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知识产权保护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489528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网络知识产权保护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论网络知识产权保护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论网络知识产权保护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论网络知识产权保护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论网络知识产权保护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网络知识产权保护(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摘要: 现代 社会 ,以信息为 内容 的数字 网络 技术引发了高 科技 的崛起,构成了当代高科技 发展 的主流,数字网络技术及其成果向各个领域的渗透和推广 应用 ,在客观上就要求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但是,网络技术以其无限的复制性,全球的传播性和变幻莫测的交互性已使知识产权体系的保护陷入尴尬境地,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现象非常普遍。本文从网络知识产权的概念入手, 分析 了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现状和 目前 的保护手段,并提出了关于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关键词: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知识产权保护 对策目录:一、知识产权与网络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网络知识产权二、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三

2、、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知识产权的保护手段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1、网络著作权保护2、数据库的保护 3、域名的保护 4、专利权的保护结束语网络和信息数字化技术的日益成熟,有利地促进了 教育 、科技、文化、 经济 等各项事业的发展。21 世纪的人类社会是一个数字化、网络化和知识化的社会。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通讯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对现有的 法律 制度提出了种种挑战,互联网无限的复制性、全球的传播性和变幻莫测的交互性,确实给知识产权体系以震撼,网络知识产权保护逐渐被提到日程上来。认真 研究 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与知识产权的关系,做好对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我国

3、加快市场经济建设步伐,迎接知识经济到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知识产权与网络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基于人们对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它是一种私权,本质上是特定主体依法专有的无形财产权,其客体是人类在 科学 、技术、文化等知识形态领域所创造的精神产品。保护知识产权的目的,是为了鼓励人们从事发明创造,并公开发明创造的成果,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知识传播与科技进步。知识产权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专有性” 、 “地域性”和“ 时间性”。1、专有性。也称垄断或独占性。是指知识产权的所有人对其权利的客体享有实施、占有、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别人要享有这种权利,必须经知

4、识产权所有人同意。 2、地域性。是对权利人的一种限制。它表示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所授予的知识产权,仅在那个国家和地区具有专有性,而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不具有专有性,即不受到法律保护。3、时间性。是指知识产权的保护受到时间的限制。超过规定的时间,就不再得到法律的保护。知识产权调整的是因确认、保护和行使知识产权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知识产权法的任务就是从法律上确认智力成果归生产者或合法受让人所有,用法律手段来保障权利人或其合法受让人对智力成果的所有权。网络知识产权网络知识产权就是由数字网络发展引起的或与其相关的各种知识产权。著作权包括版权和邻接权, 工业 产权包括专利、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

5、商号等。而网络知识产权除了传统知识产权的内涵外,又包括数据库,计算 机软件,多媒体,网络域名,数字化作品以及 电子 版权等。因此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的概念的外延已经扩大了很多。我们在网络上经常接触的电子邮件公共利益、在电子布告栏和新闻论坛上看到的信件,网上新闻资料库,资料传输站上的电脑软件、照片、图片、 音乐 、动画等,都可能作为作品受到著作权的保护。网络资源相对于传统的文字资源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一是数字化、网络化,这是网络信息资源的基本特征。二是信息量大,种类繁多,每天的 IE 浏览量堪称天文数字。三是信息更新周期短,网络信息节省了印刷、运输等环节,数据可以及时上传。四是资源庞大,开放性强

6、,信息资源不受地域限制,任何联网的计算机都可以上传和下载信息。五是组织分散,没有统一的管理机制和机构。网络信息资源的这些特征决定了网络知识产权具有与传统知识产权完全不同的特点,如知识产权具有专有性,而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则是公开,公共的信息;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而网络知识产权则是无国界的。二、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创意经济将成为 21 世纪的黄金产业,政策制定者应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尤其是网络高速发展的 时代 。 ”英国创意产业之父、创意集团和创意商学院的主席约翰霍金斯在 xx 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上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说。在网络环境下,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而新的网络

7、知识产权保护系统还很不完善,法律确认,保护的范围等还有争议,取证难等 问题 ,也是受网络技术制约的,以及实现社会与网络社会道德规范的矛盾与冲突,导致了网络共建整体行为的失范,使不少现实社会中遵纪守法的网民成为网上目无法纪的匿名侵权人。首先,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收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网络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传统知识产权的无形性,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等特点,但在网络环境中基本已经都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网络环境下的作品数字化,公开公共化,无国界化等新的特征。传播形式发生很大变化,速度更加迅捷,而且作品一旦在网上被公开,其传播,下载,复制等一系列的行为就很难被权利

8、人所掌握,即使发生侵权,也很难向法院举证。网络传输的普及和应用,为权利人实现自己的权利带来了困难。权利人无法知道自己的作品被谁使用了,如果使用了,使用了多少次,很难主张自己的权利。 其次,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大量的作品正在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快地从传统形式转换为网络形式,并上网传播,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作品的权利人以及传统形式的邻接权人与网络形式的传播者之间的权利冲突乃至纠纷。但是我国目前的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尚未完善,虽然已经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来约束网民的行为,但由于法律的滞后性和保守性,立法还远远不能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网络侵权行为具有涉及地域广,证据易删除、难保留,侵权数量大、

9、隐蔽性强等诸多特点,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且对于网络技术的立法,还面临着确认难,取证难,侵权责任分担复杂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难题。再次,人们在传统的社会现实与网络社会中的道德观念存在很大差异。传统的社会,依靠法律法规,社会道德以及社会舆论等的监督,以及周围人们的提醒或者注视下,传统的法律和道德都会相对很好的被维护。而网络社会是一个相对非常自由的空间,既没有中心,也没有明确的国界和地区的界限,人们受到的时间空间的束缚大大缩小。每个人上传到网上的信息都是以文字,图片,声音等显示出来,没有真实的署名,因此很难对网民的身份加以确认,所以任何人通过匿名的方式,都可以逃过道德,舆论的监督,

10、从而是网络的监管很难得到切实的落实。也正是由于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不完善,网络道德与社会道德的矛盾冲突,使得网络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大量发生。北京市一中院是全国法院系统受理网络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比较多的法院之一,1999 年,北京一中院受理了此类案件 12 件,而 xx 年上升到了 95 件。该院提供给记者的资料还显示,随着网络纠纷案件数量的不断递增,案件类型也在不断变化。 国家版权局 xx 年 1 号公告,向社会发布了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及要求恢复被删除或断开链接的网络内容的说明的示范格式。此举是国家版权局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 14 条、第 16 条的规定,逐步细化“书

11、面通知 ” 和“书面说明” 的内容,经过深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后制订的指导性格式范本。它们的发布,对切实维护权利人法定权利及便利网络服务提供者履行法律义务,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也将对规范我国网络环境下的版权保护秩序,促进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随后也表示:“保护知识产权不是应付国际压力,而是我们民族兴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柳斌杰说,保护知识产权、打击侵权盗版是“扫黄打非 ”重点任务之一,党中央、国务院对保护知识产权如此重视,首先是因为打击侵权盗版就是保护民族的创新能力,为全民族创造力的提升、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服务。其次

12、,高举保护知识产权的旗帜,履行我们的国际承诺,树立 中国 政府讲信誉、负责任的良好形象,为中国发展创造良好国际环境。第三是依法规范文化市场,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中国版权业健康发展,维护知识劳动者的合法利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是必需的,也是必须的。三、 网络 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知识产权的保护手段国际 社会 目前 对信息开发者权益保护的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 法律 手段;二是技术手段。技术方面的保护是我们接触较多的,例如我国大都采用的附带加密狗、加密卡或加密盘、对软件拷贝或使用进行限制等技术措施等,但同时也给开发工作增加了负担,给用户使用带来不便。而法律方面大多数国家都是通过版权

13、法来提供知识保护的。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这样的技术保护措施并不是坚不可摧的。尤其是 计算 机网络化的 发展 ,使得诸如美国白宫及五角大楼等等一些机构的绝密数据库,频繁地成为电脑高手们一试身手的对象。但是可以看到的是,我们的法律这种电脑入侵事件却并没有禁止性的规定,而是如果没有造成其它的侵权行为,则并不违法。传统的知识保护体系中,违法与不违法的界限是进入行为或由此获取的资料是否是“个人使用 ”。但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诸如“黑客” 这样的人物,是有可能通过网络接触到那些涉及国家安全的机密数据的,此时哪怕仅仅是“个人使用” 恐怕也并不是件有益的事。 “个人使用 ”概念的区别变得更为困难。由此我们

14、可以看出,技术保护不足以根本保护网络知识产权,还更需要法律保护的帮助。在美国,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由来已久。1789 年开始实施的宪法第一章第八条第八款指出,国会有权“保障著作家和发明人对各自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的期限内的专有权利,以促进 科学 和实用 艺术 的进步”。此后,美国又先后制订了专利法商标法 版权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 互联网法和软件专利 。为了全面执行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规定的各项义务,1994 年 12 月 8 日美国政府制订了乌拉圭回合协议法 ,对知识产权法律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对网上知识的保护是通过版权法来进行的。在原有体系中,从技术角度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本身并

15、不受到法律的保护,也就是说单纯地对技术保护措施进行解除一般并不违法。即只要有足够的技术手段,能够进入网络中那些绝密数据库并进行浏览是不违法的。除司法保护,美国还利用行政程序和仲裁制度保护网络知识产权。 日本在网络只是产权保护方面,建立强大的知识产权侵权应对机制,加大执法力度,对网络侵权行为严格打击和取缔,同时完善立法和各项保护制度,有力的打击了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欧洲是世界知识产权保护的发源地,20 世纪 70 年代起,伴随着欧洲国际商品贸易不断扩大和知识产权国际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欧洲各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今天,在欧盟若干知识产权法规的制定已经形成一个统一的“欧洲 ”权利制度,

16、保护知识产权领域的协调和统一已经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世界各国都在加大对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也都面临着修改、调整现行知识产权制度以适应 现代 技术的发展。许多国家、地区和有关组织也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和手段。如世界贸易组织通过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制定了版权条约和录音制品条约 ;美国 1998 年通过了数字千年著作权法 ;欧盟颁布了信息社会版权指令 。我国也在把握时机,立足本国国情并努力与国际接轨,寻求一条有效的解决途径,为越来越繁荣的网络知识产权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我国于 2001 年修改了著作权法 。xx 年,首次发布的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中,提出建设“ 创新国家” ,以及将打击侵权盗版的剑锋直戳网络领域。国务院在 xx 年出台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并且承诺在条件成熟时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 ,党的十七大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