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改革总结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3489864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金融改革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村金融改革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村金融改革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村金融改革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村金融改革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金融改革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金融改革总结(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农村金融改革总结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反思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然而,伴随着农村金融改革的进行,许多问题也不断涌现。本文阐述了农村金融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对于我国金融改革的建议和对未来的展望。关键词农村金融现状;改革建议;展望1引言作为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和经济繁荣方面发挥着很大作用。自1994年以来我国农村金融的改革,虽然形成了金融体系,但是在这种体制下的金融格局并不完善。2我国农村金融体系问题现状农村金融体系的协调发展是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成熟的一个主要标志,也是构建全面协调可持续社会的必然要求。但是,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

2、系却存在着诸多问题。21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由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功能的缺失,不能适应农村信贷特点,农民信贷需求得不到满足,农村大量资金外流等问题不断出现,使得金融体系并不能适应现行农村经济发展。我国农村金融机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市场相对滞后,欠发达地区的情况更为严重。主要表现在国内四大银行在改制前后考虑到费用和成本,主要集中在城市,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农村金融日益萎缩。许多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主要面向城市居民。农信社和邮储银行从农村吸收的存款远远大于向农户发放的贷款数,这种不对称危及到农村金融发展和经济的稳定。22农村金融基础设施落后、金融市场不发达农村金融体系缺乏信用,信贷考核机制也不利于信

3、用维护。竞争有序、合理分工的农村支付体系还没有形成,金融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使金融生态环境不能够得到很好的改善。另外,农村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相对比较单一,使农村金融市场不能够很好地第 2 页分散风险。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竞争机制和竞争主体,市场机制存在着金融压抑,机制不完善。23农村金融市场创新比较滞后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融资渠道和金融服务品种比较少。很多农村金融机构仍在使用传统的金融服务方式,以存、贷、汇业务为主,金融机构的性质多为篇二:关于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市人大、市政府:根据部署,我行组织相关金融机构开展了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情况调研,现综

4、合报告如下:一、涉农贷款余额及其结构变动情况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二、我市农业贷款基本情况。1、至20*年12月末,全市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达85亿元,比年初上升17亿元,而作为支农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占比最大,各项贷款余额在20*年12月末达48亿元,占三家涉农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56%,比年初上升17亿元,其中:农业贷款18亿元,比年初上升5亿元,增幅35%,占各项贷款总额的37%,占增量贷款的27%。从农业贷款投向上看,投放于农副产品加工3.2亿元,投放于种植业、养殖业1.7亿元,投放于劳务运输业0.75亿元,投放于个私民营企业7.8亿元,投放于其他行业4.

5、2亿元。2、至20*年12月末,全市农村信用社累计建立农户经济档案183457户,占有效农户的85%。累计发放贷款证54323本,其中小额信用贷款证15912本。3、全市共新建信用村153个,累计发放小额信用贷款1783万元,受益农户达5300户,建立农户联保小组56个,发放联保贷款1271万元,发放助学贷款23万元,受益学生40人。第 3 页三、本地区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一)正规金融机构在“三农”方面惜贷的原因是什么?1农业生产的固有风险。农业生产过度依赖于天气,一旦出现洪水等极度自然灾害时,往往损失巨大,甚至导致所有投入血本无归,国家在农业保险方面还不够完备,致使正规金融机构在放贷时

6、慎之又慎。2农业生产的收益低。农业生产投入多,收益慢,效益偏低,正规金融机构的商业化经营模式带来的对经济效益的过度追求,导致其对农业信贷投入兴趣不大。3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农业信贷资金需求不旺。在经济发达地区,二产、三产发展迅速,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高,加之由于发达地区农民不再以农业为主,富裕程度较高,在农业生产中纯农业的信贷资金需求不多。4农业生产的企业化运作不够完善。目前,农村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仍然是以个人为主体,未实行公司化运作,在现代金融风险控制十分严格的情况下,此生产方式不能适应信贷风险防范要求,也难以获得金融机构大额信贷资金。(二)农民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原因是什么?1金融机

7、构在农村设臵不足。近年来,各商业银行在利润考核及防范机构安全风险的压力下,因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存款总量不如城市,因此各商业银行对广大农村地区的分支机构进行了撤并,致使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种类与数量锐减,不能及时为农民提供足够的信贷服务。2现有农村金融机构的农业信贷资金供应不足。目前,除农村信用社外,其他金融机构很少在农村设立分支机构,在农村的金融机构第 4 页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投放到农村地区的信贷资金基本维持原有的存量,增增贷款大量向城市地区和非农产业转移。3农村信用社难以独自承担支持“三农”重任。农村信用社是我国支农主力军,但一是由于历史原因,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相对较重,经营管理水平与

8、商业银行相对差距较大,难以适应日趋多样化、复杂化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二是同时由于设立在农村的金融机构以吸收存款为主,分流了农村信用社的资金,致使其信贷投放能力受到制约。4涉农金融机构偏离支农方向。当前涉农金融机构主要是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主要从事粮棉油收购贷款的发放与管理,不涉及生产性贷款,在其部分商业化经营后,为抢占市场份额,为追求经营效益,信贷投入偏好于工商企业、基础设施等。农业银行在前几年的改革中,早以不再以“三农”为主要经营对象。个别农村信用社不顾自身管理水平和资本承受能力限制,摒弃“小额、分散、流动、安全”的贷款投放原则,偏好于发放大企大客户

9、贷款,偏离了信贷支农方向。5农业担保体系不健全,风险保险的作用未能体现。当前,各地农村为农业信贷服务的担保机构还比较少,农民相互之间的担保意识还不够强,担保抵押能力弱无疑影响到农民获得信贷资金。而农业保险由于起步较晚,对农业生产的风险损失的补偿机制不够健全,农业生产因灾损失得不到及时补偿,信贷投入的风险也难以得到补偿。(三)金融领域是否存在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目前,广大农村地区大部分只存在农村信用社与邮政储蓄银行,而刚成立的邮政储蓄银行还不发放贷款,有关“三农”的贷款往往由农村信用社来承担。第 5 页由于农村信用社结算支付体系不够完善,不能办理票据承兑、贴现与外币结算,增加了结算支付时间,股票

10、、债券、基金、银行卡等也距农民较远,造成农村与城市之间在金融服务方面存在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在农村信贷服务方面仍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因为一方面是小农经济固有问题,土地分散,经营规模细小,3/4的农户是兼业的;再加上农业生产周期长,自然性状、经济性状和生活性状三者是合一的;商业金融无法进入。另一方面,在小农高度分散、普遍兼业情况下,又确实需要小额贷款;而银行面对小农经济的贷款额小、交易成本高、篇三:农村金融发展思路的建议与想法。农村金融发展思路的建议与想法发展农村金融,协调城乡金融发展是关键,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内容单一,服务对象有所偏离,信贷支持对涉农主体有所偏离,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

11、健康发展产生影响,因此作为农村金融机构,服务的宗旨不能变,抓住服务对象,提升服务品质,对于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显得十分迫切。如何立足发展是我们探讨的重要问题。一、立足当地,寻觅商机农村市场前景是非常广阔的,作为农村金融机构,其发展的根本依旧是农村,发展宗旨不能改变,在国家加大对农村基本建设扶持的大环境下,农村金融机构对因此,农村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村镇银行等地方性中小银行金融机构需要加大对农村市场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农村贷款、电子银行、存款、支付结算、自助设备等方面需要加大投入。积极对接外出务工人员,做好务工人员的代发代缴工作,大悟农商行积极对接东新乡、丰店镇、等乡镇分别在天津

12、、沈阳、北京等地的外出务工人员,第 6 页投放当地务工创业贷款近20*余万,吸收务工存款近1000万。开立银行卡500余张,短信银行500余个,代发工人工资若干。充分利用了当地资源,很好的服务的当地经济发展。二、树立形象,良性竞争基层金融机构营业网点从落后的形象中逐渐走向现代化的营业服务环境,但是与当前农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不相适应,因此,首先要加强基层农村营业网点的“硬实力”与“软实力”。所谓“硬实力”主要是指网点硬件设施的建设,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基础建设相对于城市金融机构来说相对落后,设施不尽全面,群众反映较差,从网点安全的角度上讲也存在较大隐患,近几年随着金融机构的

13、改革发展,大悟农商行近几年对基层的营业网点重建翻修等工作比较突出,行业形象不断凸显,对于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软实力”,主要是营业机构的服务水平。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对象参次不齐,其中不乏未接受过教育的“文盲”、行动不便者、沟通困难者等等,也有不少个体工商户、教师、基层公务员等层次较高者,所以要服务好农村这个群体,必须要求金融机构前台业务人员有较强的沟通能力、服务意识,如若这方面的服务跟不上,肯定对金融机构的各项业务产生负面影响,甚至阻碍机构的健康正面发展。三、全员营销,群策群力目前,我国城乡金融机构基本上是以商业模式运作,最求利润的最大化,行政色彩逐渐褪去,为此在激烈的行业竞争的

14、大环境下,就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鞭策方案,大悟农商行对所有经营业务进行量化考核,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适当拉开了员工收入差距,主要针对存款、科技电子产品等项目重点到人营销,到人奖励。员工通过“人带人”的方式组织存款,电子银行使第 7 页用等,一般形式为通过亲戚、朋友、同学拉动存款组织。形成金字塔式的资金组织网。在存款考核中避免了时点考核,注重稳定增长。同时,电子银行注重产品的使用质量,进一步提升了农村电子银行的使用品质。四、服务转型,提升品质在互联网金融技术日益普及的趋势下,传统金融机构已不适应现代金融服务的需要。要想正真抓客户,抓资源就必须紧跟形势,服务转型。“直销银行”的推行是顺应时代

15、步伐的,通过电子渠道提供不局限于时间、地域、网点的服务模式,对于农村金融服务显得十分必要。目前农村金融机构对于这种服务模式的推行还出入初级阶段,运行还不成熟,客户群体相对较少,因此,达到现代银行的服务要求任重道远。农村金融的发展正处于上坡期,能否在农村市场占领各自的领地,需要农村各金融机构在这个市场去挖掘,去铺路,服务的根本不能丢,服务的宗旨不能变,立足当地,立足农区,以全新的姿态面对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以不变应万变。能否在这片肥沃的土壤上可持续的、健康的生根发芽,就看我们能否深化改革,实现蜕变。诚然,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和转型要走的路还很长,在这其中,既要把握住“主业”,确保主营业务不能丢,同时,要稳中求进,推广“副业”,不断实现业务创新,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在金融大环境中抢占先机,取得主动权,在实现自身健康发展的同时,推动当地实体经济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