫酸钠

325、用开水溶解后倒入消毒海水中,摇晃使之彻底还原,1-2h后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测试是否有余氯,若无余氯即可接种(提前准备)。4.接种前,先洗净手,擦干后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5.在消毒海水中加入3号母液2ml,摇晃烧瓶,使营养盐扩散均匀并恢复原海水中气体溶解量。6.用量筒分别量取80ml培养液,加入已消毒的三角烧瓶中,再用移液管移取20ml小球藻(或扁藻、金藻)藻种加入三角烧瓶中。(一般先加培养液,后加藻种)7.摇晃三角烧瓶,用消毒移液管取出5ml接种好的藻液,用于测定接种藻细胞浓度N0。8.将培养瓶置于适宜的光照和温度下进行培养管理,每天摇晃2-4次,观察微藻的生长情况并做好记录,一周后,再次测

326、定培养的藻细胞密度。【注意事项】1.用洗液消毒后的瓶子不能再用刷子刷内壁,以免刷子带来污染物。2.注意所有接触藻液的工具、容器都必须经过严格消毒。【作业与思考】1.培养结束后提交培养报告,描述单细胞藻的生长情况。2.在连续晴天条件下,单细胞藻在下午或次日早上突然下沉,请你解释原因并说明应采取的措施。3.比较煮沸消毒法与漂白水消毒法的培养效果。实验五 盐度和pH对小球藻生长繁殖的影响【实验目的】 了解pH、盐度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确定小球藻生长所需的最适pH和盐度条件。掌握如何确定单细胞藻生态条件的试验方法。为今后成功培养各种海洋微藻打下坚实的基础。【实验原理和基础知识】单细胞藻与其它生物一样,

327、其生长、繁殖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水环境中的光照、温度、盐度、pH值、溶解气体和生物因子等环境条件都对单细胞的生长繁殖产生重大的影响。不同种类的单胞藻对不同的生态因子有不同的适应范围,而往往又形成交互作用,我们仅就pH、盐度对小球藻生长、繁殖的影响作一单因子试验。【实验用品】一、实验器材 恒温干燥箱、电炉、电子天平、分光光度计、盐度计、酸度计、照度计、温度计、烧杯 搅拌棒、容量瓶、试剂瓶、250ml三角瓶、3000 ml烧瓶、移液管、100ml量筒、牛皮纸 橡皮圈、长镊子、剪刀、过滤海水、标签纸、血球计数板、计数器。 二、试剂 0.1N HCl、0.1N NaOH、NaCl、FeSO4.7H2O

328、、MnSO4、EDTA-Na2、KH2PO4、NaNO3、VB1、VB12 。(三)实验材料 小球藻藻液(共12L)、消毒海水(每组4L)、消毒淡水(每组2L)、蒸馏水。【实验操作步骤】一、pH试验1. 实验设计见表1表1 不同pH对小球藻生长繁殖的影响培养液pH值4.05.06.07.07.58.08.59.010.011.0接种后藻细胞数目N0 (104个/ml)培养7天后藻细胞数目Nt(104个/ml)2. 实验步骤(1)配制3号母液100ml(见实验三);消毒海水4L(提前准备)。(2)向4000ml消毒海水中加入4ml 3号母液,摇匀,即为培养液。(3)配制0.1NNaOH和0.1N

329、HCl溶液。0.1N NaOH溶液:称取0.4gNaOH置于烧杯中,搅拌使之溶化后,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定容,然后倒入塑料瓶中保存(贴上标签)。 0.1NHCl溶液:量取盐酸溶液0.365100/38 ml(假如盐酸的含量为38%),缓缓加进含有约80 ml蒸馏水的烧杯中,搅拌混匀,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定容,然后倒入棕色试剂瓶中保存(贴上标签)。(4)调节消毒培养液的pH值。用0.1NHCl或0.1NNaOH溶液调节自然海水培养液至各种pH梯度(pH=4、5、6、7、7.5、8、8.5、9、10、11)。(5)调好后将各种pH梯度培养液加入250ml三角瓶,每实验瓶加培养液90ml,设

330、2个平行组。(6)向各瓶加藻种10ml,贴标签记号(pH、实验者、日期)。(7)摇匀并选2个实验瓶各取样5ml,用于计数N0,再用牛皮纸扎好瓶口,置于适宜的光照、温度下培养。每天测定温度、光照、摇晃实验瓶2-4次,并随机交换瓶子位置。(8)培养7天后计数Nt。二、盐度试验1. 实验设计见表2表2 不同盐度对小球藻生长繁殖的影响培养液盐度 淡水51015202530354050607080接种后藻细胞数目N0(104个/ml)培养7天后藻细胞数目Nt(104个/ml)2. 实验步骤(1)配制3号母液100ml、消毒自然海水5000ml、消毒淡水2000ml、消毒盐度为100海水1500ml。(提

331、早一天准备)(2)配制淡水、自然海水和盐度为100的培养液。按照1000:1比例向各种消毒水中加入3号母液,摇匀。(3)调节自然海水培养液至各种盐度梯度(淡水、5、10、15、20、25、30、35、40、50、60、70、80)。(4)调好后将各种盐度梯度培养液加入250ml三角瓶,每实验瓶加培养液90ml,设2个平行组。(5)向各瓶加藻种10ml,贴标签记号(盐度、实验者、日期)。(6)摇匀并计数藻细胞密度(N0),用牛皮纸扎好瓶口,置于适宜的光照、温度下培养。测温度、光照。每天摇晃实验瓶2-4次,并随机交换瓶子位置。(7)培养7天后计数藻细胞密度(Nt)。 【注意事项】1.各组试验调试、

332、分装过程中,要求操作规范准确、仔细,减少误差和避免污染。2.藻细胞密度(N0、Nt)计数人员要求固定,且重复计数2次以上,取平均值。3.每天定时摇晃实验瓶并随机交换实验瓶子位置,以减少误差。【作业与思考】1.将pH试验结果用三线表格表示,并加以叙述和讨论。2.将盐度试验结果用折线图表示,并加以叙述和讨论。 实验六 微绿球藻培养基的筛选【实验目的】 了解微绿球藻生长繁殖最适宜的营养盐及其浓度。掌握如何选择各种单细胞藻最适的营养盐种类及其浓度的实验方法,为今后成功培养各种海洋单细胞藻打下坚实的基础。【实验原理和基础知识】 不同种类的单细胞藻适宜不同的营养盐,并且对营养元素(N、P、Fe)适宜的程度

333、各不相同。【实验用品】一、实验器材 恒温干燥箱、电炉、电子天平、温度计、盐度计、照度计、分光光度计、烧杯、搅拌棒、容量瓶、试剂瓶、三角瓶(250ml)、三角瓶(3000L)、移液管、量筒(100ml)、牛皮纸、橡皮圈、长镊子、剪刀、标签纸、血球计数板、计数器、酸度计。二、药品与试剂 1.药品 NaNO3、(NH)2CO、NH4Cl、KH2PO4 、NaH2PO4、FeSO4.7H2O、C6H5O7Fe.5H2O、MnSO4 、EDTA-Na2 VB1 、VB12 、碘、碘化钾。2. 试剂 “宁波大学3号”母液、1%NaNO3、1%CO(NH2)2、1%NH4Cl、0.1%NaH2PO4、0.1

334、%KH2PO4、0.1%FeSO4.7H2O、0.1% C6H5O7Fe.5H2O等贮液各100ml、缺氮3号母液(为3号母液配方上去掉NaNO3 )、缺磷3号母液(为3号母液配方上去掉KH2PO4)、缺铁3号母液(为3号母液配方上去掉FeSO4.7H2O )。(配制方法参照实验三)三、实验材料 微绿球藻(6L)、消毒海水、蒸馏水。【实验操作步骤】1. 验设计表不能仅有一个标题,需要补充一些具体内容以说明如何操作或操作思路表1 不同形态及不同浓度氮盐肥效试验试剂N浓度(g/m3)1%贮液(ml)蒸馏水(ml)缺氮培养液体积(ml)藻液体积(ml)总培养体积(ml)N0(万/ml)Nt(万/ml

335、)00108010100108010100208010100NaNO3308010100408010100508010100608010100108010100208010100CO(NH2)2308010100408010100508010100608010100108010100208010100NH4Cl308010100408010100508010100608010100表2 不同形态及不同浓度磷盐肥效试验试剂P浓度(g/m3)0.1%贮液(ml)蒸馏水(ml)缺磷培养液体积(ml)藻液体积(ml)总培养体积(ml)N0(万/ml)Nt(万/ml)001080101000.58010

336、10018010100NaH2PO428010100380101004801010058010100 680101000.5801010018010100KH2PO42801010038010100480101005801010068010100表3 不同形态及不同浓度铁盐肥效试验试剂Fe浓度(g/m3)0.1%贮液(ml)蒸馏水(ml)缺铁培养液体积(ml)藻液体积(ml)总培养体积(ml)N0(万/ml)Nt(万/ml)001080101000.058010100 0.18010100FeSO4 0.28010100 0.38010100 0.48010100 0.58010100 0.6

337、80101000.058010100 0.18010100C6H5O7Fe 0.28010100 0.38010100 0.48010100 0.58010100 0.68010100参考文献参考文献请统一放在本门课程所有实验的最后,并按规范格式编排1、林浩然等译。鱼类生殖生理学,中山大学出版社(广州),1987。2、林浩然编著。 鱼类生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广州),1999。3、刘筠。中国养殖鱼类繁殖生理学,农业出版社(北京),1993。4、刘筠、刘国安、陈淑群、刘楚吾。尼罗罗非鱼性腺发育的研究。水生生物学集刊,1983年第1期。5.唐小曼等译。鱼类早期生活史。农业出版社(北京),199

338、0。6.张亢西译。鱼类发育生态形态和生态生理学研究。科学出版社(北京),1985。7.郑澄伟。海产鱼类的鱼苗生物学特性与苗种生产实践。动物学杂志,1987,22(1):1417。8.殷名称。鱼类早期生活史研究与其进展。水产学报,1991,15(4):348358。9.陆忠康主编。简明中国水产养殖百科全书,第十三篇海水鱼养殖。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2001。10.王令玲、仇潜如。尼罗罗非鱼胚胎及胚后发育的观察。动物学报,1981年第1卷第4期。2.操作步骤(1)分别配制缺氮3号母液、缺磷3号母液、缺铁3号母液、1%NaNO3 、 1%(NH2)2CO、1% NH4Cl、0.1%KH2PO4、0

339、.1%NaH2PO4、0.1%FeSO4.7H2O、0.1% C6H5O7Fe等贮液各100ml。配制方法参照实验三培养液的配置(提前准备)(2)配制缺氮、缺磷、缺铁培养液各2000ml。按照1000:1比例向各种消毒水中加入缺氮3号母液、缺磷3号母液、缺铁3号母液,摇匀。(4)计算营养盐的各种浓度梯度所需贮液的用量a(ml),蒸馏水的用量为(10-a)ml,并用移液管或移液枪把贮液及蒸馏水加到相应的实验三角瓶中。(5)向各实验瓶加培养液80ml,设2个平行组。(6)向各瓶加藻种10ml,贴标签记号(营养盐名称、浓度、实验者、时间)。(7)摇匀并选择2个实验瓶各取出5ml,用于计数藻细胞浓度(

340、N0),用牛皮纸扎好瓶口,置于适宜的光照、温度下培养。测温度、光照。每天摇晃实验瓶3次,并随机交换瓶子位置。(8)培养7天后计数藻细胞密度(Nt)。【注意事项】 1.各试验组在调试、分装过程中,要求操作规范准确、仔细,以减少误差和避免污染。2.藻细胞密度(N0、Nt)的计数人员要求固定。且重复计数2次以上,取平均值。3.每天定时摇晃实验瓶并随机交换实验瓶位置,以减少误差。【作业与思考】1. 将氮盐试验结果用柱状图表示,并加以叙述和讨论(以论文形式)。2. 将磷盐、铁盐试验结果用三线表表示,并加以叙述和讨论(以论文形式)。实验七 单细胞藻的分离与纯化技术(一) - 平板分离法和稀释分离法 【实验

341、目的】 掌握利用平板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单细胞藻的基本操作技术。掌握稀释法分离纯化单细胞藻的基本操作技术。【实验原理和基础知识】把单细胞藻从水域混杂的生物群中分离出来,进行单种或纯种培养,称为单细胞藻的分离和纯化。1.平板分离法 首先选择适合于待分离单细胞藻生长的条件(温度、盐度、酸碱度、光照和营养盐)。单细胞藻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单个藻落(由一个藻细胞繁殖而成的集合体),挑取单个藻落而获得纯种培养。2.稀释分离法 显微计数待分离藻液,然后稀释至每滴水样中含有1个藻细胞,把单个藻细胞滴加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培养而获得纯种培养。【实验用品】一、实验器材 恒温干燥箱、高压灭菌锅、电炉、电子天平、温度

342、计、盐度计、血球计数板、计数器、烧杯、培养皿、接种针、玻璃涂棒、中试管、小口吸管、搅拌棒、容量瓶、试剂瓶、三角瓶(3L)、移液管、扎瓶口的牛皮纸、橡皮圈、剪刀、标签纸。二、试剂 “宁波大学3号”母液、琼脂粉、洗液。 三、实验材料 待分离单细胞藻水样、消毒海水、培养液、蒸馏水。【实验操作步骤】1.平板分离法 (1)将试管、培养皿、移液管等待用玻璃容器、工具放在恒温干燥箱中130消毒2小时。(提前准备)(2)在烧杯中加入200ml海水,水位标号。称取2.4g琼脂粉,加入海水中,在电炉上加热,不断搅拌至琼脂完全溶化,加入0.3ml“宁波大学3号”母液。损失的水分用蒸馏水调整。(3)把培养基分装到三角

343、烧瓶(500ml)中,盖上棉塞,置于高压蒸汽灭菌锅中灭菌后,待温度下降至50-60时倒入培养皿,待培养基冷却后即可接种。(4)将水样稀释为(10-1、10-2、10-3 、10-4)浓度。用灭过菌的移液管吸取1ml水样加入9ml无菌海水中,换一移液管、试管进行第二次稀释,第三次稀释,。使水样浓度分别为10-1、10-2、10-3 、10-4。(5)分别取各浓度水样(原样、10-1、10-2、10-3 、10-4)0.1ml滴于冷却的平板培养基表面中央,用涂棒涂布均匀(每个浓度梯度作2个平行)。然后盖好,放在适宜的光照、温度下培养。也可用划线或喷雾等方法使水样分散到固体平板培养基上。 (6)经过

344、一段时间(约7天),培养基上长出藻类群落,通过显微镜检查为单种后,用解剖针把单个的藻落连同一小块培养基取出,移入装有培养液的试管中,待试管底部有藻色后镜检,如无其他生物混杂,即达到单种分离的目的。该法操作简单,分离到单种的几率较高。2.稀释分离法 (1)每人准备培养液300ml,消毒20支试管,小口吸管5支。(2)稀释藻液至每滴水样中含有1-2个藻细胞。法一: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待分离的藻液样品的藻细胞密度,如为n个/ml,按每毫升水样含有23滴水,计算出每滴水样含有m(m=n/23)个藻细胞,然后稀释为每滴水含有2个藻细胞(水样1)及1个藻细胞(水样2)。法二:用小口吸管吸取原水样,点在经消毒的

345、载波片上(水滴不宜太大),排成1排(4滴)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看看每滴水中含有几个藻细胞,然后稀释为每滴水含有2个藻细胞(水样1)和1个藻细胞(水样2)。(3)在20支试管中各加入10ml培养液。(4)从水样1中吸取1滴藻液样品加到有培养液的试管中,振荡摇匀(作10支平行试管培养)。(5)从水样2中吸取1滴藻液样品加到有培养液的试管中,振荡摇匀(作10支平行试管培养)。(6)用消毒纸盖好试管,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经过一段时间,发现试管底部有藻色后进行镜检,如镜检到单种则表示分离成功。这种技术有很大的盲目性,分离的单细胞藻单种不一定是目标种,但可能分离到其他种或新种,对于单细胞藻的种类、大小没有

346、限制。【注意事项】1.培养液配方应根据待分离藻种的种类不同而选择,一般绿藻、金藻可以选用“宁波大学3号”配方,如果待分离藻种是硅藻,可以再加入5-10mg/L的硅酸钠。2.在琼脂融化过程中,应注意控制火力,以免培养基沸腾而溢出容器;同时,需不断搅拌,以防琼脂沉底烧焦。3.稀释分离法的关键是藻样稀释要适宜,要求藻细胞密度的计数和操作要准确。稀释水滴分离法简便、易行,适宜分离优势种类。4.培养条件非常重要,要求一定的温度(25左右)和光照(2000-3000Lux)。否则藻类不能生长而细菌则大量繁殖,导致分离失败。【作业与思考】1.在分离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2.怎样才能熟练掌握单细胞藻的分离技术?

347、3.你所做的涂布平板法和稀释法是否得到了单种单细胞藻?请描述(包括培养条件),如不,请分析原因,交实物和实验报告。实验八 单细胞藻的分离与纯化技术(二)- 微吸管分离法【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微吸管的制备。2掌握运用微吸管分离单细胞藻的技术。【实验原理和基础知识】首先镜检待分离的藻液,调节藻液浓度至每小滴藻液中含有4-5个藻细胞。取一载玻片滴加一滴稀释的待分离藻液,在显微镜下观察,若发现目的藻种,用微吸管吸取所需的藻细胞,放在另一载玻片的培养液中,清洗,另取一只微吸管吸取所需的藻细胞放在备有培养液的试管中,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而获得纯种培养。【实验用品】一、实验器材 显微镜、恒温干燥箱、电炉

348、、电子天平、盐度计、酒精喷灯、玻璃刀、细玻管、橡皮头、试管、温度计、搅拌棒、容量瓶、试剂瓶、3000ml烧瓶、载玻片、移液管、剪刀、标签纸、扎瓶口的牛皮纸、橡皮圈。 1 2 3 4 2 4 6 8二、试剂 宁波大学3号母液、洗液。 三、实验材料 待分离单细胞藻水样、消毒海水、培养液。【实验操作步骤】1.拉制微吸管 法一:买细玻璃管(医院采血用管),手持玻璃管在酒精灯上加热其中部,需要转动玻璃管,使其受热均匀,待玻璃管烧红软化后两手均匀用力迅速向相反方向拉成二段。法二:用玻璃刀将孔径2-3mm玻璃管切成20-30cm的段。然后点燃酒精灯,手持玻璃管在火焰上灼烧其中部,边烧边转动玻璃管,使其受热均

349、匀,待玻璃管烧红软化后两手均匀用力迅速向相反方向拉成二段。使其头部拉成孔径约0.1mm的微吸管,尾部套上橡皮头备用。 2.微藻的分离 法一:(1)首先镜检待分离藻液,将藻液稀释至每小滴藻液中含4-5个藻细胞。(2)在一已灭菌后的清洁载波片上滴加消毒培养液,方法如上图。(3)另取一载玻片滴一滴稀释的待分离藻液,在显微镜下观察,若发现目的藻种,用微吸管吸取所需的藻细胞,放在载玻片的消毒水中,用另一微吸管吹水滴清洗藻种,再次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用另一干净的微吸管吸取所需的藻细胞放在备有培养液的试管中封口培养(或者把仅含有一个藻细胞的水滴用培养液冲到试管中封口培养)。法二:(1)用小口吸管吸取待分离水样

350、,滴在已灭菌的载玻片上(水滴大小以在10倍镜下,看到水样的大部分或全部),排成一行。(2)镜检每滴水样中所含的藻细胞,若发现某滴水样中含有待分离微藻,但又混有别的生物,则用另一干净的微吸管(管内带少量的培养液)将这滴水样吸进管内,然后,将管内的水样分滴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排成一行),再依次观察每滴水样,将仅有目的微藻的水样冲进有培养液的容器中。3将装有藻细胞的容器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光照3000-4000lux、温度25-28)培养。4培养一段时间(约10天),试管底部出现藻色,通过显微镜检查为单种时,分离成功。【注意事项】1. 注意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口吹,只能用灯冒盖住。2. 酒精灯内的酒精不

351、能超过容积的2/3。 【作业与思考】1根据你的体会,微吸管分离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2单细胞藻的分离方法主要有哪几种?实验九 轮虫的分离与培养【实验目的】 掌握轮虫的分离、驯化及培养管理技术,为今后成功培养轮虫打基础。 【实验原理和基础知识】用小口吸管取轮虫水样滴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排成一排4-6滴,置于解剖镜或显微镜下(4倍或10倍物镜)观察,若发现轮虫就用小口吸管吸出,放在另一滴过滤海水中清洗并显微观察,若发现有轮虫而没有其他浮游动物,用小口吸管吸出进行培养或用冲水法将轮虫冲至盛有过滤水样的培养瓶中进行培养。【实验用品】一、实验器材 显微镜、pH计、盐度计、浮游生物网、500ml烧杯或

352、玻璃缸、加热棒、吸管、载玻片、充气泵、气石。二、试剂 鲁哥氏液 。三、实验材料 轮虫水样、扁藻、等边金藻、小球藻、角毛藻。【实验操作步骤】 一、分离培养1.捞取轮虫 每小组成员用浮游生物网在小虾(鱼)塘中拖网,捞取轮虫,最好是在清晨,轮虫向水表层游动时捕捞,效果更好(提前准备)。2.准备培养液测定轮虫原生活环境的盐度、pH值等,用脱脂棉过滤海水1000ml,并调节培养轮虫用水的盐度和pH值,使其与原生活环境的条件相近。将海水分装在烧杯中,每瓶装150ml水量。3.分离 用小口吸管取轮虫水样滴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排成一排4-6滴,置于解剖镜或显微镜(10倍或4倍物镜)下观察,若发现轮虫就用微吸管吸

353、出,放在另一滴过滤海水中清洗并显微观察,若发现有轮虫而没有其他浮游动物,再次用小口吸管吸出进行培养或冲水法(仅含有轮虫,而没有其他浮游动物)将轮虫冲至盛有过滤水样的培养瓶中进行培养,投喂小球藻或扁藻,投喂量为微具藻色。(轮虫肉眼可见为小白点在水中缓缓游动,将轮虫水样滴在载玻片上时,可用肉眼进行初步的判别。)(贴上标签:分离轮虫、饵料名称、实验者、时间)。4.日常管理每天观察培养水样,补充微藻饵料。5.待分离成功后,如需改变培养生态条件,必须经过逐渐驯化,使其逐渐适应新的环境。 二、扩种培养1.取轮虫水样约200ml,加入1200ml过滤海水(调节轮虫密度为1-2个/ml),摇匀后,用量筒依次量

354、取200ml,倒进6个500ml烧杯内培养。2.每组同学选择2种单细胞藻为饵料(扁藻、等边金藻、小球藻、角毛藻),实验设置为藻1、藻2和两者以1:1组成的混合藻为饵料对轮虫进行培养。投喂量以微具藻色为准,每天投喂2次,设置2个平行实验(贴上标签:饵料名称、实验者、时间)。3.取样计数轮虫的接种密度A0 。4.控制水质,培养水温251(培养容器较大的可进行微充气)。5.培养1周后,取样计数各培养瓶的轮虫密度At,比较哪种单细胞藻作为饵料的效果最好。【注意事项】1.如果待分离的轮虫密度太大,可以先稀释至每小滴水样中含有1-2个轮虫,然后进行分离。也可以从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吸出其中的一只轮虫,放在另外

355、一滴过滤海水中,再次进行分离。2.在饵料效果试验中,应注意保持各瓶中的单细胞藻饵料充足。【作业与思考】1.得出轮虫培养结果,比较哪种单细胞藻作为饵料的效果最好,并加以讨论。 2.轮虫出现有性生殖的制约因素是什么? 3.设计一组轮虫培养的生态试验或饵料效果试验(温度、盐度、光照、pH、饵料等试验)。实验十 卤虫卵的去壳处理及孵化培养【实验目的】 1.掌握利用次氯酸钠或次氯酸钙溶液氧化去除卤虫卵壳的技术。2.掌握卤虫卵的孵化及成体培养。【实验原理和基础知识】 卤虫的冬卵为一个休眠的胚胎,卵壳很厚,其主要成分是脂蛋白和正铁血红素,这些物质可以被一定浓度的次氯酸盐溶液氧化除去。去壳的卵具有减少病害、减

356、少水体污染、提高孵化率、易于幼体摄食等优点。因此,掌握卤虫卵的去壳技术十分重要。卤虫卵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孵化培养。【实验用品】一、实验器材 电子天平、充气泵、电冰箱、气石、200ml烧杯、500ml烧杯、搅拌棒、塑料袋。二、试剂 Ca(ClO)2或NaClO、NaOH或Na2CO3、Na2S2O3、淀粉碘化钾试纸。三、实验材料 卤虫卵300g、过滤海水、冰块若干、单细胞藻。【实验操作步骤】一、卤虫卵的去壳1卵的水处理-卵吸水膨胀 称取5g卤虫卵,放在盛有300ml淡水或盐度低于30的过滤海水的烧杯中,最好充气搅拌,1h后,用150目的筛网滤袋滤出卵并冲洗干净。2卵的去壳 (1)配制去壳溶液。在

357、200ml烧杯或1020cm的塑料袋中,加入40ml过滤海水,0.65gNaOH,20-25ml NaClO溶液(有效氯含量为10%),然后把装有混合物的烧杯或塑料袋迅速置入盛有约3L水的大盆中冷却,同时不断地摇动混匀。为了防止水温升高,可在水盆中加入冰块或者及时加入低温水降温。(2)把滤出的卵放在去壳溶液中,卵的颜色开始由咖啡色白色橙色或桔红色,此过程不得超过15min。然后将混合物倒入150目的筛网滤袋中滤出卵。(用次氯酸钙氧化时,配制去壳溶液需用Na2CO3,用量为0.67g/g干卵。)3清洗去壳卵 称取0.5g Na2S2O3融入1L海水中,将卵放入Na2S2O3溶液中漂洗10min,

358、将去壳卵倒入150目的筛网滤袋中滤出卵,然后用自然海水洗涤3遍以上,直至无氯味。然后把经过冲洗的卵,放入盛有海水的容器中,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检查,不出现蓝色,为除氯干净。4.去壳卵的处理 去壳后的卵可以直接投喂、孵化后投喂或把卵放在低于4的冰箱内保存。二、卤虫卵的孵化把去壳卵放在孵化容器中,最好用透明玻璃缸或塑料袋,用前应消毒孵化容器,并注意控制孵化条件。温度 孵化最适温度为25-30。2盐度 调盐度至20-30。3PH 8-9为最佳。4光照 1500Lux左右,一定的光照对卤虫的胚胎发育有促进作用。5充气 充气以免卵沉底堆积缺氧死亡,充气量不宜过大,使虫卵均匀分布为宜。6一般经过18-30h就

359、可以孵化出幼体。无节幼体出来后,经过12-24h 就应投喂,间断微充气或停止充气,每天投喂单细胞藻(骨条藻、角毛藻或绿藻均可),投喂量以微具藻色。7经常检查卤虫生长情况:幼体活动情况、水色等,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注意事项】1.去壳溶液一定要严格按照比率用海水配制。(可根据卤虫卵壳的厚度不同恰当调整次氯酸钠的用量)2.在去壳过程中,为了防止溶液的温度升高,影响孵化率,一定要严格用冰块或加入低温海水降温,控制溶液温度低于25。3.为了放心投喂去壳卵,需要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检查余氯是否去除干净。【作业与思考】1简述卤虫卵去壳的工艺流程。2简述去壳卤虫卵的优越性有哪些?参考文献太少了,建议尽可能再补充一些1成永旭主编.生物饵料培养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2陈明耀,生物饵料培养.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3胡凡光,王志刚,李成林,孙福新,郭萍萍,胡炜,宋爱环,吴志宏,赵斌,张豫.卤虫卵的去壳工艺J.齐鲁渔业.2008,2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