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到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518726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到世界经济的全球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到世界经济的全球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到世界经济的全球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到世界经济的全球化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到世界经济的全球化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到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到世界经济的全球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到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知识梳理】一、世界市场的形成1.历程第一阶段:从 16 世纪到 18 世纪中期。这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萌芽时期。此间起决定作用的是新航路的开辟。原先局限于地中海、波罗的海的贸易,扩展到大西洋。随着西方殖民者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加强,欧洲、亚洲、美洲、非洲逐渐联系在一起,地区间的联系加强, “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第二阶段:从 18 世纪中期到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这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展时期。此间起决定作用的是工业革命。18 世纪 60 年代,英国首先开始了工业革命,随后工业革命又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等地。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

2、生产力,促使资本主义工业国到世界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使其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857 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是世界市场存在的最有力的证明。第三阶段:从 19 世纪 70 年代到 20 世纪初。这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时期。此间起决定作用的是联盟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列强加紧争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掀起一股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影响首先,促进了

3、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商品交换数量和种类增加,贸易往来范围与领域扩大,这必然会使世界各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推动。其次,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导致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前提。商品交换的全球化,打破了各国经济孤立和闭关自守的状态,把落后民族卷入资本主义文明,使其卷进商品流通的漩涡,各个国家和地区都为世界市场而生产,因此生产和消费越来越具有世界性。在这种全面交流中,各国的社会经济逐渐成为相互依赖的统一体,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二、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历程及基本规律1.演变历程二战后初期形成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二

4、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占绝对优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关贸总协定” 构成了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随后,苏联实力不断增强,世界被大致划分为东、西两大阵营,经济上分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20 世纪 70 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转变。20世纪 70 年代,世界经济格局从两极格局转变为美国、苏联、欧共体、日本四极格局;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进行了要求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斗争,各种原料输出国和生产国组织建立起来,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脱颖而出。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向纵深发展,区域集团化步伐加快。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苏联东

5、欧改革失败;美、日、欧争夺势力范围和经济主导权的斗争直接推动了西欧、北美、亚太三大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在东南亚、中东、拉美和非洲出现了一大批各种层次的区域集团化组织。20 世纪 90 年代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迅速增强,同时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趋势也在迅速增强;新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追求数量和速度的经济增长方式让位于追求质量和效益的增长方式,知识经济初露端倪,正在替代工业经济。2.基本规律世界经济一体化规律。当今世界,各国经济上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各国经济生活的各个环节及各经济部门都越来越国际化。这种一体化都是通过相当激烈的竞争,甚至是十分尖锐和复杂的矛盾、

6、摩擦与冲突实现的。这种实现方式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科技不断向纵深发展的规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深刻体现了科技格局的变化。二战后出现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美国垄断了许多高科技领域,成为世界的经济霸主;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的新科技革命,在科技领域形成美国、苏联、欧共体、日本四极的基本格局,从而导致在经济领域同样形成四极格局。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的规律。地区经济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具有普遍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发展水平趋于均衡化的时间缩短,一些相对处于劣势的国家以“跃进式 ”方式在短时间内进入先进国家行列,从而引起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重点突破】一、第

7、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1.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2.大国同步,相互促进。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其他国家受其影响带动,进程相对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全面开花方式取代了英国的一枝独秀,尤以美国、德国贡献最大,且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较为迅速。3.具有更强的经济改造和社会改造能力。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一系列重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其他老的工业部门也得到技术改造,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变化巨大,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二、经济全球

8、化的利与弊经济全球化既能使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加速,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对发达国家来说,他们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但是,在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管理经验以不同形式在不同程度上向外扩散,有利于带动其他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从而相对削弱了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垄断地位。这种趋势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但在总体上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对劣势。从机遇方面看,它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从挑战方面看,由于发展资金匮乏、债务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及技术水平的落后,发

9、展中国家在经济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发展中国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高考链接】本专题是高考命题的重点领域,从题型看,选择题、非选择题均有涉及;从命题角度看,多与当今的国际政治、经济热点相联系。在复习中要关注以下视角: 一是注意把握世界经济全球化这条主线。新航路开辟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两次工业革命对这一进程有重要影响;二是从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和美国自身目的方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关贸总协定” 的签订的作用和影响;三是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为切入点,准确把握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影响;四是要联系当今的现实问题,例如环境、人类生存等问题,注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发挥国际机构和组织的力量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