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与当下文艺批评的价值导向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537663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与当下文艺批评的价值导向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与当下文艺批评的价值导向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与当下文艺批评的价值导向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与当下文艺批评的价值导向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与当下文艺批评的价值导向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与当下文艺批评的价值导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与当下文艺批评的价值导向(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与当下文艺批评的价值导向吴正锋:2014 年文艺理论与批评第 1 期发表党性原则与湖湘气派的完美融合读胡光凡美的领悟与思考 的评论,继此之后,2014 年 2 月 24 日文艺报又发表思辨与美的真诚守盼一文。这些文章对于您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审美观为指导,致力于弘扬主流价值观的“立场坚守与价值取向” ,给予充分肯定和赞赏。 今天,我们就从文艺批评标准谈起吧!您认为文艺批评有没有科学标准?我们今天提出加强文艺批评的导向作用,是否有要回到过去“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 的老路上去的意思? 胡光凡:批评标准,是衡量、评价文艺作品的准绳与尺度。虽然有的批评家声称他

2、手中并没有什么尺子,但我仍然认同鲁迅先生这个判断:“我们曾经在文艺批评史上见过没有一定圈子的批评家吗?都有的,或者是美的圈,或者是真实的圈,或者是前进的圈。没有一定的圈子的批评家,那才是怪汉子呢。 ” 鲁迅在这里所说的“圈子” ,也就是文艺批评的标准,也可以叫做尺子吧! 一般来说,批评家总是依据自认为最正确、最科学的标准,来考察和评价文艺作品,阐释文艺思潮和文艺现象的。批评标准的科学性,是指它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的价值坐标必须体现客观事物的规律,具有真理性。但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文艺批评作为一种精神现象,也应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历史条件下和历史过程中加以分析。批评标准的真理性既有绝对的

3、意义,又具有相对的意义。我们要用一种绝对与相对统一的辩证观点来认识批评标准,把实践作为检验这种标准是否具有真理性科学性的唯一依据。这就是说,经过实践检验证明它是正确的批评标准,我们才相信它,坚持它;不正确,不完善,就要作出改变和调整。比如,建国后很长一个时期,我们的文艺批评所依据的,主要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两个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并且强调要以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以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这个“第一”“ 第二”之分的主张有一个前提,即认为文艺是从属于政治,并为政治服务的这个命题本身并不科学,后来发展到极端,变成政治标准“唯一” ,以致成为扼杀文学艺术的“左”

4、 的锢制, “文革”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文革 ”后经过拨乱反正,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主流批评价值标准回复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形成了“三性 ”统一的新尺度,和力争 “两个效益”统一而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新准则。现在,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完善文化产品的评价体系,坚持文艺评论评奖的正确价值取向,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由此可见,主流批评标准有着鲜明的时代性,并不是永不变易的。我们今天提出加强文艺批评的导向作用,丝毫没有要回到过去“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 的老路上去的意思。 吴正锋:批评标准,体现批评家的价值选择。不同时代,不同的价值观念、价值

5、理想、价值共识形成不同的批评标准。借用鲁迅的话引伸开来,批评界的确会有各个不同的“圈子 ” 即不同的批评流派。在当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文化语境中,您认为主流媒体和主流批评应当发挥怎样的作用? 胡光凡:在西方,20 世纪被称为“批评的世纪” 。在现代或后现代主义的旗号下,出现了多种批评流派。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的哲学基础和文艺理论观点或体系,并且都自称是对“美” 的最可靠的探索和发现,是对精神图像最精彩的阐释。其中,确有很多新鲜、深刻、独到的理念和见解,有其合理的内核,但也难免缺陷和偏颇。我国改革开放 30多年来,批评家“别求新声于异邦 ”,这些 “异说”和“ 新说”纷纷被引进、介绍到国内,从而

6、形成以各种批评理论进行的多样化的批评实践。文艺批评也就失去了昔日统一的价值标准和尺度,而形成所谓“多元化” 的格局 它是整个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交响乐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的理解,所谓“多元” ,也就是 “一个世界,多种声音”。批评界这种众声喧哗、和而不同的景观,表明了当代中国“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文化政策是动真格的,它是切实贯彻执行党的“双百 ”方针的生动体现,显示了改革开放的当代中国作为文化大国、强国的一种宏伟胸怀“海纳百川” 的精神气度。在现代文明的意义上,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但我同时认为,对于主流媒体、主流舆论来说,对于文艺批评家、尤其是共产党员批评家来说,必须坚守党性原则,

7、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做到: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不失其立场坚守即在文艺批评实践中坚持正确的批评标准和价值导向。要充分发挥文艺批评在引领创作方向、提升群众鉴赏水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构建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 凝聚正能量,提供精神动力,这是伟大时代赋予批评家的神圣使命。 吴正锋:文艺作品的价值取向和价值承载,是文学艺术的灵魂,决定着作品的性质和品位。但是,当下却有些人对于文学艺术作品和文化活动仅仅理解为从中获得某种感官的刺激和情绪的渲泄,达到娱乐消遣的目的,您是如何看待这种观点的?您以为文学艺术的本质

8、属性是什么?胡光凡:文学艺术的本质,是其社会意识形态属性和审美属性的统一,因而判断文艺作品的价值承载有两个基本的立足点和切入点:一是思想价值,一是艺术价值。前者主要体现在作品的思想内容中,后者主要表现在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上。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有机结合,构成作品总体的审美价值。它是一切艺术创造所追求的最重要的价值目标。 人所共知,艺术活动是人类审美活动的核心。美的创造和欣赏,是艺术活动的基本内容和宗旨。艺术美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和价值形态,除了具有形象性、感染性等特点以外,还有一个更根本的特性,那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显现。所谓“ 人的本质力量 ”,是指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的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一些最先进和优秀的品质、性格、思想、感情,以及智慧、创造力等等。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审美关系的基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在文学艺术领域,美和真与善是联系在一起的。真、善、美的高度融合,是审美创造的最高境界,也是文艺批评所推崇和追求的最高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