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胚简答和论述题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3491182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胚简答和论述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组胚简答和论述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组胚简答和论述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组胚简答和论述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组胚简答和论述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胚简答和论述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胚简答和论述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0 级组胚简答和论述题1. 简述内皮的结构及其功能意义: 内皮是指被覆于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其游离面光滑,利于血液和淋巴的流动,内皮细胞较薄,利于物质交换。2. 试述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和功能: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1) 上皮组织细胞数量多,排列紧密,细胞形态较规则,细胞外基质极少;(2)上皮组织的细胞有极性,即细胞具有朝向体表或器官腔面的游离面与深部结缔组织相连的基底面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明显的差异;(3)上皮组织一般都附着基膜;(4)上皮组织内一般没有血管,其营养依靠结缔组织中的血管通过基膜扩散而获得。上皮组织的分类:(1) 被覆上皮:细胞排列呈膜状,覆盖在体表及

2、有腔器官的腔面;(2) 腺上皮:有分泌功能,细胞呈团索状或泡状。功能:具有保护、吸收、分泌和排泄功能3.简述浆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浆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核圆形,多居细胞一侧,核内异染色质成块状,于核膜内侧呈辐射状排列。胞质嗜碱性,核旁有一浅染区。电镜下,胞质内有大量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浆细胞具有合成和分泌抗体即免疫球蛋白的功能。4.试述疏松结缔组织的细胞组成及各种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疏松结缔组织的细胞有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及白细胞七种。 成纤维细胞:细胞呈扁平,多突起,胞质弱嗜碱性,电镜下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高尔

3、基复合体丰富。功能:合成纤维和基质。 巨噬细胞:胞体形态多样,核小染色深;胞质嗜酸性,常含吞噬的异物颗粒和空泡,电镜下可见较多的溶酶体和吞噬体。功能:趋化性运动;吞噬作用;抗原提呈和分泌作用。 浆细胞:细胞圆或卵圆形,核偏位,染色质粗块状,辐射排列,胞质嗜碱性,核旁有浅染区,电镜下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高尔基复合体丰富。功能:合成和分泌抗体(免疫球蛋白)。 肥大细胞:细胞呈卵圆形,核小而圆,染色深;胞质内充满粗大的异染性颗粒。颗粒内含组织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和肝素。功能:与过敏反应有关;抗凝血。 脂肪细胞:呈空泡状,核扁平位于细胞边缘。功能:合成、贮存脂类物质。 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分化程

4、度低,具有分化为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平滑肌纤维、内皮细胞的潜能。 白细胞:以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为主,具有防御功能。5.简述网积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是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的 05 15 ,在常规染色血涂片中不能区分红细胞与网织红细胞,用煌焦油染色见网织红细胞内有细网状的核糖体,表明它仍能继续合成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记数可作为骨髓造血功能的指标。6.试述白细胞的分类、各种白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白细胞分类:根据胞质有无特殊颗粒,分有粒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和无粒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1)中性粒细胞:直径 10-12 微米,胞质弱嗜酸性,

5、含细小均匀颗粒,核分叶, 1-5 叶不等。电镜下胞质颗粒分:特殊颗粒-较小,数量多,含溶菌酶、吞噬素等;嗜天青颗粒-较大,量少,含酸性磷酸酶、髓过氧化物酶、水解酶。 功能:趋化性运动、吞噬异物。(2)嗜碱性粒细胞:直径 10-12 微米,数量少、细胞核分叶不明显、胞质内含大小不等的深蓝色颗粒,颗粒与肥大细胞相同。功能:趋化性运动,参与过敏反应。(3)嗜酸性粒细胞: 直径 12-14 微米,核多分为 2-3 叶,胞质内充满粗大均匀的嗜酸性颗粒,颗粒含芳基硫酸酯酶、组胺酶、阳离子蛋白。功能:趋化性运动、降低过敏反应、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杀伤寄生虫幼虫。(4)单核细胞:直径 12-20 微米,核为肾

6、形或马蹄形,核染色质疏松,胞质灰蓝色 ,内含嗜天青颗粒,既溶酶体。功能:趋化运动和吞噬功能。进入组织器官后转变为各种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破骨细胞)。(5)淋巴细胞:按体积大小可为分大、中、小三类。小淋巴细胞在血液中数量最多,直径 6-8 微米,核圆形或肾形,染色质呈粗块状,胞质少,染成天蓝色 ,内含少量的嗜天青颗粒。 功能:免疫功能。7.简述骨单位 :又称哈弗斯系统,是长骨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位于内、外环骨板间,呈长筒状,由中央管与 4-20 层同心圆排列的哈弗斯骨板构成,中央管内含血管、神经和骨内膜。8.比较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来源、结构及功能:成骨细胞来源于骨祖细胞的分化,其胞体呈立方

7、形或矮柱状,核圆,胞质嗜碱性。电镜下,可见大量粗面内质网、核糖体和高尔基复合体,能合成和分泌骨基质的有机成分,形成类骨质,钙化后形成骨质。此外,成骨细胞还释放基质小泡,小泡膜上有碱性磷酸酶和钙结合蛋白,在骨组织钙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破骨细胞来源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胞体大,核多个,胞质嗜酸性。电镜下,细胞器丰富,以溶酶体、线粒体较多,细胞紧贴近骨质一侧有许多突起,形成光镜下的皱褶缘。破骨细胞释放多种水解酶和有机酸,溶解骨组织,分解有机成分,与成骨细胞相互协调,共同参与骨的生长和改建。9.简述骨骼肌的光镜 和电镜 结构特点:(1)光镜: 骨骼肌纤维呈长柱形,多核,核呈扁椭圆形,位于肌膜下。肌浆含许

8、多肌原纤维,肌原纤维呈细丝状,沿肌纤维长轴平行排列,有明暗相间的带。明带又称 I 带,暗带又称 A 带。明带和暗带排列在同一平面上,构成明暗相间的周期性横纹。暗带中央有一条浅色带,称 H 带,H 带中央有一条深色的线,称 M 线。明带中央有一条深色的线,称 Z 线。相邻两条 Z 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肌节是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电镜:肌原纤维由粗细肌丝构成,沿肌原纤维的长轴排列。粗肌丝中央固定在 M 线上,两端游离,细肌丝一端附于 z 线上,另一端伸至粗肌丝之间,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与肌纤维长轴垂直的横小管,位于明暗带交界处。在横小管之间有肌浆网,中部纵行包绕肌原纤维

9、称为纵小管,两端扩大呈扁囊状,称终池,每条横小管与两侧的终池组成三联体。10.简述闰盘的结构及其功能意义。闰盘是心肌纤维之间特有的连接结构。光镜下,闰盘为深染的粗线,与心肌纤维长轴垂直。电镜下,闰盘的横位部分位于 Z 线水平,有中间连接和桥粒;纵位部分有缝隙连接。闰盘不仅增强心肌纤维间的连接,而且有利于化学信息和电冲动传递,使心肌纤维同步收缩,形成一个功能上的整体。11.试述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神经元的形态多种多样,但都可分为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又分树突和轴突两种。 神经元胞体是细胞的营养和代谢中心。胞体细胞膜是可兴奋膜,具有接受刺激、处理信息、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胞体中央有一个

10、大而圆的胞核,异染色质少,染色浅,核仁大而明显。胞质内具有两种特征性结构为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尼氏体在 HE 染色切片中呈块状或颗粒状嗜碱性物质;在电镜下由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构成,具有合成蛋白质的功能。神经原纤维在银染色切片中呈棕黑色细丝,交错成网;在电镜下由神经丝和微管构成,具有支持、运输的作用。树突短而粗,分支多,表面有许多树突棘,是形成突触的主要部位。树突内也有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树突的功能主要是接受刺激,将冲动传向胞体。轴突细而长,末端分支较多,表面光滑为轴膜,内含轴质。轴质内无尼氏体,但有大量神经元纤维。轴突的主要功能是将冲动传离胞体。12简述化学性突触:突触是指神经元与神

11、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具有定向传导信息的功能。化学性突触是以化学物质(神经递质)作为通讯的媒介,其结构可分为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突触前成分含许多突触小泡,少量线粒体、微管和微丝等。突触前、后成分彼此相对的细胞膜分别称为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二者之间的间隙为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 13.简述心脏壁的组织结构。心壁由三层组成,从内向外依次为心内膜、心肌膜和心外膜。(1)心内膜:由内皮、内皮下层构成。内皮为单层扁平上皮,表面光滑,利于血液流动。内皮下层由结缔组织构成,又分为内层和外层。内层为薄层细密结缔组织,外层又称心内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含

12、血管、神经和心脏传导系统的分支。 (2)心肌膜:最厚,主要由心肌构成,其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3)心外膜:为心包膜的脏层,其结构为浆膜。由薄层结缔组织及表面被覆的一层间皮构成。14.试述各类毛细血管的超微结构特点及其分布。根据内皮细胞等的结构特点,可将毛细血管分为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和血窦三类。(1)连续毛细血管:特点为内皮细胞相互连续,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基膜完整,细胞质中有许多吞饮小泡。连续毛细血管分布于结缔组织、肌组织、肺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处。(2)有孔毛细血管:特点是内皮细胞相互连续,细胞间连接紧密,基膜完整,细胞质中有吞饮小泡。内皮细胞不含核的部分很薄,有许多贯穿细胞的内皮窗孔,

13、基膜连续完整。此类血管主要存在于胃肠黏膜、某些内分泌腺和肾血管球等处。(3)血窦:又称窦状毛细血管,其管腔较大,形状不规则。内皮细胞有窗孔,无隔膜,之间常有较大的间隙,内皮细胞的基膜不完整或缺如。主要分布于肝、脾、骨髓和一些内分泌腺中。15.试述表皮的分层及各层的组织结构 :表皮为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典型的表皮从基底至表面可分为五层: (1)基底层:附着于基膜上,为一层矮柱状的细胞,胞质内因有丰富的游离核糖体而呈嗜碱性,有散在或成束的角蛋白丝。基底细胞是表皮的干细胞,不断分裂增殖,具有再生修复作用。 (2)棘层:由数层多边形、体积较大的棘细胞组成。细胞表面有许多棘状突起,相邻细胞的突起以桥粒相

14、连。胞质呈弱嗜碱性,游离核糖体较多,具有旺盛的合成角蛋白和外皮蛋白的功能。胞质内有含脂质的板层颗粒,以胞吐方式排放到细胞间隙后形成膜状物。 (3)颗粒层:由 35 层梭形细胞构成,细胞核与细胞器已退化,胞质内板层颗粒增多,还出现许多透明角质颗粒,其主要成分为富有组氨酸的蛋白质。 (4)透明层:为 23 层扁平细胞,细胞界限不清,核和细胞器均消失,电镜结构与角质层相似。 (5)角质层:由多层扁平的角质细胞组成。细胞已完全角化,变得干硬,光镜下呈嗜酸性的均质状。电镜下,细胞内充满密集、粗大的角蛋白丝束及均质状物质,后者主要为富有组氨酸的蛋白质;细胞膜因内面有一层外皮蛋白而坚固;细胞间隙充满由脂质构

15、成的膜状物。浅表的角质细胞间桥粒消失,细胞连接松散,脱落后成为皮屑。16.眼球壁:自内向外分为纤维膜、血管膜和视网膜。 (1)纤维膜:纤维膜的前 1/6 为角膜、后 5/6 为巩膜。 (2)血管膜:由富含血管和色素细胞的疏松结缔组织构成。自前向后分虹膜基质、睫状体基质和脉络膜。 (3)视网膜:盲部由虹膜上皮、睫状体上皮组成。视部由色素上皮层、视细胞层、双极细胞层和节细胞层四层细胞组成。17.简述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定义、组成和功能 :血液内的单核细胞穿出血管后分化形成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群体称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包括:单核细胞、结缔组织和淋巴组织的巨噬细胞、骨组织的破骨细胞、神经组织的小胶质细胞、肝

16、巨噬细胞和肺巨噬细胞等。它们均具有较强的吞噬作用。此外,在不同的组织、器官中,这些细胞还各具一些形态和功能的特点。18.简述淋巴结皮质的光镜结构 :淋巴结皮质位于被膜下方,由浅层皮质、副皮质区和皮质淋巴窦构成。浅层皮质含淋巴小结及小结间的弥散淋巴组织组成,主要为 B 细胞。副皮质区位于皮质深层,为一片弥散淋巴组织,主要含 T 细胞,又称胸腺依赖区,该区含有许多高内皮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是淋巴细胞从血液进入淋巴结的重要通道。皮质淋巴窦包括被膜下方的被膜下窦和小梁周围的小梁周窦。淋巴窦内有呈星状的内皮细胞支撑窦腔,许多巨噬细胞附着于内皮细胞,有利于清除抗原。19.简述肾上腺皮质的光镜结构和功能 :肾上腺皮质由外向内分为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三个带。(1)球状带:较薄,细胞排列呈球团状,腺细胞较小,呈锥形,核小染色深,胞质较少。球状带细胞分泌盐皮质激素,主要是醛固酮,主要能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 Na+、排出 K+,使血 Na+浓度升高,血 K+浓度降低。(2)束状带:位于球状带深部,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