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见病护理常规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487345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常见病护理常规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医常见病护理常规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医常见病护理常规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医常见病护理常规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医常见病护理常规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常见病护理常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常见病护理常规(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护理评估1)流行病学史及预防接种史。2)咳嗽性质,伴随症状,神志及意识等。3)患儿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4)患儿心理状况。5)辩证:初咳期,痉咳期,恢复期(脾气亏虚证,肺阴亏虚证)2 护理要点1 一般护理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执行呼吸道隔离3)避免接触异味,煎炒,辛辣,烟熏等刺激物,以免加重咳嗽。4)避免直接吹风。5)对幼小患儿在阵咳时要轻轻抱起,轻拍背部。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咳嗽的时间,性质及痰的色,质,量以及呼吸,神志,面色等情况。2)出现高热不退,气急鼻煽,紫绀,烦躁不安,喉间痰鸣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3)出现痰中带血,目睛及鼻腔出血时,应报告医师

2、,并配合处理。4)咳时两眼凝视,屏气或抽搐不停者,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3 给药护理中药汤剂或成药均在饭前服,药丸或药片药碾成粉末,温开水调服。4 饮食护理1)饮食易消化,富于营养,以少食多餐为原则。2)忌油腻,海腥发物或过甜过咸之品。5 情志护理1)组织轻症儿童游戏娱乐,以分散注意力,保持心情愉快,减少发作。2)做好烦躁哭闹患儿的情绪调护,可采用患儿喜欢的方式,如讲故事,听儿歌等。6 临证(症)施护1)初轻咳时,可将患儿坐起或站立,或侧卧位,必要时吸痰。2)服药,哺乳,以防呛入气管引起窒息。3)出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时,及时给氧。3 健康指导1)合理计划免疫接种,预防传染病。2)让患儿家属了

3、解本病知识,将患儿及时隔离。3)掌握缓解咳嗽的简单方法。4)加强营养,增强体质。5)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外出时,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十九 瘾疹多由禀性不耐或对某些物质敏感所致。以皮肤瘙痒,搔之出现红斑隆起,形如豆瓣,堆累成汁,发无定处,忽隐忽现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皮肤。荨麻疹可参照本病。1 护理评估1)感受外邪史。2)既往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风热犯表证,风寒束表证,血虚风燥证。2 护理要点1 一般护理1)按中医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毛织品,化纤衣服不要贴身穿。经常剪指甲,避免搔抓,以防继发感染。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 密切观察发疹的时间,部位,性质

4、,瘙痒的程度,舌脉的变化。2) 若见声音嘶哑,呼吸困难,有明显窒息感时,立即报告医师,做好抢救准备。3 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宜温服。风寒束表者,服药后以微微出汗为佳,注意避风保暖。2)血虚风燥者,要坚持服药至痊愈。4 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为宜,不宜过饱,流质或半流质,多饮水。禁辛辣刺激,鱼腥等食物。2)风热犯表者,多食清咽利喉之品。3)风寒束表者,忌食生冷,宜热食。4)血虚风燥者,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宜进清补,平补之品。3 情志护理本病较顽固,易反复,应劝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疹发时避免精神紧张,配合治疗。6 临证(症)施护1)风热犯表高热汗出者,多喝温开水,遵医嘱针刺降温。2)皮疹剧

5、痒者,遵医嘱可搽外用止痒水。3)风寒束表者,接触冷水,冷风,多喝热茶,注意保暖防寒。4)血虚风燥者,午后或夜间瘙痒加剧不能入睡时,遵医嘱针刺或给予镇静剂。5)喉头水肿者,做好喉部护理,如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变化时,立即报告医师,及时配合抢救。6)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遵医嘱针刺或给予缓泻剂。3 健康指导1)宣传本病知识,帮助患者寻找诱发因素,一经确认立即避免接触。2)指导患者起居有常,加强体育锻炼,预防本病复发。二十 湿疮因禀性不耐,风湿热邪客于肌肤所致。以皮疹呈多种形态,发无定处,易于湿烂流津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皮肤。湿疹可参照本病护理。1 护理评估1)皮损表现,瘙痒程度。2)生活方式,

6、排便状况。3)心理社会状况。4)辩证;湿热浸淫证,脾虚湿藴证,血虚风燥证。2 护理要点1 一般护理1)按中医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湿热浸淫者,室内宜干燥;脾虚湿藴者,室温略高。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皮疹性状大小,渗出,糜烂程度,瘙痒及全身情况。2)若发现患者皮肤反复滋水,淋漓,浸润成片,痒甚时,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3) 保持皮肤清洁,皮损处忌用热水,肥皂水清洗。避免搔抓,防止感染。3 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遵医嘱服用清热利湿,健脾止痒药时,注意观察药后反应。4 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蔬菜和水果,忌食辛辣及发物之品。2)若发现某种食物能加重或诱发本病时

7、,应禁忌食。5 情志护理由于病情反复发作,患者易产生急躁,忧虑心情,多劝慰使之情绪稳定,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6 临证(症)施护1)湿热浸淫者,保持皮损部位干燥,剧痒难以入寐时遵医嘱针刺。2)脾虚湿藴,糜烂渗出时,遵医嘱中药药液湿敷。3)血虚风燥,剧痒时,遵医嘱用耳针或艾灸止痒。3 健康指导1)向患者讲解本病的预防知识。2)注意饮食调理,避免疾病反复。3)患病期间,暂缓预防注射。4)保持情绪稳定,增强治疗信心。二十一 白庀因情志内伤,饮食失调所致。以皮肤上起红色斑片,上覆多层皮屑,抓去皮屑可见点状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皮肤。银屑病可参照本病护理。1 护理评估1)皮损表现。2)病程,饮食习惯,对

8、疾病的认知程度。3)心理社会状况。4)辩证:风热血燥证,血虚风燥证,瘀滞肌肤证。2 护理要点1 一般护理1)按中医皮肤科护理常规进行。2)重症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如出现大量脱屑,皮肤潮红等症状时,宜安排单人房间,严格床边隔离,做好生活护理。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 观察皮疹分布的部位,颜色,大小,鳞屑多少,瘙痒程度,有无出血点及同形反应。2) 患者突然出现全身弥漫性潮红,大量脱屑,伴有高热或痛痒剧烈,烦躁不安者,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护理。3 给药护理1) 中药汤剂一般温服为宜。2) 血热血燥患者宜偏凉服。3) 血虚风燥患者可饭后服。4 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豆制品,少食油腻

9、食物,忌鱼腥,辛辣刺激等食物和酒类5 情志护理此病较顽固,易复发,应勤于患者沟通,避免急躁不安情绪,忌怒,心情舒畅,保持良好情绪,使其配合治疗。6 临证(症)施护1)风热血燥者,瘙痒剧烈,遵医嘱外用中药膏涂擦。2)血虚风燥者,遵医嘱用中药浴治疗。3)瘀滞肌肤,皮损肥厚者,遵医嘱给予中药制剂膏外擦。4)换药前温水洗浴,再用软毛巾轻轻搓去鳞屑,不宜硬剥。禁用碱性肥皂和热水烫洗。换药时严格消毒,防止继发感染。5)对顽固性皮损,擦药后宜用油纸或纱布服帖,保持药物疗效。3 健康指导1)向患者讲解本病特点,治疗过程,用药常识,预防复发措施及注意事项。2)向患者说明不良情绪对本病的危害,指导患者采用心理咨询

10、和宣泄方法,以缓解紧张,焦虑,自卑等情绪。3)指导患者掌握疾病的演变规律,必要时加以记录,定期复查,为医师治疗疾病提供线索。4)指导患者合理进行体育锻炼及适当的文体活动,提高机体免疫力,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5)指导患者合理调配饮食,忌食辛辣刺激发物;室温宜凉爽,忌热水烫澡,避免搔抓。 二十二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1 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1)向患者说明小夹板固定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2)整复固定完毕,搬动患者时,注意保护患肢,保持正确的位置,严防骨折断端重新移位。3)固定期间,抬高患肢并保持患肢的功能位或所需特殊体位。4)注意观察小夹板包扎的松紧度,以布带能在夹板上下移动

11、 1 厘米为标准,随着患肢肿胀逐渐消退时,及时报告医师,进行调整。5)经常巡视病房,倾听患者主诉,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如发现肢端皮肤青紫或苍白,肤温较对侧下降甚至冰凉,主诉剧痛,麻木等现象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6)整复固定后麻醉药效消失,患者感觉正常后,即可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7)经常检查压垫的放置位置是否合适,避免夹板压迫,形成压疮。保持小夹板的清洁。8)解除固定后,如需中药熏洗,热敷,应给予具体指导。二十三 石膏外固定护理常规1 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1) 石膏固定前清洁患肢,如有伤口先清洁再换药。2) 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主动配合。3) 上石膏当天需床头交接班,倾听患

12、者主诉,严密观察肢体血液循环和感觉运动状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4) 四肢石膏外固定术后,抬高患肢以利消肿。 2 石膏未干固护理1)石膏未干固时,不应覆盖被物,如天气寒冷,盖被需用支架托起,以防石膏变形或折断2)尽量不要搬动患者,若需变换体位,要用手掌托付石膏,协助搬移,忌用手指压捏。3 石膏干固后护理1)注意保持石膏清洁,勿使尿,便等污染。翻身或改变体位时要平托石膏,力量要轻柔均匀,避免折断变形。2)密切观察伤口渗血及患肢血运情况,如石膏表面有血迹渗出并逐渐扩大,为持续出血征象,报告医师,及时处理。3)石膏固定后可指导患者进行石膏内的肌肉舒缩活动和未被固定的关节,肢体活动。如病情

13、允许,应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以减少术后并发症4 注意加强石膏边缘及骨突部位的皮肤护理,如发现局部疼痛,红肿,瘀斑等早期压疮症状,及时处理。石膏过紧或松动,变形时,报告医师,及时更换。5 拆除石膏后,按“骨折患者功能锻炼法”进行功能锻炼。二十四 椒疮因外感风热邪毒,内有脾胃积热,内外合邪,上壅胞睑,脉络阻滞,气血失和,或邪毒淤积所致。以睑内有砂涩微痒感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胞睑,与脾胃有关。沙眼可参照本病护理。1 护理评估1)患者所住环境,个人卫生习惯。2)眼部症状,有无视物模糊。3)心理社会状况。4)眼部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5)辩证:风热客睑证、热毒壅盛证、血热瘀滞证。2 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a

14、 按中医眼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b 执行接触性隔离。c 患者的毛巾,脸盆,手帕,衣物等定期暴晒或消毒。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密切观察患眼的痒、干涩、痛、分泌物、羞明流泪及视力变化。3)给药护理内服中药宜温服。4)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酒。5)情志护理劝慰患者控制情绪,不易激动,避免肝火上炎。6)临证(症)施护a 眼痒、干涩、痛者,遵医嘱滴用眼药水。b 眼分泌物多时,遵医嘱用清热解毒中药煎水去渣后洗眼。c 眼睛畏光、流泪时,应当避光,必要时配戴护眼镜。3 健康指导1) 椒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传染性眼病,其毒邪常附着在患眼的分泌物及泪液中,易经手、毛巾、水源等传染他人,应加强其

15、防治。2) 指导患者注意环境及个人卫生,提倡一人一巾,水源充足的地方提倡流动水洗脸,不用手揉眼。3) 患者的洗脸用具要与健康人分开使用,应挂在通风处或晒干,以免传染他人。4) 患病期间不宜去游泳馆游泳。5)稳定情绪,避免肝火上炎二十五 圆胬内障因年老体弱,气血不足,晶珠失养所致。以视力缓慢下降,终致失明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晶珠,与肝、肾、脾有关。老年性白内障可参照本病护理。1 护理评估1) 高血压、糖尿病病史。2) 视物模糊症状。3) 心理社会状况。4) 眼部检查结果。5) 辩证:肝肾不足证、脾虚气弱证。2 护理要点1) 一般护理a 按中医眼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b 协助医师对患者进行视功能检

16、查。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a 患者出现眼胀、头痛、眼压增高时,报告医师。b 若需手术治疗时,术前观察患者血压、脉搏、神志及二便等情况。C 术后按内眼术后护理常规护理。3) 给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4) 饮食护理a 饮食宜清淡、营养丰富,多食含硒、锌的食物,有利于患眼的恢复。b 忌食辛辣、油腻、煎炸食物.5)情志护理a 患者安心静养,勿恼怒。b 耐心向患者解释手术情况,解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6)临证(症)施护a 术后指导患者在一周内应减少头部活动及弯腰用力动作。b 实施人工晶体植入者,散瞳应慎重,遵医嘱执行。3 健康指导1) 积极治疗,以控制或减缓晶珠混浊的发展。时机成熟,遵医嘱实施手术治疗。2) 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疾病者,应积极治疗。3) 注意饮食调护,宜食益气、补血之品,忌辛辣煎炸食物。二十六 云雾移睛因神膏为邪所乘,混浊不清;或气血亏虚,目窍失养所致。以自觉眼前有蚊蝇蛛丝或云雾样漂浮物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神膏,与肝、肾有关。玻璃体混浊可参照本病护理。1 护理评估1) 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