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内白皮(美容)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487343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内白皮(美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内白皮(美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内白皮(美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内白皮(美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内白皮(美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内白皮(美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内白皮(美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呷嗽:指哮喘。从发病时咳嗽气急痰 鸣,呷呀有声而得名。伏连:痨虫伏于内脏,接连传注,而形成五脏俱损的痨病。痫病: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神智异常的病症。 临床以突然意识丧 失, 发则仆倒,不省人事, 强直抽搐,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或口中怪叫为特征。移 时苏醒,一如常人。暴厥:指猝然昏倒,不省人事, “脉至如喘”的病症,见于素问 大奇论。薄厥:由暴怒而致气血并逆使人昏厥者。难经五泄:有胃泄、脾泄、大肠泄、小肠泄、大瘕泄。滞下:指痢疾。就排便阻滞不畅 而言。肠癖:指痢疾。肠中积滞,排出时澼澼有声,故名。癥积:指腹内结块固定不移,质 地较硬,痛有定 处,病在血分,是为脏病。蜘蛛蛊:即臌胀,喻腹大肢细,形如蜘蛛

2、的臌胀。影袋:瘿块肿大,如囊似袋,故名。又名瘿囊、 瘿瘤。涌水:水自上而下如泉之涌也,由肺移寒于肾, 肾气不化所致。开鬼门:“鬼门”指汗孔,即发汗之意。洁净府:“净府”指膀胱,即利小便之意。癃闭:癃闭是小便量少,排尿困 难,甚 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病症。其中又以小便不畅,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称为癃;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者称为闭。关格:指脾肾阴阳衰惫,气化不利,邪浊内蕴而致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梅核气:郁证之一.咽中如梅核堵塞,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的病症,多由肝郁气滞痰凝而致。脏躁:郁证之一。妇人中年以后,心气不足,心神失养,表 现为“喜悲伤欲哭,有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等症状。葡萄疫

3、:即紫斑,血症的一种。血溢于肌肤之间,皮肤见青紫斑点,色若葡萄而得名。脱汗:病情危重时突然大汗淋漓,汗出如珠,多伴神疲息短,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或散大无力,是阳气欲脱的病危之象,故名。战汗:急性热病过程中,突然恶 寒战栗, 继之全身汗出,谓之战汗,为邪正交争之象。尪痹:因风寒湿热之邪留滞于筋骨关节,久之 损伤肝肾阴血。以肢体关节疼痛剧烈,肿大僵硬变形,屈伸受限,活动不利为主要表现的痹症。历节风:风寒湿邪,侵入经脉,流注关节所致。证见关节肿胀,游走不定,疼痛剧烈,不能屈伸。刚痉:痉病的一种,发热无汗者 为刚痉。痿躄:即痿证。 “痿”为肢体软弱, 驰纵不收;“ 躄”为足软无力,不能任地。1.什么是喘

4、证的“上盛下虚证”?试述其病机及证治。所谓喘证的“上盛下虚证” 是指痰气壅盛于肺,肾元亏损于下的肺实肾虚之喘证。其病机为痰浊壅盛于肺,肺失肃降;肾气亏之于下,气失摄纳 ,肺 肾同病,邪实正虚。临床表现既有喘咳气急、痰多、胸中窒闷等痰气壅肺的证候,又见气息短促、呼多吸少、动则喘甚等肾不纳气的征象。治当化痰降逆,温肾纳气。方用苏子降气汤加减。2.哮证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发作期应如何处理?哮证的治疗,当朱丹溪“ 未发以扶正气为主, 继发以攻邪气 为急”之说,以 “发时治标,平 时治本”为基本原则。发时攻邪治标,祛痰利气,寒痰宜温化宣肺,热痰当清化肃肺,寒热错杂者,当温清并施,表证明显者兼以解表,属风痰

5、为患者又当祛风涤 痰;反复日久,正虚邪 实者,又当兼顾,不可单纯拘泥于祛邪。若发生喘脱危候,当急予扶正救脱。平时应扶正治本,阳气虚者应予温补、阴虚者则予滋养,分别采取补肺、健脾、益肾等法,以冀减轻,减少或控制其发作。3.治疗哪类胃病要掌握“疏肝不忘和胃,理气慎防 伤阴”的原 则?为什么?肝气犯胃证胃痛需掌握上述治疗原则。肝气郁 结,横逆犯胃,使胃气郁滞,失于和降,不通则痛。治疗中“疏肝即可和胃”。因此,治 疗上首先要疏肝。但发病的关键在与胃失和降,主脏在胃,故同时要和胃。气滞易化火 伤阴,而理气药又多为辛温燥热 ,易 伤阴液,使病情迁延, 变生它证。故用 药时应选用理气不伤阴之品,如佛手、香橼

6、、绿萼梅等。4.何谓”逆流挽舟”法?其适应证和代表方剂是什麽?逆流挽舟法主要应用于痢疾初起,兼有表 证,属表邪内陷者,用解表的方法,使内陷之外邪还从表而外出,犹如逆水挽舟上行之意,是治疗 痢疾初起有表证者的方法。常选用人参败毒散、荆防败毒散治疗。5.试简要说明黄疸的辨证原则和治疗大法。黄疸的辨证应以阴阳为纲,临证应 根据黄疸的色泽、 结合病史、症状,区别阳黄与阴黄。阳黄以湿 热疫毒为主,分清热重于湿、湿重于热、胆腑郁热与疫毒炽盛的不同。阴黄以脾虚寒湿为主,注意有无血瘀。治疗大法是化湿邪,利小便。属湿热者清热化湿,佐以通利腑气,属寒湿者健脾温化。利小便,主要是通过淡渗利湿,达到退黄的目的。至于急

7、黄热毒炽盛,邪入心营者,又当清热解毒、凉营开窍为主;阴黄脾虚湿滞者,治以健脾养血,利湿退黄。6.如何根据经络循行辨别头痛的发病部位?如何选用适当的引经药?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均循 头面,厥阴 经亦上会于巅顶 ,由于受邪之脏腑经络不同,头痛之部位亦不同。大抵太阳头痛,多在头后部,下连于项;阳明头痛,多在前额部及眉棱骨等处;少阳头痛,多在头之两侧,并连及于耳;厥阴头痛则在巅顶部位,或 连目系。 临床治疗头痛,除根据辩证论治原则外,还可根据头痛的部位,参照经络循行路线,选择引经药 ,配合 辩证选方,可以提高疗效。如,太阳头痛选用羌活、蔓荆子、川芎;阳明头痛,选用葛根、白芷、知母;少阳头痛, 选用

8、柴胡、黄芩、川芎;厥阴头痛,选用吴茱萸、藁本等。7.什么叫提壶揭盖法?其理论依据是什么?具体包括哪些内容?答:提壶揭盖法就是通过开提肺气、升 举中气,而使下焦之气通利的方法,主要用于治 疗癃闭小便不通,特别是肺热气壅或肝郁气滞所导致的小便不通。其理 论依据是 “上窍开则下窍自通”,是取类比象于提壶倒水时须揭其盖方能倒出的现象。因开提肺气有助于恢复肺的通调 水道、下 输膀胱的功能,而升举中气有助于膀胱的气化,从而达到通利小便的目的。提壶揭盖法具体包括:取嚏法。探吐法。 开提肺气的药物:桔梗、紫菀、升麻、杏仁等。8.如何理解“病痰饮者,当以温 药和之”的临床意义?答:“病痰饮者,当以温 药和之”是

9、指治疗痰饮当以温化为主。因饮为阴邪,遇寒 则聚,得温则行。具体而言,还当分别标本缓急,根据表里虚 实的不同,采取相 应的处理,水饮壅盛者祛饮治标,阳微气虚者温阳治本。在表者宜温散发汗,在里者宜温化利水,正虚者宜补,邪实者当攻,如属邪实正虚,治当消 补兼施,饮热相杂者又当温凉并用。9.治疗痹证使用剧毒药时应注意哪些事项在使用剧毒药时应注意以下事项:药物剂量应由小量开始,逐渐增加。 药物应先熟后生,先用炮制过的,若用后症情不减,再用生品。煎煮时间要长,久煎可以缓和其毒性。可配解毒药物,如与甘草同煎,或与白蜜同服。密切观察药后反应,若药后患者有唇舌 发麻,手足麻木,恶心、心慌、脉迟等中毒症状时,应立

10、即停药,并及时采取解救措施,如用大剂量的蜂蜜、淘米水、或大剂量的防风甘草绿豆汤以解救。若副反应轻微, 则应酌情减轻用量。10.如何理解“治痿独取阳明”?主要指治疗痿证要重视调理后天脾胃。胃 为水谷之海,气血津液的生化之源。肺的津液来源于脾胃,肝肾之精亦来自于脾胃,如果脾胃不健,则气血津液生化不足,肺肝肾津液匮乏,则肢体失于濡养,痿 证不易恢复,调理脾胃可是津液生化充足,则 痿证易治。11.肺痨治疗为何要重视“培土生金”法?应脾为生化之源,功能输水谷之精气以养肺,故当重视补脾助肺, “培土生金”的治疗措施,以畅化源。脾为肺之母, “祭虫”伤肺,肺虚好夺脾气以自养 则脾亦虚,脾虚不能化水谷为精微上

11、输以养肺,则肺更虚。终致肺脾同病,气阴两伤,伴见疲乏、食少、便溏等脾虚症状。治当益气养阴,补肺健脾,忌用帝皇、阿胶、麦冬等滋腻药。进而言之,即使肺阴亏损之证,亦当在甘寒滋阴的同时,兼伍甘淡实脾之药,帮助脾胃对滋阴药的运化吸收,以免纯阴滋腻碍脾,但用药不宜香燥,以免耗气、劫液、 动血。方宗参苓白术散意,药如橘白、谷芽、山药、扁豆、 莲肉、苡仁等。12.试述噎膈的病理演变过程?噎膈一病,多由饮食不当,情志失调,或久病年老等而致痰、气、瘀交结于食道、胃口,使食道狭窄,上下不通渐积而成。初起多为痰气交阻,或痰瘀互结,正虚不著,以邪实为主。病情 进一步发展,日久津液逐渐枯竭,胃腑失于濡养,痰、气、瘀交结

12、倍甚,形成虚 实夹杂之候。随着病情逐渐恶化,阴津日耗,阴血枯槁,阴伤及阳,肾气耗竭,中气衰败,化源告竭,乃表现为形体消瘦日甚,或伴肢体浮肿等气虚阳微,正气不支之危象。在此阶段,若阳竭于上而水谷不入,阴竭于下而二便不通,称之为“关格”,系开合失司,阴阳离绝的表现。13.何谓“胃不和则卧不安”?如何治疗?“胃不和则卧不安” 出自内经素问。因暴 饮暴食,宿食停滞,脾胃受损, 酿生痰热,壅遏于中,痰热上扰,胃气失和,而不得安寐。症 见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伴口苦,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当清热化痰,和中安神,用黄连温胆汤加味。14.胃痛、呕吐、噎膈均可见胃阴不足之症,其病理表现和

13、治疗原则有何不同?胃痛胃阴不足证病机为胃阴亏虚,胃失濡养,气机不利,不通则通。症见胃脘隐隐灼痛,似 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干 结,舌 红少津,脉细数。治以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代表方: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呕吐胃阴不足症病机 为胃阴不足,胃失濡润,和解失司,胃气上逆。症见呕吐反复发作,时作干呕,口燥咽干,似饥而不欲食,舌红少津,脉多 细数。治以滋养胃阴,降逆止呕。代表方:麦 门冬汤。噎膈胃阴不足证病机为胃阴亏耗,食道失于濡 润,症 见吞咽梗涩疼痛,固体食物难入,形体消瘦,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舌红干或有裂纹,脉细弦或细数。治疗原则为滋阴润燥生津。代表方:沙参麦冬汤。

14、15.肝气郁结可导致胃痛、呕吐和泄泻,其发病机理与治法、选方有何不同?肝气郁结所导致的胃痛,其发 病机理是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横逆犯胃,导致胃气郁滞,不通 则痛,治法是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代表方是柴胡疏肝散。肝气郁结所导致的呕吐,其发病机理是由于肝气郁滞,横逆犯胃,导致胃气郁滞,失于和降,胃气上逆而致呕吐,治法是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止呕,代表方是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肝气郁滞所导致的泄泻,其发病机理是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横逆乘脾,脾运失司,而致脾虚湿盛 发为泄泻,治法是疏肝理气,健脾燥湿,代表方是痛泻要方。16.应当怎样理解“无积不成痢”, “痢先当头下”和“痢无止法 ”的说法?“无积不成痢”指痢

15、疾的形成与积滞有关。不论是外感实邪或饮食不节,使湿热、疫毒、寒湿之邪积塞肠中,气血与之相搏,肠道传导失司,脂络受伤,气血凝滞而发为痢疾。 “痢先当头下”和“痢无止法”是指痢疾的治疗上首先采用通调之法,清热化湿解毒,兼以调气行血导滞,通因通用,因势利导,去其邪 实积滞之病因,忌用收涩止泻之品,以免关门留寇。尤其是急性暴痢,若早投止涩,易致积滞不除,邪恋不去,转为慢性。但久痢不止,脾胃虚寒,滑脱不禁者,仍可辩证运用温补脾肾,收涩固脱之法,不可拘泥于“痢无止法”。17.胁痛与黄疸、积聚等病有何关系?胁痛与黄疸、积聚均属肝胆系病症,三者在病机演 变与转归 方面存在着某些必然的联系。在黄疸、 积聚的某些

16、症候或疾病的某些阶段可以伴有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但三者的临床特征各不相同。一般来 说,黄疸以身目发黄为特征,积聚以胁下或腹内 结块,或痛或 胀为特征,而胁痛则以胁肋疼痛为主,并不一定伴有身目发黄或腹内结块。同时,三者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例如,胁痛之肝胆湿热证,若湿 热过盛,熏蒸肝胆,肝失疏泄,胆汁外溢,可伴见身目发黄,此为胁痛与黄疸并见。若胁痛日久不愈,气血运行不 畅,亦可兼见胁下结块,胀痛不定,此为胁痛与积聚兼 见。18.癥积的治疗原则和治疗大法分别是什么?癥积的治疗原则是根据虚实的不同分初、中、末三个阶段施治。初起邪实以消散为主;中期邪实正虚,则宜攻补兼施,后期正虚为主,养正除积。其治疗大法是祛瘀理气,软坚散积为主,扶以扶正之法。19.臌胀使用峻下逐水剂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是什么?运用是应注意哪些问题?逐水剂的适应症是实胀,凡病程 较短,正气尚未 过渡消耗,饮食未减,而腹胀殊甚,腹水持续增长,溲少便秘,脉象有力,服利尿药少效,属体实邪实者,可暂用攻逐一法,以缓其急,减轻病人痛苦, 缩短疗效。禁忌症:正虚体弱,饮食甚少;发热,黄疸日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