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药材实施方案

上传人:n**** 文档编号:33554747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中药材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5年中药材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5年中药材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15年中药材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15年中药材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中药材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中药材实施方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根据自己情况调整 XXX 代称!目 录一、项目概况 .- 1 -二、编写依据 .- 1 -三、概述 .- 2 -四、 项目区概况 .- 2 -(一)自然概况及生 产生活现状 .- 2 -(三)项目区中药材产业现状 .- 4 -五、指导思想与目标规模 .- 4 -(一)指导思想 .- 5 -(二)建设原则 .- 5 -(三)建设目标 .- 6 -六、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 7 -七、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 8 -(一)概算指标 .- 8 -(二)项目投资概算 .- 8 -(三)资金使用计划 .- 9 -八、工程效益 .- 9 -九、保障措施 .- 11 -(一)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

2、 11 -(二)加强技术服务,确保项目质量 .- 11 -(三)实行目标管理,靠实各自责任 .- 12 -(四)严格资金管理,确保使用效果 .- 12 - 1 -(五)完善各类资料,建档立卷 .- 12 -黄芪的栽培技术 .- 14 -冬花的栽培技术 .- 16 -连翘的栽培技术 .- 19 -柴胡栽培技术 .- 21 -白芷的栽培技术 .- 24 -半夏的栽培技术 .- 27 -xxx 市 xxx 区 2011 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中药材基地项目一、项目概况名 称: xxx 市 xxx 区 2011 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中药材基地建设主管单位:xxx 市 xxx 区人民政

3、府建设单位:xxx 市 xxx 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实施范围:xxx 区 xxx、xxx2 乡镇 xxx 等 10 个行政村。实施期限:2015 年 3 月12 月建设内容:共发展中药材基地 2000 亩。投资预算:项目总投资概算 88 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 40 万元,群众自筹 48 万。- 2 -资金筹措:中央专项投资 40 万元。二、编写依据1.2011 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任务计划调整的通知 (xxx 改函 201530 号)2.肃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发改农经2008 2955号)3. 肃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使用和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财农2009 34 号

4、)三、概述近年来,xxx 区充分利用区域内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和土壤环境条件,适应市场需求,面对中药材行情逐年看好的广阔前景,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中药材,同时把中药材、作为全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后续产业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引导退耕还林区群众就地致富的新型特色产业来抓,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创了新途径。我区 2010 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农产品基地项目以确保我区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为目标,以区域种植习惯和群众自愿为原则,扎实有序的推进项目建设,全面完成了 2010 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中药材基地2000 亩的建设任务。四、 项目区概况(一) 自然概况及生产生活现状- 3

5、-xxx 区 2011 年巩固退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区分布在我区 xxx、xxx、2 乡镇钱家坝等 10 个行政村。全部为我区重点生态治理退耕还林项目区。2011 年xxx 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区总户 3047户,总人口 13904 人,总耕地面积 37368.94 亩。其中退耕还林户 1027 户,4165 人,已实施退耕还林面积 3503.35 亩。根据实际调查,项目区农民群众经济收入主要以粮食生产和外出务工为主,退耕还林政策补助标准为每亩每年 230元,其中 20 元粮食直补,210 元生活补助。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一大部分原有坡耕地实施退耕后项目区口

6、粮田出现不足,同时项目区农户生产、生活状况由于没有主要产业支撑,出现停滞甚至倒退的现象。农业生产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大部分用于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扶持项目区产业发展,改善项目区农户农业生产、生活状况,成为区域内农户的迫切愿望,也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现实需要。(二)中药材基地项目区概况xxx 区 2011 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中药材种植项目区规划安排到我区 xxx、xxx2 乡镇,xxx 镇位于 xxx区南部,东接 xxx 区 xxx 乡,南邻 xxx 县 xxx 乡,西与 xxx镇,xxx 乡接壤,北与 xxx 乡、xxx 区 xxx 毗邻,距 xxx 市市区 43 公里。境内地势起伏较大

7、,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2169 米,最低海拔 687 米。该镇地处西 xxx 南麓,属长江流- 4 -域,地域广阔,气候湿润,雨量充足,年最高气温 33.6最低气温-21.4 ,年无霜期 154 天,年平均降雨量 691.3 毫米。国道线贯交通干线,交通方便。境内有 xxx 和钱家坝两条河流,xxx 河发源于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的齐寿山,为嘉陵江的源头。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洋芋、豆类等,经济作物有胡麻、油菜、核桃、松籽等。xxx 农历每逢农历三、六、九为农贸集市日,上市商品以木料、山货、禽蛋、日杂、百货、蔬菜为主,集市规模较大。xxx 乡地处 xxx 山脉西段,东接牡丹镇,南邻礼

8、县红河乡,西、北与藉口镇接壤,距市区 37 公里,区域面积 70.5 平方公里,境内海拔 16771922 米,年最高气温 34.40C,最低气温-23 0C,年无霜期 151 天,年平均降雨量 695.7 毫米。年平均气温 7.8,土地广阔、降雨充沛,日照时间 16501890 小时,光、热、水、土资源充足。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洋芋等,经济作物有油菜、葵花等。境内雨量充足,土地湿润,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尤其适宜多种野生中药材生长。(三)项目区中药材产业现状目前,全区中药材种植总面积 25347 亩,主要分布在xxx、藉口、xxx 等乡镇,涉及 200 多村,种植农户已达 1.8 万户,年产量 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作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