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侧畔陇南行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583566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河侧畔陇南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黄河侧畔陇南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黄河侧畔陇南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黄河侧畔陇南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黄河侧畔陇南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河侧畔陇南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河侧畔陇南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河侧畔陇南行2007 年 7 月 4 日,中国西藏杂志社第五次工作会议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 甘肃省是中国西部省份,著名的河西走廊穿越全境。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地理地貌使这块土地蕴藏了丰富而厚重的人文和自然景观。作为汉唐时期的边手地,频繁的征战和迁徙使这里成了民族融合之地,中华民族的象征S 河蜿蜒陇上,哺育了各民族儿女,浇灌了民族文化之花。而位于甘肃南部的甘南藏族自治州更如一粒闪烁的明珠,镶嵌在陇原大地。 中国西藏工作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此前,已分别在西藏和青海、四川、云南召开四届,会议主旨是加强和西藏及其他藏区的联系和沟通,使杂志在宣传西藏和其他藏区的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方面更有针对

2、性。参加这次会议的有西藏社科院、西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编译处、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自治区统战部研究室、甘肃省委统战部、甘肃省外宣办、甘肃省藏学研究所、兰州大学藏学所、甘南州委宣传部、青海省委统战部、青海日报社、四川藏学所、西藏青年报、 西南民航杂志社、中国西藏信息中心、中国民族语文翻译中心藏文室等单位的 30 多位同志。其中有许多人不止一次参加过中国西藏杂志社的工作会议,老朋友相见,气氛格外热烈。会议期间,大家畅所欲言,就如何在新的现实条件下做好西藏及其他藏区的对外宣传工作,如何把中国西藏杂志办得更好,怎么样进一步搞好杂志的发行,建言献策。甘肃省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郭长乐详细介绍了甘肃藏区的有关

3、情况,甘肃省外宣办李涛副主任介绍了甘肃省的涉藏外宣工作。中国西藏杂志社社长、总编张晓明代表杂志社作了主题发言;四川藏学所所长谢刚正作了“中国西藏对外宣传的国际背景”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周伟博士作了“藏学研究与涉藏外宣工作” ,中国西藏英文版执行主编周爱明博士作了“中国西藏与对外涉藏传播”,甘肃藏学所扎扎所长作了“ 甘南藏区的藏学研究”等专题发言。另外,青海日报副总编辑戈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科研办外联处处长黄文娟、西藏社科院格桑益西和西藏青年报总编杨水利等都作了很有见地的发言。青海省委统战部民宗处和甘肃省委统战部民宗处的同志还在会上介绍了中国西藏杂志在两省的发行情况。 在兰州的主题会议后,由甘肃

4、省委统战部精心安排,与会代表专程赴甘南藏族自治州考察。 甘南是全国 10 个藏族自治州之一,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处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全州总面积 4.5 万平方公里,人口近 70 万。境内海拔 11004900 米,是离内地最近的雪域高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著名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的拉卜楞寺就坐落在夏河,这里也是我们走访的第一站。我们先到了桑科草原,在一片绿茵茵的草地上,有几座阔大的帐篷,夏河统战部已经在这里设了午宴。这里的海拔虽然接近 3000 米,但大多数人都没什么不良反应,只是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周炜先生,一下车就开始流鼻血。按理说,他在西藏生活多年,回京后也由

5、于工作原因经常去西藏,都没什么反应,不知为什么到这儿就不行了。吃饭时,也不好顶着个血乎乎的鼻子上桌,只好坐在帐篷外面叹息小河里翻了大船。饭后,大家在草地上自由组合拍照,留下了很多纪念照。随后,驱车前往拉卜楞寺参观。 拉卜楞寺不愧黄教大寺,整个建筑群十分宏伟,除了据称世界上最大的转经廊,还有著名的贡唐宝塔。据说原塔建于 200 年前,后被毁。现在的塔是在原址上由贡唐活佛新建。塔内主供释迦佛像一尊,僧人给大家每人一张佛像开光时的照片,照片上的佛像头上有一竖条状的白色光带,直达屋顶。据介绍,这是贡唐活佛在为佛像开光时,佛像头顶上忽然自然显现白光,观者无不称奇。 玛曲,藏语意为“孔雀河” ,是讲 S

6、河之水清翠如孔雀羽翎。清澈的S 河水在这里形成了一个 433 公里的“九曲S 河第一弯” 。玛曲草原是名符其实的绿色海洋,在平缓起伏的原野上,七彩鲜花盛开,河曲宝马奔腾,欧拉羊、甘加羊漫游恍若人间天堂。陪同我们考察的甘南州委常委、统战部长王扎东风趣幽默,一路上笑话不断。在玛曲,他专门安排与会人员参观了位于玛曲县城中心的格萨尔广场,随后又走访了建在草原上的规模宏大的活畜交易中心和红鳟鱼养殖场及牧民帐房等;在碌曲县,大家带着好奇,访问了尕海乡尕秀牧民新村定居点,详细向牧人询问了游牧和定居的关系,女主人才才详细地给大家介绍了家里的生产、生活情况。通过了解,得知由于牧村的建立,牧民由过去的单纯游牧转变

7、为游牧与定居相结合。使牧民家庭的医疗、教育有了保障,畜牧产品的加工更上了一个台阶,极大地改善了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则岔风景区是我们这次考察的最后一站。在郎木寺短暂停留后,直奔位于甘南州最南端的碌曲县则岔石林。道路壮况不错,一色的柏油马路。行进途中,不时有身穿藏装,戴着墨镜的牧人骑着摩托车从我们的汽车旁呼啸而过。据王部长讲,牧民特别喜欢摩托车,摩托车不仅方便快捷,还对道路条件要求不高,既可以骑着进城办事,又可以骑着放牧牛羊,有逐渐取代马的趋势。王部长还说,以前牧民骑马进城购物,因为缺少栓马的地方,经常是马也懒得下,骑马到商铺门口,要什么东西就对着商铺里喊两声,商铺老板把东西拿出来送到跟前,

8、牧人在手上翻看一番,合适就要,不合适扔进柜台就策马走人,从不嗦。现在牧人是骑着摩托进城,装扮摩托车像装扮心爱的骏马,披挂得花枝招展。进到城里,办完事,还要去吃两碗拉面,喝两瓶啤酒,打两盘台球。生活方式有了明显的变化。 当晚,在则岔风景区,碌曲县委统战部专门给大家安排了篝火晚会,虽然地处大山深处,天气有些凉,但晚会的热烈气氛完全驱走了寒意,大家和当地的人们一起载歌载舞,度过了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欢乐之夜。 第二天一早,大家或骑马、或坐马车,进到则岔沟的核心景区游览。一路上层林相依,涧水相伴,不仅自然景观美不胜收,许多地方还附有关于格萨尔王征战的传说和传说的遗迹。则岔沟最大的特点是山、林、石、水俱全,山的雄奇、林的葱茏、石的伟岸、水的流畅,共同构成了一处人间仙境。 会议在兰州闭幕后,大家惜别前谈及感受,认为不仅会议开得很成功,考察的内容也很丰富,很有针对性,大家不仅充分领略了甘南藏区的风土人情,还走进藏族牧人家庭进行采访,实实在在地体察到牧民的今日生活,增加了对甘肃藏区的感性认识和了解。使大家充分感受到甘南藏区在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指引下,在政府富民政策的激励下,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对做好西藏和其他藏区的对外宣传工作,更加充满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