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非洲屋脊下的“部落化石”

ldj****2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5.50KB
约4页
文档ID:33499420
非洲屋脊下的“部落化石”_第1页
1/4

非洲屋脊下的“部落化石”马赛马拉国家保护区位于肯尼亚西南部与坦桑尼亚交界地区,与坦桑尼亚塞伦盖蒂动物保护区相连,离首都内罗毕 300 多公里因为路况并不理想,行车需要 7 小时左右 在这里,我们有幸参观了当地土著居民马赛族人的村落 马赛族是东非地区现存的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之一,目前,肯尼亚拥有 58.4 万马赛族人,约占肯尼亚人口总数的 2% 在马赛马拉区附近一个专门表演的马赛人村庄,每次每人收费 20 美金,每个团还要给当地酋长大约 1000 肯尼亚币(1 美金=75 肯尼亚币)的额外小费 马赛人的装束很显眼,男人披“束卡” ,实际上是红底黑条的两块布,一块遮羞一块斜披在一边的肩上马赛族男子个头较高,长相英俊,表情略带傲慢,曾被西方殖民者称为“高贵的野蛮人” 传统的马赛族人过着游牧生活,以牛羊肉及其奶,血为主要食物,生活在狮子、大象、野牛、豹子等野兽出没的地带长年共生共存使马赛族人和野兽之间形成了某种默契,互不干扰    马赛族女子穿“坎噶” ,颈上套一个大圆披肩,头顶带一圈白色珠饰 马赛女孩出生后就扎耳眼儿,塞上一个小饰物,随着人的长大不断用木塞扩充洞孔,附之以牛油软化耳廓加强可塑性,并陆续加大饰物重量使耳廓越拉越长,直到两耳垂肩。

马赛男女外部装束都有三个共同点:一是出门多带经长期抚摸而变得十分光滑的圆木棍或标枪,即使在大城市乃至首都大街上招摇过市也没人过问,这是政府的特许,其他任何部族均无此特权;二是大都把耳廓孔洞拉得很大很长,穿过一个拳头绰绰有余;三是出生后都要拔掉两颗下牙,既为美观,又为生病痉挛时灌药方便 听说马赛人能歌善舞,在村庄,一群服装鲜艳的马赛男女来到现场,本以为这回可大饱眼福了 几个马赛青年在场地上不断嘣嘣地往高处跳,我们以为这是在做准备活动,那些妇女也调着嗓门似乎在做最后的演出练习,但很快活动就结束了,他们立即散去当时大家挺纳闷,心想:“怎么不表演就稀里糊涂结束了!” 后来才知道,这种“旱地拔葱 ”就是马赛人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形式没有伴奏,女青年面对面站成两排边唱歌边用手做些动作,头部一扬一扬地把脖子上的彩色项圈掀动起来向男青年展示风姿脉脉传情,而男青年则“分期分批” 地或一或二走出来在场地中间来几个“旱地拔葱” ,然后走向女青年用头部小辫子扑打一下她们的脸庞,这大概是男女青年之间的求爱方式那些头两侧毛发剃光,中间蓄留小辫子的青年中叫做“毛兰 ”,类似勇士的意思 正是由于马赛人鲜明的特点他们经常成为外国游客拍摄的对象。

但马赛人害怕照相折寿,坦桑政府告诫说,最好不要给马赛人照相,当地报纸也多次呼吁,尤其在没得到马赛人允许的情况下,千万不要对他们贸然拍照,因为这实在太危险了马赛人曾是非洲草原上 乞力马扎罗山脚下的优秀猎手,他们骁勇善战,轻易就能猎杀狮子如果激怒了他们,后果不堪设想 随着土地减少,马赛人渐渐走出原野,进入城市,开始接受现代文明现在,不少马赛人开始接受拍照,甚至还主动要求和游客合影当然,这些都是有偿的一些马赛人对选民登记,同样提出照相要先给钱的要求,不知道他们到底是坚持原则还是“财迷心窍” ,就连政府给他们照相,也一样要钱没商量,令人哭笑不得 如今,马赛人依然保持着狩猎习俗弓箭和梭镖不用了,但出门时每个人手里都拿着根棍子当地人说,这根棍子一方面可以防身防止动物袭击,另一个作用就是用来攻击的武器了其实在街头,到处都可以看到一些人棍不离手远远看就像背着把长剑这是政府对马赛人的特许 “马赛人夫多妻,一般是 5 个,一个媳妇都是用 10 头牛换来的马赛人爱牛如命 ”讲着讲着,引领大家参观的人突然说“你能不能先把钱给我 ” 在村里一个栅栏围成的小院子,摆着马赛女人做的工艺品马赛女人很爱美脖子上挂着好多饰品饰品的多少也是女人身份的象征,只是太贵。

国内地摊 10 块人民币就能买到的珠子手镯,这里要卖 100 块而且他们推销的象牙饰品大都是塑胶制品 马赛人现在真的很会赚钱,他们拿着工艺品,固执地围着旅客的车,他们把地租给其它部落的人,让他们种小麦,而且是一年一租他们领着游客上山 因为这里野兽出没,而他们是惟一不怕野兽的人,他们能保护游客,只是走半个小时,也要几十美元。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