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业调研报告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3583801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旅游业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生态旅游业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生态旅游业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生态旅游业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生态旅游业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旅游业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旅游业调研报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生态旅游业调研报告生态旅游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在明末清初之时,鼎湖山也曾被称为天湖山,原因是在明末清初之际,肇庆曾是南明永历皇帝的行宫。据说永历帝驻跸肇庆时,曾多次上过鼎湖山。清初岭南著名诗人陈恭尹曾写过一首叫端州华严庵送何孟门、陶握山、王紫游鼎湖的诗,其中加有注文说:“栖壑大师以(桂王)行宫在端州,改鼎湖山为天湖。”可见改叫鼎湖山为天湖山,明显带有纪念南明永历皇帝的意思。但是随着永历政权灭亡和清朝统治走向稳固之后,天湖山这个名称也就逐渐就无人问津了。1956年,鼎湖山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自然保护区“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79年又成为我国第一批加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

2、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建立了“人与生物圈”研究中心,成为国际性的学术交流和研究基地。七星岩历史悠久,早在晋代已有文字记载。唐朝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北海)曾慕名来游,写下了著名的端州石室记,镌刻在石室洞口的石壁上。叶剑英元帅于一九六四年四月游览七星岩期间曾写七绝一首:“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阳朔七堆山;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七星岩旖旎多姿,集“桂林之同,杭州之水”于一地,自古以来就有“峰险、石异、洞奇、庙古”之说,重点游览区有“五湖、六岗、七岩、八洞”,可供观赏之景点达80余处。天柱岩最高,海拔117米(另外有一说法是天柱岩海拔108米,阿坡岩海拔119米,阿坡岩最高);龙岩洞最奇,洞中

3、有洞,有“千年诗廊”之美誉;石峒古庙最古,洞中有庙。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员令,强调“要推动文化第 2 页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处于跨越发展、赶超进位历史节点的,必须抢抓国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着力挖掘文化资源,传承弘扬民族民间文化,促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度融合,丰富生态旅游内涵,通过文化软实力提升生态旅游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实现自治县人民政府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项目兴旅、品牌强旅、文化活旅,把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谋划、来培育”的工作目标。一、文化建设对旅

4、游发展的重要性深化文化内涵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者的需求正逐步由满足“观光休闲”向享受“文化洗礼”方向转变,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和审美享受,文化逐渐成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力和强力支撑,二者紧密结合,必定会实现互利双赢、共同繁荣。因此,要激起旅游者的旅游“冲动”,旅游目的地必须具有魅力无穷、独具特色的民族、地方文化,满足人们对科学、史学、文学、艺术和社会学等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提高旅游景点和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已经成为我县发展旅游产业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因此,必须注重用文化的理念提升旅游业,深度挖掘文化、民俗文化、茶文化和生态文化,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5、。文化旅游的交融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抓手。现代旅游非常强调参与性,旅游者已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一般观赏,更多地祈求融入旅游地的人文环境中,深度体验地域文化的“真、趣、味”。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既是旅游的载体,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和窗口,是一个地方的“精神形象”。旅游者在欣赏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获得当地历史文化、民族传统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进一步开阔视野、陶第 3 页冶情操和接受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旅游的文化内涵开发,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有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文化建设是提高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的有效举措。旅游文化一般都具有地域性、民族性

6、、传承性等特点,往往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所独有,具有唯一性、差异性和独特性,很难模仿和复制。因此,独具魅力的文化差异,在旅游客源竞争中将处于优势地位,易形成强有力的“排它性”竞争能力,易于创造特色和名牌效应。可通过极具特色的文化,推出一系列人无我有的旅游文化活动,以独特的民俗风情、地方特色和民间文化去吸引外地游客,提高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综合竞争力。二、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的对策措施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的生命源和推动力,旅游业提质增效靠的就是文化的力量,靠的就是不断增强文化内涵。旅游业的兴盛繁荣,关键在于将各类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利用与旅游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协调发展。科学制

7、定旅游文化发展规划。按照省委、省政府构建“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决策和部署,进一步深化对旅游形势的认识,用好用足各项优惠政策,把各类文化资源的整合与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努力将打造成国内外知名,集旅游观光休闲、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在规划时,对已建成的旅游景点,要注重文物资料搜集,丰富文化内容;对在建或拟建的旅游景点,要深挖文化内涵,进行深度开发;对列入规划的民间文化资源,要出台保护政策,严禁破坏原有风貌,鼓励恢复原有风格。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发展旅游文化的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为第 4 页一

8、项重大的文化工程来对待,逐步健全机制,完善保护体系。一是设立专项资金对全县造诣较高的民间老艺人进行奖励和资助,使珍贵的民间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二是大力宣传优秀民间艺人的事迹和保护民间文化艺术的先进典型,举办民间文化艺术精品展示活动,在全县营造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三是鼓励支持教育部门把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知识编成乡土教材,将民间文化艺术欣赏和技艺训练引入中小学课堂,让珍贵的民间文化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篇二:关于推进我县生态旅游业发展的调查报告。关于推进我县生态旅游业发展的调查报告泗水县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海岱名川”之美誉,为泗水县发展生态旅游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县委县政

9、府对此高度重视,把生态旅游业作为促进全县服务业发展、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战略举措来抓,已取得显著成效。如何进一步推进生态旅游业发展,加快旅游景点开发建设,已是生态旅游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围绕这个问题,县政协组成专题调研组,对我县生态旅游业发展进行深入调研,现报告如下:一、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一)丰富的生态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发展生态旅游业创造了条件。泗水县生态旅游资源特色突出,已经形成以泉林为主导,集山、水、林、泉、洞等多种类型的景观。泉林泉群被评为AAA国家级旅游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安山景区被评为AAA国家级旅游景区,宋家沟生态园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同时,泗水县以

10、孔子、孟子的故里为邻,有着古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儒家五圣以及墨子、仲子等众多的先贤都生长、活第 5 页动在泗河流域。清康熙、乾隆皇帝九次驻跸泉林,并建立两处行宫,形成了厚重的泗河文化。另外,日东高速公路、兖石铁路、327国道横贯东西,省道244线纵穿南北,西临京福高速公路和京沪高速铁路。目前,泗水借助周边曲阜三孔、泰安泰山、临沂蒙山等知名景区的带动,生态旅游景点已吸引了济宁、菏泽、枣庄、徐州等地市的大批游客。(二)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泗水县已编制了泗水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规划确立了“中国泉乡生态泗水”的旅游形象定位和“鲁南以泉水和生态为主要特色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功能定位。确

11、定了三区(南部圣源农业生态旅游区、东部泗河泉林民俗生态旅游区、北部龙凤幽谷自然生态旅游区)、四节点(泗水县城、泉林镇、泗张镇和中册镇)”。最终把泗水建成“生态休闲目的地、生态名县、中国旅游强县”。(三)生态旅游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通过实施旅游项目带动,全县生态旅游业实现了较快发展。目前,三大旅游板块基本形成。万紫园项目:万紫园旅游区位于泗水县泗张镇,园区占地6900亩,由山东迪尔集团首期投资4.6亿元开发建设。目前,迎宾大道、行道两侧法桐树栽植、北溢洪道拱桥、办公区及配套设施主体等已完工。西侯幽谷项目:西侯幽谷景区总面积13平方公里,由山东火炬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开发建设。目前,西

12、侯幽谷柏油环山路、,观光塔、魔塔等景观工程也已竣工,山内栽植各类景观树木。泉林泉群景区:泉林泉群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级景区,古卞桥被列为国家级保护文物。形成了山水自然景色与人文历史景观相结合的大旅第 6 页游格局。泉林泉群景区规划面积4.3平方公里,被列为全县重点项目之一,规划现已完成并通过专家组评审。(四)旅游服务设施和综合配套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全县有四星级酒店和三星级旅游度假村各1家,旅行社3家,大型旅游购物和旅游接待场所10余家,厨师协会1家,国家二星级旅游厕所1处。泉林泉群景区、安山寺景区、泗水圣源酒店、圣源度假村、泗水旅行社、寻芳旅行社等6家单位加入金穗中国旅游卡会员单

13、位,泉林泉群景区纳入全市旅游“一卡通”年票范围。同时,西侯幽谷项目带动了中兴路北延、山内几座大型水库、环山路等基础设施建设。20*年,全县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达430多人,各景区(点)共吸引游客约62万余人次,旅游业社会总收入达1亿多元。20*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52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7200余万元,旅游业已成为泗水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重要产业。二、存在的问题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虽然我县的生态基础较好,生态旅游已取得初步成效,但由于目前正处于加快推进旅游景点建设阶段,推进生态旅游建设面临着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特色不明显。旅游产品以简单观光型

14、为主,文化内涵发掘不够,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层次较低。大多景区还是原生态状态,一些生态景区有点看头、没有说头,可参与性不强,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二是市场的规模不大,客源相对单一。没有建成有较大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景区(点),客源多为近郊游,远方或更远的国际客人的数量相对很少,游客主要来自省内,特别是面向鲁西南的济宁、枣庄、第 7 页荷泽、聊城和临沂。“中国泉乡生态泗水”品牌的知名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是旅游宣传品发行量较少,宣传力度不够。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运用频率较低,网络媒体使用欠缺,户外广告重视不够,目前促销重点仅放在济南、曲阜等地,虽然目标市场定位不错,但该市场仍显狭窄,且数量有限。目

15、前还未将“中国泉乡,生态泗水”旅游品牌的共识。四是旅游运行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不健全。旅游产业链条短,各环节松散,旅游景区基本停留在传统的浏览层面,多数游客仅仅是转转看看,逗留时间短。同时,缺乏物美价廉、便于携带的特色产品,难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旅游产业配套能力低,综合效益差。三、原因分析(一)管理机制不顺,造成重复建设,特色不鲜明。我县旅游景区没有建立统一行使国有旅游资源所有权的代表机构,造成景区在行政建制上分别隶属不同的乡镇或部门,在行业上隶属建设、文化、林业、农业、旅游、宗教等不同部门,存在着专业化管理和旅游统筹发展之间的矛盾,削弱了对旅游景区资源的整合开发和有效保

16、护。县内已开发的旅游景点大部分通过招商引资由民营资本运作或由各乡镇管理,政府部门的管理和宏观指导职能较弱,造成各景区之间存在重复建设、差异性不明显、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二)投融资力度不够,旅游产业链难以拉长。由于我县经济欠发达,对生态旅游业前期工作财政应该支付的资金难以筹措,对开发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大量资金,财政支付较少。另外,招商引资力度不够,景区开发资金投入不足,致使景区景点建设滞后,第 8 页可供游览休闲的面积小,景点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能力差,主要停留在吃、行、游三个方面,在延伸住、购、娱等第三产业方面比较滞后,旅游拉动县域经济和二、三产业发展的格局还未真正形成。(三)市场化运作程度不高,造成旅游景点开发进展缓慢。目前,我县的旅游开发、招商引资等,主要依靠政府及职能部门来开展,全县还没有专门运作旅游项目的旅游开发公司,旅游业的市场化程度还有待提高,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市场运营机制,没有把各旅游景区的开发经营推向市场,建立社会化、市场化的资源开发机制,致使融资渠道不畅通,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