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博物馆考察报告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3552912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洛阳博物馆考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洛阳博物馆考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洛阳博物馆考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洛阳博物馆考察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洛阳博物馆考察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洛阳博物馆考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洛阳博物馆考察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洛阳博物馆考察报告洛阳市博物馆观后感洛阳古时称雒阳,在唐朝年间被称为神都。她辉煌的历史给她带来了数不尽的荣誉,洛阳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四大古都之一。是联合国命名的世界文化名城,世界“四大圣城(耶路撒冷、麦加、洛阳、雅典)”之一。她位于河南省西部的丘陵地区,属黄河流域,自古被称为“天下之中”、“九州腹地”。这里气候适宜、河流密布、山川纵横,又有“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的美誉。古时人们将山南水北的地区称之为“阳”,洛阳恰是位于洛水以北、邙山以南而得名。我在去年4月份的时候去的洛阳,正是洛阳牡丹花开的季节,鲜花相伴,在古城中游行,别有一番景致。博

2、物馆鸟瞰博物馆入口洛阳博物馆位于洛南新区隋唐遗址植物园北侧,博物馆的周边即是洛阳古里坊区的遗址,“河出图、洛出书、圣人择之”,洛阳市中国历代王朝建都之地。博物馆的设计立意便是以“河图洛书”为出发点表达洛阳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博物馆的正前方是一片广阔的市民活动广场,在这里远远望去,博物馆单纯的几何体谅庄严大气,气势磅礴,仿佛在诉说着洛阳的天下兴废之事。在博物馆的大门旁处一个九龙巨鼎擎天而出,直指苍穹,意指“定鼎中原”,穿过门阙,我们便进到博物馆的大厅。洛阳博物馆的参观流线是以中央的大厅为中心各个陈列馆环绕大厅布置,走进大厅我们仿佛走进了一座宫殿,柔和的光线从天窗打下,照射在明净的墙壁和地板上,极简

3、的美感瞬间净化了我们的心灵。博物馆大厅转入陈列室我们首先会看到陈列室的入口处有一条延伸到屏风墙的轴线坐标,上面展示出了在洛阳建都的十三个王朝,他们第 2 页依次是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在洛阳建都的时间长达一千五百多年,可以说洛阳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古代都城之一,有“十三朝古都”的美称。博物馆展览的主题是河洛文明展,河洛,指的是黄河与洛河交汇处的的这一片区域,作为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的河洛文明正式诞生于此。道教发源于此、佛教首传于此、儒学奠基于此、理学开创于此、玄学繁荣与此,厚重的历史给洛阳数不尽的历史文化遗产。在轴线坐标尽头的

4、屏风墙上,展示了洛阳这十三个朝代留下的都城遗址。沿洛河东西绵延三十公里的范围内,依次分布着夏都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它们的分布如此之密集,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罕见的,在史学界有“五都荟洛”之称。古都洛阳用不曾间断的脉络向我们完整地展示了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0世纪之间的中国历史,无怪乎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曾经称赞洛阳“若闻天下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博物馆的主要展览分以下几个版块:、1、河洛文明展馆河洛文明展位于展馆一层,分三个展厅。展览以时间为序展示河洛文明在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汉魏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北宋时期的发展历程。荟萃历代文物精品,展示洛阳

5、的沧桑与自豪。其中重要展品有商周青铜器、有组合的西周铅器和多种器形的“原始青瓷”,春秋时期的“齐侯宝盂”,战国时期的金村大鼎和“繁汤之金”剑,西汉的彩绘壶和北魏王侯的仪仗俑以及绚丽多彩的唐三彩等等。史前时期:最重要的展品当属一件距今约五万年前的保存非常完整的古菱齿象化石,保存的非常完整,长5.7米,高2.8米,古菱齿象躯体雄伟庞大,两根门齿粗壮。中原一直以来都与大象关系密切,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夏商周、乃至第 3 页两汉时期,中原一直以来都有大象的形象出现,河南省的简称“豫”字的右半边,就是一个象字。古菱齿象屏风墙夏商周时期:距今四千年前,洛阳已经开始成为华夏民族政治经济的中心。洛阳偃师二里头遗

6、址被确认为夏朝故都斟鄩,洛阳博物馆辟出独立展厅展示夏代青铜器、陶器、玉器文物,这在国内外收藏机构中绝无仅有。其中,微雕绿松石兽高仅半厘米,对于研究我国微雕技艺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二里头遗址的发掘,使人们对夏文化在豫西地区的发展有了全面的了解,展出的二里头大型宫殿基址模型,使人们能够感受四千年前我国王朝都城的建筑规模。偃师商城遗址出土文物展现商代早期的文化特点。子申父己铜鼎是商代青铜器的代表,制作精美,尤其鸟形扁足颇为独特,是商代晚期典型器。西周文物有叔牝方彝、方座簋、兵器、饕餮纹方彝、甬钟等。东周时期文物有错金银铜鼎、铜尊、盂、俑、盘、匜、铜壶、石磬等多种器物,其中齐候宝盂是洛阳出土的最大、最重

7、的青铜器,重达75公斤,口径70厘米,可谓“盂中之王”。铭文是研究周王室与诸侯联姻关系的重要资料。展出的越王鼫与矛、吴王夫差剑是春秋战国社会动乱,战争频仍的明证。汉魏时期:这一时期包括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五个王朝。通过这一时期文物的展示,再现汉魏这一中国封建社会大发展、民族大融合时期,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洛阳的风貌。展出的文物有:各种杂技俑、彩绘陶壶、釉陶器、王莽钱币、铜镜、玉饰等,最令人瞩目的是“熹平石经”、“正始石经”。太学是东汉时期国家最大的教育机构,太学生多达三万多人,石经是为了统一儒学经典文字、平息古今版本之争而刻立于太学之前的,现存的残块是文化史上的瑰宝。石辟邪,出土于

8、汉光武帝陵以南,系完整青石雕成,浑厚凝重,神气十足。釉陶博山炉第 4 页,镂空浮雕力士和诸多动物,形象生动。彩绘仪仗陶俑群石辟邪隋唐时期:洛阳发掘的隋唐文物展示,反映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洛阳这个国际大都会的历史风采。博物馆展出了东都洛阳城的沙盘模型,发掘出土的建筑构建,各种各样的彩绘俑,镇墓兽及名闻遐迩、色彩艳丽的唐三彩及各种铜镜、金银器等。展出的东罗马金币和波斯银币,铸造年代分别相当于隋和北魏,是通过丝绸之路的商旅传到洛阳的,也印证了丝绸之路起于洛阳这一观点。展出的唐三彩,种类众多,釉色绚丽,其中有神态各异的人物俑,有栩栩如生的动物俑,还有古朴典雅的生活器皿,特别是唐代女俑,体态丰满,神

9、情安逸,衣着华丽,发饰多样,反映了泱泱大唐帝国民富国(来自:.)强、歌舞升平的社会面貌。隋唐东都城皇城宫城沙盘模型,以方寸之地再现了规模宏大。布局严谨、设计天成的隋唐都城。白居易故居、唐恭陵哀皇后墓和神会墓出土文物是这部分展区的独特亮点。洛阳城内的白居易故居遗址是国内首次对名人宅地进行的发掘活动,发现与白居易有关的经幢、石砚等文物。唐恭陵则是洛阳唯一一座唐代帝陵,哀皇后墓出土精美绝伦的蓝色与红色釉陶器,器形饱满,釉色晶莹,尤其蓝釉器极其罕见,为稀世珍宝。其中的蓝釉灯为我国首次发现的通体蓝釉器物。神会是唐代禅宗七祖,其墓中出土多件珍贵佛教用品,如长柄焚香铜炉,塔顶铜盒、铜净瓶,都是研究唐朝禅宗的

10、重要实物资料。五代北宋时期:这部分的精品有:瓷象棋,卒子齐全,时代确切,是考古发现年代和出土地点明确且保存最完整的瓷质中国象棋。泗州大圣石像,泗州大圣即唐朝初年西域何国人僧伽,他被视为观音菩萨的化身。该造像碑保存完整,形象传神,有确切纪念,极为少见。第 5 页二、珍宝馆珍宝馆属于专题陈列,位于展馆二层。展览精选馆藏历代文物极精品做集中展示,可谓件件精华,尊尊国宝。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有曹魏时期的白玉杯和北魏时期的泥塑人面像:1、白玉杯:玉质极佳,通体无任何纹饰,线条流畅,更显超凡脱俗,出土于迄今所见唯一一座有确切纪年的曹魏墓葬,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系新疆和阗白玉经过加工而成,杯身抛光极好,无任何纹饰

11、,符合当时崇尚朴素自然的社会风气,是我国三国时代玉器中的极品。2、泥塑人面像:北魏皇家寺院永宁寺塔基遗址出土的最精美的雕塑品,虽已残缺不全,但雕像呈现出的神秘而美丽的笑容依然穿越千年,感动了今日,被誉为“东方的维纳斯”白玉杯泥塑人面像此外除了这些洛阳博物馆里还展出了汉唐陶俑管、唐三彩馆、石刻馆、书画馆和牡丹艺术馆等等。这些展览真实再现当时各种技艺、表演、艺术的高超技巧。描绘出千百年前祖先的各种生活形态。博物馆代表了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及文明的发展程度,它承载着太多的文化内涵是普及教育,启迪心智的知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是一座建筑,而是一座城市的窗口,是城市文化的集中体

12、现。一个城市如果没有文化灵魂,就会成为钢筋水泥的空壳;一个城市如果失掉文化记忆,就会成为没有生命色彩的空间。洛阳市新区博物馆在不仅为我们展示出洛阳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且在博物馆建筑本身在计上也展示出洛阳这座古城的文化底蕴,与附近的隋唐遗址公园相得益彰,为我们打造了丰富的文化盛宴。篇二:洛阳考察报告。关于洛阳景区的考察报告考察目的:了解景点的起源,文化内涵意义考察地点介绍:龙门石窟,白马寺,天子驾六,洛阳博物馆考查第 6 页内容,过程,结束考察收获,体会和建议:龙门石窟龙门石窟青山绿水,万像生辉,作为佛教艺术宝库,早在1961年即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

13、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20*年4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20*年,龙门石窟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现存窟龛最多的石窟,创造了现存窟龛数量中国之最。龙门由来。门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

14、越,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龙门石窟经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雕凿断断续续达400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有140多年,因而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佛塔70余座。龙门石窟是中国古碑刻最多的一处,有古碑林之称,共有碑刻题记2860多块,其中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和褚禭良的伊阙佛龛之碑,分别是魏碑体和莲花洞唐楷的典范,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上乘之作龙门全山造像11万余尊,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

15、,每个只有2厘米,称为微雕。龙门石窟是历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它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北魏和唐代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时代风第 7 页格。北魏造像在这里失去了云岗石窟造像粗犷、威严、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气息逐渐变浓,趋向活泼、清秀、温和。这些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坚劲质朴。北魏时期人们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而唐代人们喜欢以胖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的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雕刻使用圆刀法,自然流畅。龙门石窟的唐代造像继承了北魏的优秀传统,又汲取了汉民族的文化,创造了雄健生动而又纯朴自然的写实作风,达到

16、了佛雕艺术的顶峰。龙门石窟也是书法艺术史的宝藏。著名的书法精品龙门二十品,是后代碑拓鉴赏家从龙门石窟众多的石刻造像题记中精选出来的书法极品。这些碑刻不仅记录了发愿人造像的动机、目的,还为石窟考古分期断代提供了依据白马寺洛阳白马寺2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乃佛教传入我国后官办的第一座寺院,被中外佛教界誉为“释源”、“祖庭”。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史载: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因夜梦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公元六十七年,汉使及印度二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洛,汉明帝躬亲迎奉。公元六十八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雍门外建僧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名该僧院为白马寺。白马寺座北面南,总面积二百余亩,其主体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2、接引殿、毗卢阁五层殿堂及中国第一释迦舍利塔。白马寺是一处保存完整、古色古香的古建筑群。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20*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4A景区。白马寺是佛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