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店楚简与早期儒学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542800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郭店楚简与早期儒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郭店楚简与早期儒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郭店楚简与早期儒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郭店楚简与早期儒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郭店楚简与早期儒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郭店楚简与早期儒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郭店楚简与早期儒学(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郭店楚简与早期儒学顾炎武曾指出,周贞定王二年至周显王三十五年凡一百三十三年间“史文阙轶,考古者为之茫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史文阙轶” 的情况呢?孟子曾说 “诸侯恶其害己,皆去其籍。”这是说一些对诸侯不利的 文献 典籍被人为地有意地毁掉了。当然, “史文阙轶 ”可能也还有别的原因。 顾氏所说的 时代 正是孔子之后七十子及其后学的时代。正因为“皆去其籍 ”、 “史文阙轶”,以致于韩非所说的“儒分为八,墨离为三” 等先秦思想史的具体情形,我们不甚了了,所知甚少。 郭店一号墓的下葬时间,考古学界初步确定为公元前 350 年300 年,墓中的文献成书年代应当较墓葬时间为早,正是顾炎武所说的“史文阙轶

2、,考古者为之茫昧” 的时期。 郭店楚墓竹简的出土正好可以补某些“阙轶” 。 当然, 郭店楚墓竹简并未给我们提供确凿的材料使我们得到所期待的确定的结论,我们所能得到的不过是些蛛丝马迹,这需要结合前人的 研究 来深化或修正一些已有的认识。 早期儒学的分派 韩非子说:孔子之后,儒分为八。其说语焉不详。以今考之,孔子的学生中学问成就最高,从而成为大宗师者有三人:一为子游;一为子夏;一为曾子。兹略述之: 1、子游一系,可称为“弘道派”。 礼记礼运篇所述孔子的“大同” 、 “小康”之说系子游所记。在孔门中,子游所传理想最为高远,议论最为深闳,所谓“贤者识其大,不贤者识其小”,子游可谓孔门之大贤。子游、子思

3、、孟子一脉相承,这一派秉承孔子“天下为公” 的思想,主张 “君宜公举” , “民可废君 ”。在早期儒家之中,这一派人民性、主体性、抗议精神最强,是早期儒家的嫡系和中坚。郭店楚简儒学部分多半是子思一系所作,其中唐虞之道一篇歌颂尧、舜“ 擅让 ”的盛德;而性自命出一文录有子游的一段遗文。子思、孟子出于子游,荀子已先言之。 荀子非十二子篇说子思、孟轲“案饰其言 以为仲尼、子游为兹厚于后世。”这从侧面说明子游、子思、孟子为一派。宋代朱熹等 理学 家出于建构“道统” 论的需要,虚构了孔子、曾子、子思、孟子的“道统 ”系谱,认为子思出于曾子。对此康有为正确地指出:“著 礼运者,子游。子思出于子游,非出于曾

4、子。颜子之外,子游第一。 ”“孟子受业子思之门人,有史记可据。子思受业曾子,无可据。子思作中庸 ,精深博大,非曾子可比。惟孟子确传子思之学。子思高出于曾子。 ”章太炎也辩子思不师曾子说:“宋人远迹子思之学,上隶曾参。寻制言 、 天圆诸篇,与子思所论述殊矣。 檀弓篇记曾子呼【】 ,古者言质,长老呼后生则斥其名,微生亩亦呼孔子曰丘,非师弟子之徵也。 檀弓复记子思所述,郑君曰:为曾子言难继,以礼抑之。足明其非弟子也。 ” 、子夏一系,可称为“传经派” 。子游、子夏在孔门中以通晓文献典籍著称, 论语先进篇说“文学: 子游、子夏。 ”但子游 教育 学生注重“上达”功夫,子夏教育学生注重“下学” 功夫。子

5、夏一派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对元典的全面研习有很大贡献。后来的荀子除继承子弓一系外,也继承了子夏一系的学说,成为传经之儒。汉以后经学的 发展 ,主要是这一派的推动。这一派比较注意与统治者的合作,与子思、孟子一派的抗议精神和批判精神不同。康有为说:“传经之学,子夏为多。 ”“传经之功,荀子为多。 ”“孟子之后无传经。二千年学者,皆荀子之学也。 ” 曾子一系, 可称为“践履派” 。主要人物有曾子及其子曾申、其弟子乐正子春等。这一派重孝道的践履,其基点落在家庭父子关系上。这一派所讲的“孝道” 是广义的。曾子认为,居处不庄、事君不忠、莅官不敬、朋友不信、战阵无勇甚至不以时伐山林、杀禽兽等,会给父母带来恶名

6、,皆不可谓孝。这一派也讲天道阴阳 问题 ,可能是儒家最早重视阴阳问题的学派。康有为说:曾子之学守约,治身笃谨;曾门弟子宗旨学识狭隘。但他又说:“曾子得成就为孔学大派,皆弘毅之功,力肩孔道为己任也。曾子盖能行而後言者,虽守约,亦可法矣。 ”在郭店楚墓竹简中尊德义有孔子语而未称引孔子:“德之流,速乎置邮而传命。 ”此在 孟子公孙丑上中则明确称引孔子:“ 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尊德义之所以有孔子语而未称引孔子,有学者认为是孔子自作。同理, 穷达以时中有一段话,未说明是何人所说,而荀子宥坐与韩诗外传卷七都称“孔子曰” ,亦认为是孔子所作。在 性自命出一文中有“喜斯陶,陶斯奋,奋斯咏,咏

7、斯犹,犹斯舞,舞,喜之终也。愠斯忧,忧斯戚,戚斯叹,叹斯舞,舞斯踊,踊,愠之终也。 ”这段话亦见于礼记檀弓下 ,称子游所说,其文为:“人喜则斯陶,陶斯咏,咏斯犹,犹斯舞,舞斯愠,愠斯戚,戚斯叹,叹斯辟,辟斯踊也。 ”北宋刘敞已疑其中有阙文。另外,这批竹简中,如鲁穆公问子思 、 缁衣 、 五行等篇当与子思有关。 荀子非十二子已隐言子思之学由子游上溯孔子,这已是当时儒者较为普遍的看法。而孔子、子游、子思的思想作品同存于这批楚简当中,是否说明这批竹简主要是子游、子思一派的作品?早期儒学的经典 大家知道,儒家经典为“六经” 。经学史上常用以下两条材料指陈“六经” 的原始出处,一是 庄子天运篇记孔子对老

8、聃之言:“丘治 诗 、 书 、 礼 、 乐 、 易 、春秋六经以为文。 ”二是礼记 经解篇 ,篇中依次论列诗 、 书 、 礼 、 乐 、 易 、 春秋的教化功效,虽未迳称此六书为经,然既以“经解” 名篇,似亦以 诗 、书 、 礼 、 乐 、 易 、 春秋为六经。 上述两条材料,一条明言“六经” ,一条隐言“六经”,但学者于此总未能心安,原因在于,对庄子天运篇以及礼记经解篇的年代 问题 不能确切考订。庄子“寓言十九”,其说未必可信;其书中各篇亦未必皆其自著。南宋黄震说:“六经 之名始于汉, 庄子书称六经 ,未尽出庄子也。 ”近代学者罗根泽撰 庄子外篇探源 ,认为天运篇是汉初作品。 庄子天运篇或系

9、晚出,但亦不足证明先秦一定不能出现“六经” 字样。 郭店楚墓竹简中提供了两条新资料,对解决上述问题会有一定的帮助。 1、 郭店楚墓竹简语丛一说:“易所以会天道、人道也;诗所以会古今之恃也者;春秋所以会古今之事也;礼,交之行述也;乐,或生或教者也;者也。 ” 、 郭店楚墓竹简六德说:“ 夫夫,妇妇,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六者各行其职而亡由作也。观诸诗 、书则亦在矣,观诸礼、乐则亦在矣,观诸易 、 春秋则亦在矣。 ” 考古学界确定郭店一号墓的下葬年代在公元前 300年之前,学术界亦认为墓中资料当在孟子之前。上述两条材料中都将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六者相提并论,虽未明言为“六经” ,说明在孟子之

10、前的年代,这六种书的 内容 已经为孔门儒者所研习了。其中第二条材料尤显重要,我们可以从中 分析 出如下意义:第一、六经虽为体裁很不同的六种书,但还是有其共同的思想倾向,即都重视夫妇、父子、君臣的伦常关系。第二、可以印证先秦原本有乐经的看法。六经中的乐经至汉代失传,对此, 历史 上曾有两种解释:古文经学认为乐经毁于秦火;今文经学认为乐本无文字,不过是与诗 、礼相配合的乐曲。在我们看来,乐只有乐曲而无文字,是不可思议的;今礼记中的乐记应是解释乐经的说记, 乐若无经文,又如何有“记” ?而从上面的第二条材料看,若乐仅是乐曲,如何从中来“观” 夫妇、父子、君臣的伦常关系?由此看来,古文经学认为先秦原本

11、有乐经的看法可能更接近历史的真实。 由上可知,在孔子之後儒家学者已将诗 、 书 、礼 、 乐 、 易 、 春秋作为研习科目;加上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已多有立“经” 之事,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认为,即使庄子天运篇关于“ 六经”的说法不足据, “六经”之名实已呼之欲出。关于尚书原典,先秦的儒家学者喜欢援引诗 、 书 , 书即尚书 , 尚书到底有多少篇?尚书纬睿机 今说:“孔子求书,得黄帝玄孙帝魁之书,迄于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断远取近,定可以为世法者百二十篇,以百二为尚书 ,十八篇为中侯 ,去三千一百二十篇。 ”纬书之说,谬悠难信。而汉书艺文志说:“书之所起远矣。至孔子纂焉,上断于尧,下迄于秦,凡百篇

12、。 ”孔子定 书百篇之数,亦不可深信。惟史记儒林传说“ 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 ”我们可以相信, 尚书绝不仅仅只是二十九篇,在此之外,至少还有数十篇,只是篇名与内容为何,我们已不得而知。 简本缁衣除了引用孔子的话之外,例皆引用诗 、 书之语,其中引尹诰一次;君牙一次;吕刑三次;君陈二次;祭公之顾命一次;康诰一次;君 一次。这些篇名及其中的内容无疑都是尚书原典的内容。下面就其中的内容作些分析,以便从中捕捉尚书原典的信息。 一、 祭公篇或称祭公之顾命篇,不见于传世本今、古文尚书,而见于逸周书 。 尚书本可分虞夏书、商书、周书三部分。按缁衣

13、引书之例,推测祭公之顾命应属尚书中的周书部分。祭公,字谋父,为周公之孙,周穆王时以老臣当国,此篇是祭公将死时告诫穆王之辞,是一篇重要的 政治 文献 ,原是列于尚书诸篇之中的。那为什么历代学者有这样大的失误,不把祭公之顾命作为尚书的内容呢?这是因为传世本的礼记缁衣篇误将“ 祭公之顾命” 的“祭”隶定为“ 叶”,变成了“叶公之顾命” ,自郑玄至孔颖达皆因错就错,以 “叶”为本字,误注为叶公子高。叶公子高是春秋末期人,这样不仅 时代 相差太远,人物的份量也远远不够了。因此也就不会有人去想这可能是尚书原典的内容。 二、以缁衣引书之例, 尚书原典中有尹诰一篇。简本缁衣引尹诰云:“惟尹躬及汤,咸有一德。

14、” 尹诰 原是 尚书原典的一篇,应是伊尹告太甲之言。但传世本礼记缁衣将“ 诰”误为 “吉”字,这样就好象是一位姓尹名吉的人所讲的话。大约汉人发现古文尚书,其中有尹诰一篇,当时可能无篇题,汉人见其中有“咸有一德”之语,遂用以名篇。后此篇失传,造作伪古文尚书者,便从传世缁衣中抄撮“惟尹躬及汤,咸有一德” 之语,敷衍成篇。这就是伪古文尚书的咸有一德篇。不知尚书原典中“咸有一德 ”出自尹诰 中。汉儒已误,造作伪古文尚书误信其说而造假,正好露出造假的破绽。 早期儒学的精髓 上已言及,子游、子思、孟子一系所代表的弘道派是早期儒家的嫡系与中坚,下面我们重点来考察一下弘道派的思想纲领。弘道派的主要思想纲领有三

15、:一为“大同” 说的 社会 理想;二为“禅让” 说的 政治 思想;三为贵“情”的人生 哲学 。 1、 “大同” 说。 “大同”说见于 礼记礼运篇中孔子与子游的对话,孔子对子游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宋儒关于“大同 ”说曾有过一番讨论。南宋经学家胡安国著春秋传 ,屡引礼记礼运篇 “天下为公” ,认为孔子作春秋有意于“天下为公” 之世。吕祖谦写信给朱熹表示不同意见,认为礼运篇中讲“不独亲其亲,子其子,而以尧、舜、禹、汤为小康,真是老聃、墨氏之论”, “自昔前辈共疑之,以为非孔子语。 ”从这些话中不仅看出吕祖谦缺乏见识,而且连最基本的东西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