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平面视觉设计与生活、文化的融合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3482113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析平面视觉设计与生活、文化的融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探析平面视觉设计与生活、文化的融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探析平面视觉设计与生活、文化的融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探析平面视觉设计与生活、文化的融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探析平面视觉设计与生活、文化的融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析平面视觉设计与生活、文化的融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析平面视觉设计与生活、文化的融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析平面视觉设计与生活、文化的融合摘要:“生活”、“文化”这是两个不同概念的词,但在平面视觉设计中它们起到了不可分割的作用。在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的所有物体都是设计中的原点,再结合了文化思想的融合。如:靳埭强海报艺术 “物我融情,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就融入中国古典文化中的道家文化思想,与现实生活中的物体相结合,并将它赋予审美的内涵,达到一种高度的艺术心灵涵养所至的艺术境界。由此可见,平面视觉设计与“生活”,“文化”相融合的观点,奠定了我们在今后设计生涯中的设计思想及确定的方向!关键词:平面视觉设计;生活、文化的融合;“物我融情,天人合一”目录一、背景 1二、方案论证 1三、平面视觉设计与生活、文

2、化的融合 1四、靳埭强海报艺术分析“物我融情,天人合一” 2总结 9致谢 9附录 9参考文献及网站 10文化背景庄子齐物论有云“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之句,强调个人内心与天地和谐,以期达到一种高度的和谐之美,即“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而“天人合一”是“天和”、“人和”、“心和”的总合。我认为;靳埭强先生的海报作品亦强调“天和”、“人和”与“心和”的和谐关系,并将它赋予审美的内涵,达到了一种高度的艺术心灵涵养所至的艺术境界。靳先生在进行艺术创作的同时亦致力于社会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关注和推动祖国的设计事业与设计教育的发展,他说:“设计师是社会的一份子,是地球的一份子,因此,我的工作是有利于人

3、群,亦常不计利益地做一些关心社会、关心地球和推动文化艺术的设计。”方案论证道家哲学原理“道法自然”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道可道,非常道。“道”的基本涵义为道路,又可以表达规律、法则的概念,指事物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法”意为“遵循”和“效法”;“自然”指事物存在的根据和自身活动的内部根源,即事物自身所具有的本质和属性。设计要从客观实际出发,研究、分析、总结和遵循生活运行法则和发展规律,以结合文化持续发展。这种道家哲学思想更能体现了设计与生活、文化的融合。平面视觉设计与生活、文化的融合生活、文化和设计是可以相互融合的,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不懂得

4、生活的人,肯定不能做出好的设计,设计不是干想,你要从生活里得到体验再来用于设计,设计跟生活的密切关系决定了它的职业特点,感受时尚最快捷的方式就要从生活中去挖掘。另外一个角度,享受生活是精神的放松,会生活是做好工作的前提,而文化是推动生活中精神文明的精髓,促使社会发展的动力。平面视觉设计正是融入了更多的文化体裁,才促使它们不断发展,产生了许多不同的设计流派及风格。如:靳埭强海报艺术 “物我融情,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就融入中国古典文化中的道家文化思想,与现实生活中的物体相结合,并将它赋予审美的内涵,达到一种高度的艺术心灵涵养所至的艺术境界。同时在平面招贴设计中也出现了与生活中相关的同构图形的表现形

5、式,具代表性的有替代、拼置、正负、填充这四种。它们都是与生活中所接触的生活物体及不同文化内涵相关,进行演变得出的结论。设计也可以是一种仿生学,不仅是其他工业、建筑及产品等设计,而且在我们的平面视觉设计中也是如此,在许多的平面设计中,色彩、几何形态等都是结合了生活中的每一见事物进行演化设计的的,它们是设计的思想来源,是创造设计艺术生活的灵感靳埭强海报艺术分析“物我融情,天人合一”“天和”,意即“与天和”,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和睦相处。靳先生在其参加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四地设计师“沟通”海报邀请展作品沟通系列海报中,用石砚、小石山、试金石等不同的石块和形状来表现四地的地理特征及同源同宗同胞的

6、血脉亲情,表达了靳先生促进四地文化艺术的沟通与交流,服务于民族的“天和”与“人和”精神。”“心和”,即心灵的和谐,是心与心,心与物,心与道之间的和谐与交融。靳先生在为国际舞蹈学院舞蹈节所做的海报中,亦蝶亦舞者的图形,是庄周梦蝶,还是我舞蝶?这其实是靳先生心中的蝶舞,是他自身的心境写照,是心灵与艺术的和谐。而自在系列花纹纸海报不仅表现了纸与人与自然的和谐,亦表现了心与心、心与自然的和谐,草鞋、山石、落叶、睡莲惧为其心的关照,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是自然之中的我心?还是我心中的自在,亦是亦非,心若行云流水、空灵明觉,表现了靳先生心灵修养的至美境界。三和实乃宽大心胸所产生的“广大的和谐”。靳先生作品的

7、和谐之美,是靳先生以中国人文精神观照宇宙,获得“人与自然在精神上同享生命无穷的喜悦与美妙。”其墨与色、黑与白、拙与巧、实与虚等的交融与和谐,使观者感受到靳先生艺术精神与心灵的浸润。“得至美而游乎至乐。”。老子以清静为天下正,提出“致虚极,守静笃”原则;道家亦有“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之论。要求克服杂念,排除外界干扰,保持清明平和状态,惟此,才能悟道,产生出超常的智慧,使心灵无拘无束,逍遥自在。靳埭强先生的海报作品中大量余白所产生的恬淡虚静,亦符合道家此至高之境界。白色通常是靳先生海报的底色,不但充满了诗意,而且凸显了主题,充盈着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在靳埭强 1993 台北设计讲座海报中大片的余白

8、中便是如此。以形而论,余白为海洋,石与纸间为海峡;以意而论,余白为空间、为意念,石与纸间为交流、为沟通;而沟通系列海报,更是将这一空白的创意发挥的淋漓尽致。以静凸现动,以余白凸现主题,是靳先生海报创作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大量的余白使观者产生一种沉静空灵之感,以凸显主题之凝重强烈,使之产生出一种对比与和谐。同时,靳先生“用墨以啬”使主题“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获得夺目之感。香港艺术家年奖海报便是如此,以大片余白凸显试剑石的刚劲强烈,而使用压裁手法使石断开,凸现“成功之前,必磨剑练功试剑石断,锋芒显现。”的强烈视觉效果,令人拍案叫绝。靳先生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举行设计教学活动的海报勇破成规,则以余白

9、中潜藏活力,静中寓动,契合图中的“圆分尺断”,重新构成了破旧立新之后的新篇章。静而非空,“余白中充满了气的流动,是天地万物中潜藏的一种动力。”(杉浦康平语)虚中有实,静中有动,无为而无不为。故靳先生的作品充盈着淡泊恬静的哲学精神而又散发着盎然四射的生命活力。 在靳埭强先生的许多作品中都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元素红点,一个朱红而鲜亮的红点。他说“红点是我在八十年代开始衍生的一个视觉元素,也是精神元素,它可以融汇我的设计意念,有生命地传递着丰富的讯息。”如同他说的那样,在作品中反复出现的红点成为了他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视觉元素和精神元素。靳先生在不同的作品中奇妙地将红点融入,成为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既令人

10、惊讶,又令人叹服。在十几年的时间里,红点反复进入他的作品,作为一个视觉元素,红点其实是艺术家作品中的一个中心和焦点;作为一个精神元素,红点是艺术家精神在作品中的凝聚和爆发。红点本身是一个无意义的符号,但它与作品中的其他元素在一起时,却能产生无限的联系和非同寻常的深刻含义。艺术家在此即为红点,红点即为艺术家,这是一种艺术家心灵与物的契合,是艺术家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契合点。如靳先生爱护自然海报中,层层包裹石块的宣纸之中的红点,在此既为自然之伤口,警示人们,又可做为人类良知之眼,正视自身,以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而在日本 IDEA 杂志专题评介靳埭强作品海报中,红点则“化物为意,点出创意的精神”

11、,同时红点作为日本国旗图案的主要元素而象征杂志的日本概念,亦点出杂志是以日本人的视觉来评价靳埭强先生作品的。同样,名古屋香港著名画家十三人展海报亦表达了此种创意精神。香港佛教周海报中的红点,则既是佛法,又是我心,表现了佛法与人常在,佛法与我心常在,我心即佛法,佛法即我心的“知心见性”之禅宗精神。除此之外,靳先生的红点亦是一种神秘感,“这种特质会令人惊叹、令人沉思这种特质蕴含丰富的感情,能诱发观赏者的思索、联想,从而把观赏者带进作品的思想领域中。”(美国Ivan Chermayeff 语)透过靳先生这美丽而神秘的红点性灵之眼,我体会到它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老子谓:“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

12、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而靳埭强先生的海报作品中若缺、若拙、若讷之水墨笔意则呈现其人生智慧的大成、大盈、大直、大巧、大辨也。看靳先生之海报作品,往往夺目而来的是那气贯长虹的灵韵水墨,或如蛟龙,破纸欲出,或如处子,意守静笃。“笔和墨描画出来的不是甚么绘画,也不一定是字,只不过是饱蘸墨液的毛笔在运走时表现出优美的轨迹来,那些由黑色到灰色以至呈现奇妙的浓淡度,使人感到东方心魂的跃动,靳埭强那简洁的画幅,以蜿蜒游动的造型设计成的海报,虽并不奇拔,却有一种魂萦梦绕,需要发倍投问的依依之感。”(田中一光语)水墨成为靳先生海报创作的最为重要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把水墨融入设计是靳先生的独创,

13、而水墨所承载的东方神韵更是靳先生性灵之所依也。从早期的一画会会展海报到近年的汉字系列、自在系列和九九归一无不渗透先生对水墨的钟爱与不舍。若说先生 1977 年集一画院设计课程海报和 1979一画会会展海报表现得“不缺”与“不拙”的话,那么后来与自在系列则为一种“大缺”与“大拙。”台湾印象海报展邀请参展作品汉字系列中饱含浓情的“山”、“水”、“风”、“云”磅礴大气让人心仪,使人深感山之“伟岸博大”、风之“骤动无影”、云之“飘逸非凡”、“水之灵动幽远”,以及其中天地万物潜藏的天人合一的阴阳脉动,可谓将水墨的性灵发挥得淋漓尽致。我以为此系列乃先生之“大巧”作品也。 而在为日本特种制纸“自在”花纹纸设

14、计的海报自在系列中,饱含靳先生人生哲学思想的浓墨榜字,或行云流水,或憨态可掬,或自由自在,或木讷若拙,无不契合“行”、“坐”、“睡”、“吃”、“玩”等的生之真谛:行在乎于神之逍遥而不在乎鞋履之间;坐在乎于思辨而不在于庙堂市井;睡在于物我两忘而不在乎床塌木瓦;吃在乎于心无旁骛而不在乎于酒肉草木;玩在乎自由自在而不在乎得失输赢其形之缺、之拙、之讷让观者感受先生创意的大盈、大直与大辩。是谓之先生之“大拙”精品也。其实“水墨和色彩,本身并无意义,最重要的是创作者给予它们的意念,而又能运用它们传递讯息。”靳先生道出个中真谛,形与色在乎于创作者之心与神也。也只有像靳先生这样“一位来如云、清逸的得道者。一位

15、真真正正的中国人,一位懂笔墨的亚洲设计师,一个以颤动的点滴交融感情的人”才能创造如斯之境界。“我常常玩物,不论古今,志在欣赏、学习、拥有,偶然用于设计,则视乎如何化物为意,点出创意的精神”这是靳先生在自己“玩物”的总结,而“化物为意,点出创意的精神”则是靳先生海报创作中的神来之处。在世界 33 人双海报邀请展作品、勇破成规、1997 亚太海报展、靳埭强台北设计讲座、沟通、香港艺术家年奖 1991、爱护自然等许多海报作品中,石块、尺子、砚台、毛笔等中国传统器物成为海报主要的创作要素,而无论做何种出现都以其所蕴含的强烈、神秘、极致、文化、典雅的气度使观者感受到不同海报主题所表达的不同的震撼。世界 33 人双海报邀请展海报中,器物中不仅有先生惯用的传统形象古籍,而且又有极为现代的科技象征光碟。这一古一今的两件器物在此成为古今之资讯不断衍进的象征,成为先生心中“道生一、一生二、再衍生万物”的道家不老思想之象征。在亚太海报展海报中,先生钟爱的尺子成为主体,五把不同单位、刻度、长短的尺子代表了五位不同风格与观点的评委,“很多尺的长短尺度都不同,好象人的观点都有一些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