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物证技术学侦查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584836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997年物证技术学侦查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1997年物证技术学侦查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1997年物证技术学侦查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1997年物证技术学侦查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1997年物证技术学侦查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997年物证技术学侦查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97年物证技术学侦查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物证技术学侦查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一、1997 年物证技术学 研究 的回顾与展望 物证技术学研究的回顾 纵观 1997 年物证技术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拓宽物证技术研究领域。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 发展 和完善,对为 法律 服务的物证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 刑事犯罪案件逐年增多,暴力化、技巧化、智能化趋势明显,有组织的犯罪增多,犯罪手段的 现代 化程度提高”,1对物证技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而且民事诉讼案件中,要保证准确地执法,也越来越多的要求对案件中的各种物证进行 科学 鉴定。鉴于“常规的手印、足迹等痕迹物证在现场上的提取率越来越低。 ”2因此,广泛发现、提取、 鉴定其

2、他微量物证就显得格外重要。如爆炸残留物、纤维、毛发、油脂、泥土、涂料以及塑料、金属屑等。 2.物证技术鉴定制度的完善。随着法制建设的飞速发展,在诉讼中占重要地位的物证技术鉴定,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越来越紧迫。有的学者对我国现行鉴定制度中存在 问题 及鉴定活动不规范的现象,作了调研,写出有关论文数篇。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还组织力量对以往物证鉴定有关条例进行研讨,业已着手制定物证鉴定工作条例。为了确保物证鉴定的准确性,有的学者对某些鉴定技术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提出了措施。有的学者从法理角度和我国司法实践相结合,对立法的 理论 依据和现实条件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还有的学者就我国现实中物证鉴定主体、鉴定资格与

3、涉围鉴定证人、鉴定权的划分等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地 分析 和论述。 3.物证摄影技术。本年度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技术、新 方法 的研究。如对玻璃横断面痕迹的拍照;变压器矽钢片油渍指印的拍照;蜡表面指印的拍摄方法;利用定向反射镜进行暗视场照相的方法;利用偏振光灯拍照灰尘印痕;以及对相对平行区颅面、颜面上对应特征水平摄影位置关系的研究;刑事录像与 计算 机图像处理等方面的研究。 4.痕迹技术。痕迹物证技术方面学者们完成了“八五” 国家 科技 攻关项目:“DFO 合成及其显现潜在指纹技术研究”; “ 定向反射显理潜在指印技术系统研究” ;“加湿 502 胶重显方法及器材研究”; “ 微粒悬浮液显现

4、潜在手印方法” 等,使我国痕迹物证在上述技术中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的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此基础上,97 年痕迹物证技术研究又取得丰硕成果,各类学刊上发表了近百篇文章,涉及手印、足迹、工具痕迹、枪弹痕迹及动物咬痕等的显现、提取、鉴定的各个方面。如有的学者探讨了足迹边缘特征的检验;足迹检验中 影响 特征形成的几种因素;同一人异体鞋鞋底磨损形态变异 规律 ;手压的装足迹的检验等问题。有的学者对非原配钥匙痕迹、锯路波形成机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有的学者对枪弹阳膛线痕迹变宽机理、枪弹痕迹防护技术、弹头擦点痕迹及改造手枪的鉴定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有的学者还就耳廊印痕鉴定技术、烟头上牙印痕迹、录像资料与器

5、材的带机同一认定进行了探讨。 5.文书物证技术。实践中近年来涉及文书物证的案件逐渐增多,文书物证技术研究也有了相当的发展。97 年国内学者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多种方法伪装字迹案件的检验;血书的字迹检验;反转交叉套摹笔迹的检验;编造规律性特征的伪装笔迹检验;书写相对时间的检验及文件制作时间的鉴定;电脑打印文件的打字人识别等。 6.毒物毒品及其他微量化学特证技术。世界范围内的禁毒活动对毒物、毒品物证技术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97 年 10月份召开了首届全国毒品检验技术交流会,会议汇集论文134 篇, 广泛研究了 应用 现代分析仪器对毒品进行检验的新技术。在毒物分析方面,学者研究了因相等取技术在毒

6、物分析中的应用;毒性元素砷、汞、铅试样处理方法及等离子体光谱测试技术等。在毒品分析方面,学者们对 GCFID 测定毒品在人体内残留时间,生物体内海洛因及其代谢物的 REMEDI 的快速检验进行了研究。国内外学者还对违禁药品的测定方法、可卡因对人体毒性作用、可卡因原子光谱、毒品的快速检出法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其他微量化学物证技术方面,学者们应用现代分析技术,拓宽检验领域。一年来,学刊上发表的论文主要有:从污染的纵火残留物中鉴别石油蒸馏物的气相色谱;微量金属物证的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植物粑粉证据研究;土壤科学在空难事件调查中的作用;x 射线荧光法 分析 人体组织和衣服上射击残留物;胶带捉取射击残留

7、物;微纤维;同位素标定在物证中的作用等。 7.生物物证技术。生物物证技术方面,97 年 10 月份召开了首届全国法医物证新技术、新进展研讨会。与会专家对“八 五”期间的科研成就进行了回顾。这一领域内的 DNA 分析技术仍是 研究 的重点。 “ 八 五”期间在“ 非同位素标记探针的 DNA 指纹图技术、复合扩冲 STR 位点的 DNA 分型技术、人类线粒体 DNA 测序技术、DNA 扩冲片段长度多态性和 DNA 探针研制等多项国家重点 科技 攻关项目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跃居国际领先地位,其中有四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 年学者们继续开拓前进,研究的热点是:“多聚酶链反应技术” 和“短串

8、联重复序列的扩冲技术”。 有的学者提出“这两项技术将取代 “DNA”指纹图技术” ,3发挥其对微量、陈旧、污染人体检材进行个人识别的优越性。 物证技术学研究的展望 在新的一年里,研究的主要 内容 除继续深化物证技术的基础 理论 研究和物证鉴定制度的改革外,还将对以下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物证技术中 计算 机的 应用 方面,在原来指纹档案计算机管理的基础上,已 发展 到在鉴定中应用指纹印的计算机自动识别系统;在法医物证的 DNA 分析中,有的已将分析结果用计算机扫描保存,克服了不同检材必须同步分析的缺点;学者们更着眼于物证技术鉴定中自动识别系统的应用;物证技术鉴定中信息、数据为的建立以及物证技术与国

9、际互联 网络 等的研究。在痕迹物证、文书物证、微量化学物证等其他各领域中,将进一步研究新技术、新 方法 。对国外物证技术研究新成果的引进和国内外其他 自然 科学 先进技术的借鉴,使物证技术鉴定水平再上一个台阶。另外, 目前 学者们对物证鉴定技术的标准化和鉴定擀量控制的必要性已达成共识。将在这方面加深研究,进一步提高物证鉴定的整体水平,更好地为 法律 服务。 二、1997 年侦查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1997 年的回顾 1997 年是我国侦查学研究深入开拓和稳步前进的一年。年初,在杭州召开了“ 现代 刑侦工作方针专家座谈会”,对侦查工作方针进行了研讨。此外,专家学者们还就侦查体制改革、侦查措施、方

10、法等有关 问题 展开了全方位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1997 年我国侦查学研究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侦查工作方针。现行的侦查工作方针是公安部于 1978年制定的刑事侦察工作细则中确定的。有的学者在分析该方针不足与过时的基础上,从制订侦查方针的依据、内容方面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专群结合、破防并举、科学办案、狠抓战机”的新方针建议。在杭州会议上,更多学者则围绕公安学刊1996 年第三期发表的斯大孝、蔡杨蒙的论争取把更多的案件处置在始发阶段一文,展开了热烈讨论。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充分肯定了“争取把更多的案件处置在始发阶段”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优越性,认为它应作为新时期侦查工作的一个重要指导方

11、针。有的学者还由此提出了对传统侦查工作的反思,主张将侦查工作置于大治安之中,强调公安机关要把预防犯罪和打击犯罪作为侦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的学者认为,争取把更多案件处置在始发阶段是侦查工作走出低效益的关键环节,强调以此为突破口转变思想深化公安侦查改革。还有学者进行了配套论证,认为贯彻落实“争取把更多案件处置在始发阶段”应树立服务观、效率观、全局观、群众观、科学观五大新观念。围绕侦查工作方针的讨论,其参与人员之众多,研究态度之务实, 影响 之深远广泛,无疑构成了该年度侦查学研究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2.侦查体制改革。我国现行侦查体制仍是计划 经济 的产物。学者们 总结 认为,其存在着管辖分工不

12、科学、机构设置重叠和不合理、职责不明、缺乏竞争机制、协作不力、效率低下、程序不顺等诸多问题。有的学者建议,继续完善和推广侦查人员责任制,改革侦查工作考核标准,大胆实行竞争机制。还有学者对市局刑警队和分局刑警队建制提出了改良意见,认为应将市局刑警队与分局刑警队重复的一线侦查力量进行合并,把这些侦查力量放置在基层,以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效率。有的学者对派出所侦查职能改革进行评析,认为派出所虽然不再承担侦查破案的主要任务,但也不能完全不管案件侦查,而要积极配合协助侦查部门调查取证,抓好侦查基础工作。有的学者进而提出了派遣刑警人员入驻派出所的设想与方案。有的学者还剖析了我国公安机关内部现行的侦查部门与预

13、审部门分别专门设置及其工作互相交叉的现象与不良后果,主张实行侦查预审合一的制度,以减少不必要的环节。还有学者从条块关系出发,提出建立自上而下大刑侦机制的改革设想,主张加强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警种之间的协作。 3.侦查措施和 方法 。这一方面的 研究 主要集中在各种措施和方法的运用上,且多结合实际案例或实践中的具体 问题 加以论述。有的从缉捕对象、缉捕人员、缉捕行动的主客观因素、缉捕保障方面探讨了缉捕行动的决策依据;有的探讨了侦查中推断犯罪分子职业的方法;有的 分析 了串并案侦查的前提、基础及成功保障;有的学者对新时期如何开展布控、协查进行了研究;还有学者对开设侦查TV、利用电视发布通缉令等

14、方式的必要性和实行办法进行了初步探讨。此外,还有学者研究了侦查措施 现代 化与合法化的问题。 4.侦查协作与侦查信息。加强侦查协作一直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问题。有的学者探讨了各部门、各警种协同作战体制建立的可能性。有的学者对现行三级破案制度进行了剖析,主张建立与各地犯罪形势相适应的侦查机构层次。在具体协作方式上,交流侦查信息是学者们议论的重点。有的学者认为,派出所应将重心放在搞好基础情报工作上。一些学者则提出要实行情报信息的 计算 机化管理。还有学者提出应扩大情报信息库的种类等。 5.侦查谋略。关于侦查谋略的研究相对有所降温。少数学者从兵法谋略的宏观角度探讨了“孙子兵法” 与现代侦查相结合的问题

15、,提出了一些新见解。 6.具体类案的侦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 科技 发展 ,团伙犯罪和计算机犯罪日益猖獗,因此这些案件的侦查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不过,大多数文章对此研究还停留在对于具体个案的分析评论、对犯罪的情况、特点、手法的介绍以及一般性对策上。 7. 涉外联合侦查制度和外国侦查制度。涉外联合侦查制度和外国侦查制度是我国侦查学的薄弱地带。有些学者从涉外联合侦查的形式与范围、原则、基本程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有的学者则继续深入研究了西方主要国家犯罪侦查制度,取得了一些可喜成果。 今后的展望 1998 年我国侦查学领域内主要研究的课题应当包括:侦查学基础 理论 及其框架;大刑侦体制改革的深入

16、发展;新刑事诉讼法生效后侦查程序及方法的 科学 化与合法化;侦查基本观念与功能转换;外国犯罪侦查制度;反侦查理论;暴力犯罪案件侦查对策;毒品犯罪案件侦查对策;计算机犯罪案件侦查对策;新刑法确定的新型犯罪案件的特点及侦查对策。 注释: 1张新威、 杨明辉:关于我国刑事科学技术事业建设与发展的几点思路和设想 , 中国 刑事科学技术协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第 21 页。 2张新威、 杨明辉:关于我国刑事科学技术事业建设与发展的几点思路和设想 ,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第 21 页。 3侯一平:法医 DNA 分型的进展与挑战 ,首届全国法医物证新技术新进展研讨会资料汇编,P78,1997年 10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