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路上(2)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508572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在路上(2)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走在路上(2)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走在路上(2)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走在路上(2)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走在路上(2)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在路上(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在路上(2)(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在路上(2)绘声绘影地讲述西藏交通人的故事和传奇,不仅在我之前已有无数的人做过,在我之后也一定会有更多的人继续。我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将西藏修路人、养路人的故事讲得比别人更好,或者更神秘。我想,以一个倾听者的角色,去听听他们自己的讲述,又将是怎样一个结果呢?我希望去认真看看这些被称为“天路” 的公路,更希望去看看半个多世纪以来,保证这些天路畅通的人们,他们每天的生活、工作,听听他们的快乐、烦恼、愿望、梦想 带着这样的念头,在 2004 年最吉祥的八月,我飞进了雪域西藏。 8 月 18 日,我们坐在多吉师傅的车上,开始了对“西藏江南” 林芝地区的采访。 流动检查站 出拉萨城,依旧沿川藏公路而行。不

2、久,看到道班工人正在煮沥清,弥漫的烟雾中,3 女 1 男躬着身子,锹铲挥舞不停。十来米外,一个小女孩坐在块什么布上,兀自玩耍着。她的头上插着鲜艳的黄花。直到我们停车,走到他们跟前,那个男人才直起身来,回告我们他们属于 17 工区 14 道班,负责 10 公里。他叫普布次仁。普布次仁与我们一问一答的时候,女人们仍埋头于活计,只有那个小女孩,慢慢凑近来,紧靠其中一位,也就是她的阿妈卓玛站定,瞪着她那对又亮又黑的大眼睛,把我们一一看遍。这天并不是周末,她为何不去上学?卓玛说,要去的,只是她还小,不到年龄,就跟着自己上工了。老杨说,十多年前,他在昌都采访,看到出工的道班工人将小孩绑到石头上,他七尺男儿

3、,当场就掉泪了。 告别 14 道班,继续前行。一堆人在路旁忙碌着,一座活动房屋旁,堆放着零乱的各种仪器、桌椅、书籍,显然正在搬家。猜测间,前车已停下,陪同的公路局农村处詹处长说,流动检查站到了。这是川藏公路上唯一的一个流动检查站,专门检查车辆超载超限问题,此前原在前路的加油站,因为那里的山区矿场洗矿水污染到周围,影响到检查站人员的身体状况,就搬迁到这里。其实它过去是一个老道班,由于西藏公路养护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往常密集的道班合并成工区,道班工人们也并到一块,许多原址就废弃了。现在正好为检查站利用上。 问:您是站长吗?您这检查站一共有多少人啦? 站长:这个站有 9 个人,都经过岗位培训。 问:车

4、辆要是超载了怎么办? 站长:超载了就要他们卸载呢。 问:卸在这里吗? 站长:不是这里。看他们是从拉萨还是从八一来,如果是拉萨,就让他们回去卸,拉萨近得很嘛。要让它们到八一去的话,路还远得很。如果是从八一过来的车,已经走这么长了,我们这也没什么卸载的场地,我们就收取那个超限赔补偿费,再看一下它是第几次,要是第二次就强制性再卸一次。 问:卸在这个地方? 站长:嗯,就这个地方。 问:那你们得帮他们保管了? 站长:反正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就是木材嘛,超载最严重的就是木料嘛。 问:现在还有木料拉出来吗?不是说停止采伐吗? 饶局长:计划内砍伐,还有一部分。 詹处长:计划内还是有一部分砍伐,但不是乱砍滥伐

5、。 问:是在哪一带砍,鲁朗林海还是波密? 饶:鲁朗一带或者下去,波密还有一部分。 站长:我们这个检查站主要是查拉萨过来的车。从八一过来的车吧,它们在那边的检查站过磅以后,又在半途偷偷地加上去,到这里查出来了,就只有强行卸载了。呀,我们这个地方麻烦得很呢,晚上天天吵架。 问:昨天晚上我看到那边有一排排的车,就是超载吧? 站长:超载哩,没办法,它超也就一两吨吧,要卸的话也没地方,我们也怕丢,没多大地方。只好让他们下次少拉一吨,比如允许他们拉十吨,下次就拉九吨。前段时间交通部出了一个文件,关于超载超限的,只能卸载,不能罚款。但我们这里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吧,特别是一些鲜的活的,比如鸡呀猪呀牛呀,要是强行

6、卸载的话,对他们损害也大,有些情况可能还得灵活地掌握一点。 问:还是罚款? 站长:也不叫罚款,叫公路赔补偿费。这个赔补偿费呢上交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根据公路保养的情况返还回来,但这个赔补偿费与它超载对公路造成的破坏相比,是远远不够的,远远补偿不了对公路的损害的。所以现在就尽量用赔补偿费,尽量卸载。 问:您这个补偿是指从林芝过来的 400 公里,还是拉萨来的 70 公里? 站长:它是从林芝出发的嘛,就是整个要赔偿嘛。 问:你们干嘛不设两个呢?林芝那边一个,这里一个,两头都堵嘛。 站长:林芝有一个嘛,在工布江达县,中间有好几百公里。他们在那里把木料过了磅,又倒回去再装,这样子才超载的。 活动房屋里都

7、有些什么?出于好奇,我提出要看看他们的新家。边请示就边走上了窄窄的楼梯。站长连忙伸手来扶,但我已经深入房间了。 问:可以进去看看吗? 站长:可以可以。这是办公房,这是伙房。 老杨:还有食堂? 站长:对呀。(厨师正在准备做饭或者正在重新摆放物什) 站长:这是卧室。有点乱呢,刚搬过来,还没收拾。被称作卧室的房间里是 5 个上下床,很像我大学时代的宿舍。铁架床上分别垫了一个海绵床垫、床单,摁了摁,挺软和的。逼仄的通道西头有一台大屏幕彩电,大概29 英寸。 问:有 5 个,10 个人啦? 站长:床位有 10 个,是 9 个人。 问:这电视能收到多少台呢? 站长:只能收一个台,西藏频道,别的收不到。没办

8、法,只能看录相,VCD。 问:不能安一个天线吗? 站长:不行,安天线还得通过广播电视厅。 说实话,平日里我是尽量不与警察打交道的,看着他们一个个神气活现的样子,生怕自己什么时候就遭到他们的粗暴执法。想不到这回竟进入到这些路政警察的生活空间,看到了他们工作与生活的“本底” 状况。在这样的海拔高度,他们兢兢业业地守候着这条天路,查验着每一车辆,却吃住在这样的一个集体宿舍里!我再也提不出任何问题,回身车上,将此行仅带的 5 本精美航空版中择出两本,送给他们,希望他们闲时翻阅,说不定哪篇就说到了他们的故乡或者亲人 松多道班的工人们 松多道班海拔 4350 米,位在林芝公路分局工布江达段,4456 公里

9、处。我们一路走走停停,到道班时已经一点多了。第一件事是吃饭,路边川菜店生意火得很,一拨拨游客吃了走,走了来。我们的饭遥遥无期。不耐烦等了,就来到饭店后院,只见几个道班工人刚宰完羊,两张羊皮摊晾在高高的木柴堆上,旁边的汉阳锅里正在煮羊肉,锅下三石灶的灶堂里,燃着旺旺的火苗,工人嫌火力不够大,还在往木柴上浇汽油。 问:一只羊能有多少斤(肉)? 答:五六十斤呢。 问:能吃多少天? 答:有时候一个月有时候少些,不一定。 问:这样煮得熟吗? 答:会熟呢,就是时间长点,三四个小时吧。 问:为什么不用高压锅? 答:这样煮出的肉好吃呢。 问:煮好了让我尝一块啊。 回到饭桌前,继续喝茶、嗑瓜子、聊天。松多道班共

10、有 13 人,负责 10 公里川藏路的养护。这里海拔太高,工人们的用水、用电、孩子入学等等都是问题,属于“六难”道班。不过,现在公路局在各地区都建有道班工人子女托管中心,孩子们吃住在那,上学则到附近的中小学,这个困扰道班工人多年的后顾之忧算是解决了。对于松多来说,米拉山口正在修电站,等电站修好,就可以把电引来了。 饭后开始采访,一位藏族小伙子很热心地给我引路。“这几天我们正在封门嘛。 ”他说封门,我看来看去,终于在墙上找到了那些新抹的泥灰,也就是刚封上的门。 “哎,这里冬天冷得很嘛,要是两边都有门,就更冷了。 ” 问:冬天多少度? 答:冬天啊,我们没量过(没有那种温度计)。反正就是觉得冷得很。

11、 问:你在这里干了多少年了? 答:我在这里呀,三年多了, 问:这就是您家?(有点气喘) 答:啊,这是伙房, 问:伙房啊,这么多桶,装水啊,水要从那边河里去挑过来啊?不能搞个水管子把水引过来吗? 答:水管啊,原来也有,但是每年都爆呢,每年都冻裂呢。 问:这些柴火是从山上? 答:不,买的。从八一买的。 问:还有这个太阳灶,不错嘛。您为什么买这个呢?答:这个省钱嘛。 问:那您买这个以后,一年能省多少柴钱啦? 答:没算过。 问:没算过啊,那您就不用买柴了吧? 答:有,还是要,这个就是烧个水,啊,烧水。 问:也可以煮饭吧? 答:啊。可太阳(笑) 问:太阳一会又没了啊?不是还有那种一排排的光电(板),那种

12、可以煮饭吗?那个可以收集太阳能。这个倒是可以烧,但不能储存,光电板就可以储存了。这么多的柴火啊。 问:叫什么名字啊? 答:拉明生。 问:你不是林芝人吧? 答:那曲人。我父亲母亲都是道班工人,他们退休了呢,我就到这里来了。 问:你就接他们的班了?爱人呢?她也是(工人)吗? 答:刚才出去了。她不是,家属。 问:孩子呢? 答:孩子也在八一呢。 问:在八一那个托管所里。几个? 答:一个。 饶:你们放心啊。孩子们好好的。 答:我们没事。 问:你们在这里还有什么问题或者困难吗? 答:小孩嘛,小孩解决了,那就没有什么了。 问:别的什么都无所谓吗? 答:别的嘛,电正在修嘛,养护段给我们一个发电机,晚上可以看电

13、视嘛。 问:哦,吃水呢?吃水自己去挑。 答:嗯,河里面挑。 问:你们在这里住得也是够艰苦的哦。 答:还可以。 问:都是第二代? 饶:第一代都退休了,第二代了。 问:第三代呢? 话刚出口,十多人全都大笑起来,我有些莫名所以,但看他们一个个笑逐颜开,也放声大笑起来。笑够, 答:第三代在林芝嘛,上学嘛。 问:还让他们当养路工吗? 答:看他们自己。 问:看他们自己的造化吗? 拉敏生:看培养嘛,培养他们能不能干点别的嘛。 刘:靠考大学,没有条件,小学都上不了,怎么上大学啊?没有考大学你就失业,失业的话,你就工人都干不了,机会没有,过去还有子弟招工嘛,现在都没有。 问:那一些道班的工人退休了,要补人,怎么

14、办? 饶:哦,现在困难了,你到年龄,退休了,但子弟顶替取消了。现在是这样的,这个公路等级提高了啊,机械使用多了,工作量就小了,人员可以减少一些了。这样,过了 90 年代以后就再不招工了哦,是这样的。 问:哦,那你们还要好好学技术啊,以后要开那个车是吧?现在是不是公路段上也开一些培训班啦,比如开那些个车啊,用那些机械啊 答:现在每个工区都可以开那个翻斗车,去年我们都开了班,一些人去学了。 问:你们会开的有几个啊? 答:4 个。 饶:比较满足了。 问:啊,没有任何要求了? 饶:道班职工啊要求不高,工作解决了,有一个家,房子解决了,也就可以了,还有孩子问题。 问:那今后还主要靠您局长来关照他们啦。

15、饶:解决很多问题呀,还得靠上面。 问:你们现在一个月多少钱啦? 答:一千九百多。 问:都是一样的吧? 饶:不一样。要根据年限、技术等级,有低级工、中级工、高级工,道班工人的工资要根据这些来定。 问:那他们 4 个会开车的多半都是最高的? 饶:这个还要根据工龄长短。(这时候不知老交通老杨说了句什么,惹我放声大笑,大家又笑起来。) 问(拉明生) :您是不是最高的?这里面? 答:我 12 年。现在最低的 1500。我们这里没有,都是一千七八百。他是最高的(指那个会开车的比较苍老者) 问:那您两千几呀? 答:2300 多。 问:2300 多,您跟我的工资差不多,我就 2430。 老杨:博士,她读了大学

16、读博士。工资才这一点,所以你看这差距也不是很大,我们国家的博士跟你挣差不多的钱。 大家又大笑起来。老杨真会搞笑,其实这哪里能比?我毕竟多半时候是坐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敲敲键盘而已。而他们,在这样的高原上,风里雪里,泥里水里, “面朝黄土背朝天”。单看他们的相貌,也许比我老的人年龄并不比我大。 拉敏生:我们这里物价挺高的,一斤猪肉就要十几块,牛羊肉一般都在十块以上。 问:你们也经常吃点蔬菜吗? 答:他们前边饭馆里的人去买吧,我们就从他们那再买点,四块啊,三块的。 问:不能自己种点吗? 答:不能,这里太冷。种不活的。只能种些小白菜。(拉明生指了指卓玛朗宗窗台下的小白菜,细细瘦瘦的,在风中瑟瑟抖着) 老杨:你们能不能拔一棵出来,做做样子?(拿起相机,开始比划。) 我赶紧制止, “别拔了,人家好不容易种的。就做个样子吧。别拔下来,太可惜了。 ” 与 132 道班姐妹聊天 132 道班属于九工区,是个模范道班。听说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