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爱因斯坦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548227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88.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中的爱因斯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生活中的爱因斯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生活中的爱因斯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活中的爱因斯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中的爱因斯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中的爱因斯坦摘 要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世界级的科学家,长期以来在我们的心目中是一个站在云端、 令人仰望的神秘人物。他的贡献是巨大的。他提出了相 对 论,成功解释的光电效应,发现了物质不灭定律,并提出 了 E=mc2这些成就更让我们觉得他是那的遥不可 及。其实我们对爱因斯坦的了解只是停留在他的科学研究事业上,知道他拿了诺贝尔奖,但很少了解现实生活中的他。有人曾一度觉得爱因斯坦更接近神,而不是人,从来没有试图去理解他的生活,也没有考虑过接近他心灵深处的可能性。其实,爱因斯坦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也有作为普通人的一面。现在我们就来了解

2、生活中的他,他青年时期的求学生涯、工作以及他的婚姻状况,来感受不一样的他。只有把天才首先看成也是一个人,才能真正理解爱因斯坦,并进一步凸现他的独特之处。爱因斯坦的求学生涯1894年,爱因斯坦全家跨越阿尔卑斯山迁到意大利,当时只有 15岁的爱因斯坦留在慕尼黑完成他的学业。爱因斯坦非常想念他的父母妹妹,不愿独自在慕尼黑生活。他讨厌学校,而且他身上的显而易见的聪慧以及他对自己能力的自信惹恼了他的老师们。他痛恨暴力,长大后他成为一个和平主义者,相信所有的战争都是邪恶的,而人类最美好的未来只能通过合作而不是冲突来实现。1895年,爱因斯坦离开慕尼黑,到意大利与他的父母团聚。对于他离开学校的举动,他们感到

3、非常惊讶和生气,但爱因斯坦保证他会在家自学,并参加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入学考试。他还宣布他准备放弃德国国籍而成为一名瑞士公民的计划。仅在慕尼黑停留了 6个月后,没有任何老师给予指导,他参加了理工学院的入学考试,他未能通过考试。但是他在科学和数学方面取得很高分数。他到阿劳的一所高中为考试作更加充分的准备。1896 年爱因斯坦从阿劳的中学得到一张文凭,使他有资格不用参加入学考试而直接到理工学院注册。爱因斯坦正式放弃了他的德国国籍,并开始在理工学院的学生生活。他在那里学习了四年的课程,使他有资格担当物理和数学方面高中水平的专业教师。 他勤奋学习、阅读和思考,并花大量时间独自做实验。但他的老师们并

4、没有表扬他。其中一位教授对他说, “你是一个聪明孩子,爱因斯坦,非常聪明的孩子。但你有一大缺点:那就是你不接受别人教你的东西。 ”爱因斯坦和他的一些同学建立了密切的友谊,尤其是马塞尔格罗斯曼和米凯莱安杰洛贝索。他们一起讨论数学问题,参加音乐会,或者在咖啡馆聊天和说笑。他们 3人在以后的岁月中一直保持友谊。在他的朋友中,格罗斯曼似乎特别能够理解爱因斯坦,他知道定期参加那些无聊的课程会让爱因斯坦感到恼怒和沮丧,而爱因斯坦需要老师所讲的信息以通过考试。因为爱因斯坦只学习那些他感兴趣的内容,而不是他的老师们认为他应该学习的课程,所以格罗斯曼将自己的笔记借给爱因斯坦,以帮助他通过毕业考试。格罗斯曼的好意

5、起到了作用。1900 年 8月爱因斯坦的朋友们如释重负的看到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爱因斯坦的求职生涯及他的成就1900 年,爱因斯坦从苏黎世工业大学毕业,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都没有找到一份哪怕是仅供糊口的工作。想想自己已经成年,而年迈的父亲却还在为他的生计而奔波劳累,爱因斯坦几乎绝望了。有一次,爱因斯坦无意中在一册杂志上看到一则介绍德国伟大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的文章,文章中把奥斯特瓦尔德称作是“科学伯乐”,因为他曾无数次发现并培养了许多科学人才。爱因斯坦想到了向奥斯特瓦尔德自荐,但这也不是一开始就成功的,但是他一直都没有放弃,终于在 5封信之后,他在1902 年,正式受聘于专利局,任三级技术员,工作

6、职责是审核申请专利权的各种技术发明创造。19001904 年,爱因斯坦每年都写出一篇论文,发表于德国物理学杂志。大多是有关统计力学的。而 1905 年对爱因斯坦来说是一个奇迹年。这一年他写了六篇论文。在三月到九月这半年中,在三个领域做出了四个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他发表了关于光量子说、分子大小测定法、布朗运动理论和狭义相对论这四篇重要论文。1905 年 3 月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推测性观点并认为:对于时间平均值,光表现为波动;而对于瞬时值,光则表现为粒子性。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微观客体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统一,即波粒二象性。在这文章的结尾,他用光量子概念轻而易举的解释了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

7、电效应,推导出光电子的最大能量同入射光的频率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 10 年后才由密立根给予实验证实。 1921 年,爱因斯坦因为“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 这一成就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仅仅是开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光、热、电物理学的三个领域中齐头并进,一发不可收拾。1905 年 4 月,爱因斯坦完成了 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5 月完成了 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液体中悬浮粒子的运动。这两篇是他用来测定分子的实际大小,用来解决科学界和哲学界争论不休的原子是否存在的问题。三年后,被法国物理学家佩兰以精密的实验证实了他的理论预测。1905 年 6 月,爱因斯坦完成了开创物理学新纪元的长论文论运体的电

8、动力学,完整的提出了狭义相对论。这很大程度上解决了 19 世纪末出现的古典物理学的危机,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揭露了物质和能量的相当性,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世界,是近代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爱因斯坦拨散了笼罩在“物理学晴空上的乌云”,迎来了物理学更加光辉灿烂的新纪元。爱因斯坦的婚姻状况爱因斯坦的第一位妻子是他的大学同学米列娃(婚姻从 1903年到 1919年)。大约 1896年时他就遇见了苏黎世理工学院的同学米列娃玛里奇,并与她建立了友谊。她是一位非常聪明的姑娘,具有追根寻底的头脑和坚强的性格。当时,并没有多少妇女接受过高等教育。而且在这些人中间,只有意志最坚强的人才会选择学习数学和物

9、理学这些传统上属于男性的学科。因此,米列娃更像是一位先驱者。爱因斯坦经常与米列娃见面,并一起讨论科学问题。此后,他们互相通信,提出新的想法并就对方的理论作出评价。大约在 1901年,他和米列娃似乎就已决定结婚。但他们面对的是来自爱因斯坦家庭的强烈反对,尤其是爱因斯坦的母亲,她从来就不喜欢米列娃。婚礼最终于 1903年 1月举行,即爱因斯坦敬爱的父亲去世后几周。起初,这对年轻夫妇似乎显得相当幸福。爱因斯坦很高兴成为父亲。他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于1904年 5月,另一个儿子则于 1910年 7月诞生。爱因斯坦记得这是一段非常快乐的时光,有一份满意而胜任的工作,有一群相互支持的朋友,还有支持他工作的聪明

10、妻子以及他那新降生的儿子。1914 年,爱因斯坦迁往柏林去担任他前一年接受的高级职位。米列娃同她的两个儿子随他一同迁居,但并没有久住,他们又搬回苏黎世,因为米列娃喜欢那里居住。同年爱因斯坦和米列娃分居,并于 1919年离婚。第二位妻子是他已离婚的表姐爱尔莎(婚姻从 1919年到 1936年爱尔莎病逝)。这是一段离奇而动人的爱情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艾尔莎举止优雅、容貌娇好,她知道在爱因斯坦思考什么问题时,该放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还是舒伯特的弦乐四重奏;当他想念欧洲老家时,该朗诵席勒的欢乐颂还是歌德的浮士德;咖啡里该放鲜奶还是炼乳;洗澡水里该放晶盐还是香草,可惜,在她随爱因斯坦从纳粹统治

11、的德国逃到美国定居的第三年,因肾病不愈离他而去,在爱因斯坦的心理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痛而不能自拔,他经常站在亡妻的遗像前,闭目演奏贝多芬的小提琴奏鸣曲春天,回忆与亡妻在莱茵河畔萋萋芳草上携手欢笑,一点一滴,曲终酒醒,倍感孤独和凄凉,他只有借酒浇愁,一醉方休。结论由此可见,生活中的爱因斯坦也和我们一样,学习上也有不擅长的,工作上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过失败的婚姻这些生活中的他告诉世人一个有血有肉、有性有情、可亲可爱的爱因斯坦,而不是一个站在云端、令人仰望与想象的神秘人物。但是这才是真正的他不是吗?“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爱因斯坦。这就是我心目只中的爱因斯坦,一个过着普通人生活的天才文献1(美)杰罗姆 著,席玉苹 译爱因斯坦档案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林乾爱因斯坦的青少年时代M.现代出版社 20093 阿瑟米勒方著,方在庆、伍梅红译爱因斯坦毕加索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34 爱因斯坦全集中文版,第一、五卷M.湖南科技出版社 2002 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