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链理论的财务管理模式探讨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3605519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财务管理模式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财务管理模式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财务管理模式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财务管理模式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财务管理模式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财务管理模式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价值链理论的财务管理模式探讨(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参考文献第 23 页 (共 24 页)基于价值链理论的财务管理模式探讨1 绪论1.1 选题目的和意义1.1.1 选题目的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财务活动比较简单,财务管理没有取得独立的地位,而是被动地执行国家的财务制度,为国家直接管理和控制企业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就必须将财务管理放在核心地位。知识经济的大潮为财务管理建设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企业制度的确立为财务作用的发挥创造了广阔的天地。研究适应我国企业管理要求的财务管理模式,对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

2、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正是本文的选题目的。 1.1.2 选题意义1.有利于配合我国新型的财务管理理论 1发展,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改善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现状,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2.配合经济体制改革,推进企业财务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国际接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国际化。3.有利于企业相关集团间责、权、利的划分,进行独立经济核算,促进企业间公平竞争,使企业财务管理活动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4.为适应知识经济,使财务工作企业化,保证企业的理财自主权。 1.2 文献综述1.2.1 国外研究综述参考文献第 2 页

3、(共 25 页)西方财务学 2主要由三大领域构成,即公司财务、投资学和宏观财务。国际上通行的另一种划分方法是将财务学分为五个分支:公司财务;个人财务;财政学;国际金融;跨国公司财务。其中,公司财务在我国常被译为“公司理财学”或“企业财务管理”。(1)融资财务管理时期(1900-1950)。融资财务管理时期研究的重点一是融资,二是法律。20 世纪初期,西方国家股份公司 3迅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商品供不应求。公司普遍存在如何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筹措资金的问题。当时公司财务管理的职能主要是预计资金需要量和筹措公司所需资金,融资是当时公司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根本任务。因此,这一时期称为融资财务管

4、理时期或筹资财务管理时期。适应当时的情况,各个公司纷纷成立新的管理职能部门财务管理部门,独立的公司理财活动应运而生。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重点主要是融资问题。1910 年美国学者米德(MEADE)出版了本世纪第一部专门研究公司筹资财务管理的著作公司财务,1938 年戴维(DEWING)和李昂(LYON)分别出版了公司财务政策和公司及其财务问题。这些著作主要研究企业如何筹集资本,形成了以研究公司融资为中心的“传统型公司财务管理理论”学派。索罗门(SOLOMON)认为这种“传统财务研究”给财务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完善奠定了基础。1929 年爆发的经济危机,造成众多企业破产,投资者损失严重。为保护投资人利益

5、,西方各国政府加强了证券市场 4的法制管理。如美国 1933 年和 1934 年出台了联邦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对公司证券融资做出严格的法律规定。此时财务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金融市场制度与相关法律规定等问题。财务管理首先研究和解释各种法律法规,指导企业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组建和合并公司,发行证券以筹集资本。因此,西方财务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守法财务管理时期”或“法规描述时期(DESCRIPTIVE LEGALISTIC PERIOD)”。1929 年至 1933 年的经济危机,使许多公司意识到,财务管理的任务并不仅是融资问题,还应包括资金的科学管理与使用,只有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益,保持合理的资本结

6、构,严格控制财务收支,才能使经营立于不败之地。因此,30 年代后,财务管理的重点开始从扩张性的外部融资,向防御性的内部资金控制转移,各种财务目标和预算的确定、债务重组、资产评估、保持偿债能力等问题,开始成为这一时参考文献第 23 页 (共 24 页)期财务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2)资产财务管理时期(1950-1964)。50 年代以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买方场趋势的出现,财务经理普遍认识到,单纯靠扩大融资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已无法适新的形势发展需要,财务经理的主要任务应是解决资金利用效率和做好资金利用的决策。公司内部的财务决策上升为最重要的问题,而与融资相关的事项己退居到第二位。这样,公司财

7、务决策与生产决策、营销决策一起,构成公司的三大决策支柱。美国各大公司纷纷设立财务副总经理,由其制定公司的重要财务方针和计划,编审财务控制预算和评估重大投资方案等。西方财务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内部决策时期(INTERNAL DECISION-MAKING PERIOD)”或“综合财务管理时期”。在此期间,资金的时间价值引起财务经理的普遍关注,以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为研究对象的资本预算方法日益成熟。最早研究投资财务理论的美国人迪恩(JOEL DEAN)于 1951 年出版了资本预算,对财务管理由融资财务管理向资产财务管理的飞跃发展发挥了决定性影响。此后,财务管理的中心由重视外部融资转向注重资金在公司内

8、部的合理配置,使公司财务管理发生了质的飞跃。由于这一时期资产管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称之为资产财务管理时期。 这一时期,西方财务理论获得较大发展,主要的财务管理学家有美国的洛夫(LOUGH)、英国的罗斯(ROSE)、日本的古川荣等。50 年代后期,对公司整体价值的重视和研究,是财务管理理论的另一显著发展。实践中,投资者和债权人往往根据公司的盈利能力、资本结构、股利政策、经营风险等一系列因素来决定公司股票和债券的价值。所以,遇有重大决策时,首先必须评估决策对公司价值将会产生何种影响。由此,资本结构 5和股利政策的研究受到高度重视。1958 年至 1961 年米勒(MILLER)和莫迪利亚

9、尼(MODIGLIANI)经过大量实证研究,提出了著名的 M-M 定理即在有效的证券市场上,公司的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与其证券价值无关。大多数财务学者认为它是财务管理理论中最重要的贡献,奠定了公司财务理论的基础。在这一时期,以研究财务决策为主要内容的“新财务论”己经形成,其实质是注重财务管理的事前控制,强调将公司与其所处的经济环境密切联系,以资产管理决策为中心,将财务管理理论推进了一大步。 参考文献第 4 页 (共 25 页)(3)投资财务管理时期(1964-1979)。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跨国公司日益增多,金融市场日益繁荣,投资风险显著增加,企业必须更加注重投资效益,规避投资风险,这对已有的财务

10、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60 年代中期以后,财务管理的重点转移到投资问题上,因此称为投资财务管理时期。早在 1952 年,马考维兹(H.MARKOWITZ)就提出了投资组合理论的基本概念。1964 年和 1965 年,美国著名财务管理专家夏普(WILLIAMF. SHARPE)和林特纳(J.LINTNER)在马考维兹的基础上做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S PRICING MODEL,简称 CAPM)”。这一理论的出现标志着财务管理理论的又一飞跃发展。投资组合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揭示了资产的风险与其预期报酬率之间的关系,它不仅将证券定价建立在风险与报酬的相互作

11、用基础上,而且大大改变了公司的资产选择策略和投资策略,被广泛应用于公司的资本预算决策。导致财务学中原来比较独立的两个领域投资学和公司财务管理相互组合,使公司财务管理理论跨入了投资财务管理的新时期。20 世纪 70 年代后,金融工具的推陈出新使公司与金融市场 6的联系日益加强。认股权证、金融期货等广泛应用于公司融资与对外投资活动,推动财务管理理论日益发展和完善。布莱克(F.BLACK)等人创立了期权定价模型(OPTION PRICING MOLDEL,简称 OPM);罗斯提出了套利定价理论 (ARBITRAGE PRICING THEORY)。管理方法使投资管理理论日益成熟,表现在:一是建立了合

12、理的投资决策程序;二是形成了完善的投资决策指标体系;三是建立了科学的风险投资决策方法。 20 世纪 70 年代是西方财务管理理论走向成熟的时期。财务管理发展成为集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于一身,以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活动,并在企业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1972 年,法玛(FAMA)和米勒(MILLER)出版了财务管理一书,这部集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之大成的著作,标志着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已经发展成熟。(4)财务管理深化发展的新时期。80 年代后,企业财务管理进入深化发展的新阶段,并朝着国际化、精确化、电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通货膨胀财务管

13、理成为热点问题。70 年代和 80 年代初期,西方世界普遍遭遇了旷日持久的通货膨胀。大规模的持续通货膨胀导致资金占用迅速上升,筹资成参考文献第 23 页 (共 24 页)本随利率上涨,有价证券贬值,企业融资更加困难,公司利润虚增,资金流失严重,严重影响到公司的财务活动。70 年代未和 80 年代早期,西方各国开展了关于通货膨胀条件下怎样进行有效财务管理的研究工作。严酷的经济现实迫使企业财务政策日趋保守。财务管理的任务主要是对付通货膨胀。 国际财务管理成为财务学的分支。伴随通讯技术和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公司不断朝着国际化和集团化的方向发展,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空前活跃,在

14、新的经济形式下,财务管理理论转向国际财务管理领域。80年代中后期以来,进出口贸易融资、外汇风险管理、国际转移价格问题、国际投资分析、跨国公司财务业绩评估等,成为财务管理研究的热点,并由此产生了一门新的财务学分支国际财务管理。随着 21 世纪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际财务管理将更加得到重视和发展。1.2.2 国内研究综述建国初期,为适应全国国民经济 7计划化的要求,在我国形成了企业定额流动资金和非定额流动资金的理论和实践。这一时期的财务理论建设主要受前苏联模式的影响,其中,企业财务是社会主义国家财政银行体系的基础,这一观点既是前苏联企业财务理论的核心,当然也是对我国财务理论建设和实践影响最大的中

15、心内容。这一时期,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主体实际上是国家政府;重要财务指标由政府有关部门制订并规定标准,财务计划在国家的宏观指导下编制,或由国家有关部门直接编制并予以下达,某些财务管理方法的取舍也由政府有关部门来决定,资金的核定、筹集、运用与分配均由国家财政部门在有关财务和会计制度中予以规定。这种做法严重歪曲了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压制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我国的财务理论基本上处于停滞和休克状态,财务管理工作也形同虚设,机构被撤消,人员被解散,基本上没有开展工作。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会计管理活动论”的提出,在理论上引发了至今还无定论的“大会计观”、

16、“大财务观”问题的争论,对财务和会计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研究。到了90年代,以1993年颁布、实施“两则两制”为起点和契机,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视野、方法、内容呈现出明显的“多极化”特征,财务、会计理论研究空前活跃。 参考文献第 6 页 (共 25 页)综上所述,从宏观上看,我国刚从计划经济体制转轨到市场经济体制中来,计划经济在企业的市场行为中仍存在一定影响,二元经济造成的摩擦还经常发生;从微观来看,企业制度的建立还在探索之中,公司制还未普遍推广,多数企业还未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无法自主地进行筹资多元化和投资多元化,即便那些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造的上市公司也尚未摆脱旧的管理模式;从金融证券市场来看,经过几年来的苦心经营,达到了一定规模,但由于市场规范还需进一步完善,投机违规现象干扰了股票市场运行,股市大涨大落时有发生。从整体上看,投机重于投资,股价还不能完全体现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总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建立和完善,传统的财务管理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