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人教新课标第3单元测试卷-掌门1对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353166 上传时间:2017-08-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人教新课标第3单元测试卷-掌门1对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人教新课标第3单元测试卷-掌门1对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人教新课标第3单元测试卷-掌门1对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人教新课标第3单元测试卷-掌门1对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人教新课标第3单元测试卷-掌门1对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人教新课标第3单元测试卷-掌门1对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语文八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三单元测试卷- 掌门 1 对 1一.积累运用(19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3 分)A迁徙(x) 棘(j)手 媲(p)美 挑衅(xn)B缄(jin)默 贪婪(ln) 徘徊(hui) 干涸(h)C狩(shu)猎 哂(shn)笑 啮(ni)齿 戈壁 (g)D牟(mu)取 铆(mo)钉 笃(d)信 咫尺(zh)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3 分)A任劳任怨 缄默 胸有成竹 B自不量力 雾蔼 鼠目寸光C苍海桑田 迁徒 相辅相成 D前仆后继 箫瑟 目空一切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汉书西域传记载 36国在欧亚大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无

2、边无垠的绿色长廊,夏季走入这里与置身江南无异。B、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繁华。C、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D、我们只得钻出汽车,将目光投向近在咫尺的罗布泊。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 分)A不知为什么今天来看足球赛的人数比上次几乎少了一倍。B中学生是打好知识基础的重要阶段。C谁也不会否认李老师的讲课水平在全校是出类拔萃的。D桂林的阳春三月更加显示出这个美丽的旅游城市。 5、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爱雨的人是不想躲开雨的,让那清凉的雨丝,让那安闲的雨丝, 让那多情的雨丝,让那无声的雨丝,

3、。抹去你思维上的俗 诉说你心中的爱洗去你心灵上的尘 拨动你的心底的弦A、 B、 C、 D、6、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表达方式。(4 分)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 年间湖水下降了 8.8米,平均每 6年下降 1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 10多公里。()我怎么也笑不住,陷入了迷惘的沉思。()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啊,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啦!() 二.阅读理解( 41 分) (一)、(16 分)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祼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

4、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我问自己。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30 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30 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了。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悲剧并没有止住。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 年间湖水下降了 8.8米,平均每 6年下降 1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 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2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面积从 50年代的 1.1652万平方米缩小至 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干涸之势这一

5、切也都是人为的! 7这段文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2 分)答:_ _ 8“悲剧”指:_ _ _ (2分)9“这出悲剧”指的是:_ _(2分) 10、“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中“痛苦”和“无奈”分别指什么?(3分)11、第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 分)12、文中的两个感叹句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2 分)13、第段中列举青海湖和月牙泉的例子有什么表达作用?(2 分)(二)撒哈拉的变迁 13分“撒哈拉”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大荒漠”。人类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最早提及“撒哈拉”这个词大约是在公元前 430年。当时的希腊学者希罗多德在文献里第一次把“撒哈拉”描述成一片人

6、烟稀少的大沙漠,今天的情形与 2000多年前没多大改变:沙海茫茫,无路可寻;。然而“撒哈拉”并不是希罗多德笔下所描述的那样,自古就是不毛之地,这一点从撒哈拉沙漠中发现的史前壁画和岩画可以得到证明。大约在公元前 5000年至公元前 2500年,撒哈拉处于一个绿茵时代,这里曾有过充沛的雨量,蓊郁的森林,青葱的草原,发达的畜牧业。这片一度丰腴的沃土,而今为何面目全非呢?据科学家考察研究,这首先缘于“季风雨”的变化。大约在史前期的后期,季风雨从非洲本部及中部把水分带到撒哈拉。公元前 1万年左右,撒哈拉草原越来越潮湿;公元前 3500年左右,湖泊面积也越来大。可是,从这以后不知什么原因,撒哈拉的季风雨却

7、少了起来,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降下的雨水本已减少,又很快被太阳蒸发,水分难以积存,江河湖泊日益干涸。撒哈拉大草原就在这种湿润期和干旱期的反复更迭中,逐渐演变成为大沙漠。当然,撒哈拉的变化也无不与非洲最早的刀耕火种、乱伐森林、践踏植被有着密切的关系。就这样经过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这里的植物枯萎退化。撒哈拉从热带的“稀树草原”变成“干旷草原”,又从“干旷草原”变成沙漠。撒哈拉的变化给人类留下了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14第 1段末尾横线上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3 分)3A炎热的气候,行人很少。 B.奇热的气候,少人问津。C.气候炎热,谁还去问津呢? D.气候奇热,人迹罕至。

8、15从全文看,撒哈拉沙漠形成的过程是: (3 分)( )( )( )沙漠16第 4段中“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一句话具体含义是什么?(3 分)答:_ 17请你分析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的原因。(4 分)(1)自然原因:_ _ _ (2)人为原因:_ _ (三) 动物的骗术(12 分)自然界一些动物为了生存竞争、繁衍子孙,常会弄虚作假,玩弄骗术。其技巧之高超,简直令人难以想像。装死是动物的一大伎俩,椿象、金龟子只要稍动它一下,立刻会装死从农作物上掉落地面,过会儿又活动开来。鸭子似乎是傻乎乎的,但当其被红狐追捕时,会翻着白眼装死。有人曾做试验,用红狐追铺养鸭场的 50只鸭子,竟有 29只

9、只在狐爪下逃生。蟹、虾、蛇、壁虎、水螅等能施用分身术,迷惑对方,保护自己。人们有时会发现有些蟹或虾的螯足一大一小,有的蛇或壁虎的尾巴粗细与身子相差悬殊,这决不是先天的畸形,也不是什么稀有品种,而是当它们遇到了强敌,使出断足截尾的绝招,来一个“舍车保帅”,新的足还未长成原来大小的缘故。水螅的分身术更高出一筹,它被切成数段之后,每一段都可像蚯蚓那样,长出新的完整的个体来。变色法是动物的又一招式。栖息在北极圈的白狐、北欧山区的雪兔、日本北部的高山兔和我国新疆阿尔泰山区的雷鸟,能随着季节变化而改变颜色。如雷鸟,到白雪皑皑的时候,便银装素裹;当春暖花开时,又着上淡黄色的“春装”;盛夏炎暑,浑身又换成粟褐

10、之色;当秋风萧瑟的时节来到,双穿上与环境协调一致的暗棕色羽裳。见过竹节蝗、枯叶蝶的人,无不为它们的形态与所附着的茎叶是那么相似而叫绝,这是一种生就的拟态。生活在澳州的叶海马,其体态能模拟周围物体,全身生出许多叶形突出物和丝状物,好似马尾藻一样,在海水中缓缓飘荡,使对手极难辨别。有的动物甚至会“诈术”。一位学者曾发现,一只苍鹭为觅食一条小鱼,颇费了一番脑筋:它嘴叼一根小羽毛,在小溪岸边踱着方步,两眼扫视着浅浅的溪水。随即突然止步,有意让羽毛掉进水里面;小鱼误以为是饵料,游近羽毛,苍鹭便便以闪电般的动作扑向水面,吞食美味。动物在面临它的对手或要达到某一目的时,决不是简单地屈从或毫不掩饰其真面目。人

11、们在认识和利用动物时,务必要注意到这点。18、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2 分)419、认真阅读短文,可以看出动物玩弄骗术的方式有 等几种。(2 分)20、文章说明了动物“弄虚作假”的方式,采用了的方法,从局部看,则主要用举例子的方法,生动而形象地说明了。(4 分)21、摘录原文语句回答,加点为“这点”是指 。(2 分)22、加点词“似乎”能否去掉?为什么?(2 分) 三.作文:40 分23.以“我生活在 中”为题,写一篇文章。 答案:1.C 2.A 3、A 4、 5.A6、说明,描写、议论、抒情(一)7这段文字抒发了作者内心既痛苦、沉重而又忧患的情怀。8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件 9罗布泊消失这件

12、事 10、“痛苦”是指仙湖遭到人为的破坏后人们内心的自责,“无奈”是指人们面对大自然的报复束手无策。11、比喻、拟人。形象具体地展示这片美丽的绿洲被人类无情破坏后的悲惨景象,表明了作者的痛心。12、表明了作者对制造罗布泊现状的人们的盲止和愚昧的强烈谴责。13、提醒人们罗布泊消失的悲剧还在没有停止。 (二)14D 15绿茵时代或青葱草原稀树草原干旷草原 16指降雨量和蒸发量的比例失调,降雨量少于蒸发量的趋势不可改变。 17(1)自然原因,由于季风雨的变化使撒哈拉大草原在湿润期与干旱期的反复更迭中,最后处于长期干旱而形成沙漠。(2)人为原因,人类对撒哈拉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加速了撒哈拉大草原的沙漠化。 (三)18、一些动物具有高超的伪装手段和诱骗技巧19、装死,分身术,变色法,拟态,行“诈术” 20、分类别。各种动物在伪装和行诈时的具体情形21、动物在面临真面目22、“似乎”一词表达了“傻乎乎”的否定意味,与上下文连贯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