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城市化说课稿及课后反思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3514128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城市化说课稿及课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二.城市化说课稿及课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二.城市化说课稿及课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二.城市化说课稿及课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城市化说课稿及课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城市化说课稿及课后反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化说课稿及课后反思本节课是城市化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城市化和世界的城市化进程。一、教材分析城市化和世界城市化进程,在整个城市和城市这一章中是重点内容,其中图表的识读在这个部分的学习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能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能据此解释不同阶段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可行性措施,使这部分内容学习的重要目的。二、学情分析高一(2)班是一个文科 B 层次班级。这个班人数多,地理基础参差不齐,加上不少学生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表达能力不够好,所以,课堂气氛难得活跃。在班主任的课堂上,很多人都想积极配合,但不少学生不敢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三、教学思路设计本课教学采用

2、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的方式进行,充分运用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等地理教学法。通过观察城乡景观图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城市化,让学生树立起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利弊并存的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点是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分析,教学难点是对城市化进程折线、曲线图的识读。围绕研究性地理教学模式“情导探评”四个环节,本课的设计如下。教学过程:【景观图欣赏】课前滚动播放城市与农村的景观实图,让学生形成感官印象。【新课导入】选取滚动播放的景观图中一幅,面向全班提问:“这是城市?”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所见景象发言。接着,再展示上海市区用地规模和人口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图,引导学生结合城市等级相关知识发言【引出课题】以上

3、变化都是城市化的过程。那么,到底什么是城市化呢?(学生活动)读图 2.17,思考:你是从哪些方面来看城市化的?(提供三个导读问题)一、城市化的含义1、概念: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2、城市化的表现(本部分采取学生讨论学生讲解教师评价教师总结的程序进行)城市化的水平的衡量: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准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3、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学生讨论结合图 2.18,城乡人口迁移的驱动力示意分析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有哪些?采取学生讲解教师评价教师总结的程序进行)4、城市化的意义(提问:城市化是不是件好事?生答,并阐释。)【承转】:城市化作为一种全球

4、性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工业革命以后。到底它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过程呢,我们接下来探讨本节课最重要的问题:世界城市化进程。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本部分整体思路:读图 2.19、2.20 ,探究两个问题,然后通过完成图221 的实际问题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探究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结合图 2.19 和 p33 阅读材料,对 p33 活动题的问题进行逐一分析作答。)特别强调:提醒学生注意读图思路的把握和练习。小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主要对比城市化起步早晚、城市化速度快慢、城市化水平高低和差异的原因分析四个方面。【承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5、接下来的城市化会怎样继续呢?我们接着探究下个问题:探究 2:各个国家的城市化接下来会怎样发展呢?(以导读问题引导学生先自由发言,后与图 2.20 对比分析并得出结论)导读:在世界城市化进程模式图上,共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特点(速度、水平)如何?小结:世界城市化进程阶段特点水平 发展速度 地域扩展趋势 常见问题初期阶 段低 很慢 城市规模扩大 中期阶段较高 快 人口快速想城市聚集 城市环境问题后期阶段高 慢 城市化地域向农村推进逆城市化现象深入引导:(读图思考)1、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化进程会完全一样吗?2、世界各国城市化水平分别处于城市化进程模式曲线那一阶段?实例探讨:(教材 p34 读图思考原题)【课堂小结】本节内容,我们学习了城市化及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希望大家能把握住读图分析的方法。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讨城市化的问题,看看它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请提前预习。【课堂小测】(略)【课后作业】结合案例 4,完成 P35 课后活动题和地图册本部分内容。四、课后反思本课按原计划顺利完成,基本凸显了教学模式应用和本课教学思路,尤其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体现了较好的教学功底,课堂氛围活跃,教学效果良好。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在教学环节安排方面,给与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不够充裕,没能特别好的调动所有同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