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加深记忆1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519121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语文加深记忆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二语文加深记忆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二语文加深记忆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二语文加深记忆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二语文加深记忆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二语文加深记忆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语文加深记忆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http:/ 一、选择题:(填序号,每题 2 分,共 20 分)1、下面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 形(ch) 迫(qing ) 轩 (xi) 婆 (su) B、狡 (ji) 丽(gu) 跚(pn) 旱 (t )C、点 (zhu ) 精 (zhn) 意(qi) 恿(sng) D、干 (h) 江(mn) 大(ru ) 枝(qi)2、下列词语无错别字的一组是( )A、姹紫嫣红 峙才放旷 独占鳌头 真知灼见 B、图文并茂 妙手隅得 自不待言 缘木求鱼C、别据匠心 语无伦次 重峦叠嶂 庞然大物 D、流连忘返 爱莫能助 错综复杂 无精打采3、下列短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 )A、并行不 (

2、相冲突) 惟妙惟 (相似) 编三绝(熟牛皮) B、坦荡如 (磨刀石) 地制宜(根据)缘 求鱼(木头) C、美轮美 (繁富的样子) 旗息鼓(举起) 败而走(假装) D、盘曲 (弯曲) 开 有益(书) 万事 备(都,全) 4、下列句子不是陈述句的一句是( ) A、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B、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C、咱们到那边去看看。 D 、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 5、下列句子主干中提取不正确的一组是( ) A、那个时候,人们对一身灰布制服,一件本色的粗毛线衣,或者自己打的一双手套,一双草鞋,都很有感情。 主干:人们有感情。 B、大家亲眼看见你走了。 主干:

3、大家看见你走了。 C、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科学的严密性、工作的精细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主干:技术提出要求。 D、回想起来,那只哨子给我带来的悔恨远远超过了给我的快乐。 主干:悔恨超过快乐。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春天的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季节。B、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 C、这次回故乡,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和那爽朗的笑声。 D、 杨修之死这篇小说成功地塑造了曹操和杨修等人的事迹。 7、下列五句话句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古代埃及人认为,天像一块穹窿形的天花板,地像一个方盒。印度人也有类似的传说,不过他们认为驮着这块大地的,不是巨鲸,而是站在海

4、龟背上的三头大象。大象动一动,便引起地震。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就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棋盘)的盖天说。俄罗斯人则认为,大地像一块盾牌,由三条巨鲸用背驮着,漂游在茫茫的海洋里。 A、 B、 C 、 D、 8、下面各课题与其后内容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 听潮鲁彦驴子与骡子抒情散文 B、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唐代赠别诗 C、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北宋 陆游集 D、 变色龙契诃夫俄国奥楚蔑洛夫、赫留金 9、对文言句意理解不正确的一组是( )A、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雕板印书,唐代还没有大规模的使用。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间夹杂着使劲拉倒房屋的声音。 C、持就火炀之把它拿到火

5、上烤。 D、高可二黍许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10、下面几段文字中,中心句划错的是( ) A、还有一种书,插图是立体。打开书,书里的人和动物会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B、沙漠是可以征服的。新疆建设兵团在天山南北建立国营农场,开沟挖渠,种麦种棉植树,那里原是不毛之地,现在一片葱茏,俨然成为绿洲。内蒙古沙荒区的治沙工作也获得不少成绩。 C、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犊文书有 120 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 3000 片竹简。 D、远远望去,死海的波涛此起彼伏,无边无际。但是,谁能想到,如此浩荡的海水中竟没有鱼虾、水草, htt

6、p:/ 得名的原因吧。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8 分)1、消息的五要素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导语和主体三部分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暗含在主体里面,没有明显的标志。 ( )2、 口技和核舟记都选自虞初新志 。 ( )3、 中国石拱桥和北京立交桥都是介绍桥的说明文。 ( )4、标题死海不死中的两个“死” 字含义不同, “死”与“ 不死”看似矛盾,其实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揭示死海的特征的。 ( )5、 “好一条小狗!”“时候不早了,快点走吧! ”这两句是感叹句。 ( )6、 向沙漠进军 故宫博物院是事物说明文。 ( )7、契诃夫在变色龙中,主

7、要通过精彩的对话刻画赫留金这一典型形象,反映了他看风使舵、阿谀奉承的卑鄙心理,极富讽刺力量。 ( )8、 “今年我校的学生是历年来最多的一年。 ”是个病句,这属于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 )三、填空题(每空 0.5 分,共 10 分)1、孤帆远影碧空尽,_ 。 2、 惠崇的作者是_,该诗中含有哲理性的诗句是_。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写梦境的诗句是 _ 。 3、句子按用途分,主要有_句,_句,_句,_句四种。 4、 杨修之死选自罗贯中的 ,它与吴承恩的 ,施耐庵的 以及曹雪芹的 ,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 5、常见的说明顺序有_顺序,_顺序,_顺序。 故宫博物院采用_顺序,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

8、书是_顺序, 万紫千红的花采用_顺序, 活板实际采用的也是_顺序。 6、 “船头坐三人,中_ 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 四、听说能力及仿句(共 4 分) 1、有一天,班里黑板没人擦,小姚不是值日生,主动擦了,但却受到了嘲笑。如果你是小姚的同学,你会说些什么?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_ _。 (2 分) 2、仿照所给例句,任选下面一个词,展开联想,给它一个精彩的解释。 (2 分) 例固执:你是一堵墙,使人封闭自己,看不清外面的世界。 风筝 友情_ 。 (2 分)五、阅读(共分) (一) (9 分) 街上的柳树像得了病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

9、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A (吹、烫、扑、蒙)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街上非常寂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丁丁当当。拉车的人们,只要今天还不至于挨饿,就懒得去张罗买卖:有的把车放在有些阴凉的地方,支起车棚,坐在车上打盹;有的钻进小茶馆去喝茶;有的根本没拉出车来,只到街上看看有没有出车的可能。那些拉着买卖的,即使是最漂亮的小伙子,也居然甘于丢脸,

10、不敢再跑,只低着头慢慢地走。每一口井都成 http:/ B (走、挪、奔、跑)过去,赶不上新汲的水,就跟驴马同在水槽里 C(喝、灌、饮、倒)一大气。还有的,因为中了暑,或者是发痧,走着走着,一头载到地上,永不起来。 1、选用适当的词语填在文中 A、B、C 三处的横线上。 (1.5 分) 2、文段选自课文 ,节选自 ,作者是_ 。 (1.5 分) 3、文中哪句话写出了人们对天气酷热的感觉?_ 。 (1 分)4、 “即使是最漂亮的小伙子,也居然甘于丢脸,不敢再跑。 ”句中的“漂亮” 的意思是_(1 分)5、这段文字描写了什么景物,对描写人物形象起什么作用? _。 (2 分)6、这段景物描写着重渲染

11、_ ,为下文_ 作好铺垫。 (2 分) (二) (9 分) 常年漂浮的海冰,是北冰洋最独特的景观。北极海冰不仅是北极熊、海象、海豹等北极动物 A(q)息的乐园,更具有气候学上的意义。科学研究表明,北极海冰具有调节北冰洋温度的神奇功能,它是北冰洋天然的“空调器 ”。 那么,海冰调节北冰洋温度的作用机理是怎样的呢? 直观地说,北极海冰覆盖在海洋表面,犹如隔热毯一般铺垫在大气与海水之间,阻隔了大气与大洋之间的能量交换。海水的反照率高达 55%_85%,即使在太阳辐射强烈的夏季极昼时期, B 热能还是被海冰反射回去,所以盛夏季节的北冰洋依然保持着“凉爽” 的“体温”。 冬季极夜来临时,海冰又阻断了热能

12、由海洋向大气的传输,减弱了海水热量的释放,有效地保护着北冰洋的热量,使得北冰洋在寒冷的冬季仍能保持“温暖” 的“体温”。从北极海冰的变化过程来看,其季节性的成冰与消融过程恰恰是热量的释放与储存过程,海冰的这种季节变化特征也有效地调节着海水的温度。夏季的北冰洋,海冰特别是海冰的下表面处于大规模消融期,融冰过程所吸收的大量热能缓解了海水温度的上升;相反,冬季成冰过程释放的热能又会减缓海洋的降温。 北极的海冰,精心地 C(h)护着北冰洋,维系着北极地区生态系统平衡,影响着“ 海冰气”耦合作用过程,灵敏地指示着全球气候与环境的变化。1、 根据拼音分别在 A、C 处填上恰当的字。 (1 分) A_ C_ 2、本文说明的对象是( ) (1 分)A、海冰 B、北冰洋C 、海水的调温功能 D、北冰洋的海冰 3、第 3 段中 B 处是否要添加“到达北冰洋洋面的”和“ 相当一部分”这两个限制语?选出正确的一项( )(1 分)A、两个都要加 B、两个都不要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