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程论文《关于鼠疫的研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514750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课程论文《关于鼠疫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学生课程论文《关于鼠疫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学生课程论文《关于鼠疫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学生课程论文《关于鼠疫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学生课程论文《关于鼠疫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课程论文《关于鼠疫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课程论文《关于鼠疫的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鼠疫的研究摘要: 鼠疫(plague)是鼠疫杆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系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鼠疫在世界历史上曾有多次大流行,死者以千万计,我国在解放前也曾发生多次流行,病死率极高。1992 年全世界报告发生人间鼠疫的有巴西、中国、马达加斯加、蒙古、缅甸、秘鲁、美国、越南及扎伊尔等 9 个国家,共 1582 例,病人大多集中在非洲,病死率为8.7。我国 29 例,集中在西双版纳。中国证实的鼠疫疫源地分布在 17 个省(自治区) 、216 县,动物鼠疫不断。人间鼠疫由 1985 年二个省区(青海、西

2、藏)扩大至云南、内蒙古、新疆、甘肃等六个省区。1994 年毗邻的印度暴发鼠疫 693 例。我国防治鼠疫的工作仍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当前鼠疫的研究进展做出分析,以探讨当前鼠疫的研究状况和展望未来鼠疫研究的前景。关键词: 鼠疫;发病机理;流行病学 一 概述鼠疫(Pestis)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啮齿类动物(特别是野鼠和家鼠)和它们的蚤类携带该病菌,并传播给人或其他动物。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特殊炎症等。 鼠疫杆菌(Yersinia pestis)属于耶尔森氏菌属(Yersina)。是引起烈性传染病鼠疫(Plague)的病原菌。也是帝国主义使用的致死性细菌

3、战剂。二 生物特性生物学特性鼠疫杆菌为短小的革兰氏阳性球杆菌,新分离株以美兰或姬姆萨染色,显示两端浓染,有荚膜(或称封套) 。在病灶标本中及初代培养时,呈卵园形。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呈短链排列。本菌为需氧及兼性厌氧菌,最适温度为2728,初次分离需在培养基中加入动物血液,亚硫酸钠等以促进生长,在血平板上,28培养 48 小时后,长成不透明的,中央隆起,不溶血,边缘呈花边样菌落,这种菌落形态为本菌的特征。在液体培养基中 24 小时孵育逐渐形成絮状沉淀,48 小时在液表面形成薄菌膜,从菌膜向管底生长出垂状菌丝,呈钟乳石状。鼠疫杆菌对外界抵抗力强,在寒冷、潮湿的条件下,不易死亡,在-30仍能存活,于

4、510条件下尚能生存。可耐直射日光 14 小时,在干燥咯痰和蚤粪中存活数周,在冻尸中能存活 45 个月,但对一般消毒剂、杀菌剂的抵抗力不强。对链霉素、卡那霉素及四环素敏感。鼠疫杆菌毒株有下列抗原成份和毒素。(一)荚膜 FI(Fraction I)抗原 在荚膜中存在两种抗原成份,一种是多糖蛋白质(FI) ,另一种为蛋白质。只在 37培养时产生,有抗御吞噬作用。(二)毒力 V/W(Virulcnce)抗原 在细菌表面,V 抗原是蛋白质,有保护作用;W 抗原为脂蛋白,不能使豚鼠获得保护力,V/W 抗原结合物有促使产生荚膜,抑制吞噬作用,并有在细胞内保护细菌生长繁殖的能力,因此,与侵袭力有关。(三)鼠

5、毒素(Murine toxin) 鼠疫杆菌产生的外毒素(毒性蛋白质) ,主要作用是抑制辅酶还原,损害心肌细胞内线粒体呼吸,毒害末稍血管系统及淋巴管内皮细胞,造成血压下降及休克,又可使肝、肾及心肌组织变性、出血、坏死。鼠毒素抗原性强,可制成类毒素。(四)内毒素 与一般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内毒素性质相同,但毒性较强,耐热,能引起发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中毒性休克 . 三 病原学鼠疫杆菌属肠杆菌科耶尔森菌属,为多形性,革兰阴性兼性需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 28,普通培养基上生长缓慢,需培养 72 小时以上。我国鼠疫杆菌共 17 个型,均以地方命名,如祁连山型、北天山东段型等。本菌抗原结构复杂,已证实有

6、18 种抗原,即AK,N、O、Q、R、S、T 及 W 等,其中 F1、T及 W 最重要,为特异抗原。F 1为荚膜抗原,可用于诊断; 131T 抗原为鼠毒素,存在于细胞内,菌体裂解后释放,是致病及致死的物质。V/W抗原可使细菌在吞噬细胞内保持毒力,抗拒吞噬。T 抗原具有外毒素性质,可作用于血管、淋巴内皮系统,引起炎症、坏死、出血等。其他毒性因子包括鼠疫原(pesticin) 、纤维蛋白溶酶、凝固酶与脂多糖内毒素等。鼠疫杆菌在脓液、痰中和蚤粪、土壤中能分别存活 1020 天和 6 个月至 1 年以上。细菌于煮沸后 12 分钟、5515 分钟或日光照射45 小时可被杀灭。5%来苏或石炭酸、0.1%0

7、.2%升汞等在 20 分钟内可将痰中病原菌杀死。四 发病机理病菌由蚤类叮咬而感染,细菌在引流的淋巴结内,被单核细胞吞噬,但不被杀灭,且能繁殖,形成含蛋白的荚膜及其他毒性物质。淋巴结乃呈出血性坏死,细菌可沿血循环及淋巴管扩散,波及浅表淋巴结及纵膈、肺门淋巴结。 10%至 20%的患者发生多叶性肺炎,可为大叶实变及出血性坏死,脓肿。吸入染菌尘埃时主要引起肺部病变,但也可仅累及扁桃体及颈淋巴结。如未及时治疗,各型鼠疫均可发展为败血症,并波及肝、脾等脏器及其他淋巴结。基本病变为血管和淋巴管的急性出血和坏死,局部淋巴结有出血性炎症和凝固性坏死,内有大量病原菌,邻近淋巴结也可累及。肺充血水肿,偶见细菌栓子

8、所致的散在坏死结节。气管、支气管粘膜高度充血,务腔内充塞大量含菌的泡沫状血性、浆液性渗出液。各器官均充血、水肿或坏死。血多呈黑色,浆膜腔常积有血性渗出液。五 流行病学(一)传染源主要为鼠类和其他野生啮齿动物,其中以黄鼠属、旱獭属等尤为重要,借鼠蚤传播。肺鼠疫患者是人传人的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人鼠疫流行前每先有鼠间鼠疫流行,一般先由野鼠传家鼠。家鼠死亡后鼠蚤另觅宿主。鼠蚤吮吸病鼠血液后,病原菌在蚤前胃大量繁殖而发生壅塞,受染蚤再附人体吸血时,除散布含病菌的粪便于皮肤外,含菌血栓常因反流而侵入人体内。蚤粪中的病菌偶也可被擦入创口而使人受染,当人将蚤打扁压碎时,蚤体内病菌也可经创口进入人体。此种

9、“鼠-蚤-人”是人鼠疫(腺型)的主要传播方式。腺鼠疫可并发败血症而导致肺鼠疫,患者痰中的鼠疫杆菌可借飞沫或气溶胶以“人-人”的方式传播,造成人鼠疫的大流行。此外,直接接触患者的痰、脓液,病兽的皮、血、肉,吸入染菌尘土、以口嚼蚤、进食未煮熟野生啮齿动物等,也有感染患病的机会。最近研究发现,本病有由蜱类传播的可能性。(三)易感者人群对鼠疫普遍易感,预防接种使易感性降低,患病后有持久免疫力。流行季节与鼠类活动(黄鼠与旱獭能带菌冬眠)和鼠蚤繁殖有关,南方多始于春而终于夏,北方则多起于夏秋而延及冬季。肺鼠疫以冬季为多。六 传播途径(一) .间接传播方式有以下几种:(1)家栖鼠家鼠蚤人;(2)人人蚤人(肺

10、鼠疫、咽喉鼠疫、扁桃体鼠疫) ;(3)人人(肺鼠疫、咽喉鼠疫、扁桃体鼠疫) ;(4)野鼠野鼠蚤家鼠家鼠蚤人;(5)野鼠蚤半家栖鼠蚤家鼠蚤人;(6)野鼠野鼠蚤人;(7)野鼠人(直接接触野外病死动物) ;(8)野鼠家、野栖食肉动物人;(9)野鼠野外放牧时的家畜人(接触和宰杀病畜) 。(二) .直接接触人与感染鼠疫的动物、媒介昆虫、鼠疫患者及其尸体的带菌分泌物和排泄物直接接触皆可感染。人们猎取或剥食旱獭是常见的直接接触感染之一。此时鼠疫菌主要经皮肤伤口、粘膜或疫蚤叮咬而进入人体内,结果主要发生腺鼠疫,其他型少见。(三) .飞沫传播发或原发性肺鼠疫病人,可以通过呼吸、谈话、咳嗽、打喷嚏等借助飞沫在人间

11、传播鼠疫。(四) 流行特点人类对鼠疫无天然免疫力,不分种族、性别和年龄均易感。人间鼠疫多由野鼠传至鼠,由家鼠传染给人引起发病;流行性鼠疫多由交通工具向外传播,形成外源性鼠疫,因起流行、大流行;季节性与鼠类活动和鼠蚤繁殖情况有关,人间鼠疫多在 6-9 月,肺鼠疫多在 10 月以后流行。七 临床表现潜伏期 23 天,预防接种后可延至 912 天。临床上大多表现为腺型、肺型及二者继发的败血症型。近年来轻型及隐性感染也相当常见。轻型仅表现为不规则低热,全身症状轻微,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压痛,无出血现象;本型多见于流行初、末期或预防接种者。除轻型外的其他各型,起病急骤,均有较重的毒血症症状及出血现象。

12、(一)腺鼠疫最为常见,多发生于流行初期,淋巴结在病程第 1 天即有增大,伴红、肿、痛,于第 24 天达高峰。腹股沟淋巴结最常累及,依次为腋下、颈部和颌下,一般为一侧偶或双侧、多处同时出现。肿大的淋巴结可化脓溃破或逐渐消散,溃破后伤口愈合较慢。未及时治疗的多数患者,在淋巴结肿大后病情加剧,而于 35 天内因严重毒血症、休克、继发败血症或肺炎而死亡。如能渡过 1 周,则恢复机会增多。(二)肺鼠疫多见于流行期的高峰,患者毒血症显著,在 2436 小时内出现咳嗽、呼吸短促、紫绀等,继而发生较著的胸痛,最初痰量少,后转稀而多,色鲜红而含泡沫,有大量病菌。呼吸困难和发绀加剧,而肺部仅听到散在罗音或胸膜摩擦

13、音,故症状与体征很不相称。患者可因休克、心力衰竭等而于 23日内死亡,临终前患者全身皮肤呈高度发绀,故有“黑死病”之称。(三)败血型鼠疫可原发或继发,原发者的病情险恶,乃人体抵抗力弱而病原菌毒力强、菌量多等所致。全身毒血症症状、中枢神经系症状和出血现象均极严重,体温过高或不升。患者谵妄或昏迷,并出现休克或心力衰竭,处理不及时每于数小时至 23 天内死亡。(四)其他少见类型除轻型如上述外,尚有皮肤鼠疫、眼鼠疫、扁桃体鼠疫、肠鼠疫、脑膜型鼠疫等,不一一详述。各型鼠疫的病程一般为 1 周左右。 (鼠疫的症状表现)八 预防在流行地区从事高危职业者及接触鼠疫杆菌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考虑使用甲醛灭活的全菌菌

14、苗,每 6 个月重复接种一次。短期进入疫区的旅游者可服用四环素或复方 SMZ 预防。拟诊为肺鼠疫者,应进行呼吸道隔离,而腺鼠疫只需认真洗手预防。与肺鼠疫患者接触者,可服用四环素 250mg,每日 4 次。有呼吸道症状或发热者,应接受医疗观察。 森林啮齿动物的鼠疫可传播至城市鼠类,构成长期威胁。预防取决于控制城市老鼠数量和处理其排泄物以及监测野生动物及其捕食者。避免接触病兽及其尸体,并使用蚤类驱避剂。目前,尚无消灭野生动物鼠疫的可行措施。在流行地区,减少居住环境里啮齿动物的栖息地是重要的。在用药物毒杀家庭周围的啮齿动物之前,应先控制昆虫,以防动物身上的蚤类转而来叮咬人或家畜。九 中医药治疗(1)

15、腺鼠疫:寒战高热、淋巴结肿大,面红耳赤,烦渴欲饮,甚或神识模糊,苔黄,脉弦数。 治法:解表清热,解毒消肿。方药:黄芩 10 克、黄连 10 克、板蓝根 30 克、连翘 18 克、元参 15 克、生石膏(先煎)60 克、知母 10 克、薄荷 10 克、赤芍 15 克、大贝母 10 克、夏枯草 15 克、生地 30 克、马勃 10 克,生甘草 6 克。(2)肺鼠疫:高热烦渴,咳嗽气急,胸痛,咯血或咯痰带血,面红目赤,苔黄舌红紫,脉滑数。橄榄 治法:清热解毒,化痰散结,凉血止血。方药:生石膏(先煎)60 克、大黄 15 克、知母 10 克、水牛角(先煎)15 克、丹皮10 克、赤芍 15 克、生地

16、30 克、黄连 10 克、黄芩 10 克、全瓜蒌 30 克、半夏10 克、连翘 15 克、白茅根 30 克、仙鹤草 30 克、三七粉(冲)3 克。 (3)败血型鼠疫:高热神昏,斑疹紫黑,鼻衄呕血,便血尿血,舌绛,脉细数,或体温骤降,面白肢冷,脉微欲绝。治法:清营解毒,凉血止血。 方药:生石膏(先煎)60 克、水牛角(先煎)15 克、生地 30 克、丹皮 10 克、赤芍15 克、淡竹叶 15 克、连翘 15 克、黄连 10 克、元参 30 克、麦冬 15 克、白茅根 30 克、紫草 15 克、侧柏叶 10 克。气血暴脱者,参附龙牡汤合安宫牛黄丸,固脱、并窍并用。十 展望国内检测鼠疫抗体主要集中在 IgG 类抗 体,针对 IgM 抗体国内报道少见。IgM抗体是人感染 疾病后产生最早的抗体,感染后 37d 血清中含量达 到最高,以后逐渐消失,所以检测个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