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格曼法则在北极教案本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491274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伯格曼法则在北极教案本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伯格曼法则在北极教案本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伯格曼法则在北极教案本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伯格曼法则在北极教案本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伯格曼法则在北极教案本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伯格曼法则在北极教案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伯格曼法则在北极教案本(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江 苏 省 职 业 学 校理论课程教师教案本(20122013 学年 第一学期)专业名称 课程名称 授课教师 学 校 2课题序号 授课班级 高一( )班授课时数 课时 授课形式 讲 授授课章节名 称伯格曼法则在北极使用教具教学目的1、依据事理说明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如何列举事例,验证科学观点的。通过学习作者观察现象、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理解本文按逻辑顺序组织,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的说明结构。3、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及取得的说明效果。4、分析作者的观点:有的是确证,有的只是推测,以此认识其中体现的作者客观、严谨的科学精神,体会其中蕴含的丰富人文内涵。5、分析

2、认识本文语言平实、严谨、生动、幽默的特点。教学重点1、 什么是伯格曼法则,什么是艾伦推论?2、 分析作者是如何列举事例,验证科学观点的。教学难点1、理解本文按逻辑顺序组织,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的说明结构。2、分析作者的观点:有的是确证,有的只是推测,以此认识其中体现的作者客观、严谨的科学精神,体会其中蕴含的丰富人文内涵。更新、补充、删节内 容课外作业 书后练习教学后记3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伯格曼法则在北极位梦华结构层次:第一部分(1-3)讲述伯格曼法则和艾伦推论第二部分(48)在北极验证伯格曼法则和艾伦推论。第三部分(912)探讨人类是否遵循伯格曼法则。第四部分(13)说明艾伦推论在

3、人类身上找不到明显的证据。4课 堂 教 学 安 排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一、 导入二、北极概念三、文学常识四、整体感知长年被风雪覆盖的极地,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至今仍蕴藏着很多不解之谜。今天有位两极考察科学家位梦华将带着我们去北极看看那里有趣的现象。1、指地轴的北端与地面的交点,位于北冰洋中,其纬度是 90N,是所有经线的共同交点之一2、指地球表面与地球自转轴北端的交点,泛指北极圈(北纬6634 )内所包含的地区。 文中是第二种含义。1、介绍体裁知识科技文是与文艺作品相对而言的,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一般分为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也称为社会科学)两大类。本

4、文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科技文。科技文有的阐明一种科学观点,有的则介绍一种科技成果。本文则介绍了一种科学发现,那就是伯格曼法则及其推论。研读科技文,我们能吸取科学知识,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也能学习一些科学方法,还能感受到研读科技文的乐趣。(此介绍有利于学生把握体裁特点,明确学习目的。 )2、作者简介位梦华: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美国探险家俱乐部国际成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1940 年生于山东平度。 1962 年考入北京地质学院,攻读地球物理勘探专业。1981 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进修,次年去南极,是最先登上南极大陆的少数几个中国人之一。 1995 年,作为总领队,率领

5、中国北极点科学考察队胜利到达北极点。至今共八次进入北极考察。(一)速读全文,回答问题:1作者是由什么引出伯格曼法则的?参考:由北极熊圆圆的绒球似的身影引出话题。解析:以见闻起笔,娓娓道来,引发读者的兴趣。2什么是伯格曼法则?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参考:同一物种,在愈冷的地方,个体体积越大,而且越接近于5五、问题探讨圆形,这就是伯格曼法则。它存在的原因有二:一是生理原因,二是物理机制。解析:“生理原因”是因为寒冷的气候不仅能够延缓恒温动物的生长速度,而且也使其性成熟的时间较晚,所以个子也就长得更大一些。“物理机制”是指同一种物质,在同等温度下,体积愈大,散热愈慢。在三维空间中,以球形的表面积

6、为最小,所以动物的身体愈接近于球形,散热面积也就会愈小。3什么是艾伦法则?参考:同一种动物,在愈冷的地方,其四肢和附器,例如耳朵和尾巴等,也就愈短或愈小。解析:这是因为,四肢和附器就像是散热片一样,愈短或愈小,散热也就愈少的缘故。(二)划分结构层次第一部分(1-3)讲述伯格曼法则和艾伦推论第二部分(48)在北极验证伯格曼法则和艾伦推论。第三部分(912)探讨人类是否遵循伯格曼法则。第四部分(13)说明艾伦推论在人类身上找不到明显的证据。1、作者用那些事例验证伯格曼法则,说明它在北极是适用的?北极熊 圆圆的身体北极狐 脸圆北极狼 个子大(比温带的狼) 、肥、球形体北极兔 身长北极旅鼠 身长北极的

7、苍蝇、蚊子 2、 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验证艾伦推论?北极熊 粗短的四肢,小小的耳朵,几乎已经退化了的尾巴北极狐 耳朵变小 嘴巴缩短北极燕鸥 腿短北极野兔 耳朵小,四肢短北极麝牛 耳朵特小,四肢奇短,几乎无尾解析:第 4 自然段,照应开头,作者先说北极熊“圆圆的身体,粗短的四肢,小小的耳朵” , “ 退化了的尾巴” ,就像专为验证上述法则和推论而生似的。第 5 自然段,以北极狐狸脸圆、耳小、嘴巴短为例,验证伯格曼法则和艾伦推论。第 6、7、8 自然段分别对其他动物加以了验证。3、伯格曼法则在人类身上是否也表现明显?作者从哪方面进行6六、体会语言特点了说明?参考:不是,作者从人类演化历史方面进行了说

8、明。解析:作者以人类演化史进行了说明:人类是在非洲演化出来的,进入寒冷地区,大概只是几万年以前的事,而进入西伯利亚北极大约是在两三万年以前,进入阿拉斯北极,最早的证据是在 1.2万年前,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伯格曼法则是发挥不了什么作用的。4、伯格曼法则在人类身上留下了哪些蛛丝马迹?白种人比黄种人个子大,中国北方人比南方人个子大非洲中部“矮黑人”个子明显小北极“多塞特”人高大有力5、人类身上的表现与伯格曼法则相反的事例有哪些?生活在热带的黑人比白人还高大现在的爱斯基摩人并不高大征服了自然界的困难,改善了生存环境。6、艾伦推论在人类身上没有明显的痕迹的原因(理解最后一段的意思)并非是上帝的安排,而是

9、千百万年自然选择的必然结果7、分析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说明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方法: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打比方1、 幽默风趣(1)例如北极的苍蝇,就是个大无比,圆圆的身子,飞起来就像一架 B2 型轰炸机。比喻、夸张(2)咬起的大包核桃似的,满头变成崇山峻岭比喻、夸张(3)如果把人造的七高八矮,耳朵大小不一,岂不坏了上帝的形象?连上帝自己也会觉得没有面子。所以,为了上帝的面子,艾伦推论在人类身上也就只好作罢了。反问、拟人2、 科学准确(1)如果仔细观察一下,伯格曼法则在人类身上似乎还是留下了某些痕迹。(2)在中国,北方人比南方人个子就要大一些,也许这也是伯格曼法则发挥的结果吧。(3)如果真是这样

10、的话,那么伯格曼法则在人类身上的表现还7七、逐段理解八、引导延伸是比较明显的。(4)多塞特人可能就是伯格曼法则在人类演化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的结果。方法:学生说出结论句,教师提问引导。(一)第 9 段为承上启下过渡段,一般学生都能把握,只需明确作者是从人类演化的角度来研究即可。(二)研读第 10 自然段。结论句 1 “简单地说,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伯格曼法则是发挥不了什么作用的。 ”提问:为什么?学生发言后教师明确:人类从非洲演化出来后,要学会制作衣服和帐篷之后,才有可能进入寒冷地区。 “几万年” “两三万年”“1.2 万年前”在上千万年的人类演化史上不过只是一瞬间的事。所以说伯格曼法则是发

11、挥不了什么作用的。结论句 2 “如果仔细观察一下,伯格曼法则在人类身上似乎还是留下了某些痕迹。 ”“也许这也是伯格曼法则发挥作用的结果吧。”提问:文章举了哪些例证?(此问题学生很容易从段中找出答案)再问:结论 2 句中的“似乎” 、 “也许”怎样理解?明确:两句中的“似乎” 、 “也许”表示不能完全肯定,是一种可能性。(三)研读第 11 自然段。观点句 1 “以此类推到黑人,似乎就有点矛盾了。 ” 问:为什么?(学生很容易从文中找到答案)观点句 2 “不过,如果到非洲去看看,还是可以找出伯格曼法则的蛛丝马迹来。 ” 问:例证是什么?(矮黑人,图片展示)问:句中的“如果”表示什么?(表明只是推断

12、)教师小结:伯格曼法则类推到黑人,出现了两种情况:非洲中部的“矮黑人” ,个子明显小,还是可以找出伯格曼法则的蛛丝马迹来。但在结尾句结论时,加上了“如果”一词表明只是推断。另一种黑人的情况出现与伯格曼法则相反的情况,这是不是就推翻了伯格曼法则呢?(四)研读第 12 自然段。1提问:现代爱斯基摩人的祖先“多塞特”人是否符合伯格曼法则呢?2要求学生说出作者研究结论:“由此可见,多塞特人可能就是伯格曼法则在人类演化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的结果。 ” 3教师结论:多塞特人遵循伯格曼法则也只是一种“可能” 。8九、复习巩固十、作业布置1从以上作者的推断和结论方面来看,人类遵循伯格曼法则虽有某些痕迹,但似乎并

13、无定论,相反的还举出了两个有悖于伯格曼法则的例证:一是活在热带的黑人比黄种人、白人个子大,二是爱斯基摩人并不高大。这样看来,想在人类中找到伯格曼法则的验证似乎还没有明确的结果。不像文章前半部分,好像那些北极动物们专门为验证伯格曼法则而生而长。这样想来,作者位梦华是不是不该把伯格曼法则的验证引到人类来?我们又应该怎样理解这一部分内容?2科学研究特别注重“证伪” ,即对法则、推论提出相反的例证,并证明其不能成立,所以举出两个反例,这两个反例能否推翻伯格曼法则,作者接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非洲中部的“矮黑人”和北极地区更古老的“多塞特”人,是符合伯格曼法则的。3证实的一定要证实;能证实一定程度的就证实

14、一定程度;不能证实的就老老实实说不能证实。这不是实事求是是什么?这不是老老实实的科学态度是什么?由此,作者让我们看到了他在科学研究中始终贯穿着客观观察、严肃探究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其实我们每一个同学在学习生活中,也很需要有这种科学的态度,求实的精神。4科学是无止境的,文章后 4 段给我们留下这样几个问题供大家思考:(1)人类不像动物那样按伯格曼法则生长,原因是什么呢?(2)艾伦推论在人类身上似乎找不出什么明显的证据,原因是什么呢?(3)你相信上帝造人的说法吗?(4)除此之外,文章留下了另外的更多的悬念,需要人们去探索:如伯格曼法则在南极会怎样?伯格曼法则在植物界会怎么样?结论:只要我们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肯于观察思考,注重科学方法,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以上概括延伸,突出重点,阐释难点,激发思考,拓展思维,留下悬念。 )1、 什么是伯格曼法则?2、 什么是艾伦推论?1、 课后思考与练习 P5492、 学习指导用书P57-613、 课后阅读:位梦华北极地球之巅的奥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