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三、四单元导学刘万慧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353248 上传时间:2017-08-03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9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三、四单元导学刘万慧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三、四单元导学刘万慧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三、四单元导学刘万慧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三、四单元导学刘万慧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三、四单元导学刘万慧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三、四单元导学刘万慧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三、四单元导学刘万慧案(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1、敬畏自然严春友学习目标:1、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了解反问的作用2、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形象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3、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教学过程:预习独学一、导语二、检查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鲲( )鹏 斥鴳 ( ) 蓬蒿( ) 咫尺 ( )狼藉( ) 相形见绌( ) 美味佳肴 ( )2解释下列词语。蓬蒿: 咫尺: 狼藉: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佳肴: 3、阅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第一段段意:提出“ ”说法错误,认为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就是大海的一滴。2第二段段意:大自然窃笑人。(理由:1 。2 。3 。)第三段: 。第四段:

2、。第五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合作探究 本文写了什么内容?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哪些? 为什么要敬畏自然?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探究质疑 本文从表达方式看有什么特点?文章是怎样推出议论中心的?3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反问句: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精读品析1、.本文语言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品味:(可以从句子的表达方法、修辞方法、内容、句式等方面品味。黑板展示)例:(1)人类并不孤独

3、,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理解:比喻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 “弟兄”体现了宇宙间的一切生命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 )(2)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理解:用了反问句。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2、你们也想写出优美的句子吗?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很4有特色,试找出并仿写一个句子;拓展延伸1.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很讲义气,很有良心,每次帮助他人后都沾沾自喜。B.高深莫测的星空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C.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相形见绌。D.最

4、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维。2、.对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说明有误的是( )A.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 (拟人)B.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比喻)C.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 (拟人)D.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反问)3、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 ,这篇课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 ,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5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吴 刚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2感受并理解

5、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2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萧瑟( ) 和煦( ) 干涸( ) 吞噬( ) 裸露 ( ) 戈壁滩 ( )无垠 ( ) 边缘( )2解释下列词语。萧瑟: 和煦:干涸: 裸露:戈壁: 沧海桑田: 6无限:边缘:3、导语探究质疑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1)罗布泊为什么被称为“仙湖”?描绘一下这“仙湖”的景色。 (2)现在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这“仙湖”为什么会消逝?请说说你的看法。 (3)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 :1、自由阅读课文,画出文中你认

6、为最精彩的句子,点评其好在哪里。 (至少 2 例) 2、设问: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使文章让人读后感到7真实可信? 3、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例:1我与罗布泊同龄,共百岁。2我的成长史就是罗布泊的坎坷史。3从出生20 岁(从斯文赫定发现仙湖,想像要丰富、拟人化、有情调。)从 20 岁60 岁(扣两次改道、 “四盲”危害,重点讲人类对罗布泊的破坏。)从 60 岁100 岁(扣我的少年、青年时代的美好记忆,寻找回来的世界,思念、牵挂、魂牵梦绕的故乡山水。展开联想,恳求上苍再赐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罗布泊养育了我,后一百年,我要回报罗布泊。)13旅鼠之谜位梦华教

7、学目的1培养学生研究能力。2学习作者娓娓动听的对话中讲述故事的写作手法。3理解说明文知识性很强的特点。教学重点、难点1旅鼠的特点。82培养学生研究能力。3由学生自己讲述课文内容,解答旅鼠之谜。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 2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媲( )美 挑衅( ) 迷惘( )笃( )信 啮( )齿 滑稽( ) 徘徊 ( ) 逃窜( )2解释下列词语。前赴后继:媲美:逃衅:迷惘:道听途说:笃信:鼠目寸光:相辅相成:3、导人你听说过北极旅鼠吗?这种生活在北极草原的小动物,有许多难解的谜团。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绞尽脑汁,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阅读这篇课文,相信你也会产生探究旅鼠之9谜的兴趣

8、。精读品析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归纳北极旅鼠的几大奥秘。1哺乳动物却有和细菌相似的繁殖能力。2 。3达到一定密度就自然吸引敌人来消灭自己。4 。5只往西、往北,往海里死亡。二、探究活动 1讨论旅鼠的几大奥秘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旅鼠是集体观念很强的动物。旅鼠有这种本能。)2课文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讨论一下,这样说对不对?为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求统一答案。)3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写一段文字,说明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在班上交流。10(学生说自己

9、所见的奇闻,课后写成书面文字。)14大雁归来利奥波德教学目的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教学重点、难点1对象的特点。2生动描写。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迁徙( ) 雾霭( ) 窥( )探 缄( )默 狩( )猎 凋( )零滑翔( ) 顾忌( )2解释下列词语。凋零: 迁徙:缄默: 窥探:雾霭: 11狩猎:顾忌: 目空一切:3、导人大雁是春天的使者,当第一群大雁来到我们的面前,就宣告春天来到了。它们欢呼着旅行,喧闹着集会,寂寥了一冬的沼泽地因此增添了许多情趣和生机 4、本文作者利奥波德(18871948) ,

10、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整体感知(一)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1来的季节是三月春天。2 。3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喧嚷。4 。5爱寻食玉米粒。6 。7四月的夜间,大雁会一阵阵喧闹。(二 )质疑:1、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哪些失去的东西?122、 “向我们农场宣告不同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 ”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是什么意思?3、为什么说大雁单调的数字也能激发我的伤感?品味语言一、 仔细体会下面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1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2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它们溅起的水花使那

11、脆弱的香蒲抖落掉身上的冬天。3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有野性的诗歌。二、拓展训练让学生回顾学过的诗歌,积累有关写“雁”的诗句。例如: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13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次北固山下4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5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15喂出来星新一教学目的1理解本文的主旨和合理想像的写作手法。2锻炼想像能力。3扩大词语掌握范围。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

12、过程自主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哂( )笑 牟( )取 众目睽( )睽 棘( )手 铆( )钉 贪婪( ) 履行( )2解释下列词语。14哂笑: 胸有成竹:牟取: 棘手:众目睽睽: 莫衷一是: 任劳任怨: 逍遥法外:雨后春笋: 心安理得:不容置疑:一视同仁: 3、导人台风吹倒了一座小庙,庙底下露出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于是,各色人物围着它纷纷表演,它成了人们丢弃废物的垃圾桶这篇科幻小说充满了神奇的想像,更使我们陷入深深的思考。4、本文作者 , 现代小说家。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说说文章标题“喂出来”是什么意思?互相交流看法。15探究质疑一、 学生质疑,小组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1故事真否?

13、2围绕的话题是什么?3洞是真的无底吗? 4为什么题目用“喂出来!”5洞是比喻什么?6文章中写了几种人?各有什么表现? 和生活中的这些人是不是相像?7这几种人你最赞同的是哪个?最想否定的是哪个 ?8作者要说的道理是什么?二、探究活动1讨论文章主题。这篇小说写得比较通俗,但内涵深刻。有关它的主题,有下边几种意见,你同意哪一种?说说理由。16(1)提出了人类与自身生存环境的问题。(2)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3)阐释了人对大自然的破坏总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这一道理。2想一想,在小说结尾,那奇怪叫声以及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天上掉下那块石头以后,接下来可能还会发生什么?学习展开想像,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续写结尾。16.云南的歌会 教学目标 1分析本文结构,理解散文特点,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2感知文章内容,学习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3掌握本文的词语。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导入新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