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堂演练:4.1 原电池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35543 上传时间:2017-01-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堂演练:4.1 原电池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堂演练:4.1 原电池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堂演练:4.1 原电池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堂演练:4.1 原电池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堂演练:4.1 原电池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堂演练:4.1 原电池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堂演练:4.1 原电池 Word版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在如图所示的水果电池中,外电路上的电流从 X 电极流向Y 电极。若 X 为铁,则 Y 可能是( )A锌 B石墨C银 D铜解析:电流的方向与电子的移动方向相反,由已知条件知电子由 Y 电极流向 X 电极,因此 Y 电极的金属活 动性强于铁,故 Y 电极只能为选项中的锌。答案:验室用铁片、铜片和 液组成原电池,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Ae = e =2H 2OO 24e =4 e =此原电池中,铁片、铜片分别为负极和正极。总反应为2=2e()2,正极的电极反应为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 e = 项 正确。答案:图为一原电池装置,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铜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B盐桥中

2、的 K 移向 液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D铜是正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解析:该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锌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较不活泼的铜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子由负极锌流出,经导线流向铜电极( 电流的方向与之相反),负极、正极的反应分别为负极:e =,正极: 2e =桥中的阳离子向正极区 A 正确,B、C、D 错误。答案:00 度为 2 1 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 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适量 6 1 的盐酸B加入几滴 液C加入适量蒸馏水D加入适量的 液解析:换出 u,n、稀盐酸构成原电池,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同时也不影响产生 案:图所示装置中,电流表

3、A 发生偏转,a 极逐渐变粗,同时b 极逐渐变细, c 为电解质溶液,则 a、b、 c 应是下列各组中的( )Aa 是 Zn、b 是 Cu、c 为稀 a 是 Cu、b 是 Zn、c 为稀 a 是 Fe、b 是 Ag、c 为 液Da 是 Ag、b 是 Fe、c 为 液解析:原电池工作时,a 极逐渐变粗,同时 b 极逐渐变细,说明b 极失去电 子是负极, a 极上金属离子得电子是正极,电解质溶液中含有先于 H 放电的金属阳离子。答案:D 6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 (Cu(s)= =(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电极 X 的材料是_ ,电解质溶液 Y 是_。(2)银电极为电

4、池的_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_电极流向_电极。解析:原电池中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盐桥起到平衡电荷的作用。由总反应方程式可知电极 X 的材料是铜,发生氧化反应, 电解质溶液 Y 是可溶性银盐,常用硝酸 银。电极反应式表示为:负极:2e =,正极:2 2e =2子由负极出发, 经外电路流向正极。答案:(1) 铜 (或 溶液 (2)正 2 2e =2u2e =(3)负(正(时间:4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6 个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原电池

5、正极和负极的材料必须是金属B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该电极被还原C实验室欲快速制取氢气,可利用粗锌与稀 应D原电池可以把物质内部的能量全部转化为电能解析: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可以是非金属如碳棒,所以 A 错。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失电子被氧化,所以 B 错。粗锌中含有杂质可形成 u 原电 池所以 C 对。能量转化率不可能达到 100%,所以 D 错。答案:情提供下列各装置能形成原电池的是( )解析:判断一个装置能否构成原电池,要看是否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电极材料(活动性不同的金属、金属与非金属、金属与金属氧化物) ; 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A 装

6、置:由于两个电极是同种金属,不能形成原 电池;B 装置:酒精不是电解质溶液,不能构成原电池;C 装置:没有形成 闭合回路,不能形成原电池;D 装置:符合原电池构成的条件,能形成原 电池。答案:图所示的装置中,在产生电流时,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负极,C 是正极B负极反应式为:e =内电路中阴离子移向 液D电流由石墨电极流向 极解析: C 作为原电池的电极,则 负极,C 是正极。,因此 B 项错误,且左边烧杯中正电荷增加,必然使盐桥中的阴离子移向 子由 极流向石墨电极, 则电流由石墨电极流向 极。答案:B 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有 a、b、c、d 四个金属电极,有关的实验装置及部分实验现象如下:

7、实验装置 部分实验现象a 极质量减小;b 极质量增加b 极有气体产生;c 极无变化d 极溶解;c 极有气体产生电流从 a 极流向 d 极由此可判断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abcd BbcdaCdabc Dabd第一个装置 a 极溶解,可知 a 极是负极,金属活动性ab,第二个装置依据氧化性、还原性的规律金属活动性 bc,故第三个装置的金属活动性 dc,由第四个装置电流从 ad,则电子从da,故金属活 动性 da。答案:等质量的两份锌粉 a、b 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同时向 a 中加少量的 液,产生 体积 V(L)与时间 t(关系如下所示,正确的是( )解析: 2= 2,反 应速率较快

8、,若向 a 中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则有:=,消耗一部分 成的 于 ,又构成无数微小的 n 原电池,加快了 反应速率,所以 稀硫酸反 应时,加入 先反应完,但因 消耗了一定量的 成 b。答案:锌片和铜片为两极,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组成原电池,当导线中通过 2 子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片溶解了 1 片上析出 1 2B两极上溶解和析出的物质的质量相等C锌片溶解了 31 g,铜片上析出了 1 g 片溶解了 1 酸消耗了 0.5 涉及原电池的有关计算中,关键是要把握住一点即两极得、失电子数相等。利用这一特点,我 们从电 极反应式看:负极:e =;正极:2H 2e =当溶解 1 时失去2 子,铜片

9、上析出 1 气得到 2 子,得失 电子守恒,这样即可推出 A 正确。答案:选择题(本题包括 3 个小题,共 52 分)7(18 分) 由锌片、铜片和 200 成的原电池如下图所示。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1)原电池的负极反应是_,正极反应是_。(2)电流的方向是_。(3)一段时间后,当在铜片上放出 (标准状况)气体时,好消耗一半。则产生这些气体的同时,共消耗_个电子通过了导线。解析:由题意得产生 2,通过 子,消耗 n 和 2以 m(65 g g,N(e )023 1022。答案:(1)e =2H 2e =2)由 流向 (3)0 228(16 分)A、B 、C、D 四种金属按下表中的装置图进行实验

10、。装置现象 二价金属 A 不断溶解 C 的质量增加 A 上有气泡产生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甲中负极的电极反应是_。(2)装置乙中正极的电极反应是_。(3)装置丙中溶液的 “变大” “变小”或“不变”) 。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4)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解析:甲、乙、丙均为原电池装置。依据原 电池原理,甲中 A 不断溶解,则 A 为负极、B 为正极,活动性 AB;乙中 C 极质量增加,即析出 B 为负 极,活动性 BC;丙中 A 上有气体即 A 为正极,活动性 DA,随着 H 的消耗,溶液 渐变大。答案:(1)A2e =(2) 2e =(3) 变大(4)DAB18 分)

11、为了避免锌片与 直接接触发生反应而影响原电池的放电效率,有人设计了如下装置,按要求完成以下填空:(1)此装置工作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电池总反应式为_。(2)以上电池中,锌和锌盐溶液组成_,铜和铜盐溶液组成_,中间通过盐桥连接起来。(3)电池工作时,硫酸锌溶液中 _移动,硫酸铜24溶液中 _移动。24(4)此盐桥内装有含琼胶的饱和 液,盐桥是通过_移动来导电的。在工作时,K 移向_ 。解析:该装置为锌铜原电池,总反应式为:u 2 =n 2 ,电池工作时,观察到 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锌片不断溶解, 铜片上有红色物质 析出,其中 u 与 半电池。电池工作时,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锌电极)移动, O 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