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同步导练: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含答案)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35125 上传时间:2017-01-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选修同步导练: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同步导练: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同步导练: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同步导练: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同步导练: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选修同步导练: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选修同步导练: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语文公社】拟行路难(其四)学习目标 诗海拾贝】王昭君鲍照既事转蓬远,心随雁路绝。霜鞞旦夕惊,边笳中夜咽。赏析 昭君死后,消息 传开。 “怜其远嫁”竟成为后代多数诗人咏唱昭君出塞的主题思想。该诗就流露出这种伤感之情。诗中描述了昭君在边塞的悲凄生活: “绝” “惊” “咽”形象逼真地描写出冷霜之中、月光之下昭君思亲盼归的孤独寂寞形象。读后令人嘘叹不已。【文本卡片】一、作者简介鲍照(约 415470),字明远,东海(今山东郯城西南) 人。由于出身微贱,而又生活在东晋末年门阀特权盛行的时代,一生受尽了歧视和打击,只做过几任小官。钟嵘在诗品中说:“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 ”其诗风雄健奔放,

2、在当年就颇负盛名,特别是对唐代的作家李白产生过重大影响。除拟行路难外, 梅花落也是鲍照乐府诗的一首名作。鲍照的辞赋以芜城赋最为传诵,它历来被视为六朝抒情小赋的代表作之一。但真正有价值的文章,当首推登大雷岸与妹书 。二、背景简介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基础荟萃】1给加点的字注音。酌酒() 踯躅( ) 鲍照() 拟行路难()2辨形组词。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泻水置平地:_举杯断绝:_吞气踯躅:_4文学文化知识。鲍照,_文学家。最为

3、传诵的辞赋是_。 拟行路难是一首_诗。【要点突破】一、整体把握该资料由【语文公社】划分下列诗句的停顿(用“/”线)。(1)泻水置平地(2)各自东西南北流(3)举杯断绝歌路难(4)心非木石岂无感(5)吞声踯躅不敢言2默写。(1)泻水置平地,_。(2)_?吞声踯躅不敢言。二、细部探微3诗歌开头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怎样的哲理?第三句写“人生亦有命” ,从诗歌本身看,作者对“命”有怎样的看法?答:_4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答:_【感悟总结】一、中心主旨此诗即是诗人的不平之鸣。诗人拈出“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抒发了寒门出身的正直之士在仕途中备受压抑的痛苦

4、,比较偏于哀怨。二、写作特色诗歌跌宕起伏,心理历程曲折婉转,是本诗的一大特点。钟嵘诗品说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 ,此诗即是诗人的不平之鸣。 “泻水”四句言不当愁;接下去写借酒浇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满怀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诗人击节高歌,唱起了凄怆的行路难 。面对着如此不合理的现实,诗人“心非木石岂无感” ,理的劝慰、酒的麻醉,难道就能使心如槁木吗?当然不能。全诗的感情在这句达到高潮。紧接着却是一个急转直下:“吞声踯躅不敢言。 ”诗情的跌宕,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此诗的语言近似口语,明白晓畅。诗歌的情感时而压抑,时而奔放,将复杂的心理历程表

5、现得曲折婉转。该资料由【语文公社】【文白对照】泻 水 置 平 地 ,各 自 东 西 南 北 流 。人 生 亦 有 命 ,平 地 流 水 ,水 流 方 向 不 一 而 恰 如 人 生 贵 贱 不 齐 ;人 生 有 命 ,安 能 行 叹 复 坐 愁 ? 酌 酒 以 自 宽 ,举 杯 断 绝 歌 路 难 。愁 闷 须 自 己 宽 解 ,举 杯 酌 酒 ,暂 时 使 我 不 得 悲 唱 。但 人 心 非 木心 非 木 石 岂 无 感 ? 吞 声 踯 躅 不 敢 言 。石 ,宽 解 实 在 是 太 难 ,更 何 况 ,有 时 所 愁 所 感 是 难 言 或 不 敢 言 。【素材积累】黄梅民间“留一犁”的

6、故事黄梅民间田地买卖中有一项习俗叫“卖田(地) 不卖坟” ,相传有一个既神奇又感人的民间故事。在南北朝时期,有一年春季备 耕期间,一位姓宛的 农民,发现他家那块稻田里,不知什么时候葬了一棺新坟。他虽然 觉得奇怪,却未 动声地接纳了它,在耕田时还为它多留了一犁土。更重要的是从那以后“留一犁 ”居然成了宛家的“祖 训” 。 说来也怪,宛家原本是世代农 民。 结果到了其孙辈头上不仅 出了个大秀才,而且在省城会考时,名列榜首,消息传来 举县震惊。因为这是黄梅有史以来的破天荒之举,所以黄梅县令非常重视。先是亲自出衙相迎,紧接着又让他骑马挂花绕县 城一周,着实令人眼馋。原来,宛秀才在省城会考期 间,每逢遇

7、到疑 难问题时,总有一个人在他后面指点他。宛秀才再三追问,那声音才很不情愿地 说:“我叫刘一雷。因为你们宛家有恩于我,才有今日暗中指点之举。 ”宛秀才家祖祖辈辈都没有与姓刘的人家打过什么交道,更不存在什么恩恩怨怨。秀才的母亲恍然大悟:“该不会是耕田时的那个留一犁吧?”宛秀才感谢“留一犁”暗中相助,宛家重修了那座孤坟。后来,人们发现了这座墓里的随葬竹 简,才知道墓主原来是大名鼎鼎的鲍参军。鲍照是南北朝时的文学家,出身贫微,曾任秣陵令、中书舍人等职。后为临海王刘子顼的前军参军。因兵败黄梅,为乱兵所杀,尸骨不得还乡,故葬于黄梅。有鲍参军在幕后指点,宛秀才 岂有不名悬榜首之理?这个故事 传开之后,黄梅

8、百姓 纷纷效仿,并慢慢形成了“卖田 (地)不卖坟”的习俗。 【美文珍藏】人与路想到路,眼前挥之不去的,只有阮籍。是他,驾着破旧的牛车,一坛酒,独自驶向城郊。路旁,奇花异草,奇峰怪石,他视而不见,投以白眼。上方,落单的飞雁凄凉鸣叫。此 时,牛 车停了,老牛回过头来,仿佛在说:“没有路了,该往哪里走?”他无奈,只有无奈地答道:“路在哪儿,我怎知道?”说罢,取瓢舀起浊酒,喝罢,继而大呼,继而大号,最终一把辛酸泪,沿原路而回。此所谓,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只不过没有路罢了,为何痛哭?他哭的不是眼前的 穷途,而是人生的穷途。这条路上,笼罩的是东晋司马 集团的阴影;这条路上,洒下了多少眼泪!为慈母,慈母

9、身亡,他号哭,即使吐血数升;为 好友嵇康,嵇康被斩,为正义 而被斩,他开始是沉默,当行刑前,嵇康弹起空前绝后的广陵散,他只好大哭,用泪,用心泪为友人送行;为陌生的兵家女孩,女孩美丽而具才情,未及出嫁,染病身亡,他冒冒失失地奔向灵堂,用泪为美好的生命饯行。这条路,满是眼泪。泪流尽了,路上只有沉默,沉默得有些吓人。当名士裴楷前来拜访,他只报以白眼。裴楷该资料由【语文公社】,阮籍的人生之路早已超越了礼义的范畴,而他本人仍在礼义之内,所以裴楷只好也只能按礼义之数,向阮籍作揖三次,然后离开。是的,阮籍人生之路上的亲人、旅伴,还有那些美好的生命,都已消逝。他只能将沉默这件外衣披上,抵御寒风,来自人世的寒风

10、。接着,踽踽独行,移向自己的路的尽头 。这条路,我们难以体味,只能用“猖狂”将他形容,形容成一个远离尘嚣远离人世的陌路人。世人用冷眼审视着他,看他一个人在路上表演。然而,我们怎能知道, 这出表演包含了多少眼泪,多少辛酸!在他身后的路上,抛下的是世俗的指责,世俗的猜疑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希望能坐上他的牛 车,同他一道奔向城郊。还是在野草杂生处,我会跳下,为他拔除野草,拔除他路上所有的 杂草。然后,打一下牛背,让牛载着他在自己的路上继续前进。而我,在这条路上,会望着他的身影,面向夕阳,诚恳地弯下九十度。为他,也为这条路。赏析 本文开宗明 义:“想到路,眼前挥之不去的,只有阮籍。 ”作者用阮籍的人生

11、之路“早已超越了礼义的范畴” ,来 评说阮籍“猖狂”不 羁的人性,从而 赞成他的这种不慕权势、不怕“世俗的指责” 和“世俗的猜疑”的“踽踽独行 ”的人生之路。本文好在作者不是重新编写故事,而是采用了叙 议结合、 夹叙夹议的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所不同的是作者在“发微”时,自己的观 点是“流露”而不是“表露 ”。例如,文章结尾写到:“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希望能坐上他的牛 车,同他一道奔向城郊。”这些具体形象的描述,更加富有文学的张力,比抽象概括的理性口号 强多了。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酌酒( 歧路( 冰塞川(鲍照( 踯躅( 应届(珍馐( 迂讷( 膝盖(投箸( 尽管( 比拟(下列字形书写错误的一项是()A倾泻劲健寄寓 B斟酌悲愤徘徊C自宽精练华丽 D慷概歌谣风骨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陕西榆林某校学生煤气中毒事件引起全国人民的关注,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把问题真正查个水落石出,并作出处理。B那时,洋人凭借领事裁判权画地为牢,在自己的地盘里盖洋房,开洋行,走私鸦片,贩卖军火等。C李先生的义举使这件众望所归的珍贵文物,在海外漂流 60 多年后又回到祖国的怀抱。D有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