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表处技术指南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601665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表处技术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微表处技术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微表处技术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微表处技术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微表处技术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表处技术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表处技术指南(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微表处技术指南1 总 则1.0.1 微表处的设计、施工应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铺筑的微表处应该坚实、平整、耐久,有良好的抗滑性能和封闭路表水下渗的效果。为统一微表处设计施工方法,确保微表处的施工质量,特制定本指南。1.0.2 微表处设计、施工除遵照本指南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及行业颁布的有关标准法规。1.0.3 微表处是一种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要求原路面有足够的结构强度,路面状况良好,原有病害已经得到有效处理。1.0.5 微表处严禁用作路面补强层。2 术语2.1.1 微表处微表处是采用专用设备将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按合理配比拌和并摊铺到原路面上,并能够在摊铺后12h

2、内迅速开放交通的薄层结构,简称 MS。2.1.2 乳化沥青(asphalt emulsion)将石油沥青(或煤沥青)与水在乳化剂、稳定剂的作用下经乳化加工制得的水乳交融的均匀的沥青制品,也称沥青乳液。按沥青乳液破乳快慢可分为快裂(RS)、中裂(MS) 、慢裂(SS)三种。按电荷性能又可分为阴离子乳化沥青、阳离子乳化沥青、非离子乳化沥青。2.1.3 添加剂(additive)为了调节稀浆混合料的施工性能而添加到混合料中的材料和试剂。2.1.4 稀浆混合料(slurry mixture)乳化沥青、矿料、填料、水等按一定比例拌和所形成的浆状混合物。2.1.5 稠度(consistency)稠度是反映

3、稀浆混合料施工和易性和用水量的指标。微表处混合料无法象慢凝稀浆混合料一样进行稠度试验,它的稠度可以通过拌和试验定性地判断。2.1.6 可拌和时间(mixing time)按照一定配合比进行稀浆混合料的拌和试验,从掺入(改性)乳化沥青开始搅拌至手感有力,明显感到搅拌困难时的时间。2.1.7 破乳时间稀浆混合料从掺入(改性)乳化沥青开始拌和到混合料表面用吸水纸轻压后看不到褐色斑点的时间。2.1.8 初凝时间(set time)稀浆混合料从掺入(改性)乳化沥青开始拌和到混合料粘结力达到1.2 N.m 的时间,通过粘结力试验测定。2.1.9 开放交通时间(traffic time)稀浆混合料从掺入(改

4、性)乳化沥青开始拌和到混合料粘结力达到2.0 N.m 的时间,通过粘结力试验测定。2.1.10 湿轮磨耗值 (wet track abrasion loss)用湿轮磨耗仪在成型后的稀浆混合料上磨耗一定时间后,测定试件磨耗前后单位磨耗面积的质量差,用 g/m2 表示。此试验用以确定稀浆混合料的最小沥青用量和评价混合料中沥青与石料的裹附情况。2.1.11 负荷轮粘附砂量(sand adhesion)用负荷轮试验仪模拟车轮在成型后的稀浆混合料上碾压,通过一定作用次数后,测定试件单位负荷面积的粘附砂量,用 g/m2 表示,此试验用于确定稀浆混合料最大沥青用量。2.1.12 轮辙变形试验 (stabil

5、ity and resistance to compaction test)用负荷轮试验仪模拟车轮在成型后的稀浆混合料上碾压,通过一定作用次数后,测定试样的车辙深度和宽度变形,以试样单位厚度的车辙深度和单位宽度的横向变形评价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2.1.13 粘结力 (cohension torque)用粘接力试验仪,模拟车辆行驶时产生的水平力对材料层的影响,其施力手柄上试验后扭力表的读数,用以确定稀浆混合料的初凝时间和开放交通时间。3 材 料3.1 改性乳化沥青3.1.1 微表处选用的改性乳化沥青应符合表 3.1.1 的规定。微表处用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表 3.1.1项目 MS 筛上剩余量(

6、1.18mm 筛) 不大于 (%) 0.1 电荷 阳离子(+) 恩格拉粘度 E25 328 沥青标准粘度 C25,3 s 1260 蒸发残留物含量 不小于(%) 60 蒸发残留物性质(直接加热法) 针入度(100g,25,5s) (0.1mm) 40100 延度(5 5cm/min) 不小于(cm) 30 软化点( 环球法) 不小于() 50 储存稳定性24h 不大于( %) 1 5d 不大于(%) 5 3.1.2 微表处应选用阳离子快凝型的改性乳化沥青。3.1.3 改性剂剂量(固胶占沥青的质量百分比)不宜小于 3%。3.2 矿 料3.2.1 微表处用矿料可以采用不同规格的粗细集料掺配而成,也

7、可以用大粒径的块石、卵石等经多级破碎而成。3.2.3 微表处用粗集料、细集料应该符合表 3.2.3 的要求。微表处用粗细集料质量要求 表 3.2.3 项目 标准 试验方法 备注 粗集料 石料压碎值 不大于(%) 28 T0316-2000 洛杉矶磨耗损失 不大于(%) 30 T0317-2000 石料磨光值 不小于(BPN ) 42 T0321-1994 坚固性 不大于(% ) 12 T0314-2000 细集料 坚固性 不大于( %) 12 T0340-1994 0.3mm 部分 合成矿料 砂当量 不小于(%) 60 T0334-1994 合成矿料中5mm注 1宽度40mm 可不处理采用微表

8、处车辙填充双层微表处车辙填充或按规范方法处理 沉陷 - 分析成因后选择合适的方法处理 突起变形类 拥包、波浪 轻注 2重 可不处理处理,方法见规范注 2 松散类 坑槽 轻注 2重 可不处理处理,方法见规范注 2 脱皮、麻面、松散 处理,方法见规范注 2 其它类 泛油 - 可不处理。表面宏观构造深度丧失的情况下,宜采用双层微表处。 磨光 冻涨、翻浆 处理,方法见规范注 2 注 1:路面温度 15左右时的裂缝宽度注 2:公路沥青路面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2-2001 )5.3 施工准备5.3.1 微表处施工前,应对原路面进行检查,确认原路面已按照本指南中表 5.2.2 的要求进行了处治。

9、5.3.2 原路面为沥青路面时,一般不需浇洒粘层油。原路面为非沥青路面或严重贫油的沥青路面时,微表处摊铺前可预先浇洒粘层油。5.3.3 施工前对材料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准备: (1) 施工用的改性乳化沥青、矿料、水、填料等应进行质量检查,符合本指南的要求后方可使用。(2) 矿料中的超粒径颗粒必须筛除。(3) 取矿料堆中间部位的样品进行含水量测定。检测的矿料含水量用于调整摊铺机的设定。5.3.4 施工前对施工机具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准备:(1) 各种施工机械和辅助工具均应备齐,并保持良好工作状态。(2) 微表处摊铺车在以下情况下必须进行计量标定:a.机器第一次使用时;b.机器每年的第一次使用时;c.每个

10、新的工程开工前;d.原材料和配比发生较大变化时。摊铺车标定的方法按该车的使用说明书进行。5.3.5 施工现场应设专人管理交通,施工路段应设明显标志控制交通。5.4 施 工5.4.1 微表处应按下列程序施工:(1) 修补、清洁原路面;(2) 铺设导线,以保证摊铺车沿直线行驶。有路缘石、车道线等作为参照物的,可不必铺设。(3) 摊铺车摊铺微表处稀浆混合料;(4) 手工作业修复局部施工缺陷; (5) 初期养护;(6) 开放交通。5.4.2 根据封层路幅宽度,调整摊铺槽宽度,应尽量减少纵向接缝数量,在可能的情况下,宜使纵向接缝位于车道线附近。5.4.3 将符合本指南要求的各种材料装入摊铺车内。5.4.

11、4 将装好料的摊铺车开至施工起点,对准控制线,放下摊铺槽,调整摊铺槽使其周边与原路面贴紧。5.4.5 打开摊铺车各传动离合器,开动发动机,使各部位准备进入工作状态。5.4.6 按室内设计和现场矿料含水量,依次按配比输出矿料、填料、水和乳液,进行拌和。5.4.7 拌好的混合料流入摊铺槽,当混合料注满摊铺槽容积的三分之二时,开动摊铺车匀速前进,需要时同时打开摊铺车下边的喷水管,喷水湿润路面。5.4.8 摊铺速度以保持混合料摊铺量与搅拌量基本一致,保持摊铺槽中混合料的体积为摊铺槽容积的二分之一左右为准。5.4.9 稀浆混合料摊铺后的局部缺陷,应及时使用橡胶耙等工具进行人工找平。找平的重点是:超大粒径

12、矿料产生的纵向刮痕,横、纵向接缝,过厚、过薄或不平处,等等。5.4.10 超大粒径矿料产生的纵向刮痕应尽快清除,不能及时清除的,必须立即停止摊铺,直至问题解决后方可继续施工。5.4.11 当摊铺车内任何一种材料用完时,应立即关闭所有输送材料的阀门,让搅拌器中的混合料搅拌完,并送入摊铺槽摊铺完后,摊铺车停止前进,提起摊铺槽,将摊铺车移出施工点,用水清洗搅拌器和摊铺槽。5.4.12 初期养护:(1) 稀浆混合料铺筑后,在初期养护期内,禁止一切车辆和行人通行。(2) 混合料达到固化时间后应尽快开放交通。5.4.13 微表处双层摊铺或微表处车辙填充后再做微表处罩面时,首先摊铺的一层应至少在行车作用下成

13、型 48 小时后,方可在上面再进行第二层微表处。5.4.14 微表处车辙填充时,应调整摊铺厚度,使填充层横断面的中部适当隆起,以考虑行车压密作用。6 施工质量控制6.1 施工前的材料与设备检查6.1.1 施工前必须提供材料的检验报告,并确认符合要求。6.1.2 施工前材料的质量检查应以同一料源、同一次购入并运至生产现场(或储入同一储罐)的相同规格品种的集料、改性乳化沥青等为一“批” 进行检查。检查频率和要求如表 6.1.2 所示。微表处施工前的材料质量检查与要求 表 6.1.2材料 检查项目 要求值 检验频率 改性乳化沥青 表 3.1.1 要求的检测项目 符合设计要求 每批到货 1 次 矿料

14、砂当量 符合设计要求 每批来料 1 次 级配 每批来料 1 次 含水量 实测 每天一次 6.1.3 施工前必须提供混合料的设计报告,在确认材料没有发生变化和符合本指南要求后,方可施工。当改性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含量和矿料含水量发生变化,必须调整摊铺车的设定,确认材料配比符合设计配比后才可施工。6.1.4 施工前应对微表处摊铺车的性能、标定和设定以及辅助施工车辆配套情况、性能等进行检查。6.2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6.2.1 施工中应对稀浆混合料进行抽样检测,抽检项目、频率、允许误差及方法如表 6.2.1 所示。微表处施工过程检验要求 表 6.2.1项目 要求 检验频率 检验方法 稠度 适中 1 次

15、/100m 经验法 油石比 设计油石比0.5% 1 次/日 三控检验法 矿料级配 满足表 3.2.3 要求 1 次/日 摊铺过程中从骨料输送带末端接出集料筛分 外观 表面平整、均匀,无离析,无划痕 全线连续 目测 WTAT浸水 1h浸水 6d 不大于 600g/m2不大于 800g/m2 1 次 /工程 见附录 A.4 6.2.2 稠度检验采用如下的经验法进行:( 1)在刚刚摊铺出的微表处材料上用直径 10mm 左右的细棍划出一道划痕,如果划痕马上就被两边的材料淹没,说明混合料的稠度偏稀,应适当降低用水量;如果划痕两边的材料呈松散状态,说明混合料过稠甚至已经破乳,应该铲除已经摊铺的混合料;如果划痕能够保持一定时间后才被周围材料覆盖,周围的材料仍然有一定的流淌性,说明混合料的稠度合适;(2)迎着太阳照射方向观察刚刚摊铺出的材料层,如果表面有大面积亮光的反光带,说明混合料用水量偏大,稠度偏稀;如果刚刚摊铺出的材料层干涩,没有反光,说明混合料偏稠;如果刚刚摊铺出的材料层对日光呈现漫反射,说明稠度适宜。6.2.3 采用以下的“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