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基础知识测试卷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485337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科学基础知识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科学基础知识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科学基础知识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科学基础知识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科学基础知识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科学基础知识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科学基础知识测试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龙文教育 LONG WEN EDUCATION第 1 页 共 6 页0 ts0 ts0 tv0 tv七年级科学基础知识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空 2 分,共 40 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相应的空格中)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各种介质中声速都不变 B.音调高的都是噪声C.音色也是声音的一个特征 D.超声波是指人听起来特别响的声音2、古代的侦察兵为早发现敌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对这种做法解释错误的是 ( )A、马蹄踏在地面上时,使地面振动而发声 B、马蹄声可以沿地面传播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入人耳 D、地面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3、我国有许多农历的节日,下列哪项不

2、是农历节日 ( )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国庆节4、从我国的“清明节”到“国际劳动节” ,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A、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C、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D、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5、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B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C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隆起而成的D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6、根据右图,回答:图上的 A、B、C、D 四地中,处于晨线上的和处于深夜的分别是 ( )AA

3、地、B 地 BD 地、B 地 CC 地、B 地 DA 地、C 地7、用图像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 )甲 乙 丙 丁A、甲图和丙图 B、甲图和丁图 C、乙图和丙图 D、乙图和丁图8、 某汽车在平直的道路上做直线运动。若从绿灯亮起开始记时,汽车由静止开始加速,达到某一速度后匀速行驶,遇到下一个路口红灯亮起,开始刹车减速,直到停止。则在此运动过程中,下列图像可表示汽车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是: ( )龙文教育 LONG WEN EDUCATION第 2 页 共 6 页9、如右图所示,弹簧秤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物重 G= 1N,则弹簧秤 A 和 B 的示数

4、分别为( )A.1 N,0 B.0,1N C.2N,1N D.1N,1N10、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一物体在拉力的作用下作匀速直线运动,则这个拉力可能的方向是( )1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来解释的是 ( )A在水平操场上滚动的足球,最终会停下来B人走路被石头绊倒会向前倾倒C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物体上撞击几下,锤头就能紧套在锤柄上D子弹从枪膛里射出后,虽然不再受到火药的推力,但是仍然向前运动12、 赛艇(rowing)是奥运会传统比赛项目之一,运动员用力向后划水时赛艇就向前进,这一现象表明 ( )A力使赛艇的惯性发生了改变B浆对水的作用力是使赛艇运动的原因C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水

5、对浆的作用力大于浆对水的作用力13、下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 )14、汽车停在公路上,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 ( )A、汽车的重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 B、汽车对路面的压力和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C、汽车的重力和汽车对地球的吸引力 D、汽车的重力和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15、用 100 牛的力把一个重为 10 牛的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当压力减为 50 牛时,物体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则物体下滑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A、5 牛 B、10 牛 C、40 牛 D、50 牛16、如图所示,小明同学用一个 20 牛水平推力推停在地面上的汽车,但没有推动。对此现象以下说法正

6、确的是( )A、汽车受到的摩擦力小于 20 牛 B、汽车没有受到静摩擦力C、汽车受到的摩擦力等于 20 牛 D、汽车受到的摩擦力大于 20 牛17、在电影院不同座位上的观众都能看清银幕上的画面,这是因为光在银幕上发生 ( )A、镜面反射 B、漫反射C、可能是镜面反射也可能是漫反射 D、不发生反射,是银幕本身发光龙文教育 LONG WEN EDUCATION第 3 页 共 6 页18、下图中的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 B C D19、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下图所示的 ( )20、 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

7、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 ,还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实验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的虚像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的虚像B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的实像C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的虚像D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的实像二、作图题(共 14 分,请按照要求画出相应的图形)21、在下列虚线框内画出合适的透镜

8、。 (4 分)22、如图,MN为平面镜,画出点光源S射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的光路图。 (3分)23、重为 45 牛的物体 A 静止在斜面上,请画出物体 A 受到的重力的图示。 (3 分)24、如图,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及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4 分)空气水龙文教育 LONG WEN EDUCATION第 4 页 共 6 页三、简答题:(每空 2 分,共 52 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相应的空格中)25、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时太阳直射在_线(2)这天是_月_日前后,节气为_ (3)这天赤道上的昼夜状况是_ (4)南极圈以南地区会出现_现象(5)这段时期北半球是_

9、季,昼夜长短总体情况为_。26、从北极的上空看到图中 A、 B、 C、 D 四地中,处在晨线上的是 ,过 6 小时以后处于深夜的是 。如果图中 D 处是中国,则 B 处最有可能的是下列哪个国家 。A、日本 B、英国 C、巴西 D、美国27、读 某 地 的 等 高 线 地 形 图 , 回 答 下 列 问 题 :( 1) A、 B、 C三 点 中 地 势 最 高 的 是 _;( 2) C点 处 的 地 形 是 _。28、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时,用弹簧秤拉动木块在水平面上匀速滑动,如图所示,此时弹簧秤的示数是_牛。29、如图,甲、乙两人都站在滑板上,当甲用力推乙时,乙在往后退的同时甲也会往后退。这是由

10、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当他们的手不再接触时还能继续向相反的方向后退一段距离,这是因为人具有_,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30、1)当你推箱子时,箱子越重,推起来越费力;地面越粗糙,推起来越费力。由此,你提出的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跟 和 有关。(2)下表是某实验小组同学探究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记录:实验序号 接触面的材料 压力/牛 滑动摩擦力/牛1 木块与木板 4 0.82 木块与木板 6 1.23 木块与毛巾 6 1.3分析比较序号 1 与 2 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分析比较序号 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机轮是: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3)上述研究

11、问题的方法叫 。0 500 1000 400A0C0B0龙文教育 LONG WEN EDUCATION第 5 页 共 6 页31、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实验中,让小车每次从斜面顶端处由静止滑下,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结果记录在下表中。接触面 毛巾 棉布 木板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大 较大 小小车运动的距离 S(单位:cm) 1830 2683(1) 第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时的停止位置如图所示,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_ cm。(2)分析表中内容可知: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_,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_。(3)根据实验结果推理可得:若接触面完全光滑,

12、即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轨道足够长,小车将一直做_运动。可见,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_的原因。四、分析计算题(32 题 4 分,33 题 6 分,共 10 分)32、右图是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骑车者和跑步者是否同时出发? (填“是”或“否” )(2)跑步者前进 200 米路程所用的时间为 秒。(3)骑车者的速度为 米/秒;跑步者的速度为 米/秒。33、某一集装箱码头,用起重机对集装箱进行装卸。(1)若起重机的钢索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 2.2104 牛,它能否匀速提起 2 吨的集装箱,请通过计算说明。龙文教育 LONG WEN EDUCATION第 6 页 共 6 页(2)如果在 1 分钟内,该起重机能使集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