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531842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一是抓好穗期追肥。大喇叭口期是玉米追肥的重点时期。一般每亩可施尿素 2030 公斤,以追施尿素等速效氮肥为宜,尽量不要追施含有磷、钾的复混肥料。施用时最好采用开沟或穴施的方法,可结合浇水或趁降雨前追施,以提高肥效。二是及时防治玉米钻心虫。防治玉米螟的最佳时期在喇叭口期。每亩用 1.5%辛硫磷颗粒剂 11.5 公斤,装入瓶中,在瓶盖上扎七八个小孔,灌心进行防治。三是及早防倒。在容易发生倒伏的地区,可在拔节至大喇叭口期之前,结合中耕进行培土,可促进气生根发育,提高植株抗倒能力。或在抽雄前用玉米健壮素、金得乐等进行化控。四是防止吐丝期干旱。玉米一生当中,吐丝期对干旱反应敏感,是玉米

2、需水的“临界期” ,这一时期如遇干旱,影响玉米抽雄、授粉,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因此,在此期如遇伏旱要及时灌水。五是适当晚收。夏玉米收获时间普遍偏早,大部分地区在 9 月20 日前后开始收获。籽粒乳线位置仅 1/3 至 1/2,籽粒灌浆时间仅有 3540 天。收获偏早使籽粒千粒重偏低,影响产量。从 9 月 20日至 9 月 30 日,每推迟一天收获,千粒重平均每天提高 3 克左右。因此,应尽量推迟玉米收获时间。该项技术不增加任何投入,但增产效果明显。 玉米后期管理玉米授粉后,即开始进入灌浆成熟的生育后期阶段,这期间切实加强田间“六项”管理,对加速灌浆,促使早熟,提高粒重,增加产量极为重要。一、割除

3、“空秆” 。人们常把没有长出雌穗和虽有雌穗但到秋只是个青棒或瞎棒的玉米植株,统称为空秆,在一般的年份里,这种空秆对产量影响很大。这些空秆株,严重地影响通风透光,与正常植株争水争肥,要及早彻底割除。二、去除病株和玉米无效果穗。作物病株既不能构成产量,又空耗养分,而且还可传播病害,必须除去。玉米植株上,除去上部果穗外,其第二、第三果穗发育迟缓,吐丝较晚,除特殊品种外,一般情况下小穗是不能成棒结实的,群众叫“瞎棒” 。抽出后必须逐个去除,减少养分无效消耗,促使主穗充实,棒大粒多饱满,增加产量,又有促早熟作用。 三、打底叶。玉米生育后期底部叶片老化,枯黄或感病,已失去功能作用,要及时打除干净,增加田间

4、通风透光,减轻病害侵染。 四、除“乌米” 。玉米“乌米”即是丝黑穗病,为害玉米穗不能结实,而成为“灰色” 。在田间要全面检查,如发现乌米在破钯前必须连同玉米植株清除田间,妥善处理,不能作饲料或沤肥,防止病害再度传染。 五、 放秋垄。放秋垄在玉米灌浆后期进行。秋后田间杂草旺盛,正值产籽期,放秋垄要割除田间杂草,不仅对当年玉米有利,而且对减轻下年草害十分重要。要采用人工拔除大草,“犁趟”等方法消灭杂草。放秋垄要浅锄,以疏松土壤,提高地温,消灭杂草,促进早熟,增加产量效果十分显著。进行时,防止伤根过多和折断叶片。六、掉“干巴缨” 。玉米雌穗上的每一根花丝,授精后就形成了一个玉米粒。这是因为玉米棒下部

5、的花丝最先抽出苞米叶外,容易授粉,所以,玉米棒下部很少有缺粒现象,所以,玉米棒上部的花丝最后抽出来,先抽出来的花丝已经完成授精作用,逐渐开始萎蔫(干巴缨),这样后抽出来的花丝就被这些“干巴缨”所遮盖,不易接受花粉,不能结实。剪掉“干巴缨”能提高玉米的结实率,增加产量。据试验,剪一次“干巴缨”可减少秃头 50%;剪两三次,可基本消灭秃头现象。剪丝的时间应在玉米花丝授精枯萎后。方法是用手将花丝轻轻提起,再用剪刀将枯萎的花丝剪去。同时留下幼嫩新鲜的花丝,使其成壶嘴形,以便使没有受精的花丝继续授精结实。玉米中后期管理技术玉米拔节到抽雄称玉米的穗期,一般要经历 2530 天。从抽雄到成熟称玉米的花粒期,

6、大约经历 50 天左右。根据玉米生育特点,在生产管理上分为中期和后期,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主攻方向。中期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合理运筹肥水,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培育健壮植株,达到穗大粒多。后期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养根护叶,保持绿叶功能,防止早衰,延长灌浆时间,提高灌浆强度,促进籽粒干物质积累,增加粒数,提高粒重。一、追肥。玉米全生育期追肥大致分为两次,第一次在拔节期,第二次在大喇叭口期,拔节期追肥应占总追肥量的 30%40%,约 15公斤,大喇叭口期占总追肥量的 60%70%,约 20 公斤左右,追肥以氮肥为主。由于高温干燥,以深施效果最好,可有效减少肥料的挥发损失,有利于根系吸收,但施

7、肥过深时会因肥料远离根系而使增产效果降低,施肥深度应掌握在 10-12 厘米,施肥深度掌握在拔节期浅一些,行侧距植株 810 厘米,穗期适当深些,行侧距植株 1520 厘米。施肥必须与灌水相结合,可使肥料效果显著提高。二、浇水。玉米进入抽雄期,生长旺盛,加之气温高,蒸腾蒸发量大,需水量达到高峰。此阶段正值玉米抽雄开花,对水分的反应十分敏感,如果水分不足,直接影响雌雄小花发育,造成雌雄不协调,影响正常授粉,导致秃顶缺粒,穗粒数减少,影响产量。及时浇水可有效促进抽雄开花授粉,减少秃顶缺粒,增加穗粒数,同时又可形成大量的气生根,提高玉米光合强度,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增强玉米抗倒伏和吸收水肥能力。浇水

8、应看天、看时、看墒。后期若遇雨涝还应注意及时排涝,土壤持水量超过 80%时,会引起根系缺氧,导致根系早衰,降低粒重,因此及时做好玉米田排涝同样重要。三、中耕除草保墒。中耕培土可疏松土壤、铲除杂草、蓄水保墒、促根发育。中耕大多集中在喇叭口期连续中耕两次,中耕深度 57厘米,要掌握行间深一些、根旁浅一些,以防伤根。结合中耕进行培土,增厚玉米根部土层,有利于气生根的形成和伸展,也有利于灌溉和排水,培土与中耕应同时进行,高度 10 厘米左右。特别是高产地块、水肥条件好的玉米田,做好培土不仅可有效防止后期玉米倒伏,而且对玉米增产有一定效果。四、防治病虫害。玉米螟、棉铃虫、蚜虫是玉米中后期的主要害虫。对玉米螟的防治时间可适当提前,可在大喇叭口期连续防治,用 1605 颗粒剂或 3%呋喃丹颗粒剂丢玉米心,亩用量 1.52.5 千克,棉铃虫的防治可用 50%久效磷或 40%氧化乐果 200 倍液喷雾滴心均可。防治蚜虫用菊酯类、有机磷农药均可。叶斑病可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 90%代森锰锌,加水 500 倍,每亩用药液 50 公斤,隔710 天喷药一次,共防治 23 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