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流千里(上)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489465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流千里(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铁流千里(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铁流千里(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铁流千里(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铁流千里(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铁流千里(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流千里(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铁流千里( 上)第一集 中央决策 挺进浙东 1937 年冬,浙西杭、嘉、湖地区先后沦陷,日寇对沦陷区大肆烧杀淫掠,人民生命财产遭受空前的浩劫。 杭、嘉、湖地区,人口稠密,特产丰富,经济发达,交通方便。日军为了巩固占领,保障海上交通的畅通,同时进行经济掠夺,以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因此,发展东南沿海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特别是建立浙东抗日根据地,刻不容缓。 1941 年 1 月 4 日,奉命北移的部队 9000 余人,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遭到国民政府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的 7 个师 8 万余人的包围袭击。这支部队英勇拼杀,奋战七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除 200

2、0 余人突围外,大部被俘、失散或牺牲。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并注意到江南战略地位的重要性。2 月 11 日,党中央、毛泽东对在华中作战作出新的战略部署。明确指出:华中指导中心应着重鄂豫陕边区、江南根据地、苏鲁战区三等基本战略地区。 236 页) 字幕:“关于浙东方面,即沪杭甬三角地区,我们力量素来薄弱,总指挥部应增辟这一战略基地,经过上海党在该地区创立游击根据地,中原局应注意指导上海党。 ” 这是党中央一个新的战略决策。 1941 年 4 月,日寇发动宁绍战役,十几万国民党军队在日寇入侵面前一触即溃。绍兴、镇海、宁波、慈溪、余姚等城

3、陷落。仅仅半个月时间,日寇即占领了杭甬线两侧、杭州以南整个地区。 根据这一新的形势,4 月 30 日,毛泽东、朱德等同志又在给刘少奇、陈毅、饶漱石的电报中指出:“敌占宁波、奉化、温州、福州如系久占,你们应该注意组织各该地之游击战争。有地方党者,指导地方党组织之,你们派少数人帮助之;无地方党者,由你们派人组织之。从吴淞,经上海、杭州、宁波直至福州,可以发展广大的游击战争。上海、杭州线的军事领导不可仅委托谭震林,他一人管不到许多,有单独成立战略单位之必要。 ” 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华中局和军部决定在沪杭甬的浙东地区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并把这个任务交给正在上海做地下工作的谭启龙。 三北,是浙东的余姚

4、、慈溪、镇海三县姚江以北的地区。这里地处沪杭甬三角地带,扼守杭州至宁波交通的要害,战略地位重要。 为了执行党中央、华中局开辟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决策,从 1941 年的 5 月开始,浦东工委派出姜文光、朱人俊、蔡群帆、林有璋、方晓、姚镜人、陆阳等率领的部队分 7 批,共 900 余人,南渡杭州湾,到达三北地区。 字幕: 5 月,姜文光、朱人俊率领“淞沪五支队” 一部 50 多人作为先遣队到达三北。 6 月,蔡群帆、林有璋率领“淞沪五支队” 一部 130 多人到达三北。 7 月,朱人俊率领 40 多人到达三北。同时,姚镜人、陆阳率领 100 多人,在姚北登陆。 8 月,凌汉琪、王荣桂率领“淞沪支

5、队” 一部 100 多人南下浙东。 同时,朱人俊、方晓率领 300 多人到达三北。 接着,潘林儒率领 100 多人也来到浙东。 这支部队,日后成为浙东游击纵队的骨干和开辟浙东抗日根据地的中坚力量。 浦东抗日武装到达三北后,与刘英为书记的中共浙江省委领导的绍属特派员杨思一和宁属特派员王文祥取得了联系,并在当地党组织和武装的配合下,开展抗日游击斗争。 字幕:刘英 中共浙江省委书记 正当三北地区抗日武装斗争蓬蓬勃勃展开之时,1942 年 2 月,浙江省委机关在温州遭到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省委书记刘英被捕,不久,刘英在永康方岩英勇牺牲。(照片资料:浙赣战役中,日军攻占龙游) (照片资料:浙赣战役中,日

6、机轰炸衢州) 这年的 5 月,日寇又发动浙赣战役,连陷诸暨、义乌、金华、衢县、江山,直趋上饶,先后侵占 20 多个县城。面临严峻的抗日形势,为了争取有利时机,扩大与发展抗日武装,开展浙东敌后抗日斗争,5 月 31 日,陈毅、曾山电令在上海的谭启龙“立即去浦东转浙东主持工作” 。 6 月 2 日,陈毅、曾山又电令“启龙与一师抽调出来的张文碧、刘亨云等同志组织浙东行委,尽可能抽调部分干部随同所抽调的武装电台,立即挺进到浙东敌后。提出配合国军作战与保家保乡口号,广泛开展敌后统战工作,采取多种多样名义和形式组织群众特别是武装力量,创造敌后根据地。 ” 事不迟疑,六月中旬的一个晚上,谭启龙、连柏生、张席

7、珍等率领一支 100 多人的队伍,从南汇乘上木帆船,经过一夜的航行,天刚亮时,在慈溪的古窑浦登陆。 接着,华中局、派来的何克希、张文碧、刘亨云、罗向桦、张季伦、张浪等一批干部也陆续到达浙东。字幕:谭启龙 浙东区党委书记 何克希 军事部长 杨思一 组织部长 顾德欢 秘书长兼宣传部长 7 月 28 日,浙东区党委成立,谭启龙任书记,何克希兼军事部长,杨思一兼组织部长,顾德欢为秘书长兼宣传部长。12 月 2 日,经中央批准,调整了区党委成员,区党委由谭启龙、何克希、张文碧组成,谭启龙任书记。以后又增补杨思一为区党委成员。 与此同时,成立了三北游击司令部,何克希为司令,谭启龙为政委,统一领导三北地区抗

8、击日伪军的斗争,开辟三北抗日根据地。 浙东区党委的成立,使浙东人民的抗日斗争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为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并取得抗战的胜利,提供了根本保证。 第二集 浴血杀敌 威震江南 到达三北的抗日部队。在敌伪顽的夹击下,浴血奋斗,不怕牺牲,威震大江南北。 1941 年 10 月 22 日,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宗德三大”在横河血战,大队长姜文光、大队附姚镜人等 29 人英勇献身。 11 月,游击队在梅园丘与日寇遭遇,经激战后,敌逃回据点,战斗中大队长陆阳等 16 人英勇牺牲。 1942 年 10 月,日军出动一千多人,分三路对我三北地区进行“扫荡” ,企图消灭三北的抗日武装。战斗在三北的我军奋起反击,蜀山渡、杨葛殿、竹山岙三战三捷,毙伤日伪军万余人,重挫日寇气焰。 就在我军进行艰苦的反“扫荡” 斗争时,国民党顽军艾庆璋部 1900 余人,纠集金山、平湖地方武装 2900 多兵力,向三北地区发起进攻,妄图趁我军立足未稳时,消灭我军。面对这种局面,根据军部指示,浙东区党委决定集中兵力歼灭艾庆璋部。 11 月 28 日,我浙东部队四支队、五支队,还有南进支队、诸暨八乡抗日自卫大队,林达率领的特务支队等1300 余人,向艾庆璋部发起进攻。经过激烈战斗,歼敌500 余人,缴获轻重机枪 10 余挺,步枪 500 余支,弹药一批,我军无一伤亡,这是我军到浙东后打得最大的胜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