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纳的概念教学模式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590432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布鲁纳的概念教学模式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布鲁纳的概念教学模式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布鲁纳的概念教学模式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布鲁纳的概念教学模式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布鲁纳的概念教学模式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布鲁纳的概念教学模式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布鲁纳的概念获得模式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徐晓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注意知识点的一一传授,而忽略了对概念获得的过程的学习,这不仅阻碍了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而且还影响到学生运算性质、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这不能不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障碍。美国教育心理家布鲁纳提倡:通过学习发展学生运用思维解决问题,解决学生自我推进力及独立运用知识能力的问题。只有组织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才能起到优化教学过程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全部数学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学生是在现实经验中抽象出数学的概念与结构来学习数学的。因此,学生在学习概念过程中,先要向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并分析这些材料共同本质属性,再通过肯定例

2、证与否定例证的属性比较,区分概念的有关与无关属性,而形成概念,最后分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从而深入掌握这些数学知识和理论,这就是布鲁纳所提出的概念获得模式理论。一、概念的确立儿童心理学认为,年幼儿童获得概念的方式是概念的形成,他们从大量的例子出发,从他们实际经验的概念的肯定例证中,以归纳的方式抽取出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某些初级概念。例如:一年级教学“6 的认识”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边观察边数数,家中来了几位客人、有几把椅子、几杯水、几块蛋糕,再让学生分析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 6) ;接着再出示 6 个绿色的、6 个黑色、6 个红色的、6 个蓝色的的图片,引导学生对上面几个图形进行

3、比较:不同处:图形的颜色:有的是红的,有的是绿色,有的是黑色,有的是蓝色颜色不同;图形的形状:有的是,有的是,有的是,有的是,形状不同然后老师问学生说:你们看到的这些图形,虽然它们的形状不同,大小不同,颜色不同,但是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你知道相同点是什么呢?生:相同点就是它们的个数,都是 6。这样学生从实物、图片,进行了大量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逐步领悟了“6”的实际意义,接着再出示一些肯定例证(画出 6 个、说出 6 位同学的名字、写出 6 个 2等)和否定例证(出示5 朵花、3 架飞机、4 支蜡笔图片等),通过比较,进一步认识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抽象出“6” ,从而形成概念。概念获得模

4、式是把不同的对象当作相等的来对待,根据他们的类别属性来看待这些不同的事物,学生在学习时,就必须找到概念的例证,通过对这些例证的比较,并加以分类,形成了概念。二、概念的验证当学生获得概念以后,他们就要利用刚获得的概念去验证自己 6 头脑中的假设的例证,这时候教师就要否定他们最初的假设,不断的修正、弥补、完善他们对概念的选择,以达到真正掌握概念的本质。例如,学生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这两个概念以后就通过演示操作比较观察,是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特征进一步明确,并清楚这两个基本点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做两个大小完全一样的长方形框架,其中的一个长方形的一条宽的边可以是活动的,演示时将活动的长方形的宽向中间移

5、动(如下图) ,使之成为正方形,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当长方形的一组边缩短到与宽相等时,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时候再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特征,看看正方形是否具有这些特征,比较与正方形有什么不同,这时候学生就回意识到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为后面的材料分析创造了条件。再例如当学生已经认识建立“6”这一概念,就可以出示下面题目: (1) (2) (3) (4) 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下面哪些物体的个数是“6”?个数不是“6”的,要怎样才能变成“6”?学生通过讨论,发现 (1) 、 (2)都是 6 个,而(3) 、是 5 个, (4)是 7 个,(3)再加一个就是 6 个, (4)去掉一个就是 6 个

6、当学生运用所学的概念在验证过程中,通过对这四道题目肯定例证与否定例证的比较,就能发现前两题都是 6 个,找到了都是“6 个”的本质属性,从而辨认这一概念的正例,随即就能区别出与其密切的反例(3)是 5 个(4)是 7 个这一现象 ,同时也能修正反例,为思维策略的分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三、思维策略的分析当学生开始分析他们获得概念所依据的策略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回顾获得概念的过程,又要透彻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同时还要设计练习,以体验获得概念的全过程。在“6 的认识“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学生就在书上看到:6 粒珠子可以用数 6 来表示,6 个小圆点也可以用数 6 来表示为了检验获得概念的程度

7、,最后安排如下练习:(1)思考: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用数 6 来表示的呢?(2)用 6 根小棒搭一个图形;(3)接着画图形6 6 (4)第 6 个是什么图形? (5)练习写数字“6” 通过这种变式练习,可以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突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高年级中“梯形的高” ,学生往往认为只有上、下底在水平位置是所夹垂线段才是高,而不易变别其他形态时的高,因此在教学时必须出示标准图的同时,也出现各种变式图形。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梯形的上底、下底,在图上作出梯形的高,通过这种变式练习 ,可以是概念的本质特征更加突出。实践证明概念获得模式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从具体到抽象,先通过辨别不同的假设形式,逐步抽象出各个形式中的共同属性,并突出它们共同关键属性,然后在特定的情景中去检验这种假设,找到其本质属性,并且用语言或符号去代替这个本质属性,从而学生获得概念。学生在概念获得模式教学中,通过画一画、做一做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通过分析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的属性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概括能力;通过提问、讨论和评述来强调每一个正、反例证的属性理解了概念的本质;教师也就能确定学生什么时候获得了概念,什么时候进一步理解概念,从而提高概念教学的质量。1999/6/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