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的“80后”与沉重的“北京梦”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508413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越的“80后”与沉重的“北京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超越的“80后”与沉重的“北京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超越的“80后”与沉重的“北京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超越的“80后”与沉重的“北京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超越的“80后”与沉重的“北京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超越的“80后”与沉重的“北京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越的“80后”与沉重的“北京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超越的“80 后”与沉重的“北京梦”如果翻看孟小书的创作历史,会发现她在初中的时候就出版了自己的作文选,其中一篇作文是放风筝的经历,她和父亲一起放风筝,结果风筝没飞起来。这篇作文遭到了老师严厉的批评,孟小书回忆时依然耿耿于怀,老师认为在作文里风筝必须要飞起来,可凭什么呢?她想不明白。高中开始,孟小书去加拿大留学,在那里度过了她的青春期,这也决定了她的视野比同龄人要更开阔。在加拿大她主修人力资源,辅修艺术设计,回国后又从事电影工作,从她的小说里可以看出影视作品的影响,但同时她也将更多的想象力反作用于文学中。 现在虽然不主张将小说和作者的生活一一对应,但还是能从字里行间中看出端倪,尤其是对“80

2、后” 作者而言,更容易从作品里看出他们的生活轨迹:学校、公寓、咖啡馆、酒吧、古镇。孟小书的作品是个例外,她小说里的人物游走在 798 艺术区,天通苑社区,南五环的破旧小区,河北县城的 CT 室里。这些地点更多的出现在社会新闻里,孟小书天生对城市边缘有着敏锐的好奇心。 发表在当代杂志的擒梦应该算是孟小书的代表作。只读开头,会误以为这是一篇标准的“80 后” 作品,所以会误读,是因为开头遵循了”80 后” 创作的典型套路:从“ 我 ”入手,再向外辐射。我甚至为那句“有时我在艳阳天下,把手心伸到空中,仔细看掌心的纹路,闭上眼睛,它们会清晰地刻在脑海里”而发出不怀好意的微笑,因为这是一句被改造了无数次

3、的“80 后” 经典句型:在苍穹下 /阴天下/太阳下/树荫下,我伸出手,查看掌心的空洞/纹路。这个句型所以被戏仿,是因为除了咀嚼出一点“明媚的忧伤” 以外,空无一物。 我害怕孟小书往这个套路上走,并不是走不通,而是终有一天当这批年轻作家亲身接触社会时,会发现掌心的空洞是涵盖不下这个社会复杂性的,很容易将关键的问题遮蔽掉。但好在接下来的阅读,让我有了改观。 擒梦是一个关于“北京梦” 的故事,与郭敬明 “小时代”所描绘的 “上海梦 ”正好能形成有效的对比。 小时代的开篇是对于繁华而冰冷的上海排比句似的铺陈,而擒梦简单两句带出了当下北京的变化, “北京在长达五天的阴霾后,终于迎来了艳阳天”“天通苑里

4、人口密集,像是蚁穴”,“他是个地道的北京人,从奶奶的奶奶那辈就开始在紫禁城里扎根了。如今已经挪到了南五环,再过两年有可能会被挤到河北去。 ”和上海人对郭敬明笔下上海的陌生感所不同的是,每一个身在北京的人都能感受到“雾霾”“蚁穴”“搬到河北” ,已经成了北京生活的标志。 孟小书没有写北京的高楼大厦,灯红酒绿,对这一切,她甚至是有些害怕的:“透过挡风玻璃,前面是两条耀眼的红色汽车尾灯,它们像两条裸露在阳光下的红色绸带,闪闪发亮。红绸带一直延伸至天际,让人绝望。有时我站在天桥上,或者从家里的窗户向外望去,看着几百两的自行车与行人,几千辆的汽车都奔着一个方向去,他们要去到哪里呢?这万人奔腾的场面让我感

5、到阵阵恐惧,总感觉像是要出什么事儿一样。我害怕北京的傍晚六点,害怕人潮攒动的场面,我是一个懦弱而胆小的人。 ” 郭敬明有一个变形的“上海梦” ,是 1990 年代市场经济兴起下,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我” 的无限膨胀,是上百个名牌堆砌起来的物质废墟。而孟小书的“北京梦” 则显得虚无缥缈,是汽车发涩的尾气, “曾经一个朋友对我说,这在路上奔跑的人们心里都存有一个“北京梦” ,可北京的梦确实一池浮萍。胖杰坐在副驾驶上,我摇下半个车窗,微风中夹杂着呛鼻的尾气。我对胖杰说:“北京的梦可真呛人。我点了支烟,梦的味道瞬间退散,空气变得有些清爽,有些消极。 ”相比我更认同孟小书关于梦的描述,她不是底层文学对城市

6、泣血的批判,也不是新一代弄潮儿对城市天然的亲近感,而是一种注定成长于此,不得不接受的无奈和自嘲。她不会批判城市而怀旧农村,相反对于农村她更加陌生,栖身于此,却又察觉到城市带给人的异变,只能用这样一种轻轻吹散“梦 ”的方式来抵抗沉重的现实。我一直认为年轻写作者应该是一种五官张开的写作,用它来对抗新媒体写作的冰冷,用眼睛看,也用触觉感知,嗅觉去闻,味觉去品尝。虽然孟小书把“北京梦 ”定义为虚无缥缈,但闻着呛鼻,看着缥缈,触摸起来像女人的 C 罩杯,她用语言的魔法把梦变成了一个具象的东西。 擒梦里,女主角的名字为秦梦,男主角叫思远,名字具有深意,女孩想把北京的生活握在手里,而男孩却心向远方,他的梦代

7、表着中国新青年的另一种普遍性, “我不是富二代,家里也根本就不管我,我就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证明不是富二代也能加入这个俱乐部。我爱车甚至爱自己,你看看我过的日子你就知道了。我觉得没有谁能比我更懂车了,至少在中国。你说我这算是梦想么?”这是一种幻想着白手起家的梦,这个梦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被证明成功并得到无限放大的,而背后对于国家体制缝隙的撬动却鲜有人提及。当下,国家结构越来越完善,各层监管力度加强,除了既得利益者在维护自己的权益以外,白手起家越来越成为一个神话,否则每年考公务员的数量不会持续增长。思远幻想的是依靠修车致富,这个梦想被作者在结尾狠狠击碎,他死于除夕前的过度劳累。 纵览孟小书的几部作

8、品,会发现她对于家庭关系的焦虑。在擒梦里,女主角要守护的梦正是关于家庭, “我的梦想就是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想把我的小猴子放在哪就放在哪的家。家里面对着我的孩子,最好是个女孩儿,还有胖杰”。在逃不出的幻世 里她这么形容父亲:“ 我不相信男人,可以说是有些厌恶,妈妈和他离婚是对的,他诠释了男人身上所有令我厌恶的特质。 ”这是在“80 后”作品里时常出现的一种家庭结构,父母有一方缺席,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玩具或者一只宠物。他们要不是带着玩具私奔,要不就是跟动物对话,或者以极端的出走抵抗家庭的残缺。擒梦里秦梦一边开着母亲赌气用离婚赔偿购买的宝马,一边又因为房租的缺口屡屡搬家。思远在以将房产转移自己名下

9、要挟父母不要离婚,但极端的方式依然没能阻止家庭的分裂。 逃不出的幻世里秦梦父亲即将迎娶比自己小三十岁的新欢,而白慕云的家庭里只有失聪的姥姥和自闭症的母亲。孟小书笔下的主人公和他们的家庭都以一种拧巴的方式存在。同时这种拧巴感是他们指认彼此的方式,他们能嗅到一股味道,这种味道未必能让他们拥有更亲密的关系,但是却在一段时间内彼此支撑着。 逃不出的幻世里,秦梦与白慕云的感情基础在于“他,极像另一个我。也许,人所选择的爱人,其实是另一个自己”。但这种关系的建立,也是值得让孟小书警惕的, “80 后” 作品里的身边人,多是自我的陪衬物,大量出现“另一个我”“父母皆祸害” 之类的相似构思,主人公把身边人同化来反衬“我” 的与众不同,但同时也忽略了人物的复杂性,白慕云作为个体的多面性和层次感在作品里没有得到舒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