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着力打造山地生态特色效益农业产业链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560367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黔江-着力打造山地生态特色效益农业产业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黔江-着力打造山地生态特色效益农业产业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黔江-着力打造山地生态特色效益农业产业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黔江-着力打造山地生态特色效益农业产业链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黔江-着力打造山地生态特色效益农业产业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黔江-着力打造山地生态特色效益农业产业链(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黔江:着力打造山地生态特色效益农业产业链近年来,重庆市黔江区依托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重点开发区功能优势,坚持以大力发展山地生态特色效益农业为抓手,不断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成为“全国首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区” 。 一、打造山地生态特色效益农业产业链的主要措施 1.加大政策扶持。坚持“一业一策” 的发展思路,在保证国市级投入到产业发展资金不减少基础上,区财政每年安排 5000 万元用于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发展,重点支持产业基地、品牌培育、精深加工和市场营销等环节。同时,制订了用地保障、税费减免、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 2

2、.培育产业龙头。按照“培育大龙头、带动大产业” 的思路,出台了关于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实施意见 ,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项目资金支持等方式,加速构建“ 企业做加工和市场、专业合作社搞服务、家庭农场和大户抓生产”的产业联合体,促进各经营主体之间构建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带动农户抱团形成“产业航母 ”,推进产业集群式发展,有效提高产业附加值。 3.强化科技转化。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生产自动化、生产智能化为手段,着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推广脱毒马铃薯、高产玉米、食用百合、羊肚菌等良品种 300 余个,展示示范品种 40 个:全面推广烤烟、蔬菜、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完成土地深

3、松 1 万亩、推广农业机具 1498 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36%;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100 万亩,秸杆腐熟剂还田提升土壤有机质 20 万亩。实行“点餐式培训、零距离服务”模式,新增农民田间学校 5 所,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500 名,新增现代青年农场主 10 名;新增农业专家 8 名、农业技术指导员 80 名、农业科技示范户 800名,新建农业示范基地 5 个;普及生猪改良“四统一” 模式、养蚕“六化五配套 ”技术,引进莲藕 “池膜种植”、辣椒“ 双膜栽培”、蔬菜 “无土雾培 ”等适用技术。 二、取得的成效 1.产业基地规模稳步壮大。在稳定生猪养殖规模基础上,加快发展草食牲畜为主的畜

4、牧产业,连续 9 年获得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2016 年,出栏生猪 90 万头、肉牛4.1 万头、山羊 2.5 万只、家禽 110 万羽。围绕“大力提高烟叶质量和单产量”目标,全力优化烤烟种植结构,建成水市、石家等国家级烤烟基地单元 4 个,种植烤烟 5.2 万亩,收购烟叶 10.32 万担。建成桑园基地 10 万亩,完成养蚕 4.14 万张,产茧 3.14 万担,同比增长 27.76%,实现收入 5886 万元,同比增长 28%,产茧量连续 6 年居全市第一。建成猕猴桃为主的优质水果基地 7.22 万亩,实现产量 1.43 万吨。建成加工型蔬菜基地 10 万亩、保供外销蔬菜基地 15 万亩

5、。稳步发展中药材、花卉、茶叶等特色产业,基地规模突破6 万亩。 2.农旅融合发展成效初显。阿蓬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带建设初具规模,建成仰头山、蒲花河、阿蓬江等休闲观光和采摘体验园 46 个。建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 22 个、乡村旅游景点 24 个。发展农家乐 348 家、乡村酒店 70 家、休闲农庄 36 家。突出“春踏青赏花、夏避暑纳凉、秋采摘体验、冬玩雪过年”四大主题,成功举办乡村旅游节庆活动 20 次,接待游客 350 万余人次,实现收入2.3 亿元。成功创建阿蓬江国家湿地公园,阿蓬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带入选“重庆市 2016 年醉美乡村好去处”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6、示范区” 品牌效应显现。 3.精深加工水平明显提升。坚持链式开发思路,延伸开发加工、营销等下游产业,形成食品、中药材和茧丝绸三大农产品加工集群。建成桐乡丝绸工业园,延伸开发缫丝、织绸、服装、地毯等丝绸产业,实现年丝绸加工总产值 8.5 亿元。依托仙山玉珠、尝必乐等农业企业,深度开发地牯牛、渣海椒等地方特色腌制品,建成 2 万吨地牯牛、6000 吨渣海椒生产加工线。以银耳为原材料,合资组建了朵朵润尔食品公司,银耳饮品年产能达 8000 万罐。依托科瑞南海制药市级龙头企业建成国内最大的白藜芦醇和青蒿素生物生产线,年产能分别达 25 吨、20 吨。成功开发牛肉脯、黔江鸡杂等肉制品,以及豆腐干、洋芋粉

7、、苕粉、百合干、百合粉和南瓜籽油、黄秋葵油等粮油制品。引资 2亿元启动建设 5 万吨供港蔬菜加工项目。 4.市场营销渠道有效拓展。完成农产品市场升级改造3 个,新建农产品市场 2 个,新增农产品零售超市 36 家,新增农产品产地集配中-D2 个,建成武陵山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在全国建成农产品配送中,D6 个、大中城市代理商700 余家:建成三磊、黔益、百发等冷链库容近 10 万吨,培育壮大各类物流企业 220 家;依托“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区”载体,引进京东、阿里巴巴、猪八戒等一批知名电商品牌,建成 1 个电商产业园、2 个电商营运中心、56 个乡镇街道电商服务站、lOO 个村级电商服务点,电商主体总数达到 2558 家,电商平台完成农特产品销售额预计达到 3.2 亿元:大力推行“农超、农批、农校、农商” 等多种形式对接和发展出口经济,鲜莱、猕猴桃、青蒿素、茧丝绸等农产品稳定出口东南亚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