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414183209_45723项目抗震设防报审表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3558690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0414183209_45723项目抗震设防报审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10414183209_45723项目抗震设防报审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10414183209_45723项目抗震设防报审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10414183209_45723项目抗震设防报审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10414183209_45723项目抗震设防报审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0414183209_45723项目抗震设防报审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0414183209_45723项目抗震设防报审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 1-1:钢筋砼框架抗震墙(筒体)结构抗震设计审查报审表(设计单位填写、并对内容真实性负责)工程名称 建设单位建设地点 设计单位建筑层数 建筑总高(m) 建筑面积(m 2) 建筑场地类别框 架 抗震墙设防烈度 建筑抗震类别 结构抗震等级 设计阶段计算程序名称、版本及编制单位 计算振型数是否属于规则结构 是否考虑扭转影响 是否作时程分析计算选用时程曲线条数 加速度时程曲线波名方向 T1 T2 T3 X 向 X 向X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Y 向Y X 向结构顶点位移与总高度之比 Y 向斜 Y X 向结构自振周期 斜 X水平地震作用总作用标准值与总重力代表值之比 Y 向地震作用位移最大楼层层间位

2、移与层高之比 Y 向建筑结构高宽比 高宽比大于 5 时整体稳定验算是否满足要求 框架各层总剪力小于 0.2 倍结构底部总剪力是否作调整计算结构地震倾覆力矩 抗震墙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 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纵向钢筋构造配筋量 加密区箍筋构造所在层数 柱号截面尺寸(m x m)净高(m)轴压比 根数、直径 总配筋率 直径间距 体积配箍率肢 距(mm)框架柱(主要列出有代表性的短柱、高度为二层高度以上的穿层柱、轴压比较高和纵向配筋率较大柱情况)纵向最大配筋率 加密区箍筋构造所在层数 梁号截面尺寸(m x m)跨度(m) 顶 面 底 面上部通长钢筋根数、直径 加密区长度 直径间距 肢距 非加密区箍筋直径间距

3、框架梁(主要列出有有代表性的长跨梁、短跨梁、高宽比大于 4 和净跨与梁高之比小于 4 的梁、纵向配筋率大和承荷较大的梁的情况)墙肢分布筋直径间距 暗、翼、端柱及小墙肢配筋所在层数 编号墙肢厚度墙肢高度层高(m) 竖 向 水 平 竖向配筋率 箍筋直径间距端柱箍筋肢距小墙肢轴压比抗震墙(主要列出竖向刚度变化较大楼层化表性墙肢及小墙肢)纵向钢筋根数直径所在层数连梁号梁宽(m)梁高(m)净跨(m) 跨高比 支 座 跨 中箍筋直径、间距自梁底 0.20.6h 范围内水平分布筋直径间距主要构件墙连梁其它附注1、一个结构单元填写一张表格;2、 “主要构件”仅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填写,并附电算总信息、各层构件编号

4、图及超筋超限信息报审;3、 “建筑层数”须说明主要建筑层数及局部层数, “设防烈度”须同时说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及设计地震分组;4、结构自振周期不考虑扭转耦连影响填第一周期,考虑扭转耦连影响填 13 周期,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尚应填斜交方向两轴的结构自振周期;5、 “其它”栏目填写本表未包括的必须报审的内容(如必要的加强措施、转换层的设置等) 。填表人: 电话: 日期: 设计单位(盖章):附件 1-2:钢筋砼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报审表(设计单位填写、并对内容真实性负责)工程名称 建设单位建设地点 设计单位建筑层数 建筑总高 (m) 建筑面积 基础型式设防烈度 场地类别 抗震等级x 向计算程序名

5、称、版本及编制单位 计 算振型数有效质量系数 y 向T1X T1Y X 向未考虑扭转 各楼层中的最小水平地震系数 Y 向楼层侧向刚度与相邻上一层侧向刚度的比值的最小值T1 T2 T3 X 向自振周期 考虑扭转地震作用下最大弹性层间位移角 Y 向楼层侧向刚度与其上邻三层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比值的最小值x 向扭转周期比(Tt/T1)扭转位移比(楼层最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与该楼层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比值)的最大值 y 向柱号 根数直径 柱号 根数直径最 大轴压比纵向钢筋总配筋率最小的中、边柱截面尺寸 总配筋率纵向钢筋总配筋率最小的角柱截面尺寸 总配筋率纵向钢筋 加密区箍筋柱号 截面 轴压比 根

6、数直径 总配筋率 直径间距 配箍特征值 v 配箍率 肢距代表性构件举例净高与截面长边尺寸之比不大于 4 的柱的柱号和措施框架柱短柱情况 净高与截面长边尺寸之比不大于 3 的柱的柱号和措施有无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 2.5%情况 有无梁端截面底面和顶面纵筋率比值小于 0.3(二、三级) 或 0.5(一级)情况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 2%时的箍筋直径梁号加密长度箍筋 直径间距框架梁代表性构件举例上部通长筋根数直径其它附注1、一个结构单元填写一张表格;2、 “代表性构件举例”仅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填写,并附电算总信息、各层构件编号图及超筋超限信息报审;3、 “建筑层数”须说明主要建筑层数及局部

7、层数, “设防烈度”须同时说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及设计地震分组;4、结构自振周期不考虑扭转耦连影响填第一周期,考虑扭转耦连影响填 13 周期;5、 “短柱情况”和“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 2%时的箍筋直径”栏中,若无此情况,则填“无” ;6、 “其它”栏目填写本表未包括的必须报审的内容(如必要的加强措施等) 。填表日期: 填表人: 电话: 单位盖章:附件 1-3:底部框架抗震墙抗震设计审查报审表(设计单位填写、并对内容真实性负责)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建设地点 设计单位建筑层数 建筑总高(m) 建筑面积(m 2) 建筑场地类别设防烈度 建筑抗震类别 结构抗震等级 设计阶段平面形状 突出部分的

8、长宽比转换层楼板做法跨数 柱截面尺寸 最大轴压比抗震墙材料 抗震墙最大间距底部框架质心与刚心的距离 横向 纵向转换上层与转换下层的侧移刚度比 横向 纵向主承重墙下框架梁或抗震墙设置情况构造柱截面用配筋抗震墙厚度及材料强度等级上部砌体房墙体验算结果其它附注1、一个结构单元填写一张表格;2、附电算总信息、各层构件编号图及超限信息报审;3、结构自振周期不考虑扭转耦连影响填第一周期,考虑扭转耦连影响填 13 周期;4、 “其它”栏目填写本表未包括的必须报审的内容(如计算程序名称、版本及编制单位、必要的加强措施等) 。填表日期: 填表人: 电话: 单位盖章:附件 1-4:多层砖房抗震设计审查报审表(设计

9、单位填写、并对内容真实性负责)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建设地点 设计单位设防烈度 建筑抗震类 别 建筑场地类别 设计阶段房屋层数 房屋总高(m) 建筑面积(m 2)无局部突出规则平面有局部突出 突出长 C= (m) 突出宽 D= (m) D/C=C= (m)不规则平面 D= (m)D/C= 处理情况横向收进(m)不规则立面纵向收进(m)处理情况房屋最小宽度(m)房屋的高宽比最大开间尺寸(m)同一楼层内(开间大于4.2m)的大房间面积该层内总面积(m2) 大房间面积与总面积之比(% )最小横墙长度(m)最小纵墙长度(m)水箱位置及吨位墙段位置墙体厚度砂浆强度抗震验算结 果验算结果其它附注1、一个结构单

10、元填写一张表格;2、附电算总信息、各层构件编号图及超筋超限信息报审;3、 “房屋最小宽度”指一个结构单元中房屋最小宽度;4、 “抗震验算结果”栏中“墙段位置”以 X、Y 向起、止轴线号表示;5、 “该层内总面积”中“该层”指计算大房间面积所在的楼层;6、 “其它”栏目填写本表未包括的必须报审的内容(如计算程序名称、版本及编制单位、必要的加强措施等) 。填表日期: 填表人: 电话: 单位盖章:附件 1-5:钢结构抗震设计报审表(设计单位填写、并对内容真实性负责)工程名称 建设单位建设地点 设计单位建筑层数 建筑总高(m) 建筑面积 基础型式 基础埋深设防烈度 场地类别 设防类别 建筑类型 结构类

11、型x 向计算程序名称、版本及编制单位 计 算振型数有效质量系数 y 向隔震、减震措施T1X T1Y X 向 跨 数 建筑高宽比未考虑扭转 各楼层中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 Y 向 跨 度T1 T2 T3 X 向 柱 距自振周期 考虑扭转地震作用下最大弹性层间位移角 Y 向 是否抽柱楼盖类型 吊车类型 吊车工作级别扭转周期比(Tt/T1) )屋架类型 吊车起重量(t) 天窗架类别板件宽厚比 主要焊缝 主要紧固件柱号 形式及截面尺寸 构件型号 钢 号 M(kNm) N(kN) V(kN) 压 杆长 细 比 翼缘 腹板 等级 形 式 、 尺寸 类型 型号柱代表性构件举例板件宽厚比 主要焊缝 主要紧固件编号

12、 形式及截面尺寸 构件型号 钢 号 M(kNm) N(kN) V(kN) 压 杆长 细 比 翼缘 腹板 等级 形 式 、 尺寸 类型 型号水平受力构件代表性构件举例板件宽厚比 主要焊缝 主要紧固件编号 形式及截面尺寸 构件型号 钢 号 M(kNm) N(kN) V(kN) 压 杆长 细 比 翼 缘 腹 板 等级 形 式 、 尺寸 类型 型号支撑代表性构件举例其他附注1、一个结构单元填写一张表格,表中未涉及栏目以斜杠“”表示;2、 “代表性构件举例”仅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填写,并附电算总信息、各层构件编号图及各类超标内力信息报审;3、 “建筑层数”须说明主要建筑层数及局部层数, “设防烈度”须同时说

13、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及设计地震分组;4、 “建筑类型”填写单层工业厂房、多层厂房、多层和高层房屋等类型;5、 “结构类型”填框架、框架-支撑(抗震墙板)筒体(框筒,筒中筒,桁架筒,束筒) 、巨型框架、排架和门式钢架等类型;6、多跨结构“跨度”填写 n1+n2+,ni 为各跨跨度, “柱距”填写 m1+m2+,mj 为纵向相邻柱距;7、 “吊车类型”为桥式、梁式、桁架式和葫芦等类,当同一跨内有多台吊车时, “吊车起重量”填 G1+G2+,Gi 为同一跨内不同吊车起重量;8、结构自振周期不考虑扭转耦连影响填第一周期,考虑扭转耦连影响填 13 周期;9、组合式柱、水平受力构件、支撑形式应在“截面尺寸”栏中填写组合方式及外包尺寸。水平受力构件为梁、桁架、屋架等形式。 “构件型号” 、 “焊缝形 式 尺 寸 ”、 “紧固件型号”应按照建筑结构制图标准填写。 “紧固件类型”为锚栓、铆钉、普通螺栓、摩擦型高强螺栓等;10、 “结构类型”填框架、框架-支撑(抗震墙板)筒体(框筒,筒中筒,桁架筒,束筒) 、巨型框架、排架和门式钢架等类型;11、 “其它”栏目填写本表未包括的必须报审的内容(如必要的加强措施等) 。填表日期: 填表人: 电话: 单位盖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