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法律知识点

上传人:n**** 文档编号:33601451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3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业单位考试法律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事业单位考试法律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事业单位考试法律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事业单位考试法律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事业单位考试法律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事业单位考试法律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业单位考试法律知识点(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法律基础1,法的概念与本质:法是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力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考点延伸:1) ,一切类型的法都具有的共同本质是:法师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2) ,对“法律体现的是整个统治阶级的意志”的理解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3) ,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界定的4) ,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最根本特征:法律是有国家制定和认可的法律最重要的特征:法的历史类型:根据法所赖以长生的经济基础及其阶级本质对法所作的分类。2,法的作用: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法的规范作用:1)指引:法律

2、对个人行为起导向引路作用2)评价:法律作为人民对他人行为的评价标准所起的作用3)预测:人民根据法律可以预先估计行为,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的安排4)教育:通过法律的实施对一般人今后的行为所发生的积极影响5)强制:对违法犯罪的行为加以惩罚制裁法的社会作用:阶级统治作用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A 维护人类社会基本生活条件 B 维护生产和交换秩序 C 组织社会生产 D确定使用设备、执行工艺的技术规程,以及有关产品、劳务、质量要求标准,以保障生产安全,防止事故,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E 促进科教文卫体的发展)(可以出多选)考点延伸: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民主当代中国立法的指导思想:以建设中

3、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3,直接影响法的发展水平的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经济基础决定法的性质()判断正误经济基础决定法意味着法律没有自己的历史考点延伸;法与道德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律与统治阶级的道德法律与被统治阶级的道德道德往往只是一面性,只关注义务()判断正误违法行为一定违反道德,但违反道德的行为不一定违法()正误判断法与宗教:我国现行的宗教政策:1 全面政务额地贯彻宗教信仰自由2 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的管理3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4,强调宗教的合法性4,我国社会主义法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面的作用表现为:延伸:宏观作用:引导作用、促进

4、作用、保障作用、制约作用微观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题的法律地位,调整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5,立法的程序: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草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一般经过三次常委会会议审议后交付表决。法律草案的表决时整个立法活动中最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考点延伸:a, 我国社会主义立法理念基本内涵:1,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制治的核心内容2 执政为民是 本质特征3 公平正义是 价值追求4 服务大局是 重要使命5 党的领导是 根本保证B,我国社会主义立法理念的本质属性: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当代中国立法的原则:1

5、)以宪法为依据2)必须送实际出发3)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4)吸收和借鉴历史的和国外的经验5)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6)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7)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也可以说:合宪性和合法性原则、民主立法原则、实事求是从世界出发原则(没有合理性原则)6,法的渊源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偏正短语“的”后面的考点延伸:宪法、法律、刑侦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行政规章、国际条约7,法律体系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具体的法律名称宪法、行政法、民法、婚姻法、经济法、劳动法、环境法、刑法、诉讼法、军事法所以不包括:国际公约、

6、历史废止的已经不再有效地法律、尚待制定还没生效的法律法律体系由法律部门组成()判断正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尚不完备()判断正误划分社会主义法律部门的标准:法律调整的方法和法律调整的对象考点延伸:一国国内现行法律法系:五大法系:印度法系、中华法系、伊斯兰法系、民法系和普通法系(印度法系和中华法系已解体,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是民法系和普通法系)民法系:是指古罗马法,特别是 19 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主要影响在欧洲大陆国家,特别是德国和法国。主要法律表现形式法典。又称大陆法系、法典法系。普通法系:英国、美国。又称英国法系、判例法系、英美法系。考点延伸:中国、香港、台湾、澳门8,法的实施基本要求:执法、司法

7、、守法9,法的适用司法(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正确适用法律的基本要求:准确 合法 及时我国适用法律必须坚持的原则: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一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主权4)实事求是,有错必纠考点:无合理判断,科学决策10, 法律效力:法对人的效力:1,属人主义:法律只适用于本国公民,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非本国公民即便在该国领域内也不适用。2,属地主义:法律适用于该国管辖地区内的所有人,不论是否是本国公民,都受法律约束和法律保护,本国公民不在本国,则不受本国法律的约束和保护3,保护主义:任何侵害了本国利益的人不论其国

8、际和所在地域,都受该国法律的追究。4,中国是: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空间效力领土、领水、底土、领空考点延伸:本国驻外使馆、在外船舶及飞机时间效力生效与终止生效生效:1,自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2 由该法律规定具体生效时间3 规定法律公布后符合一定条件时生效终止生效:明示废止和默示废止考点延伸:法的溯及力该项法律生效以前所发生的事件或行为是否适用该项法律的问题,如果适用就有溯及力,我国的法律一般不具有溯及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一般情况下不溯及既往。也就是说,有的法律对在其公布生效以前所发生的事件或行为意味适用考点延伸:1,我国的法律按照效力由高到低是: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9、地方规章较大市的规章2,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3,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4,地方性法规与地方性行政法规11, 法律关系A,主体:自然人,集体,国家考点:个人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B 客体:物、行为、人身、智力成果(精神财富)C 内容: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考点延伸:法的形式:(1,宪法:制定主体 :全国人大 宪法的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2,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常委会只能制定非基本法律、在全国人大必会期间、部分补充修改延伸:专属立法:授权立法: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国务院。

10、(3,法规:行政法规:国务院地方性法规:制定主体(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省会、国务院特批的(淄博)经济特区) )(4,自治法规:制定主体: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不包括民族乡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常委会批准生效(5,规章: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地方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12, 法律事实:由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客观情况。考点延伸:人权A 人权存在和发展的内外因内因:人的自然属性外因:社会的经济文化状况B 内容要素:自

11、由C 形式要素:平等D 实质内容和目标:人的生存和发展13, 法律监督:监督和督导法律活动的合法性主体: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客体:立法、司法和执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进行的公务活动国家监督: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社会监督:各政党、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考点延伸:全国政协宪法宪法的内容:国家权力的正确实施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1,宪法的实质:列宁表现了阶级斗争中各种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1) ,我国现行宪法的结构体: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2) ,监督宪法实施的主管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2,社会主义宪法是无产阶级民主事实的法律化1) ,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

12、标志工人阶级的领导2) ,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3,宪法的基本原则:1)人民主权原则 2)基本人权原则 3)法治原则4)权力制约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4,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国体: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无产阶级专政)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延伸考点:1,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两大特色:A,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B,爱国统一战线: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特色C,中国统一战线的组成形式:中国政协(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其不属于国家机构也

13、不是人民团体,主要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4,国家所有:矿藏、水流、 (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也可集体所有)城市里的土地、海域4,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04 年写入宪法,一并写入的还有继承权5,公民拥有某国国籍的人(无年龄限制、注意区分选举被选举) ,考点延伸:公民的概念表明了一国公民在法律上的平等关系()正误判断公民的基本权利:1) ,平等权:守法上的平等,司法上的平等,反对特权2)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监督权和获得赔偿权,政治自由3)人身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4)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权利6,政治权利和自由:1) ,选举权被选举权:2) ,政治自由:3) ,宗教信仰自由:自主

14、、自办、自传4) ,诉愿权:A,中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河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B,对违法失职行为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权利C,国家赔偿7,人身自由:肉体和精神1) ,身体不受侵犯2)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3) ,住宅不受侵犯4) ,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考点直击: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我国公民的光荣义务,不是职责更不是权利。8,社会经济文化权利:劳动权、劳动者休息的权利、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物质帮助权、受教育的权利、文化权利和自由9,国家机构:我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上下级人民政府之间是领导被领导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之间的关系:法律监督关系,业务指导关系,工作联系关系A)

1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国有权修改宪法的只有全国人大(专属权)宪法修改的程序:提案,审定,起草,议决,公布1) ,地位:是最高的权力机关也是国家的立法机关2) ,省、自治区、直辖市、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3) ,代表名额不得超过 3000 人,每届 5 年4) ,在任届期满前 2 个月选出5) ,人大常委会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通过可以推迟选举,考点:可以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和制度)6) ,人民代表大会的逻辑起点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也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实质。7)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人员中应当有适当名额的各少数民族代表B)全国人大常委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

16、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1) ,与人大的关系隶属也就是说必须服从全国人大的领导和监督2) ,宪法解释权是宪法解释法定的最高机关,宪法解释具有宪法效力3) ,法律解释权只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4) ,两个月开一次5) ,我国的立法解释是指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6)能撤销的只能是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考点延伸:全国人大代表:A,30 名以上的可提议案。十分之一可罢免,五分之一可修宪B,一个代表团或 30 名以上可向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高法,高检提出质询案C 代表资格的停止或终止:刑事原因可停可终,代表迁出或调离本辖区的,未经批准来那个次不开会的,丧失国际的,剥夺政治权利的终止C)国家主席:是国家机构D)国务院总理首长负责制,各部个委员会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省长市长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