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旅游活动中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505800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旅游活动中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旅游活动中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旅游活动中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旅游活动中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旅游活动中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旅游活动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旅游活动中(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 徐清清 12010242618浅谈旅游活动中“冲出围城现象”以乡村旅游的发展分析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生存压力持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们渴望短暂地离开其所熟悉的惯常环境冲出围城,回归自然、享受田园风光,放松身心,体验乡村生活,于是乡村旅游在人们的需求推动下应运而生。乡村旅游作为以乡村地域为依托,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以具有“乡村意象特征”的乡村田园风情、民俗文化、农业生产活动等为旅游吸引物,融多种旅游功能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度假为目的的专项旅游形式,正被广大旅游者所普遍接受和喜爱。本文希望从分析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出发,以乡村旅游的发展及旅游活动的文化动

2、因分析旅游活动中的“冲出围城现象” 。以期为分析和解决目前乡村旅游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做一点贡献。关键词: 乡村旅游的发展 冲出围城 旅游文化动因引言: 乡村旅游(国外又称绿色旅游)萌芽于 19 世纪的欧洲,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是由需求与供给两方面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从供给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主要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久居城市的人们渴望回归自然、享受田园风光的需要。同时乡村文化对游客的旅游决策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并可满足人们的乡村旅游需求,是产生乡村旅游的文化动因。1.旅游活动中的“冲出围城现象”11

3、围城效应围城效应,源自于著名作家钱钟书的小说围城 ,是指在一段围城中,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唐诗宋词中也有这样的描述: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考场。城 外 的 人 远 远 望 城 内 , 城 内 烟 雾弥 漫 , 被 一 种 神 秘 笼 罩 , 想 象 中 应 该 是 风 景 无 限 , 欣 赏 风 景 必 须 千方 百 计 冲 进 城 内 ; 而 城 内 的 人 却 认 为 熟 悉 的 地 方 是 没 有 风 景 的 , 梅 花香 在 城 外 的 小 道 旁 , 痛 苦 时 只 有 到 城 外 掬 一 捧 清 泉 才 能 洗 去 忧 伤 , 要看 日 出 日 落 也 只 有 登

4、上 城 外 的 山 峰 上 。 “外 面 的 人 想 进 来 ”, 形 成 入城 市 的 旅 游 流 ; “里 面 的 人 想 出 去 ”, 形 成 出 城 市 的 旅 游 流 , 这 是 便是 “围 城 ”效 应 在 旅 游 流 量 方 面 的 表 现 。1 2 驱 动 “冲 出 围 城 现 象 “的 推 力对乡村旅游者的旅游需求进行具体的划分,主要可以分为客观需求和主观需求。客观需求主要包括人们收入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出游度假的时代潮流的到来三项。主观需求主要包括回归亲近自然的需求、求知的需求、怀旧的需求以及复合型需求,主观需求对于乡村旅游的强大需求起着更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使得乡村旅游

5、在众多旅游方式中第 2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 徐清清 12010242618独树一帜,成为一种热门的、受旅游者喜爱的旅游方式。其中主观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21.回归自然的需要在这个现代城市生活如此发达的状态之中,中国处在工业化发展的中期,城市化的发展也很厉害,城市化的生活对人有一种压迫,城市高楼大厦,在西方被称为水泥森林、高楼峡谷,回归自然的愿望是城市人普遍的愿望,这种愿望也使久居喧嚣城市的人们产生了对乡间自然风光和乡村宁静生活的回归需求,向往“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生活和意境的体验。这种美好的愿望构成了乡村旅游的动机,同时城市拥挤的居住空间和高速的工作环境与乡村地区

6、的环境特点形成了巨大的差异,更加促使城里的人想要“冲出围城“乡村去。122 .求知的需要乡村旅游的消费模式中,家庭出游是一种典型的特征,因此求知的需求成为了旅游需求动力中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城市少年儿童(包括一些成年人)普遍缺乏对农村、农事、农民的了解,乡村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修学旅游方式,受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欢迎。比如城里的孩子到农村看见老母鸡下蛋他都会感到很新鲜,哦,鸡蛋是这么出来的;看见稻田也会很新鲜,原来以为大米结在树上,现在知道大米结在地上;有些已经上大学的孩子跑到农村看见牛都觉得很新鲜,因为他这一辈子就没见过农村这一状态的牛。城市少年儿童通过融入农家的生活,体会到了传统农业劳动以及

7、加深了对自然的认识,在乡村地区的自然山水中获得了游趣和学趣,这对于城市里的人们是一种强烈的需求。123 .怀旧的需要从我国乡村旅游的客源进行统计,中年游客所占比例较高,这些旅游者中许多是来自农村或者曾经有在农村生活的经历。对乡村生活的一种怀念和记忆,成为其开展乡村旅游的一种强烈的需求动力。乡村旅游对于这些旅游者来说,怀旧的需求是旅游需求动机的主要构成。124 复合型需要旅游者选择乡村旅游,往往动机是多样需求结合下的产物,其中包括对乡村自然风光的向往,与亲朋好友聚会、度假,身心调节的需要,对乡村美食或购买土特产品的需要等。乡村旅游的动机可能是其中几个或者全部需求因素综合构成而产生的。因此,对于乡

8、村综合性的需求特点是目前乡村旅游的一大趋势。125 经济发展的推力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迅速,城市人口有了极大的增长,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城市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居民的旅游消费模式也在改变。旅游己然成为了城市居民生活中的一个部分。城市生活的压力和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疏远,使城市第 3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 徐清清 12010242618居民有“暂时逃离”单调、重复的城市生活的渴望,人们在旅游活动中渴望抛开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压力,走向自然、尽情放松自己,随着双休日和黄金周等休假制度的推行,休闲度假旅游在我国逐渐从边缘的旅游方式上升为主流,同时,我国城市居民的汽车拥

9、有量增长极快,自驾车出游已经是城市居民日益普及的时尚活动。所以,乡村旅游是城市居民休闲度假旅游的一种较为廉价和方便的选择。2.驱动“冲出围城现象“的拉力21 乡村旅游发展的环境211 硬环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乡村整体面貌、环境和卫生、公共交通、公用设施和服务设施乡村农业设施包括成为旅游资源的农业工具、现代化农业设备等;乡村生活设施包括作为旅游资源的生活用具、烹饪用具、乡间娱乐设施交通设施及交通条件等等有了整体化的极大改观,从整体上塑造了良好的旅游环境,从而构成了对旅游者的吸引力。212 .软环境(1)管理系统:

10、新农村的建设促成了协调顺畅的乡村旅游发展的管理体制,提高高了决策与经营管理机构或人才及其处理开发、保护、经营之间矛盾的能力,从而保证了乡村旅游与乡村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乡村旅游营造了良好的条件。(2)社会环境:鼓励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法规、良好的社会治安和交通秩序、乡村居民的文明行为和友好的态度等是乡村旅游吸引的社会环境支持。(3)经济环境:鼓励流通的政策,公平文明的商业规范,完善的服务体系,将促进流通市场的发育与成熟,构成乡村旅游吸引的经济环境。(4)文化环境: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新民风”建设也是文化环境的一个最新的构成内容,乡村居民热忱投入旅游事业,乐观积极地与旅游者的交流的

11、行为,也是文化环境中必须重视的一个环节。反之,旅游发展导致居民之间的妒忌、中伤、诽谤,将破坏乡村整体的文化环境的氛围,破坏乡村旅游地的形象。22 乡村旅游产品乡村旅游是以远离都市的乡野地区为目的地,以乡村特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吸引物,以城镇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通过满足旅游者休闲求知和和回归自然等需求而获取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种旅游方式.2.2.1 乡村旅游产品的特征乡村旅游可以使游客亲身体验乡村文化,参与多样化的乡村活动。尤其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游客,越来越倾向于具有生态旅游、特殊主第 4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 徐清清 12010242618题旅游、户外活动等多种色彩的乡村旅游,以追求更为独特的

12、个人体验。乡村旅游产品的健康和绿色的特征对城市居民构成极大的吸引力。乡村一般具有新鲜的空气、纯净的水、绿色景观,并能提供户外活动机会。同时,乡村可以为游客提供新鲜而独特的食物。在我国,很多地区的乡村旅游都是从提供独特的餐饮服务。乡村旅游产品的多样化更为游客所看重,在中国,许多传统和文化遗产也只有在乡村还有保存。通过和本土农民的交流沟通,乡村旅游还能为游客提供真实的乡村生活和乡村文化的体验。2.2.2 乡村旅游产品、核心产品:乡村旅游位于农业景观带,以垦殖地带的风景和乡村文化为主要审美特征,构成乡村旅游吸引物的基础与核心,核心产品包括乡村接待和度假服务、乡村景观和乡村文化。基本上属于农业旅游或农

13、庄旅游,主要内容是在乡村景观中与当地村民共享乡村文化和乡村生活。辅助产品:辅助产品是由本土的各种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业的人员提供的产品,这些产品如餐饮、工艺品、土特产品、特色活动等。其服务对象一般也不局限于乡村旅游者,还包括本地居民,辅助产品是乡村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辅助产品还有当地可供参观的博物馆、古建筑、民间工艺品和土特产品作坊,钓鱼、登山等各类户外活动,以及一些乡村活动如引领游客获得社戏、舞龙、龙舟竞赛等各种乡村文化体验。扩张产品:由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组织的面向乡村旅游的营销或服务网络。扩张产品是乡村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一定规模后的产物,游客通过乡村旅游网络获得旅游信息、预

14、订及其他增值服务,乡村旅游的从业者也通过该网络共享资源并开展营销活动。尽管乡村旅游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但旅游资源丰富的乡村以及其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符合着我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成为城市里的人们所向往的圣地,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增长空间。3.乡村旅游活动的文化动因3.1 乡村文化定义乡村文化就是人类与乡村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所有事物和现象的总和。乡村文化的各构成要素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和沉淀下来的,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很多要素都可以转化为乡村旅游产品,其中,田园景观、农耕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手工艺文化、家庭文化、艺术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从而构成乡村旅游独具特色的核心吸引

15、物,成为开发重点。3.2 乡村文化是产生乡村旅游的主要动因第 5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 徐清清 12010242618文化和旅游是密不可分的,旅游是文化最好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业无论是其外形还是内涵,只有突出各种不同的文化特点,才能吸引广大旅游者,才会产生旅游消费和经济活动。3.2.1 乡村文化对旅游决策有重要影响乡村文化的独特氛围能给城市中的居民带来新奇的生活感受,从而成为影响旅游者做出旅游决策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城乡文化之间的可比性,激发了人们的探索欲望和种种兴致,从而有利于旅游者做出旅游决策。满足放松心情、求新、求知、学习、考察、寻根访祖

16、、探亲访友的需求,经历物是人非、沧海桑田、今非昔比的情感体验,是人们进行旅游决策的又一重要取向。3.2.2 乡村文化可满足人们的乡村旅游需求在乡村文化的感知中旅游者可以得到回归自然的满足。乡村旅游的主要客源为城市中的居民, 他们长期生活于拥挤喧闹、空气污浊、景观呆板的环境中, 加之生活节奏紧张、社会竞争激烈, 使得许多人产生了“冲出围城”返朴归真, 到静谧、优美、洁净、开阔的环境中去感悟大自然、放松身心的强烈愿望。乡村优美的自然风光、纯朴的乡村文化, 有着城市无法比拟的神韵和意境, 迎合了游客追求回归自然和天人合一,完美境界的需求, 使人们身心状况然平衡。当今社会, 长期生活于都市的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缺乏对农村、农事和大自然的了解, 乡村清新、秀丽的田园风光、人文之美的乡村民居建筑文化、厚重的农耕文化、自然本位的乡村饮食文化、丰富多彩的乡村民俗文化、具有浓郁乡土特征的乡村艺术文化, 这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那么新奇, 在乡村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