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516645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陕西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陕西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陕西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陕西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注:本人自己根据教材录入,以 TXT 文本存入手机,已经考试通过。第 1 章 绪论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任务和性质(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标志:1879 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从此,心理学才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即心理现象。(二)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部分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1)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是从认识过程开始

2、的。认识过程有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2)人们在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的基础上,并不是无动于衷的,总会伴随一定的态度和心理感受,如愉悦,悲伤等,如买到一本书后的喜悦,见到坏人坏事时的气愤等,这些均称之为情感过程。(3)人们不仅在不断认识世界,产生情感体验,而且还在实践中改造世界,在社会实践中拟定计划,做出决定、执行决定,以及未达到目的而克服各种困难等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中称之为意志。以上三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的,他们互相影响,认识是情感、意志的基础,意志、情感对认识有反作用,情感和意志对情感又会起调节作用。2、个性心理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结合。它包括个性心理倾向和个

3、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1)个性倾向性反映着人的意识倾向。不同的人在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方面是不同的。个性倾向性决定着心理活动的方向和行为的社会意义。它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2)个性心理特征是表现在个人身上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三个方面。它最能体现与别人的区别。(三)心理学的任务1、描述心理现象;2、揭示心理规律;3、指导教育实践。(四)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心理学是一门既有自然科学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科学或交叉科学二、心理学的体系可以分为基础性和应用性两大类。基础性:研究基础理论和基本的方法学问题以及心理发生和发展的基本问题。包括普通心理学、

4、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等。应用性:研究如何把基础心理学所揭示的一些基本规律应用于人类实践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运动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司法心理学、政治心理学、军事心理学等。三、心理学的主要派别(一)精神分析学派由奥地利的弗洛伊德(S.Freud)创立,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潜意识论、泛性论和人格论等。(二)行为主义学派由美国的华生(J.B.Watson)及斯金纳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把心理现象简化为刺激反应模式(SR) ,新行为主义修正为 SOR,O 代表反应的内部过程。SR 也称为强化,分为一般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三)人

5、本主义心理学派由美国的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ogers)创立,认为:人在充分发展自我潜力时,力争实现自我的各种需要,从而建立完善的自我,并追求建立理想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四)认知心理学派用信息加工处理的观点研究人的认知过程,也叫认知加工心理学,把认知过程分为对信息的顺应和同化。第二节 心理的实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究竟是有什么器官产生的,人们认识不一,古代的人认为是由心产生,所以和心相关的字都带心字旁,但现代科学认为,人的心理是由脑产生的,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一)人的心理、意识是高级物质的高级反映形式(二)人的心理来

6、源于客观现实,具有社会性客观现实,分为自然现实和社会现实。社会环境对人心里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三)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1、人的心理意识具有观念性2、人的心理意识具有主观性人的心理意识只是对客体的近似的映象,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个别差异;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对同一事物也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四)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人的心理、意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1、人的行为具有目的性;2、人能创造性的认识世界,创造性地改造客观世界;3、人能认识自己,控制自己,完善自己。人的心理一方面受客观现实的制约,一方面又受人的主观条件的折射,是主观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三、心理

7、具有发展的过程1、出生成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到高成熟衰老:从健全到衰减,从灵活到呆板,从清晰到朦胧。2、儿童期的心理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举例: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第三节 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一)理论意义1、学好心理学有助于学好教育科学理论;2、学好心理学有助于建立科学世界观。(二)实践意义1、有助于认识学与教的心理活动规律,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3、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教育科研;4、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提高学校管理工作水平;5、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促进自身发展。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一)心理学研究

8、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实践性原则;5、教育性原则。(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等。第 2 章 感觉和知觉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一、感觉和知觉概述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应。感觉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心理现象,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感觉是认识过程的开端,是知识的源泉。知觉是人脑对感觉信息的整合过程。知觉的产生以感觉的信息为前提。感觉特点:1、反映当前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2、个别属

9、性,不是事物的整体。知觉特点:不是感觉的简单组合,因为知觉除了以各种感觉为基础外,还需借助于过去经验或知识的帮助。感觉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心理现象,又二、感觉、知觉的生理机制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分析器包括感受器、传导神经、大脑皮层的相应部分。感觉过程的本质上就是能量的转化过程。三、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与联系(一)区别:1、感觉是人脑对当前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当前事物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物。2、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效果,而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综合分析的结果。3、感觉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心理现象,知觉高于感觉,是比较复杂的心理现象。(二)联系:感

10、觉和知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的结果,同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同时感觉是知觉的基础和前提,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感觉是知觉的组成部分,知觉是感觉的深化和发展;感觉的信息越丰富、越精确,知觉也就越清晰、越完整;感觉和知觉的有机结合,构成了统一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第二节 感觉和知觉的种类一、感觉种类根据感受器在人体中所处的位置和接受刺激的来源,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一)外部感觉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学、味觉和皮肤觉五种。视觉居主导地位,听觉占重要地位,皮肤觉包括触压觉、温度觉和痛觉等。(二)内部感觉1、运动觉:也叫动觉,由躯体运动和位置变化引起的感觉。2、平衡觉:也叫静觉,由头

11、部的速率和方向引起的感觉。3、机体觉:也叫内脏觉,反映机体内各部器官活动状况的感觉。二、知觉的分类按知觉中引导作用的感觉分: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等。按知觉对象特点分:1、空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空间特性的反映。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距离知觉等。2、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顺序性的反映,是通过某种媒介物的参照作用实现的。3、运动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移的反映,按照引起运动知觉的现象和条件,可分为真动知觉、似动知觉和诱动知觉等。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的基本规律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必须达到的刺激量。1、绝对感觉性和绝对

12、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察觉到最小刺激的能力和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2、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指刚能出最小差异变化的能力和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量。二、感受性变化的规律在弱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提高;在强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降低。(一)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1、适应:指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痛觉不能适应。2、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感觉在强度和性质上发生变化的现象。包括同时对比和先后对比。(二)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1、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感觉都可能发生相互影响2、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3、联觉(三)实践锻炼生活的需要和实践的锻炼可引起感受性的变化,形成适应

13、能力。三、知觉的特性(一)知觉的整体性(1)指知觉对于事物或现象的各组成部分和各种属性总是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加以反映的特性。(2)影响因素:人的知识经验,周围的参考物(3)应用:教学中,观察事物时,将注意力放在事物关键性的特征上。如三角形的认识,其关键在于三条边构成三个角,其他都不影响人们对三角形的知觉(二)知觉的理解性(1)指在知觉行程中,原有知识经验影响知觉效应的特性。(2)影响因素:知觉者的知识经验有直接关系(3)应用:用言语启发,指导学生提取出已有的知识经验;提供线索,帮助学生重新组织知觉信息,形成新的知觉模式(三)知觉的恒常性(1)指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而知觉映象保持相对不

14、变的特性。(2)类别:亮度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3)意义:保证了知觉的精确性(4)知觉有恒常性,是因为知觉有整体性和理解性(四)知觉的选择性(1)指从复杂的环境中,把某一事物、现象或者它们的部分属性区分出来予以优先反映的特性。(2)条件:知觉的选择性制约于客观和主观条件,客观方面有对比关系规律,活动性规律,组合规律;主观方面与人的需要、动机、目的、情感和兴趣相符合的事物易于感知。总之,凡能引起注意的对象,都易成为知觉对象第四节 小学生的感觉、知觉特点及培养一、小学儿童感觉的发展(一)视觉1、视敏度的发展(1)即视力,指在一定距离内感知和辨别细小物体的视觉能力。(2)发展趋势和特点:1

15、0 岁前视敏度不断提高;10 岁时儿童的视觉调节能力的范围最大,远近物都能看清;10 岁后,随 age 增大,视觉调节能力逐渐下降。(3)原因:眼的生理机能变化;人的用眼习惯。(4)措施:保护视力正常2、颜色视觉的发展(1)表现:能否对颜色正确命名和对不同饱和度及混合色的区分能力(2)发展:小学一年级儿童已能正确辨认各种颜色,但对颜色的区分能力受训练的影响(3)措施、应用:教师要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多种颜色(二)听觉的发展1、纯音听觉在小学阶段,听觉敏感度随年龄增长逐渐提高,但小学阶段不如成人,未达到高峰2、语音听觉(1)发展特点:入学后,发展迅速,一年级已达成人水平。(2)意义:听觉敏感度的高低

16、,直接影响儿童的音乐才能和言语能力的发展。(3)语音听觉可通过训练提高,教师应注意让学生保护听觉二、小学生知觉的发展(一)视知觉在阅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听知觉能力有听觉辨别能力、听觉记忆能力、听觉系列化能力、听觉混合能力。(三)空间知觉1、大小知觉小学儿童不仅能熟练地用目测和比测进行知觉判断,而且还能逐渐用推理进行判断。 (不同于幼儿期)2、形状知觉(1)在逐年提高,且已由对具体直观图形的认识过渡到对一类图形共同特征的掌握。 (既不能形成于幼儿期水平相同,也不能讲成与中学生水平相等)(2)具体表现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在识别和说明图形的特征时常常颠倒本末立体几何图形知觉水平不高(3)随着儿童思维水平的提高和对几何图形知觉的全面学习,能力会提高。3、方位知觉发展趋势:对上下,前后已能正确判断,对左右不够完善刚入学方位知觉水平不高对字形的感知,注意形状而不注意方位在小学教育影响下,小学儿童方位知觉有了较大发展。4、时间知觉感知时间必须借助中介物入学后逐渐掌握了数概念和计时工具,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